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一个接一个地被抬上了直升机,有的飞往设在美国大使馆的陆军医院,有的则直接飞回了基地。
乘坐在驶回基地的直升机上,塞兹摩尔此时的心情平复了许多。记忆中,这场战斗前在摩加迪沙的日子如此清晰:那一次次飞行,还有此前不费吹灰之力便顺利完成的六次任务。凉风习习穿过敞开的舱门,一眼望去,下方尽是满目疮痍,遥远的东方,海天一线,一切终于重又回归熟悉的面孔。可就在昨天,他身边还满是欢声笑语,人人都还斗志昂扬。时间只不过过去了24小时而已,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有如滚滚东逝水般一去不复返了。返航的“黑鹰”机舱里,轻松的笑谈已经不再,一路上大家都默默地一言不发。
越过蓝色汪洋的远处,纳尔逊望见了一艘美国军舰。他突然有了种错觉,仿佛自己是在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这一切。在他看来,现在的颜色比以往更明亮,就连气味都更鲜明了。但他觉得,经历过此次战斗后,他已经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怪,他无从解释,也不知道该怎么张嘴去问别人。
随着斯蒂尔乘坐的直升机缓慢爬升,昨天下午曾经将他们层层困住的网格状街巷这时以宏观的全景,又一次展现在了他的面前,他惊讶地发现他们曾全力奋战的地方竟是如此狭小,这同时也令他想到,摩加迪沙城在整个苍茫世界中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块遥远、渺小的角落而已吧。
拉马戈里亚中士被抬上了一架直升机,一名医务兵凑过来俯身对他说道,“伙计,我为你们所有人感到难过。”
“你应该为索马里人感到难过,”中士答道,“是我们狠狠扁了他们一顿。”
安置好阵亡和受伤的战友后,三角洲队员们迅速登上飞机返回了机库。贺威中士和他的人一声不响地回到了岗位上,随时准备着再次出击。他们曾接受过一连几天不睡觉的训练,所以当前的情形不过是家常便饭,他们将这称为“自动巡航”,一旦进入此种状态,身体将能够克服细微的疼痛,不受外界冷热的影响,并处于高度敏感水平,活像一部自动驾驶仪一样可以排除任何干扰。贺威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但他对此已习以为常了。
有些游骑兵乃至本部队中的一些好友都表现得仿佛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这让这位大块头中士十分不爽。他知道他们给敌人造成的伤害远比己方的损失要大得多。他们深入敌后,不仅全身而退,还狠狠打击了敌人。他还没听到预估伤亡数字,但不管怎样,他敢肯定,他们刚刚打了美国历史上最一边倒的战役之一。
他脱下身上被汗浸透了的凯夫拉防弹背心和其他携行装备,将这些东西在自己的床上铺开,又往所有口袋里塞满了弹药。接着,他有条不紊地拆开每一件武器,擦拭干净后一一上油,最后再重新装上,每完成一道工序,他都要仔细检查一下。待做好所有这些工作,他理齐全部装备,终于满意地站起身。他的背囊和装备打包的方式非常合手,他要清楚牢记每件物品的位置,以备下次行动使用。这次唯一不同的是要带上夜视仪,他找它塞进了背囊里。以后他再也不会扔下这东西执行任务了,不管白天还是黑夜。
他为自己能活到现在而惊讶。再次出发战斗的念头令他心惊胆战,但这种恐惧和他内心里对于仍被困城内战友们的忠诚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还有几个人没出来——加里·高登、兰迪·舒加特、迈克·杜兰特以及“超级64号”上的机组成员们。无论是生是死,他们都得回家。直到所有参战人员都回来了,这场战斗才能算作终结。去他娘的,顺我者生,挡我者死,一起冲出重围再说!他下定了决心。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真回去的话,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等回到机库,塞兹摩尔才知道铁哥们洛伦佐·鲁伊斯阵亡的消息。
“你知道鲁伊斯的事了吧?”专业军士凯文问道。
塞兹摩尔当即明白了,不禁放声大哭起来。他们下午早些时候用飞机把鲁伊斯送往德国的医院时,他还活着。可就在塞兹摩尔离开没多久,便传来了医生无力回天的噩耗。这次任务前,鲁伊斯曾将给父母和亲人的遗书交到了塞兹摩尔的手上,塞兹摩尔当时还回绝了他。现在鲁伊斯死了。塞兹摩尔简直无法相信这一事实。怎么出事的是鲁伊斯而不是自己?鲁伊斯还有家有口啊!上帝为什么要夺走他的生命而不是自己的?此时遭受不公的仿佛反倒成了塞兹摩尔。沃森中士走来坐在他身旁,和他谈心说了几小时的话安慰他。可对这样的事又能说些什么呢?
