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一定要懂得的66个家教新观念
5390400000028

第28章 观念28:精神关怀比物质关怀更重要

周明明的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爸爸妈妈也都比较宠爱他,家里面从未断过零食,除了爸爸妈妈给他买,周明明经常也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周明明刚刚10岁,可是体重却达到了50公斤。

虽然物质生活很富足,可是周明明并不快乐,而且学习成绩也不好。每次回到家,周明明都不知该干什么。爸爸妈妈总是找上几位牌友打牌,从来不关心周明明的精神生活。周明明有时候自己看电视,但因为总是一个人看,看了几天也就感觉没意思了。于是,爸爸就让周明明玩家里的电脑。刚开始周明明并不是很喜欢玩电脑,可是后来有同学告诉他,电脑里面有好玩的游戏,于是他就尝试着玩了玩。渐渐地,他迷上了游戏,一放学就打开电脑玩游戏,有的时候连晚饭都不吃。后来周明明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他就更不愿意学习了,于是就经常逃学去网吧玩游戏。

后来老师看周明明经常逃课,管他他又不听,就通知他的妈妈去学校和老师谈话。得知周明明的现状后,妈妈很生气,忍不住大声批评周明明:“你说你什么都不缺,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啊?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了!”听到妈妈的斥责,周明明大声反驳道:“谁让你们不关心我啊,只知道让我吃好喝好,在家里你们就知道自己打牌,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真无聊。”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周明明的妈妈那样的家长,只重视孩子身体营养和物质方面的满足,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精神关怀,结果导致了孩子精神上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平衡发展。

小学阶段是孩子长身体的一个关键时期,妈妈往往会花费很大的心力去给孩子补锌、补铁、补钙,带孩子吃肯德基、麦当劳、好伦哥,却很少会想到还应给孩子必不可少的精神关怀。妈妈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成长。如果妈妈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那么孩子在生活中就找不到自我价值,他也不会被尊重、被关爱,孩子一样会“营养不良”。

因此,妈妈在关心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妈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发展特点来提供可行的精神营养以充实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协调发展,健康成长。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1.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精神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前提条件,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孩子日后成功与否,所以每一位妈妈都不能忽视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妈妈首先应当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不妨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多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书,让孩子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君琪的例子吧。

君琪12岁了,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是一名三好学生。他的成绩一直在班内名列前茅,家里也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上学期他还获得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妈妈的精心培养和教育。

妈妈是一位银行职员,平日工作、生活比较规律。妈妈知道,教育孩子,精神关怀比物质关怀更重要,因此从君琪入学开始,每到休息日妈妈都会带他一起去逛书店,然后和他一起坐在书店里的小凳子上读书,这使得君琪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他的精神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遇到好书,妈妈还会毫不犹豫地为他买下来,让他在家读。这不,上学期,君琪在书店看到一本儿童智力读物——《越玩越聪明》,这本书中讲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思维游戏,君琪一拿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于是妈妈就给他买了下来。

君琪从头到尾把这本书读了个遍,而且还和妈妈一起做书中的思维游戏。通过这本书,君琪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也从书中获得了不少智慧。

一些学习的工具,比如图书、游戏、智力玩具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增长孩子的见识,发展孩子的智力,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妈妈在这方面一定不要吝于投资。

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妈妈还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妈妈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才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因此,妈妈要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让我们来看看薛艳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妈妈发现薛艳最近不如以前爱讲话了,一到家就坐在房间发呆。为了找到原因,妈妈特地给薛艳的班主任刘老师打电话询问薛艳最近的表现。和刘老师通了电话,妈妈才知道,原来薛艳最近上课时经常会积极地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很多次老师让她回答后,她却说不出问题的答案。

于是妈妈分析,薛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可能和薛艳平时比较沉默寡言有关,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妈妈决定帮助薛艳敞开心扉,了解她的内心感受。

一天晚上,妈妈特地找薛艳进行了一次朋友式的交谈。妈妈问:“薛艳在学校是不是不喜欢和别的同学玩啊?”“不是,那是因为他们都不和我玩。”“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和你在一起玩啊?”“也许是因为有一次小瑜弄坏了我的铅笔盒,我很生气,所以就当着同学们的面骂了小瑜,同学们觉得我不讲道理,就不喜欢和我在一起了。”“妈妈知道那铅笔盒是小姨买给你的生日礼物,所以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对不对?”薛艳点点头说道:“恩。”妈妈又问:“那小瑜有没有向你道歉啊?”薛艳又点点头,“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别人已经道歉了你就应该原谅人家,你说呢?”想了一会儿,薛艳说道:“我知道了妈妈,我明天就向小瑜道歉。”结果第二天小瑜高高兴兴地就回家了,她还告诉妈妈自己和小瑜又是好朋友了呢。

薛艳的妈妈能够像朋友那样和孩子交谈,从而进入了孩子的内心,了解了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且有效地帮助了孩子。

3.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让孩子不再缺乏精神营养,妈妈还要要懂得快乐生活加减法,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给孩子做好精神生活的“营养大餐”。

所谓快乐生活加减法,从广义上讲就是要求妈妈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加倍,还要减少不愉快的事情对孩子的影响。从狭义来讲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妈妈都要注意从积极的方面来引导孩子,努力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性格。

此外,妈妈不要只把眼光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放眼于孩子整体的成长,经常和孩子进行亲情沟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让我们来看看赵敏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赵敏的妈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她不仅重视赵敏的身体成长的需要,还关心赵敏精神世界的需求。在生活中,妈妈会抓住一切机会来积极地引导赵敏,培养赵敏健康乐观的心态。

赵敏是一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小女孩,她平时不善于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有时候别人跟她交流她也总是逃避。因此,她身边的朋友总是很少。妈妈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于是,妈妈时刻关注赵敏的精神需求,有意识地加强和赵敏的沟通。渐渐地,赵敏的性格变得有些外向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赵敏换了一位调皮的男同桌,有时候赵敏会向妈妈抱怨同桌上课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这时候妈妈就会告诉她:“这是老师在考验你呢,看你能不能帮助他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妈妈还给赵敏一些建议,让赵敏帮助同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赵敏平时的零花钱都不舍得花,可是每次学校组织的捐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去。这时候,妈妈总会赞赏赵敏的爱心行为,经常告诉赵敏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妈妈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妈妈要像赵敏的妈妈那样,在生活中做一位有心的好妈妈,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