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毕业了,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54969500000002

第2章 大学毕业,是终点还是起点

1.大学毕业,终点和起点交会

“并不是第一次有毕业的经历,却是第一次要真正地面对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天天有‘活动’,‘散伙饭’要吃,‘送行酒’要喝,虽然胃不好受,但心却是温暖的。觥筹交错中可以聆听导师的教诲,揣摩领导的忠告,接受师弟师妹的祝福,感受朋友同学的情谊。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如今真的要融入社会了。”这是大四学生寒月在毕业前夕的同学聚会后说的话。

又是一年花开时,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四学生的校园生活已经所剩无几,他们也都成为了校园学生群体中的“长者”。大学生活匆匆而过,回首几年象牙塔的生活,也许每个人都在自己或别人的故事里扮演过某一角色。

无论对自己的大学岁月是留恋还是叹息,是回味还是抛弃,时光都无法倒流,现在留下的只有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毕业,是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对于未来,是考研、留学、考公务员、就业,还是创业?学生们怀着各自的梦想,在新的起点出发。

当小雏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老鹰就会扔掉巢穴里所有的铺垫物。这样一来,小雏鹰们便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以免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

而这时,老鹰不但不会善罢甘休,还会把小雏鹰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小雏鹰从高空中迅速坠向地面时,它们就会本能而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下落。

最后,它们不但保住了性命,还掌握了作为一只雄鹰必须具备的本领——飞翔!

故事里的雏鹰,就是即将要踏入社会的你。

刚刚走出校门的你,完全有能力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然而太多的时候,你却没能做到。也许,你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对未知的领域惶恐不安,因此就不能将这种开创性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来。

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缺乏对社会真实情况的认识。他们或者是豪情万丈、目空一切,认为成功仅仅只是一个等待领取的奖品;或者信心不足悲观失望,认为在残酷竞争的社会里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此时的你,就像站在巢穴边缘的雏鹰,带着十年寒窗铸就的有力翅膀,茫然地看着未知的世界。

怎么飞,向哪里飞,怎样才能飞得更高,这都是摆在你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首先,你要看清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天空。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世界里,成功的字典里没有“永远”这两个字,有志于成功者必须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你必须看到,社会的残酷已经不再蒙着校园温情脉脉的面纱。信息化、全球化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需要具备对时机更加敏锐快速的把握能力和判断能力,资本的急剧积累使得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频繁的交流使得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和独特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真才实学的滥竽充数者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思进取的庸人不可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前方仍然是个需要点滴积累的漫长过程,我们需要静下心去思考,踏实地在实践中沉淀。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辆单程列车,一站接着一站,从来不会有再往回走的机会,从来都是以时间为列车员,它是无法回头的。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时代。价值的多元化,人员的流动性为每一位有志于成功的年轻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在这个时代里,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命运,而是你自己;最可靠的盟友不是别人,也是你自己。

我们都要学会怎样去欣赏自己,只有来自自身的鼓励才显得更有动力。一颗尘埃落定,另一颗尘埃又将飘起。无论是否准备好,也无论以何种形式进入,时代的转轮都将会把我们带入下一个起点。明天就将是你继续行驶下去的动力。

这仍然是一个付出终有回报的时代。一技之长仍然能够让你安身立命,正确的选择可以带来超乎想象的成功。真诚,勤劳,毅力,自信,这些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的成功秘诀仍然在发挥着作用。

这个时代,是挑战无处不在的时代,也是机遇无处不在的时代。身处这样的环境,过去那种熟悉的环境已然离你远去,你必须向这个未知的世界行进,学会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学会独立,就像雏鹰们必须离开它们的巢穴一样。如果你的船总是拴在码头上,那么不管你怎样划桨都无济于事。

初入社会,你面临危险的悬崖,但是辽阔的天空会告诉你:崭新的领域正等待着你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毕业生都拥有一双强劲的翅膀,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不久后的一天使你振翅冲天、翱翔世界时,便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力量不仅仅只是让你免于坠落悬崖,更是让你有朝一日去征服天空。

你所面对的世界,不像课本里描绘得那么美好,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糟糕。而未来的你,有良好的基石做基础、有不拔的精神做动力。掌控好属于“80后”的优缺点,让自己“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自我走向成熟,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祝福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踏着积极的脚步,怀揣梦想,走向未来的幸福生活。

2.毕业和失业之间不是等号

“‘毕失族’这个尴尬的身份我曾经也有过,不过在毕业后第三个月总算跻身于白领一族了。”已经成为某广告公司正式员工的白梦,三个多月前还只是这家公司的实习生。与他同时报到实习的,还有另外一名叫小孙的重点大学毕业生。