鲁伊斯被送上飞机前,卡什中士有幸匆匆见了他一面。
“你会好的。”他对这位受伤的战友讲。
“不,不,我没救了,”鲁伊斯说。他勉强用仅剩的一点力气挤出几个字。“我知道自己不行了。别为我担心。”
回到机库后,斯蒂尔上尉终于拿到了准确的伤亡人员名单。军士长格伦·哈里斯正在门口等着他。他对长官敬了个礼。
“游骑兵,做先锋!长官。”
“所向披靡。”斯蒂尔说着,回敬了一个军礼。
“长官,这是情况汇总。”哈里斯边说边递上一张绿纸。
斯蒂尔惊呆了。眼前的这份名单竟写满了整整一页。哪是什么只有四人阵亡。这张纸上记载的死亡人数是13人。另外还有6人在第二坠机点失踪,初步判断也已经阵亡。在三名被送往德国医院进行紧急治疗的重伤员中——“灰熊”马丁、洛伦佐·鲁伊斯和阿达尔贝托·罗德里格兹——鲁伊斯已经确认死亡。负伤总人数更是达到了73人。而在所有阵亡人员中,斯蒂尔的人占了6个——史密斯、卡瓦科、皮拉、乔伊斯、科瓦莱斯基、还有鲁伊斯。伤员中也有30名是游骑兵。哈里斯在旁另列了一栏,名字从这页纸的最上方一直排到了页尾。经统计,斯蒂尔部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负伤或是阵亡。
“他们现在都在哪?”斯蒂尔问。
“大部分在医院,长官。”
斯蒂尔扯下身上的装具,直奔野战医院而去。这位上尉一向注重在各种场合都保持一副轻松的表情,但医院的场景让他再也无法把持。这里简直乱作一团。病床上、地板上,到处都躺着伤员。有些人在战斗中胡乱包扎的绷带还没来得及拆除。他强忍腹中滚涌而出的悲伤,哽咽着对每个遇到的人吐出了几句鼓励的话。他见到的最后一名战士是菲普斯,那个战斗搜救直升机上年龄最小的游骑兵。他就好像被人用棒球棍痛扁了一顿,整张脸肿大了一倍,浑身还青一块紫一块。他的背和腿缠着一层层绷带,可即便这样,还是有血不断从伤口往外渗。斯蒂尔将手放在他身上。
“菲普斯?”
士兵挪了下身子,睁开了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你会没事的。”斯蒂尔说。
菲普斯伸出手,紧紧抓住上尉的胳膊。
“长官,要不了几天我就没事了。回去时不要落下我。”
斯蒂尔点了点头,快步走出了病房。
一等兵大卫·弗洛依德吃惊地望着空荡荡的机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自己的床铺前,卸下了装备。但这丝毫没有让他感到轻松,心情反而变得沉重痛苦起来。周围的人不停说着话。好像要为整件事讨论出一套解决方案一样。他们提出各自估计的伤亡人数。关于每个阵亡或是负伤的人,他们都会高谈阔论一番,内容无外乎该人是在何时、何地、为何以及怎么受的伤。有时候每个人的说法会有不同。一个人觉得乔伊斯是在上了卡车后过一阵子才死的,而另一个则坚持认为他几乎是在被击中的同时就没命了。还有人认为是迪莫把乔伊斯从火线上拉回来的,而另一个则肯定地说是特切尔。斯特宾斯曾倒下四次?不,有人争论道,只有三次。他们还说起为了保住杰米·史密斯的命,大家付出了那么久的努力,可终究还是徒劳无果便当场哭了起来。
纳尔逊跟着最后一批人回到了机库,他发现埃文斯曼中士已是泪流满面。
“怎么了?”纳尔逊问。接着,突然想起他的好哥们卡萨·乔伊斯属埃文斯曼小队,他又问了句,“乔伊斯呢?”
