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一个常识。一个杯子,如果你常常盛的是清水,你可能用一年,这个杯子还是干净的。但是你把墨汁倒在里面,一次它就失去原型。现在,有许多人生命终结于消化系统癌症,什么原因呢?就是从这儿来的。你想那个肉食,它在经过我们肠胃的时候,我们的肠胃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中国的老祖先,特别是道家,他是不吃炒的东西的,他所有的东西都是清炖,蒸。这是对自己的一份保护和关怀。这是常识。但是已经没人相信了。没人相信生活就教你相信,地沟油出现了,六个翅膀的鸡出现了,硝酸盐改造的垃圾肉出现了。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在家里吃饭最安全。
现在,人们什么都相信,就是不愿意相信常识。
去年到美国,我听到了一个理论,把我吓了一跳,他说那个蛋肉理论、蛋肉营养学是从哪儿来的呢?是当年的蛋肉企业雇佣的营养学家给他们写的广告词。据说,现在你到美国去,如果主人用素菜招待你,你就是贵宾。如果他用肉来招待你,那你就是非贵宾。
我们也知道,古人具有“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能力,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愿意相信。人们相信什么呀?相信汽油,所以我们才走到了《2012》。
从求之不得到舍而得之
如果沿着厚德载物这个大前提去追索,你会发现古人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走向成功和幸福的方法论。比如说“求之不得”,这个成语真是越琢磨越好,当你去拼命地追逐一个目标的时候,你恰恰得不到它。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静静地坐在那儿,静静地坐着,突然发现有一只蝴蝶落在你的肩膀上,这就是幸福。但是如果你说,哦,原来幸福就是蝴蝶,就拼命地去追、追、追,蝴蝶就再也不回来了。现代人是开着幸福的车子满世界去寻找幸福,最后把轮胎都开爆了,最后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姐妹两人两种人生观,姐姐认同安详,认同在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现场寻找幸福。妹妹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她的理想是在大海边建一栋别墅,每天早晨,推开窗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当她在大海边真的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却回来了。姐姐就对她讲,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有大海,那么他就会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看到大海,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大海,他就是泡在大海里面,也不知道大海是什么。
事实上古人给我们提供的一切关怀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的。如果大家看过《朱子家训》,就会发现朱子和现在的父亲是多么不同,他竟然给他的儿子讲“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怎么给孩子讲?一个房门上挂一只草鞋,另一个房门上挂一只皮鞋,每天问孩子一次,你是想穿皮鞋呢,还是想穿草鞋?孩子当然说想穿皮鞋。那你就去好好奋斗。但是没有人给孩子说穿着草鞋也会幸福,因为幸福在心里,不在鞋子上。更何况,酷暑季节,穿草鞋就比穿皮鞋幸福。
现在我们教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观呢?角逐。但是古人他不这样讲,古人他引导孩子回到内心,回到本体,回到性,回到根。他知道只要你回到根,就会春来草自青。只要春天来了,草自然会青,不用你去找的。只要我们完成一个顺,就能得到,省事啊。
现在的教育,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让孩子去远方,最后把孩子的心带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地带。社会上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堪回首的一些事情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弟子规》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回家的入口。
和“求之不得”对应的还有一个单词“舍得”。事实情况是,当你“舍”之后,“得”自然发生。
老子讲无为,原来不懂,怎么想都想不通什么是无为,后来有一天,突然明白,无为就是舍得,就是你把欲望的那一部分放下,把追逐的那一部分放下,把去满世界找蝴蝶的那些辛劳放下,静静地坐下来,自然得到,蝴蝶自然到来。
那个杯子已经用了好多年,已经被污染得很严重了,但是当你把污染的那部分放下、放掉,本体自然出现,这就叫无为。就是舍掉多余的、无用的、假的,那么本质的、真的、有用的自然呈现。
老子说,上善若水,择低而泄,就是讲水的无为,水的不争。
老子讲水的不争是指水不争山之高,因为它不争山之高,它才能奔向大海。在老子看来,水的目标是大海。也许有人会说,单位分房子,不争怎么能够得到?如果指标只有一个。因为房子不是老子的目标,老子的目标在房子之外,老子的目标是到达大海,而不是住在房子里。一个人把豪宅作为他的奋斗目标,他的心会被豪宅占满,上善之水流到豪宅那里就流不过去了。
因此,人生的智慧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舍的智慧。
如果一件事情一百年之后它跟你的生命没有关系,它就是假的。一根金条你花了很大的代价,放在你们家保险柜里,可是一百年之后呢?它是谁的?