当时之所以招实习生,是因为公司突然接手了一家大客户的项目而人手不够。结果几个月之后,项目基本告一段落,老板对他们的实习表现也很满意,但因为公司暂时没有固定的空缺职位,所以,白梦和小孙基本上都没有转正的可能。

“被通知无转正可能”的第二天,小孙便带着收拾好的东西悄然离开了公司。

而白梦却敲开了老板的办公室门,决定“奋力一搏”。白梦向老板表达了自己非常喜欢广告公司工作的强烈意愿,并让老板了解到他暂无合适的工作方向,愿意按照实习标准的工资继续留下。

老板虽然原本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大家对白梦实习期间努力工作的表现还是留有深刻印象的,思量再三后就答应了。

“没想到的是,半个月之后,我就被通知去办理转正手续。”原来,白梦所在小组的客户经理突然跳槽,老板考虑让其下属接替经理职位,那么白梦自然就有了这个机会。

感叹机缘巧合之外,白梦也庆幸正是因为自己当初的坚持,才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如果错过了在正常求职期间找到工作的机会,那么不妨像白梦这样,做一个“有虫子吃的晚起鸟”。如果把毕业之后的时间当成是加时赛,只要摸索出自己的“抓虫”方法,“毕失族”也能求职得分。

不少即将跨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对于求职来说,内心是异常“纠结”的。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这些都是让毕业生最为发愁的。毕业和失业之间不是等号,只要毕业生求职时跨过以下“四道坎”,相信一定不会做校园“必剩客”的。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对此,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的态度“相当模糊”。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一旦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再想真正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并非轻易说说就能办到,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个“门外汉”?

而有些同学则认为,如果一定认为“择业价更高”的话,那么就不要抱怨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年内,一次又一次因为某些客观条件被心仪的企业拒之门外的后果了。“要知道,毕业生一旦超过一定的保质期限,‘后浪推前浪’的新一批应届生就会让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在“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上,有关人力专家建议,毕业生要懂得审时度势,才能尽快摆脱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无薪就业还是漫天要价

如何与用人单位谈薪资,是让很多求职新手感到纠结的问题。综观求职市场,无外乎有“两个极端”的现象:极少数毕业生打出“无薪就业”的牌子,而大多数毕业生还是“漫天要价”。

首先,“无薪就业”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看似一个可以吸引人眼球的“靓点”,但事实上,零薪水工作,不仅不合法也违背常理。《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劳动报酬作为劳动合同本应具备的主要条款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无薪就业”显然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另一方面,“无薪就业”的做法很偏颇,那么“漫天要价”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大学毕业生对自我的认识盲目乐观,对市场的把握缺乏全面了解,认为自己的身价就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实际上,学校和企业完全不同,在校期间可能十分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就能在企业中得以生存。

因此,“零薪”就业不靠谱,“过薪”求职太盲目。如何把握好尺度,需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大小城市,向左向右

前几年,“南下广深”一直是就业热门中的热门。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缓解,但在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求职的地域难题并没有改变。

对于地域选择,毕业生不妨采取“谋定而动”的方法:在自己构想的蓝图中,那个“核心梦想”是需要大城市的现代化与高科技来达成,还是需要小城市的悠闲与平静来“拼装”?勾勒出草图的初步轮廓之后,再来搜索一些现实信息,充分了解现在生存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人民真实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毕业生求职到底该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选择自己需要的,并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选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

如果选择城市是选择生活方式,那么选择公司则是选“爱人”。是选名门望族中的“大家闺秀”,还是选名不见经传的“小家碧玉”?

大公司在毕业生眼里,主观上就贴上了“高薪水、高福利”的标签。但在大公司里,毕业生同样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升职难、人事繁等困惑。相对而言,小公司新人表现的机会更多、挑战更大。

毕业生选择公司时,自然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好坏,但不要过分拘泥于公司的规模和福利待遇,而要看公司所提供的职位是否与自身条件相符。

总而言之,只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分析现实,综合各方面因素,审时度势,不拘泥、不任性,毕业不失业,就一点都不难了。

3.“自由时间”造成“光阴虚度”

“如果能再给我一年在校学习的时间,那该有多好啊!”