埃文斯曼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更加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纳尔逊立马跑进机库,找到了佩里诺中尉,他终于听到了那条坏消息。中尉还告诉纳尔逊,那个总是和他在机库里一唱一和耍嘴皮子的皮拉也死了。听到这些,纳尔逊彻底垮了。
乔伊斯的死尤其令他难过。他还欠对方一句道歉。几天前,因为受够了那些什么站岗值勤时要全副武装的废话,纳尔逊曾自作主张告诉本队人不必理会那道命令。他对手下人讲,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戴着头盔,再把防弹衣直接套在T恤和短裤外。出了事他兜着。可他并没认真想过这件事。等麻烦真来了,板子没有打在他身上,而是找到了乔伊斯。因为从名义上讲,乔伊斯是他的上级。为此,乔伊斯被狠批了一顿,上面责怪他带兵无能。
周日一大早3点到7点是纳尔逊的值勤时间。这天乔伊斯也早早起了床,他想和纳尔逊好好聊聊。两人自从基础训练阶段就打成一片,关系好得就像一家人。实际上,他俩在入伍前几年就已经混了个脸熟了。当时纳尔逊的继兄和乔伊斯的大哥在亚特兰大合租了一间公寓,于是他俩还是小不点时就见过对方一两次了。纳尔逊对乔伊斯钦佩有加。他从没见过好友说过或是做过任何不光彩的事。什么在酒吧喝得烂醉如泥、偷偷摸摸抽大麻、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或是违反个什么规定,这些事谁都可能干过,可唯独和卡萨·乔伊斯沾不上边。在纳尔逊看来,乔伊斯是他所见过最正派、最表里如一的人。乔伊斯先一步荣升为中士军衔,不过他们都知道,要不了多久,纳尔逊也会晋升的。成为纳尔逊的顶头上司让乔伊斯觉得很别扭,他们是那么要好的朋友。之前,这两人和皮拉还有另外几个人曾计划着等回国后一起开车去奥斯汀玩,再到乔伊斯的姐姐家住上几天。见自己令朋友麻烦缠身,纳尔逊的心情也很糟。就在24小时前,他们还在一轮满月下一起围坐在沙袋旁的机枪后。岗哨是搭在两个摞起来的集装箱上的,这样做是为了获得较高的观望点。那里很安静。摩加迪沙一排排低矮的房屋在他们眼前向北一路沿上坡绵延开来。他们能听到远处的小型发电机发出沉重的撞击声,维持零星一两盏灯泡闪着亮光。整座城市的其他地方都笼罩在淡蓝色的月光下。
“嗨,我和你一样烦透了那套狗屁指挥体系,”乔伊斯对纳尔逊说,“算帮我个忙。不管怎样,别让我总往哈里斯军士长和埃文斯曼上士那儿跑了。我们得恪尽职守才能顺利回去。咱俩之间别闹这些不愉快啊。”
乔伊斯没有埋怨他,尽管他有一百个理由可以那样做,也尽管大多数人都会那样做。他是在恳求,是那种兄弟对兄弟,朋友对朋友的恳求。纳尔逊理应道歉,可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口。他还在气那些死规矩,那完全是些毫无意义、愚蠢至极的条文,他咽不下这口气。即便是为了朋友也不行。头天下午他帮乔伊斯套上装备时,道歉的话又一次到了嘴边。作为班长的乔伊斯得第一个冲上直升机,于是纳尔逊便习惯总是帮他先带好装备。他张嘴就能说出那句道歉的话,可他没有,只是看着朋友走开了。现在,他再也没机会说那些话了。
纳尔逊被叫来清点好友的装备。他看见了乔伊斯的凯夫拉防弹背心,那正是昨天他帮着穿上的那件。背部中心上方多了个弹孔。他翻遍了口袋——许多人会把照片、情书之类的东西放在里面。在前胸位置,他发现了那枚子弹。它一定是穿透了乔伊斯的身体后失去了动能,最后才卡在前胸的凯夫拉纤维里的。他把这枚子弹取出,放在了一个铁罐里。在皮拉的遗物中,他还发现了一小包火药末,那是这个朋友过去恶作剧,偷偷塞到别人香烟里时用的。
