“玩得痛快吗?朋友们,你们晚餐想煮些什么?我以前也很喜欢吃烤熟的东西,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公园内生火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这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了火,而后来离开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起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你们生起这堆火,就会被关入监牢内。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但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而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玩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生火?在那生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谢谢你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种说法有了很不同的效果!使得那些游人愿意合作,不勉强,不憎恨。他们并没有被强迫接受命令,使他们保住了面子。他们会觉得舒服一点,我们也会觉得舒服一点,因为我们先顾及到他们的面子,再来处理事情。
失败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做事,失败就不可避免,有一点可以记取,失败的概率在聪明人那里的市场小一些,而在蠢笨的人那里多一些罢了,而那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从不介意一时的成败,失败只会让自己更加成熟。可以说这种人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
美国企业家保罗·道弥尔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他专门收购面临危机的企业,这类企业在他的手中经过整顿,个个起死回生,财源广进。
1948年,21岁的保罗·道弥尔离开了祖国匈牙利,来到美国。当时,他一无所有,最大的资本就是一副健康强壮的身体。
在美国找一份工作勉强度日,并非难事,但是胸怀大志的道弥尔并不以能够维持生计为满足。在一年半时间里,他竟变换了15次工作。他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朝秦暮楚,好高骛远,而是为了更深更多地了解美国,尽快增长自己的能力,学会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最后,道弥尔在一个制造日用杂品的工厂正式开始工作了。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工作,主动帮助老板忙里忙外,干得极卖力气,还做了许多份外的事。老板被他这种刻苦耐劳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
一天,老板把道弥尔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想把这个工厂交给你照管,你不会反对吧?”道弥尔非常高兴,他很自信地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想我会把它管理得很好。”道弥尔做了工厂主管,每周工资由30美元升到了195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是不小的收入,但他追求的不是这个,他要向企业家的目标奋斗。这个小工厂固然能学点管理经验,但毕竟有限。
道弥尔认为:要想做一个企业家,不仅要学会工厂管理,还必须熟悉市场,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求,销售部门是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不懂销售业务就不能成为现代的企业家。因此,半年之后,他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决定做推销员。
他做推销员之后,视野果然开阔了许多。他广泛地同各种顾客打交道,丰富了销售产品的经验,锻炼了交际能力和技巧,学会了如何去洞察和分析顾客的心理,同时也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这对于一个来自异乡的青年人来说,无疑又积累了一大笔无形的财富。仅用两年时间,道弥尔便用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编织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成为当地最富有的推销员。正在这时,道弥尔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工艺品制造厂以高价买了下来,同时拥有70%的股份。也就是说,这家工厂成了他的控股企业,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进行整顿和改革了。
道弥尔首先从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实行整顿。他认为,生产环节方面要提高效率、减少开支、降低成本。他针对不少员工对工厂的前景已失去希望,便借机大批裁员,而对留下的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资。销售环节方面,因为是工艺品,他废止推销办法,改为推销制度;提高产品价格,保持合理利润;加强销售服务,提高工厂信誉。
有人这样问道弥尔:为什么总爱买下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来经营?他回答得十分巧妙:“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造成失败的缺点和失误找出来,并加以纠正,就会得到转机,也就会重新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起要省力得多。”因此,保罗·道弥尔被同行企业家们称为企业界“神奇的巫师”。
智慧屋
成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失败中发现的,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不断改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逢人说话留七分
——给别人留有说话的余地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若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关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的吗?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关于国家的,而对方的立场如何,你不清楚,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不清楚,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人烦!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不必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遵循的是不必说,不该说,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
金鑫是国内一所着名大学的校长,也就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募集到一笔数额庞大的基金。
一次,学校需要一百万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图书馆。金鑫先生拿了份大学所在城市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他可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捐款。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百万富翁,而且彼此都是仇恨很深的对手。
其中一位当时是担任本市电车公司的总裁。金鑫选了一天的中午时分——因为,在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已外出用餐了。他悠闲地走入总裁的办公室。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金鑫先生自我介绍说道:“我叫金鑫,是xx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从这方面赚了很多钱。但是,每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就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我常想到提供你一个让你的姓名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xx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姓名命名。我本来早就想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的一名副校长却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xx先生(这位正是电车公司老板的对手)。不过,我个人在私底下一向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校他,让他也来支持你。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作成任何的决定,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进来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一谈。你可以把这件事考虑一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时拨个电话给我。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这些,他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的老板表示意见的机会。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老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金鑫先生在说话,这也是他事先如此计划的。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只是为了埋下种子,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壮大。
果然,正如他所预想的那样,他刚回到大学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是电车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他要求和金鑫校长订个约会,他获得准许。第二天早上,两人在校长的办公室见了面,一个小时后,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已经交到金鑫先生的手上了。
为了清楚地展示金鑫先生故留余地的开场白,我们不妨再来做一段开场白作对比。他在和那家电车公司老板见面后,这样说:“xx大学急需基金来建造大楼,我特地前来请求你协助。你已经赚了不少钱,你应该对这个使你赚大钱的社会尽一份力量才对(也许,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如果你愿意捐一百万元给我们,我们将把你的姓名刻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新大楼上。”真是这样,结果会如何呢?
显然,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没有充分的动机足以吸引这位电车公司老板的兴趣。这句话也许说得很对,但他可能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金鑫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特殊的方式提出说词,而制造出机会。他使这位电车公司老板处于防守的地位(似乎是金鑫在给他帮忙,而不是有求于他)。他告诉这位老板说,他不敢肯定一定能说服副校长接受这位老板想使他的姓名出现在新大楼的欲望,因为,他在那位老板脑中灌输了这个念头:如果他不予捐款的话,他的对手及竞争者可能就要获得这项荣誉了。
金鑫先生非常懂得说话的技巧。当他请人捐款时,他总是先为自己能够成功获得这项捐款而铺路。他先在请求捐款对象的脑海中埋下为什么应该把钱捐出的一个充足的好理由。这个理由自然会向这个捐款对象强调捐款后的某些好处。通常,这种好处都是属于商业上的。同时,它也会去吸引这个对象天性中的某些兴趣,以促使他希望他的姓名能够在他死后永垂不朽,而且,通常他总是要事先仔细思索出妥当的计划,并运用高超的说服技巧来使这个计划更为完美妥善,再据此来加以进行劝导。
智慧屋
坦率不是说话不留余地,说话太多往往会惹麻烦,切记: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