这是丽红在应聘一家外企时因为没有“专八”的证书而被拒之门外后,发自内心的感叹。

丽红是某重点大学英语系的大四学生,马上面临毕业实习、就业了,她才感到自己的“含金量”是那么不够,而时间又是那么有限而宝贵。

进入大学后,由于高考压力的瞬间释放,让丽红觉得如果不好好放松一下,就太对不起自己了。“上高中时被父母管得很严,除了周一到周五紧张的学习之外,周六还要参加英语培训班,一周只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丽红这样回忆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丽红高考时以全市前50名的成绩考入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理想专业。由于是住校生活,丽红似乎一下子被给予了太多的自主权。于是,除了上课,她一有时间便和寝室姐妹出去逛街,或约上三五好友郊游一番。实在无聊,便漫无目的地在网上“冲浪”。大学两年多,她再没去过图书馆。

到了大三下半学期,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过了“专四”甚至“专八”,手里还没有一个英语证书的丽红心里也有些发慌了。这才“临时抱佛脚”,突击了两个月,勉勉强强算是把英语专业四级的证书拿下来了。

再想考专业八级时,已经进入了撰写论文、毕业实习的时候。“我感觉从一上大四,整个生活就跟打仗一样,又忙又乱。好像总有干不完的事等着我去处理。”

在勉强“跟上大部队”处理完毕业前的诸多事务后,丽红只得拿着唯一的一个“专四”证书去了各大招聘会。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三个多月了,丽红还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单位。她被招聘单位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什么没有‘专八’的证书呢?”

像丽红这样,在大学的“自由时间”里肆意“遨游”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大学生活与过去十几年的“监审制度”相比,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质变:不用再起早贪黑地去做那些堆积如山的作业,也不用再为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而成为背书的机器,我们可以自由支配课堂以外的所有空闲时间。如此,充实有序的学习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了,甚至有些专业的理论课不多,平均每天只要上几节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计划来分配时间,就很容易产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最终造成的,除了虚度光阴的悔恨之外,再无多意。

关于时间,文人贤才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朱自清在《匆匆》中也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掩时,他又从遮掩着的手边过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就算又溜走了一日……”这些,都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转瞬即逝。

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可谓光阴荏苒,可正因如此,它的自由才更加要求在校生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必须有对自由时间合理规划的能力,以及严格按照所制订的计划而付诸实践的行动力。

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些目标,需要的是一种对时间的规划。只有规划好时间,才能按部就班地把目标逐一实现。赫德利克写了一本叫做《生活安排五日通》的书,他在书中说:“不要把所有活动都记在脑袋里,应该把它们都写下来。”这里所说的“把它们都写下来”,其实就是一种规划,是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时间的规划。只要规划合理,执行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是一位大忙人,他的生活与工作基本都是在规划中完成的。

他一周的规划并不是从周一开始,而是从周末的假期开始的。比尔·盖茨对周五很看重,每周五的晚上从不喝很多酒,也从不回家很晚,因为他不想影响周六的时间安排。

周末的假期是从周五晚间到周一早上。这段时间的长度将近三天。于是,比尔·盖茨将它当作一个整体时段来加以掌握。

周六、周日和平时一样早起,偶尔也会晚起一两个小时。周六、周日的上午主要是进修时间,而下午,比尔·盖茨将工作暂时付诸脑后,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为下一周的工作养精蓄锐。

周日晚间便不再安排其他工作或娱乐计划,只管就寝,为的是不影响周一的工作。

比尔·盖茨能够管理规模庞大的微软公司,应付繁重的工作,都和他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是分不开的。

不仅是商人,任何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经营时间的人,都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如果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那么你就能赢得时间能够给予的一切,就能赢得自己的未来。

鲁迅先生曾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无独有偶,拉美谚语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由此看出,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今天。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设定好时间进程。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的一视同仁体现在:它遵循这种不变的规律,不会因为任何原因,给任何一个人额外的时间。也就是说,时间从不预支给谁去浪费。

对于即将走出校门、开启事业大门的毕业生们来说,只有抱着“只争朝夕”的态度,正确地管理并妥善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时间所给予的一切。

4.浮躁让你找不着北

有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人,在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的那段时间,同千百万“淘金者”一样,也来到了采油区。

起初,他的本职工作是检查石油缸盖自动焊接得是否完全,保证石油的储存万无一失。青年人每天都重复着唯一的一个动作:眼睛死死地监视着机器,检查流水线上的同一套动作。具体来说就是,传送带把一个个石油罐送到旋转台,等到焊接剂滴下并沿着盖子旋转一周后,再把油罐下线入库。青年人从早到晚的任务就是监控这道机械的工序,一天几百个石油罐,日日如此。

