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有趣的昆虫王国
5382600000017

第17章 社会性昆虫(1)

昆虫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现象。其中最令人称道的现象要属昆虫的社会性。很多昆虫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社会组织。

既有组织上的分工,也有组织上的合作,每一个成员都兢兢业业地为自己所在的组织努力工作,在组织遇到危险时甚至会拼上自己的性命。它们的无私精神有时连人类都自愧不如。

蜜蜂

酿蜜工匠

科目膜翅目蜜蜂科

食性植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具有明确的社会分工

在众多昆虫种类中,有些种类被喻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蜜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们是高度合群生活的昆虫,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勤勤恳恳地为大家庭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在后翅的尖端边缘,有一排像牙齿状的“钩子”;而前翅的背面则有一排小孔,“钩子”恰好钩在小孔里,仿佛为前翅加上第二层翅膀,显得格外牢固。腹部近似椭圆形,体毛较胸部少,腹末有蜇针。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家庭成员之间分工非常明确。其中蜂王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蜂王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工蜂(缺乏生殖能力的雌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雄蜂只管交配,其他时间就是吃吃睡睡。工蜂数量最多,在它们脑袋的触角上,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能嗅到远处的花香。它们的口器既能咀嚼花粉,又可以吮吸花朵内的花蜜。在工蜂的后腿上,长着专门采集花粉的工具──花粉刷和花粉筐。它们身体虽小,却总是在忙忙碌碌地工作。在蜜源丰富的春夏季节,一天要外出四十多次,每次采一百朵花,但采到的花蜜只有0.5克。不仅采蜜不轻松,酿蜜的过程同样很辛苦。所有的工蜂要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经过上百次的吞吐之后,才能最终酿成香甜的蜂蜜。另外,保护安全也是工蜂的职责,当遇到敌人入侵时,工蜂们就围在蜂王周围,向敌人投出毒刺,牺牲自己。

工蜂还有一个伟大工作就是造房子,它们的腹部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液态的蜡。这种液态蜡一遇到空气就凝成蜡片,成为建造蜂房的原始材料。工蜂建造的蜂房特别精致,每间都是一个六棱柱体,而且,这间蜂房的墙壁又是另外六间蜂房的墙壁。

工蜂分泌出来的蜡除了用于造房之外,还被中国拉祜族人民制成了蜂蜡烛,用于婚礼中。总之,勤劳的工蜂是大家庭中最辛苦的成员,除了上面提到的职责外,它们还要给蜂王喂食,照顾小蜜蜂等等。它们永远是这个大家庭最无怨无悔的付出者,受到人们的赞美是理所应当实至名归的。

蜜蜂的精神

关于蜜蜂,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父母的阻隔而双双殉情。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七里香树。不知何因,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后,想起亡故的儿女,后悔万分,就不约而同地来到这棵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以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到干涉,而人们也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

白蚁

堤坝魔头

科目等翅目

食性腐食性

分布世界性(南极洲除外)

特点消化纤维素侵害作物和建筑物

你可能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说早有耳闻吧?在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因白蚁危害造成堤毁坝垮,水库失水的事件。这种毫不起眼的昆虫怎么就有危及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本领呢?

白蚁个体扁且柔软,颜色有白色、淡黄色、赤褐色、黑褐色等不同的颜色,其中白色最多,工蚁、兵蚁常为棕、黑色。有咀嚼式口器,触角像一串佛珠一样,呈念珠状;翅膀则有长翅、短翅和无翅型,短时间飞行后,会自动脱落。

白蚁生活在泥巢或是宽阔的地下迷宫里,这些建筑既坚固又实用,甚至还有通风管,可供数百万只白蚁栖息。生活在一起的白蚁组成了一个特异种族部落和永久的社会群体,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各品级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群体内一般有蚁后、雄蚁王和少数起生殖作用的雄蚁,也有蚁后的候补者,一旦蚁后出现问题,它们将活跃起来,迅速补充。白蚁的兵蚁不同于蚂蚁的兵蚁,是不育的雄蚁和雌蚁。工蚁数量最多,任务也最繁重,它的职责是建筑和维修蚁巢,寻找食物和饲育幼虫。

白蚁种类繁多,有三千多种。它与很多其他昆虫不同,能消化木质素,是危害枕木、桥梁、房屋、堤坝以及树木的大害虫。我国的一些防洪大堤千疮百孔,险象环生,也都是拜白蚁所为。

