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中华句典3
5372200000009

第9章 挽联(3)

天下英雄唯使君。

侍读学士文廷式反对慈禧干政及不平等条约。曾与康有为等发起北强学会,后被革职。1904年病卒于萍乡故里。严痛挽以联,“淋漓呜咽,有天马行空之神骏”。

龚生,指维新思想先驱者龚自珍,死时仅四十九岁。子敬,指王献之。他死后,王徽之弹琴哀悼,却总调不好弦。无奈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徐志摩两妻子挽联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张君励的胞妹,出身名门。二人后分道扬镳,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合。然而徐父不承认陆小曼而只认张幼仪是儿媳。故徐志摩死后,张、陆两夫人都送了挽联,同时以“未亡人”的身份出现。

张幼仪的挽联写道:

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悲失路:

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翳云”、“失路”均语意双关,写出了作为前妻的心情。

陆小曼制送的挽联为: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千万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联对追思了“五载哀欢”的夫妻之情,并表示要把徐志摩的著作整理出来传世,以谢故人。然而,徐死后许久,陆始终心情难平,直至1965年去世时仍未完成整理。1983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志摩全集》,算是了却了这一桩心愿。

庄蕴宽哀挽张謇联

庄蕴宽别号思缄。江苏武进人。从1912年始,历任江苏都督(代理)、国务院审计院院长,主持江苏省修志局。工诗擅对。

1928年,张謇病逝后,庄撰挽联力赞其兴办实业的成就,同时追忆了论文、问政的往事(张謇为江苏人。状元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投身事业、教育等,成就斐然。民国初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语悲情浓:

士农工贾,公皆堪作大师,国故况多劳,且宜教郡邑镌碑,湖山配祀;

成住坏空,人固难逃此例,天涯频洒泪,忍追忆论文假榻,问政书绅。

成住坏空,即生死成败。假榻,暂时借住。书绅,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语出《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樊樊山挽谭鑫培联

清末名伶谭鑫培又有“小叫天”的美誉。1917年在北平逝世。名士樊樊山挽联云:

声名具稀世之长,于今南内无人,偏又是落花时节;

沧海下扬尘之泪,从此广陵绝响,再休提天宝当年。

谭鑫培之所以有“小叫天”的称呼,是因为他的父亲擅演老旦,有“叫天子”之称,故他的艺名又为小叫天。谭出道时,演武生和武丑;中年后专演老生。慈禧太后爱听他的戏,常召其入宫演出,号为伶王。“偏又是落花时节”句语出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李龟年是著名的音乐家,身份与谭类似。樊樊山原名樊增祥,清时官至江宁布政使,是遗老的身份,故有“休提天宝当年”之句。

陈铭枢所写的挽联

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总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府主席、京沪卫戍司令,淞沪抗战后代理行政院长。抗战期间在重庆、汉口等地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被右派暴徒枪杀。血案发生后,蒋介石阻挠缉查凶犯,陈铭枢愤制一联曰:

先生公勇诚明,嫌怨所不避,强权所不畏,逆贼之所不忍杀,乱党之所不忍欺,呜呼噫嘻,竞被狙于太难削平之曰;

世界纷纭浊乱,奸宄是相亲,忌嫉是相扼,毒螯于是肆其残,鬼蜮于是逞其技,哀哉耗矣,更问谁为挺身负责之人。

1936年,胡汉民去世。陈书挽联一副:

毁誉未必事为凭,试看相忌者致公速殁;相附者欲公永存;相劫持者则欲公实殁而名存。惟念本身存殁,业经历尽辛酸,公犹难补破缺河山,谁更擎天撑半壁?

仁智皆由人所见,回忆民族论与我略同;民权论与我小异;民生著论尝与我争同以竞异。但期后世异同,当今有能辨别,我亦遇到艰危棋局,却曾挥手挽全盘!

联文较长,讲述了陈、胡二人对三民主义观点之异同。胡曾因与蒋介石争权而遭其禁,后在广东策划陈济棠反蒋。陈则脱离国民党,组建福建人民政府,后逃往苏联。该联即在苏联时所寄。陈、胡均主张抗日,发扬民族精神。但又有分歧:胡主张尊从国民党,陈则希望与各党合作。

1938年1月,原四川省府主席、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二集团军总司令(“七·七”事变后赴任)刘湘于汉口病故。陈与郭沫若同挽一联:

治蜀是韦皋以后一人,志决身歼,更觉良工心独苦;

征倭出夔门而东千里,山颓梁坏,长使英雄泪满襟。

韦皋,曾任唐代剑南节度使。“长使英雄”句是在其遗物中发现的两句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联褒奖刘湘出川抗日以及治蜀的政绩。

1942年5月,陈独秀在四川江津死于心脏病。陈撰挽联追悼:

言皆断制,行绝诡随,横览九州,公真健者;

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断制,语出《庄子·徐无鬼》。诡随,谲诈放肆。语出《诗经·大雅》中“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句。

1942年10月,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陈是著名佛学家桂百炼的弟子,于佛学素有渊源,书悼联云:

