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彼:那;。此:这。形容时势不同,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春秋时期,齐王趁燕国发生内乱(争夺王位而起)之机准备出兵攻打燕国,出发之前,他征求群臣意见。
文武大臣都主张出兵,孟子也主张出兵燕国,但是他认为出兵的目的不是贪图邻国的土地财富,也不是为了让燕国给齐王上尊号。孟子说:“天下动乱已有500多年,百姓期望出个圣主。上天给大王一个当圣主的机会,圣主要拯民于水火。出兵帮助邻国平定内乱,土地财物,一无所取,齐国在诸侯中带个头——推行仁义,各国效法,那么三皇五帝之治就会在中国重现。”
齐王征讨燕国的目的就是抢财掠宝,哪里是孟子所说救民于水火,因此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攻打燕国时掠夺了大量珠宝,但最后在燕国的反击下,齐国大败而回。
孟子见自己的政谏不被采纳,便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准备在齐国推行以仁义平天下的主张受到挫折后,难免心里不好过,学生充虞说:“老师像是很不愉快,以前我听您教导大家说:‘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现在怎么了?”
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前些日子因齐王一事我一直不愉快,但现在我想到:500年之间,必定会出现行仁义的王者,其间还必定会有协助王者的人士。从周朝开国以来,已有700多年了,照500年的期限,现在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除非天意不想平治天下,如果要平治天下,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呢?现在我为什么还会不高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