这的确让人感到简单而枯燥。对此,青年人觉得很不满足,自己的能力做这样的工作岂不是浪费?于是便找主管请求调换工作。

主管听后冷冷地说:“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年轻人涨红了脸,回去后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自己为何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潜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呢?于是,青年人踏下心来,即使每天重复百遍,他也一丝不苟。

一天,他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在机器上百次重复的动作中,罐子旋转一次,一定会滴落39滴焊接剂,但却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于是他想,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不少。经过仔细研究后,青年人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但是这种机器在运作时会有漏油的现象,于是他很快又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

这样,公司每焊一个石油罐盖,便会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一滴焊接剂的节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给公司带来每年五亿美元新利润的,正是这千百万个“一滴”。

这个年经人,就是日后掌控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亨——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浮躁是魔鬼。它会让一个人丧失凝神聚魂的定力,缺乏拼杀搏击的勇猛。一颗浮躁的心,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没有内涵的充实,又怎能独立于世事横流之中?一个心生浮躁之气的人,必定心慌意乱、烦躁不安,又哪还有谋事之心,立业之志呢?这种不健康的情绪,无疑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一旦心浮气躁,人就会变得盲目、浅薄和暴躁,就会被社会的急流所挟裹,耐不住寂寞,经不起挫折,干不成事业,最终一事无成。

人的属性中都具有一种自然的“弹性”,对自己的“膨化”放松很容易,而战胜物欲、守住自己的内心却相对较难。凡成事者,要心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枯燥无味时的忍受寂寞,纷繁动乱中的清静自守,都是抚平毛躁、净化心灵的至诚修炼。在一次又一次克服的过程中,便完成了一点又一点的超越,从而达到了一种弹性的平衡。

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对于刚刚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走下来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志向高远”的毕业生,总觉得自己价值不凡,能力超群,因此在最初的职业规划中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形式上的“高位”。如果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重视,就觉得领导蔑视了自己,于是开始躁动、进而失望,感叹大材小用,从此无心工作。

孰不知天下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立等可取的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古训早已耳熟能详。无独有偶,《塔木德》上有句名言:“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那些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并不是因为一开始便居于高位,也不是他们有一步登天的本领,而是他们懂得只有控制住浮躁的情绪,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能经受住成功路上的种种考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冯鹏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就直接来到一家出版社工作,刚开始他被安排的职位是秘书,每天做些芝麻大的小事,零碎而烦琐。

冯鹏心里很明白,自己是刚刚去的新人,理当多吃点苦。因此,他在工作之余常常勤快地打扫办公室,给主编端茶倒水,也给其他编辑做些额外的工作。可是大半年过去了,社里还没有让他做编辑的意思,他不禁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了。他想,自己有这么高的学历,难道只配做这些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琐事?于是他开始在私下里跟朋友抱怨: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的,等到合同期满,我就走人。

此后,他在工作中明显浮躁了很多,表现得非常不认真。

一次,冯鹏偶然碰到同学小刘,小刘也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可现在已是一名策划编辑,主编对他很是器重。

当冯鹏又开始抱怨时,小刘对他说:“刚开始我也是做秘书工作,但是我从不抱怨,相信努力工作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我觉得你目前最主要的是把这份工作做好,总有一天你会受到重用的。

冯鹏听从了小刘的劝告,工作比原来踏实了很多,浮躁的心态也一扫而光,渐渐地发现自己一直感觉很渺小的工作原来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感到自己真的有了进步。不久,主编就让他做了编辑工作。

犹太巨商大多是从最底层的工作开始做起的,有的做过卖报童,有的做过小商贩,还有的做过电焊工。但是他们的一大共性是,不管做什么,都能耐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要想不断提高修养、丰富自身内涵,就必须做到能够心无旁骛,冷静思考,点滴积累。只有摒弃心浮气躁,才能在扎实奋斗中固守住自己的定力;而沉不住气、稳不住神,将永远无法体味长远人生的深厚真谛。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与师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的题诗。治理心野中的浮蒿和躁漠,可以磨砺出自身的定性,陶冶出个人的修养,使内心保持一汪纯净清澈的泉水,滋润出生机勃勃的心田绿洲。

5.上班和上学是两回事儿

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行;鄙视物质,精神至上,一个月300的生活费也能过得很潇洒;同学间的友谊很单纯,合得来的人,可以相伴在周末逛遍全世界;不喜欢的人统统PASS掉,哪怕隔着一个足球场也敢大喊“讨厌你”;上学的时候,时间自由,要是凌晨一点钟才睡觉,第二天早晨多半就会有充足的理由不去上课;上学的时候,身体素质年年优秀,不仅有腹肌,连手臂的线条都很优美。上学的时候,总是盼着早点上班。