沃森中士走进停尸间,来见史密斯的最后一面。他拉开裹尸袋,凝视着朋友那痛苦苍白,毫无生气的脸庞。然后,他俯下身,轻吻了一下史密斯的额头作最后的告别。
星期一早晨(此时已是摩加迪沙的午后),美国人在这样一则新闻报道中醒来:美军在索马里,一个大多数人要翻出地图才能找到的地方,打了一场艰难的战斗。但这并不是当天最大的新闻。因为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此时正在全力抵御一场政变。华盛顿方面正密切关注着莫斯科的局势。
然而,这条发自索马里,并不时插播于俄罗斯直播报道中的消息却越来越让人揪心。开始的报道称,至少有五名士兵丧生,“数名”人员受伤。可即便这样的数字已经表明这是自从美国十个月前派遣部队进驻非洲以来,他们在摩加迪沙最糟的一天了。接着,没多久,电视上又传来了美国军人的尸体被愤怒的人群拖在地上游街的恐怖画面。
正身处旧金山一座酒店客房里的克林顿总统也看到了这一幕。该日早些时候,他刚接到报告称美军在摩加迪沙成功完成了一项突击行动,只是有些游骑兵遭到了围困。照伊丽莎白·朱在她《身处边缘》一书中的记载,电视上的画面令这位新总统吃惊,同时又勃然大怒。
“究竟怎么回事?”他严词问道。
对于那些在索马里执行任务的军人的家属来说,电视上一行行滚动的新闻内容简直就是一件现代刑具。斯蒂芬妮·舒加特,三角洲部队中士兰迪·舒加特的妻子,在周日晚上十点接到了一通电话。当时她正独自一人在家。她和兰迪还没有孩子。电话那头布拉格堡的另一个军嫂告诉了她一条令人提心吊胆,却又含含糊糊的坏消息。
“有个人阵亡了。”她说。
有个人。
斯蒂芬妮周五晚上还和兰迪通过电话。和往常一样,兰迪对于他们那边的情况只字未提,只说那里很热,伙食也凑合,还有自己晒黑了。他告诉斯蒂芬妮他爱她。他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男人。在她看来,兰迪的工作总是那么与其性格格格不入。他们初次见面时,兰迪也没提他的工作性质。斯蒂芬妮几个闺密低声对她说,这男人是个“特种部队队员”。可她还以为她们说他是个电话接线员英语中“电话接线员”和“特种部队队员”是同一个词……
有个人。
位于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暗夜潜行者”基地非常靠近州界,就在另一侧田纳西州的一间卧室里,贝基·雅康正坐在威莉·弗兰克的家中。两人各自的丈夫,吉姆·雅康和雷·弗兰克都是“黑鹰”飞行员,她俩收到消息,知道已有两架直升机在摩加迪沙坠毁了。早上六点,从基地赶来的一名牧师和一位指挥官敲醒了熟睡中的威莉。她当即就明白了两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她门前。三年前,他曾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事,当时是雷驾驶的直升机在一次训练任务中坠毁。威莉是在自己22岁生日前几天遇见雷的,那时她还在纽波特纽斯管理一家酒吧。当员工们令人意外地捧出蛋糕为她庆生时,着实让她惊喜万分,那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蛋糕,只有雷没动。她问他为什么不吃,结果这男人用仿佛世上人人都明白的语气说道:“喝啤酒时不能吃蛋糕。”当年,他们就在拉斯维加斯结了婚。
“雷在行动中下落不明。”两人说道。
“那要多久才能有消息?”她焦虑地问。
这个问题把两人都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