遍界不曾藏,岳峙依然,川流犹是;

无生亦如幻,缘了自去,愿在即来。

1946年4月,参加国共和谈的王若飞、秦邦宪在飞赴延安途中,于山西兴县黑茶山发生空难。王、秦及叶挺一家均遇难。陈挽之以联:

此痛岂寻常,丧我同胞,复夺其才女娇儿贤妇;

斯行诚伟大,所留团结,原期能民主

统一和平。

王也六挽宋庆龄联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发起悼念活动。

邓颖超评述宋庆龄的一生:“比花更高洁,比青松更坚贞。”王也六悼念宋庆龄,写了一副长联:

亚雨欧风:痛鸦片、恨联军、气甲午愤马关,国事日蹙,每况愈下。清廷腐融无能,根基动荡,大厦将倾。唤醒国民:挽狂澜于既倒,作砥柱于中流。仁人意趣,气壮斗牛,出污泥而不染。

披星戴月:去美洲、渡重洋、趋星岛赴扶桑,民族危亡,如水亦深。革命艰难曲折,斗志弥坚,壮怀激烈。追随领导:积失败之经验,求成功之转机。慈母胸襟,星辉河汉,历冰雪以长青。

对联言简意赅,然浓缩了宋庆龄一生的光辉功绩与崇高品质。

姚克嵌挽联悼鲁迅

姚克和美国人斯诺,是较早将鲁迅的著作译介到国外的人。从30年代初起,姚克即把鲁迅当作良师益友,交情甚笃。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姚克悲痛万分,书挽联致哀: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姚克将鲁迅的书名《呐喊》、《彷徨》嵌入对联,一语双关,耐人咀嚼。

“译著尚未成书”旬指姚克与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一书还未付梓。该书直到鲁迅逝世后才在伦敦出版。

吴玉章的悼念挽联

吴玉章原名永珊,号树人。四川荣县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参加南昌起义。建国后,任人大校长、中央委员等职。

1925年,孙中山病逝。吴玉章书挽联哀悼:

为东亚造和平,拯斯民于水火;

与列宁相仲伯,极世界之哀荣。

1938年,爱国将领范筑先在山东聊城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吴与董必武合制一联,慰藉英魂:

三友见精神,松本道,竹身直,梅花亦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晓节;

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

1939年6月,国民党第27集团军在平江惨案中杀害新四军八名抗日志士。同年8月,延安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大会,吴与林伯渠等共书挽联致哀:

箕豆相煎,同类自残资敌笑;

天日可鉴,临危不苟动人哀。

1940年4月,延安举行“蔡元培、吴承仕追悼会”,吴挽蔡元培:

正气长存,文章盖世,尤堪幸组织大同盟力保人权,众话中江思盛德;

寇氛尚恶,傀儡登场,更可痛纵容宵小辈横施奸计,我凭延水吊英灵。

挽吴承仕:

爱祖国山河,爱民族文化,尤爱马列主义真理,学贯中西,善述优于苍水;

受军阀压迫,受同事排挤,终受敌寇毒刃摧残,气压倭虏,壮烈比诸文山。

吴承仕,光绪时举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1939年9月在北平病逝。苍水,明末诗人张煌言。文山即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1940年5月,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枣宜战役抗日前线牺牲。7月,重庆为其举行追悼会。吴撰挽联道:

降志图成,岂让汉奸轻借口;

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

方惟一挽杨斯盛联

方还,字惟一,江苏昆山人,是清末民初江南名士。他博学多才,好为古文辞,工诗词,精翰墨,有“诗文书三绝”之称,在二十世纪初创办昆山第一所新式学堂,又发起创建亭林学会。张謇有言:“我诗不如张景云,文不如方惟一。”

杨斯盛是木匠出身,后经营木行和营造业,成为沪上巨富,热心地方公益,为世所重。他死后,方惟一为其撰写挽联道:

世有韩昌黎当传圬者,

斯为杨氏子乃祖墨家。

上联“圬者”指泥水匠人,下联“墨家”为战国墨翟,据说是木工的祖师爷。韩昌黎即韩愈,曾作《圬者王承福传》,以彰显木匠之德。“斯为杨氏子乃祖墨家”意思是说木工出身的杨斯盛,在祖师爷墨翟的教导下,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方其道挽刘和珍

1925年,北京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遭枪杀,在为其举行的追悼会上,其未婚夫方其道撰写的挽联云:

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每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疆场空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

方其道,江西省定南县人,生于1893年,江西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1921年在南昌《中庸报》任职,住毛家园十七号刘和珍家,时刘和珍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两人相爱订婚。1923年夏,刘和珍考入北京女师大读书。1925年,《中庸报》被查封,方其道任北京女师大教务员。刘和珍殉难后,方其道回到南昌,经历宦海浮沉后回到赣州种植果木。他回到赣州后,将刘和珍之母及其弟刘和理接来赡养,待之如家人。1945年初,日寇侵犯赣州,方其道又将刘母连同自己一家迁回定南老家避难。1946年,方其道任教南昌翘材中学,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