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方法
5496200000028

第28章 头脑要冷静,心态须良好(3)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曾雇用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高达3万美圆。谁知,雇用后的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四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了五分之一。

该公司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以提出“在人的成功中乐观情绪的重要性”的理论而闻名的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希望他能为公司的招聘工作提供帮助。

塞里格曼教授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于某些他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他们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以争取成功。

塞里格曼教授对公司招聘的1.5万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用该公司常规进行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教授自己设计的对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而后对这些员工进行了分类的跟踪研究。

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

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的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百分之二十一,第二年高出百分之五十七。

从此,塞里格曼教授的“乐观测试”成了该公司录用推销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感觉。诸如自己穿了件时装别人会怎么样认为;自己的某个动作别人会如何看待;甚至自己不小心说出了一句什么话,也会后悔不迭,总担心别人会因此对自己有看法。

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是非常累的,并且会对自己的情绪有负面影响。

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那个可怜的小公务员看戏时不幸与部长大人坐到了一起,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长大衣上,他就变得神经质般的惶惶起来。无论他如何解释,部长大人好像都没有原谅他的意思,这个小公务员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竟然一命呜呼了。

当然这是文学作品。但在生活中,也同样有人把不经意的小事装在心里寝食不安,影响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小小的失误就且由它去吧,重要的是学会轻松地生活,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

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想象明天、下一个星期或是明年,都可能发生许多愉快的事情,不要对未来烦恼或忧虑。多想想美好的事情,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计划实现它们。如此一来,你就养成了乐观的习惯。

任何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或成功的人都不会悲观。

人们不可能追随一个以绝望及挫败为目标的领导者。即使在美国南北战争陷入僵局的时期,双方的领导者林肯及李将军,都深信美好的日子就要到来。你已经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经济及政治体系中,难道比不上那些历史人物的乐观吗?

记住,要物以类聚地运用人际关系。乐观的人会鼓励乐观的人,就像成功会吸引更大的成功。悲观式的否定态度,不用任何言语或行动,就能使你摆脱不了忧虑与困扰。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因为它表示你拥有健康、生活心安理得。一个极度富有的人,可能因为过于悲观而身患癌症,在精神上他是失败的。盲目地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并不是乐观,而是无知。乐观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使你具有前瞻性的远见,根据合理的判断,作出适当的决定,因此每一件事都能水到渠成。

1928年,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前,有一群过分乐观的人,不相信泡沫经济已经破灭。有识之士呼吁政府防止通货膨胀及投机的行为,还被讥为“过分悲观”。

经济持续低落,过分天真的“乐观者”损失惨重。他们失去从挫败中求取胜利的勇气,事实证明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悲观者。而有远见的人能够面对现实,采取适当的因应措施,例如抛售股票或债务,因此得以绝处逢生。他们才是真正乐观的人。你可以成为真正乐观的人。面对未来,理智地分析及评估各项因素,然后决定你的行动,让一切如你所预期。未来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将无所畏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被美军捉到、关入牢里的日本兵,他和很多被俘虏的日本兵都深信“援军迟早会赶来救人的”。但援军始终都没有赶来,因此俘虏们渐渐焦虑不安,甚至有人因十分气馁、憔悴不堪而死。

而他想:“原本我们是处于战死也不令人奇怪的状态下,但现在当了美军的俘虏,至少可以避免战死。当然,既然当了俘虏,就不知道何时会被杀,不过目前应该还没有问题。因为现在还这样活着,而且也还给我们饭吃,仔细想想还真是值得庆幸。”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既然如此,在活着的时候想些有趣、快乐的事比较好。环顾四周有很多美国人,因此他就产生了“在这里学点英文也好”的乐观想法,不知不觉中变得能和美军的看守交谈了。