万般将不去,唯有德随身。只有道德是永恒的。道德会通过一个家族流转。有人作过统计,到清朝时,范仲淹先生的后代中部长级的人物已经有七十二位。这七十二位是一个结果,因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呀?讲的就是舍得,把我、自我舍下去,回归到忘我、大我、公益的海洋中。那是一个再大不过的“乐”,即便是忧,也是乐。因为对于一个忘我的人来说,忧,也是公益。
当一个人把开关拨到自私这一面的时候,他用的是充电电池,拨到公益这一面时,他用的是交流电。
求之不得,舍而得之,真是好啊。“与宜多,取宜少”,就是要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索取,它是有道理的。当一个人能够从舍中体会到幸福,那他就真正领会了《弟子规》的精神,也领会了人的意义,他就离真幸福真快乐不远了。
成功的三个根
《朱子家训》有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真是好。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遵从“大逻辑”,不遵从安详原则,不遵从《弟子规》,你即便是发家了,赚大钱了,也会立见消亡,保不住呀。我们看看现代中国的企业,“哗”一下起来,没几天,又“哗”一下落了。回头再看三聚氢铵事件,你就会明白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如果他们不做那个勾当,会倒掉吗?倒掉的原因是什么呢?刻薄起家。我们想想,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会给自己孩子的食品中下毒?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那么怪这些人吗?不怪,怪谁呢?怪当年没人教他们学《弟子规》,怪他们生命的软件系统中没有装进去“大逻辑”。如果这些人学过《弟子规》,他就知道,“凡是人,皆须爱”。如果他们心中有这句话,他们就不会那样干。真是,“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可是,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心中压根就没有一个“仁”字。
同仁堂历经300年风雨,仍然屹立在世界企业之林中,它为什么会如此有生命力?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名子,同仁堂,就会知道个大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当“仁”成为一个企业的目标,它怎么不受大家爱戴?而一个受大家爱戴的企业,它怎么会不成功?这真是常识中的常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你给他好处他不回应的。一个念头产生,世界上就有一亿个对应,这就是古人讲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多好啊。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你的念头就是天空中的明月,地下有多少江河就会有多少月亮,真是好。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一直强调要善护念,要保护我们的念头,因为念头是一切事物的因,种子。
从“伦常乖舛”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道德存量跟他的支出、消费不对等的时候,他的生活就会发生不测,为什么?赤字了。赤字了别人就会封门啊。现在的孩子,大学刚毕业,还没怎么工作呢,就贷款买房子,而且一买就是一百多平米。请问,对于这些青年来说,他们的道德存量,跟他的支出对等吗?
人的成功有三大条件,古人把它叫三大资粮:第一天根、第二福根、第三苦根。福根是什么呢?就是你以前存过的,你的祖上存过的,好多好多的善的存量,换句话说,就是你善的存折上的钱。苦根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孩子拿到的吃苦学分。一个人没有进入过田野,没有经过耕耘,没有经过骄阳下面的收获,没有体会过那种感觉,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你要叫他珍惜粮食,是很难做到的。只有他经历过播种、收获那个过程,他自会珍惜。可是现在的孩子缺了这一课。
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安排足够的吃苦作业,要让孩子一出生就去找苦吃,因为它是一个人成功的根之一。只有三足鼎立,你的人生才能立得稳。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如何的呢?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一个学生到学校,才发现妈妈把他的课本装错了,为什么装错了,今天老师改课了,而妈妈是按课表装的课本。请注意,这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每天书却是由妈妈来装的。
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走向社会?怎么能够服务他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一些让他吃苦的环境、情境,让他去锻炼,让他的手上磨出来一些老茧,流一些汗水,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要让它对等,“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如果孩子吃苦的存量不足,其实最后是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