其实不只是在现代,白蚁逞凶,横行霸道的恶行,自古有之。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患,农民们筑起了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

他担心这些蚁窝会危及堤坝,回村去报告。他的儿子不以为然地说:

偌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于是就拉老农一起下田了。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猛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最终决堤淹人。

除了中国之外,古埃及也有关于蚁患的故事记载。在埃及一个叫赫尔什的小镇,农民在挖掘一座古墓时,惊动了墓中的白蚁。于是成千上万只白蚁纷纷出巢,向村民们发起“进攻”,居民们惊慌失措,仓皇而逃。没过多久,整个小镇的建筑物几乎全被白蚁毁坏了。

蚁患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心理阴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让人们哭笑不得的故事。在澳大利亚,曾有一家酒厂用木桶贮存了七千千克啤酒,结果白蚁咬噬护墙,筑巢打洞侵入,居然把贮存的啤酒偷偷“喝”掉了一半。还有一个更离奇的故事:在斯里兰卡的一座监狱内,突然少了三名在押犯人,经仔细探查后发现,竟然是白蚁咬噬毁坏了狱室砖墙,让犯人抓住机会逃走了。

古往今来,蚁患的故事不胜枚举。难怪有人将有如此凶恶行径的白蚁,比喻为“无牙老虎”、“蚁穴洪魔”。

白蚁变白银

白蚁吃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昆虫故事。据康熙年间出版的吴震方着的《岭南杂记》记载,公元1684年某衙门银库数千两银子失踪,官员们大为惊恐,到处寻找而不见,后来在墙壁下发现一些发亮的白色粉末,于是,他们就在墙角下挖下去,结果挖出一个白蚁窝。官员们当时不理解,便将白蚁放进炉内烧死,结果竟炼出了白银。

胡蜂

造纸专家

科目膜翅目胡蜂科

食性肉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咀嚼后的纤维可制成纸质蜂窝

胡蜂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种攻击人畜的凶猛昆虫,以至于人们一见到胡蜂巢就将其捣毁,并美其名曰“为民除害”。虽然胡蜂有“杀人蜂”之称,但其实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攻击的,而且胡蜂确实是一类消灭害虫的天敌。

胡蜂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已知有五千多种,中国有两百种。胡蜂是捕食性蜂类,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体形较大,体表坚厚光滑,长着各色花斑,触角、翅膀和跗节都呈现橘黄色。上颚很发达,腹部呈腹柄状。翅膀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雄胡蜂没有毒蜇针;雌胡蜂腹部末端有蜇针,由产卵管特化而成,上面连着毒囊,分泌毒液,毒性很强。

蜇人后将毒液射如人的皮肤内,但蛰针并不留在其中。

胡蜂一生营巢而居,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简单的社会组织。在一个群体里有蜂后、雄蜂和工蜂。蜂后专司产卵,雄蜂只管交配,工蜂全部为雌性,但是不能生育,肩负筑巢、哺育幼虫、清洁蜂巢、防御敌人入侵等职责。工蜂的分工是以日龄为基础的,幼年时从事比较安全的巢内工作,成年时从事捕食、防御等危险工作。雄蜂的主要工作是和当年最后一代出生的雌蜂交配,交配完毕,就逐渐死去。受精后的雌蜂在气温降到6~8℃时纷纷离巢,寻觅隐蔽避风的角落抱团越冬。来年春天,越冬后成活的受精的雌蜂开始活动,当气温上升到17℃左右的时候,开始在树上,屋檐下,岩石缝中,草丛和灌木中筑巢,甚至在地下掘洞筑巢。雌蜂筑巢育雏后,就可以升级为蜂后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胡蜂的巢,这些由小昆虫建造出来的“房子”

令很多建筑家惊讶。这些巢奇形怪状且结构复杂,一个蜂窝内有一百个幼虫室,用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树杈等垂悬物上。这些巢中,最大的能达到两平方米。蜂窝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据专家介绍,为了建造一个巢穴,胡蜂要想办法从树上刮下木纤维,再用唾液将刮下的木纤维搅拌成一个“糊状小团儿”。

它们建巢的程序,非常像人类造纸的程序,于是,人们称之为“造纸专家”。

最后,胡蜂挑选一个避风背阳的环境安家落户。

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太冷或者太热,它们都会停止活动。春季中午气温高时,它们最勤快;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守着家不再外出,下雨天更会停止外出。

色盲——胡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