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故事会(2019年6月上)
54842900000004

第4章 网文热读

罪犯李先森

天姝

李先森曾是科技大学的高才生,因为和食品商合作一款低成本且口感极佳的微毒食品,被判刑入狱。

监狱的劳动车间需要加工机床零件,李先森上手很快,手脚麻利,犯人们很佩服他,觉得他有文化,人聪明,名字也起得好,大家都推选他做组长。

可惜好景不长,李先森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动,不知不觉就懈怠起来,他动作一慢,就影响流水线上其他犯人的工作,也影响人家争分减刑。犯人们开始议论李先森懒,渐渐看不起他,大家都不愿再和他做朋友,犯人组长的职务也被大家撤了。狱警来找李先森谈心,要他踏实生活,踏实劳动,靠双手争取大家的尊敬。

李先森很苦恼,他后悔自己为了一点利益就失去了自由,现在还有六年刑期等着他。他想争取减刑,但又不想让自己那么累。

李先森偷偷地造了一个机器人,车间里有足够的零件,只是皮肤要用塑料和颜料合成一下。

机器人和李先森长得一模一样,连皮肤也有弹性,头发也是李先森将理发时剪下的真发弄上去的,机器人和李先森站在一起,简直真假难辨。

李先森给机器人输入了一系列必要的程序,主要是干各种活和杂务,但机器人没有感情,也不会笑。

一切都完成后,李先森设计了一个袋子,是用来藏机器人的。他在袋子上弄了些合成的药剂,摄像头看不见覆盖这种药剂的物品。这样李先森想做自己的时候,就用这个袋子将机器人装起来。

机器人正式出场的第一天,没有人发现他是假的李先森。他跟着队伍到车间,到了指定的位置坐下来,没一会儿,手边堆积的零件就做完了。上道工序的犯人奇怪地看了机器人一眼,机器人没什么反应,端坐在岗位上。

“李先森”做的产品质量简直太完美了,管流水线的犯人过来笑眯眯地说:“李先森,你又像以前那样厉害了,不,似乎更厉害!”机器人说:“我厉害。”

机器人完成任务的速度奇快,其他犯人都跟不上他了。一些犯人请机器人帮着干些别的活,因为没有事先设定,机器人只能帮忙干同岗位的活。

尽管这样,大家也都没发现他是机器人,反而觉得他老实、肯干,值得敬佩。

李先森就舒服多了,白天他就躺在柜子里休息,监控机器人的一举一动;晚上犯人们都睡觉了,他再陆续完善机器人的一些程序设定。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他出来活动时,要躲着监狱的摄像头。有时他会将机器人用的袋子套在自己的身上,这个袋子可以躲避监控的拍摄,但不能躲避人的眼睛,因此他出来活动时,还是很谨慎的。

机器人特别能干活,而且从无怨言,虽然他对别人的态度总是冷冰冰的,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犯人想跟他做朋友。

“李先森,你做得好快!”

“我做得快。”

“你可以帮我做一点吗?”

“可以帮忙做一点。”

“太感谢你了!”

“不用谢。”

“你喜欢什么?我送给你!”

机器人遇上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只有沉默了。李先森接收到这些信息反馈后,就增加了这类问题的回答,比如:“一袋方便面就可以了,再有点水果就更好了……”

不久,李先森便经常从机器人的口袋里回收到方便面和水果。

这段时间,“李先森”的优良表现,让狱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不到半年,李先森就差不多拿够了可以减刑的分数,他躲在袋子里边啃苹果边高兴地算着,还有多少日子可以出狱……

这天,监狱艺术团发出招募启事,说团里缺一个男舞蹈演员。狱警们推荐了李先森,觉得他长得好,人老实又听话。

李先森接到任务,连忙在图书室查找关于舞蹈技能的相关资料,并把数据输入给了机器人,同时他还改良了机器人背部和腿部的肌肉材料,使其做舞蹈动作时,能有更强的柔韧性。

艺术团里有一个和“李先森”配舞的女犯人喜欢上了他,对他越来越热情,机器人则对这个女犯人的种种暗示一概不回应。女犯人是领舞,作为演员,条件很好,狱警跟她说:“你这样一厢情愿会影响改造和演出的,还是安心服刑吧!”

女犯人对李先森的感情却与日俱增,并且跟前来探监的父母也透露了心意,希望父母能帮助两人早日出狱结婚。女犯人的父母气坏了,和女儿大闹了一场,让女犯人很伤心。

后来,李先森在季度表现中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又可以减刑了,而那个女犯人因为总闹情绪,表现不佳,最后被要求离开艺术团。

女犯人离开前,伤心地找“李先森”谈话:“我要离开艺术团了,可我爱你……”机器人没有回应。女犯人望向“李先森”那张冷冰冰、毫无表情的脸,绝望极了。

女犯人目露凶光:“你怎么这么无情?”机器人说:“我无情。”

女犯人从口袋里摸出一颗巧克力给“李先森”:“你吃吗?”

机器人接过来,剥开包装纸,一口就吃了。女犯人转身,红着眼睛道:“这么无情的人不如死掉!”机器人说:“死掉算了。”

告别了女犯人,机器人回到号房,乘大家洗漱的时候,李先森赶紧出来和机器人互换身份。他在机器人喉咙的部位搜罗到一块完整的巧克力,李先森想也不想就往嘴里一塞,觉得味道不错。

“扑通”一声,李先森昏倒了,一旁的机器人还没来得及装进袋子里,安安静静地坐着。

大厅里喊:“李先森,来看新闻联播!”机器人一听,站起来往外走,跟着说:“看新闻联播……”

(发稿编辑:丁娴瑶)

考试日

在不合理的社会里,庸人受欢迎,思考和探索的精神遭打压,而“考试”的目的也变得令人不寒而栗……

这天是男孩迪基12岁的生日,早餐时,他的父母第一次和他提起了“考试”的事。

父母说起这次考试时,显得顾虑重重,母亲眼里甚至有泪花闪现。迪基好奇地问:“什么考试?”