不久,大战结束,因为看守兵帮忙说好话,他因而能最先从牢中被释放出来。回国后,他又担任大阪英语实习班的授课老师。因为他在坐牢的时候,已把英语学得精通了。

为了不知道到底会不会发生的事而忧心忡忡,不但浪费了时间,更使人变得索然无味。不必愁眉不展的去担心未来的事,把握当下,积极快乐地生活,人生才显得更有价值。

缺乏热忱,难以成大事

热忱是天真做人的保障,如果缺乏热忱,就难以成大事。一位受邀演讲的人,原本只预定演讲45分钟,都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欲罢不能。演讲结束时,在场的1万名听众起立鼓掌达5分钟之久。到底是什么精彩的演说内容,得到这么热烈的回响?他演说的内容,还不及他演说的方式重要。听众是被演说者的热忱感动,大多数人根本记不清楚他说了些什么。

法国英雄圣女贞德凭着一柄圣剑和一面圣旗,外加她对自己使命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法国的部队注入了即使国王和大臣也无法提供的热忱。正是她的热忱,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一旦缺乏热忱,军队无法克敌制胜,艺术品无法流传后世;一旦缺乏热忱,人类不会创作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不会建造出令人难忘的宫殿,不能驯服自然界各种强悍的力量,不能用诗歌去打动心灵,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感动这个世界。

也正是因为热忱,伽利略才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让整个世界都拜倒在他的脚下;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清新的晨风。

凭借着热忱,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忱,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不朽的诗篇。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热忱,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

吉宁斯·鲁道夫的热忱,使他在政坛平步青云。鲁道夫自西弗吉尼亚沙朗大学毕业之后,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经验丰富的对手,当选国会议员。

由于他成功地整合其他国会议员,罗斯福总统特别重用他,让他主导战时的特别立法。

在华盛顿的一群教授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罗斯福和鲁道夫获选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鲁道夫的热忱与无比的魅力,使他的受欢迎程度还超过总统。担任14年的国会议员之后,鲁道夫决定转入企业。

他担任首都航空公司总裁的助理,当时公司的收入正出现赤字。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发挥自己无可抵挡的魅力,使公司的获利超越了其他的航空公司。

提到鲁道夫的亲和力,首都航空公司的总裁说:“他的贡献超过他的薪水。除了他实际执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的热忱鼓舞了公司里其他的人。”

热忱,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

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外衣都锁入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

一位非常成功的业务经理说,热忱是优秀的推销员最重要的品质。“握手时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很高兴和他见面。”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虚情假意是骗不了人的。过分地热心、刻意地迎合别人,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热忱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特质,你也可以拥有。几乎每一次和别人的接触,你都在尝试推销某种东西给对方。因此,你必须先说服自己,你的理念、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或是你自己,是值得肯定的。严格地检视,找出缺点,立即改进,由衷地肯定你的理念及产品。

培养、展现和分享热忱,是天真做人精神原则的完美表现。当你以热忱完成你的工作时,就是更进一步的表现,你已在你的周围创造出成功的意识,而此成功意识无可避免会对他人造成更好的影响。你在这个世界上付出的热忱愈多,就愈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一次,有三个人做了一个游戏,要在纸片上把他们曾经见过的印象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写下来,还要解释为什么选这个人。

结果公布后,第一个人解释了他为什么会选择他所写下的那个人:“每次他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了一般。他热忱活泼,乐观开朗,总是非常振奋人心。”

第二个人也解释了他的理由:“他不管是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其所能、全力以赴。他的热忱感动着每一个人。”第三个人说:“他对一切事情都尽心尽力,所付出的热忱无人能比。”这三个人都是英国几家大刊物的通讯记者,他们见识广,几乎踏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交过各种各样的朋友。他们互相看了对方纸片上的名字之后,发现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写上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著名律师的名字。而这位律师正是以热忱闻名于世的。

犯错是成功的垫脚石

1929年夏天,波士顿红袜队一垒手卡尔·耶垂斯基成为棒球史上第15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媒体对他十分注意,数百名记者在比赛前的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曾有一位记者问道:“耶垂斯基,难道你不怕这些成绩会使你失常?”

