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百科知识博览
5471900000008

第8章 气象万千(2)

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形成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素主要包括洋流、地面植被、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折射、散射等。

大气环流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会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人类活动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对气候产生作用,比如改变地面的植被、兴修水库、向大气排入各种气体等等。

气候的分类:气候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热量、水分或其他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成若干相对一致的气候区,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等级系统之中。

(1)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这里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3)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热带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这里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自然植被是荒漠。

热带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有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旱雨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5)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非洲大陆东南角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这些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所以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成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只不过该气候分布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前者强,且降水比前者多。

(7)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比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

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8)亚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热带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也是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但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全年干旱少雨。与亚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夏季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30℃;年降水量较多,大于250毫米,所以土壤储水量增大,能够维持草类生长。

(9)亚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10)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

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而且季节分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以西欧的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为典型,其次如美国的西雅图、加拿大的温哥华、新西兰的惠灵顿等。

(11)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12)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13)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称温带森林气候。

(14)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又称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属于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毫米,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气候。分布范围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经蒙古的边缘地区、中国的准葛尔盆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东西连成带状;在中美中西部为一南北向的宽带;在南美南部东海岸也有一狭长地带。

(15)温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属于温带大陆腹地沙漠地区的气候,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外围,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16)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17)极地苔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常年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18)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19)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东半部具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即冬季盛行大陆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湿热多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西北地区则因僻处内陆,为海洋季风势力所不及,具有西风带内陆干旱气候。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

中国领土南北延伸约50纬度。由于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就有显著差别,因而导致太阳天文辐射南北各异。尤其是在冬季,南北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值就特别大。例如在冬至日,漠河地区与海南岛南端太阳天文辐射分别为509.9焦耳/平方厘米·日与2546.5焦耳/平方厘米·日。这是中国气温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差异小,气候具有水平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海陆位置和洋流

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所导致的下垫面热量状况的差异在中国也表现突出。冬季大陆气温明显低于海洋,尤以高纬地区更甚。相反,夏季大陆易于增温,气温明显高于海洋,而非干旱的大陆和海洋亦均匀水汽源,低纬地区尤明显。

中国沿海洋流有太平洋西部的黑潮暖流和自渤海南下至台湾海峡的沿岸流(寒流)。黑潮距中国海岸较远,冬季又盛行去岸风,对中国增温、增湿作用不大,但春夏对沿海气温和台风活动及梅雨的盈亏等有一定影响。沿岸流使近地面层空气稳定,利于海雾形成。中国沿海雾的季节变化受其影响很大。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为多山国家,地形对中国气候影响颇大,尤为多种局地性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比如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高原本身不仅通过对周围大气的直接加热和冷却作用,形成独特的高原寒冷气候,明显地破坏了气候按纬向呈地带性分布的一般规律,还通过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候特征。

(4)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中国气候最直接的因素。冬季高空基本气流为西北风,低层自北向南分别盛行干冷的西北、北和东北季风;夏季高空北纬30°以北为西风,以南为东风,低层自南向北为湿热的西南季风和偏南到东贡南风,因而形成了随盛行风的转变,在环流、天气系统、气团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特征。

(5)四季流场与季风进退

中国四季流场各有特点,冬夏季风的季节性交替过程,不但规定了季风区域,还因环流、地形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各地的气候差异。

小知识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气候学家对于中国气候带的划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5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根据温度指标,把中国东部地区划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气候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1979)将中国东部地区划分成南、中、北热带,南、中、北亚热带和南、中、北温带等九个气候带。

根据这一划分,中国大陆绝大部分都分属从中温带到南亚热带的各气候带,仅东北北端属于北(寒)温带,台湾南部、雷州半岛以南及云南南部局部地区分属北、中及南热带。

气温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