母亲尽量若无其事地说:“就是政府对12岁儿童的智力测验。你下周要去考试,用不着担心。”

迪基问:“你是说像学校里的那种考试吗?”

父亲说:“有点像。现在别去想它了,去看你的连环画吧。”

迪基闷闷不乐地站起来,走到客厅的一角。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打算过得快快活活的,可父母脸上的愁容却破坏了他的心情,这让他既不解又有些紧张。

迪基无聊地逛到窗前,看着窗外的雨景,他问父亲:“为什么今天一定要下雨?明天下,不行吗?”

父亲正躺在安乐椅上看政府办的报纸,他心情烦躁,把报纸翻得嚓嚓响,回答说:“天想下雨就下呗,雨水使草儿生长嘛。”

迪基追问:“爸爸,雨水为什么会使草儿生长?”

“它就是能使草儿生长嘛。”

迪基皱着眉头说:“那么,是什么使草儿变绿的?”

“谁也不知道!”父亲打断他的话,又马上对自己的粗暴感到后悔。迪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喜欢问各种奇怪的问题,问的时候眼里还闪着机灵的光。很多问题父亲都答不上来,但他喜欢和孩子这样聊天。

这时,迪基又问:“爸爸,太阳离我们多远?”

父亲想了想,说:“嗯,5000英里左右。”

一周很快过去,这天是迪基参加考试的日子了。坐在早餐桌前,迪基又在母亲的眼睛里看到了泪花。父亲故作轻松地说:“别担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孩子参加这种考试。政府想知道你机灵到什么程度,就是这么回事。到时候,他们会让你喝一种饮料,然后让你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一种机器……”

迪基问:“喝什么饮料?”

“没什么,那玩意儿味道像薄荷,给你喝下去是想要你回答问题时不说假话。政府并不认为你会说谎,不过喝了这种东西更保险。”

迪基的脸上流露出困惑不解的神情,他望着母亲,母亲勉强挤出微笑,说:“一切都会顺利的。”

“当然,一切都会顺利。”父亲表示同意,“迪基,你是乖孩子,你会顺利通过的。到时候,我们就回家庆祝一番。”

迪基和父亲比规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来到了政府的教育大厦,考试就在这里进行。

父子俩来到4楼,404号房间前面,一张光洁闪亮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个年轻人,他手拿一块夹板,查对了姓名后,就让迪基和父亲走进房间里去。

这房间冷冰冰的,一股官场气息。房间里已经有几对父子了。一位薄嘴唇、短头发的女人正在分发要填写的表。父亲把表填好,还给办事员,然后告诉迪基说:“不会等很久的,他们一叫你的名字,你就笔直从房间那头的门走过去。”他把那扇门指给迪基看。

这时,喇叭里叫出了第一个名字。迪基看到一个男孩不情愿地离开父亲,慢吞吞地走向那扇门。

11点10分,喇叭喊了迪基的名字。

“祝你运气好,我的孩子。”父亲说话的时候眼睛不敢望着迪基,“考试过后,我会来接你的。”

迪基走向那扇门,转动球形把手。里面的房间阴沉沉的,一个穿灰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和气地说:“坐下。你叫迪基·乔丹吧?”

“是的,先生。”

“你的编号是600-115。把这喝下去,迪基。”

工作人员从桌上拿起一个塑料杯,递给迪基。杯里的液体像乳脂一样稠,只稍微有一点父亲说过的薄荷味。迪基一下子喝光,将空杯子递回去。

迪基不出声地坐着,那个工作人员忙着写什么,然后看看表,站起来紧挨着迪基的脸,取下夹在上衣口袋里的一支笔一样的东西,将一线微光射进迪基的眼睛里,然后他说:“好了,药开始起效了,跟我来,迪基。”

工作人员把迪基领到房间的另一端,那儿有一把孤零零的椅子,摆在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前面。靠椅子左边扶手上放着一只麦克风,迪基坐下来的时候,发现麦克风的尖头恰好就在自己的嘴边。

工作人员说:“别紧张,迪基。现在你要一个人留在这儿,计算机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得好好想想,对着麦克风答出来。”

迪基点点头,工作人员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计算机的灯光亮了,机器呼呼响起来,一个声音说:“补完这一串数字:1、4、7、10……”

迪基考试的时候,他的父母一直在家中的客厅里等着。下午4点,电话铃响起,母亲想去抢着接电话,但她的丈夫捷足先登。

电话里的声音急促尖刻,官腔十足:“是乔丹先生吗?”

“是,是我。”

“我是教育部,你的儿子迪基·乔丹,编号600-115,已经完成政府的考试。我遗憾地通知你,根据‘新法典’第5章第84条,他的智力商数已超过政府规定。”

在房间另一头的母亲听不到电话里的声音,但她看到了丈夫脸上的表情,立刻就放声大哭起来。

电话那头的声音继续说着:“你可以在电话里挑选,随你便,是由政府收埋他的尸体呢,还是你私下安葬?政府收埋,收费十元。”

(作者:亨利·斯莱萨;译者:杨江柱)

(发稿编辑: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