耶垂斯基回答:“我的看法是,在我的运动生涯里,我的打击数超出1万次,也就是说我有7000多次未能成功地击出本垒打,仅是这件事实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许多人认为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事实上,它们是一页书的两面。以耶垂斯基为例,打击有打中与打不中两种情形。这同样适用于创造性思考:它能孕育出新创意,也会产生错误。

然而,仍有许多人不喜欢犯错。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寻找“正确答案”的观点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的思考更加保守。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被教导要寻找正确答案。只有正确答案才是好的,不正确答案是坏的。这种价值观深植于学校的奖惩制度中。这种采取稳扎稳打的态度,不可能得到太多机会来表现自己。假使你明明知道即使一点微小的错误,也会对你不利时,你会牢记不可犯错。

更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不要置自己于失败之地,于是形成保守的思想模式,耻辱成为社会给予“失败”的定义,大家都争相避免。

例如,有一个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却很长时间找不到一个工作。后来,他到心理诊所询问,发现他的问题在于他不懂得接受失败。

他接受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各项大小考试从未不及格过。这使他不愿意尝试任何可能招致失败的方法。他已经被变成了一个只相信失败是坏事而不是产生新机遇的潜在垫脚石的家伙。

瞧瞧周围的人,有多少中级管理人员、家庭主妇、行政人员、老师和其他无数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任何新事物?许多人都持有不可在公众场合犯错的观点,因而错过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就现实观点而言,“犯错误是坏事”是有点道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在做成千上百个工作时不可犯错。想想看,假如你站在马路快车道上或把手放到开水壶里,一定会大吃苦头。此外,工程师设计的桥梁倒了,股票经纪人让顾客赔钱,以及为促销而打广告的人打出的广告反使销售量减少,那么他们的工作都不可能维持太久。

然而,过于相信“犯错是坏事”,会使你孕育新创见的机会大为减少。

如果你对是否获得正确答案十分在意,而不在意能否激发创意,那么你可能会误用取得正确答案的法则、方法和过程;你可能会忽视了创造性过程的萌芽阶段,仅会花少许时间去证实假设、向规则挑战、提出“假如”问题;你也可能仅注意难题而不去深入思考。如此,所有的思考技巧都会产生不正确的答案。

在创见萌芽阶段,犯错是创造性思考的必要前提。就如耶垂斯基说的:“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这就是错误对成功人士的启示。

每当出现错误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真是的,又错了,这次是哪里不对?”从另一方面看,有创造力的思考者会了解错误的潜在价值,而说些类似:“看这个!它能使我们想到什么?”的话,然后他会利用错误当做垫脚石,来产生新创意。

事实上,整个人类发明史有无数利用错误假设和失败观念来产生新创意的成功者。哥伦布以为他发现了一条到印度的捷径,开普勒偶然间得到行星间引力的概念,他们都是由错误的理由得出正确的假设的典型人物。

人们企求一生一帆风顺,航海家亦如此,但是航行之中,焉能奢望万里无云、波浪不兴?每遇风浪,谁不迎风而战、力挽狂澜?原因无他,因为退出暴风圈之后,纵使能得以全身而退,风平浪静后重新起航,却还有无数不可预料的凶险横在眼前。一次次地退让,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心态因挫折而畏缩。古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勇敢视豪杰。什么是勇敢?敢于面对挑战、克服挫折就是勇者的表征。

人生的成功是一次次失败的经验累积而成的,请你把失败当做是一种不凡的经验,而不是障碍。唯有将它当做经验,你才能体会出什么叫做垫脚石。

当我们从低处往上攀爬时,没有着力点就无从爬起,没有垫脚石就无处着力,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也是如此。

你想拾级而上,就需要自己开路造阶,一次次的经验铺就了我们成功的路,为我们的拾阶而上创造了条件。偶有失手,只往下跌个几级还不打紧,最怕的是滚回原点,你还有力气再站起来吗?

如果你能学着向前倾倒,最多不过是双手撑地,略加思索失败的原因,就可能立刻起身去迎接另一个挑战。然后再把这次挫折看做是另一次的经验,将来就可避免重蹈覆辙,当然可以帮助你达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