这些都应该是你曾经最熟悉的。然而,下面的状态,也许就是你即将要熟悉的。

上班了,感到自己的知识用到哪方面,哪方面是半斤八两、一知半解,似乎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上班后,突然变得“庸俗”而实际,觉得物质就是上帝,一月2000的工资再怎么计划,也很快就成了“月月光”;上班了,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就算加班到凌晨四点,第二天早晨也要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更别说周末休闲娱乐了;上班后的人们彼此间都变得很“客气”,说不定就和讨厌的人成为一个项目合作组的成员。上班了以后,老能梦见自己重回校园。

有一种状态可能是毕业生工作后都会遇到的:怀念学生时代,感叹“当学生真好”。那么,上班和上学又有什么区别?

老板不是老师

走入社会,不要指望着你的领导会手把手地教你一二三四。要学会自己在心态上完成“角色转换”。毕业生不再是学生,而是职场新人、社会入门选手。学生时代的多数习惯、与人相处的模式、生活理念都与社会并不兼容,上班和上学从根本上就是两回事儿。

毕业生进入职场,最初都抱有“学习”的心态,他们希望尽快学到技术,得到经验,做到更好的职位,拿到更高的工资。甚至把第一个公司当作职业跳板,学成后就立刻跳槽。

然而,有这样一个故事,是你必须要明白的:

老虎“拜师学艺”,向猫学习跳跃、怒吼、敏捷地捕捉动物的本领。

可是老虎在学会了猫的本领后,第一件事却是想要吃掉猫。

猫纵身一跃便上了树,老虎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猫之所以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是因为没有把爬树的方法教给老虎。

在商业社会中,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猫与老虎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所以,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的老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他们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悉数传授给你——但千万不要认为你的老板也该如此对你,甚至不要惊讶你的老板或上司总是留一手不肯教你。因为,他们的指导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高效率、高产出。你也会从老板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那些都是他们为了得到更高的工作效率而必须要告诉你的方法。同时要记住的是,在教你工作方法的下一刻,他们也许就已经是你潜在的竞争对手了。

同事不是同学

初入职场时,也许会给你留下平日里每一个同事都面带微笑的印象。然后,你便顺理成章地解除了在人际交往上的担忧。事实上,那些学生时代意气用事的争吵的确也很少在办公室里看到。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你就会感到这种相安无事的表面底下隐藏着一种暗潮涌动的危机:同事之间的客气实际上是本质的疏远,想要与同事建立一种亲朋好友般的友爱似乎也很难做到。再过几天你又会发现,同事关系的复杂程度竟远远超过自己最初的想象,一旦及工作利益,办公室立刻硝烟弥漫。

在社会中打拼、在公司里谋职的人们,争取更高的薪水、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本就无可厚非。但同时,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就被摆在了“竞争”二字之中。

诚然,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也有竞争,但同学间的竞争最多是争争奖学金和班级名次。而职场上的竞争,有时就会让你丢了名誉,丢了饭碗——因为,这是关乎生存的问题。

进入职场,不要把同事当作同学,必须认清你们的关系:既要合作,也要竞争。当然,也不要把同事关系想得过于冷酷,真诚的人自有真诚的力量,志同道合的同事,更容易互相欣赏,进而成为朋友。

工资不是零用钱

进入职场,靠自己的努力维持生活,孝敬父母,方才懂得金钱来之不易。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生活费、电话费……衣食住行,全都需要钱。

今昔已异,从前在学校“只要钱包空了就去电”的大手大脚,如今再也没有开口的余地了。除了拼命节省,似乎再无他法。可是无论怎么省,想做的事情太多,钱总是不够用。

假期是“法定”,不是你定

在学校的日子里,再紧张,也都是相对自由的。每年必然能享受到两个长假,如果平日第一、二节没课,还能睡睡懒觉。偶尔生病时在宿舍躺上几天,也不会有任何人责备。

进入职场,就得充分理解“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上班迟到要扣钱;下班早退要扣钱;有事请假还得扣钱。周末就两天,加不加班还不由你定。长假只剩国家规定的那几天,就算是到了假期,也因为平日工作太累而只剩下在家睡觉的愿望了,过去那些悠闲的时光,一去不返。

进入职场,首先从思想上就必须杜绝懒散,让自己习惯一种规律性的生活。如此,就能从中挤出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享受忙里偷闲的乐趣。

现实≠理想

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会;走入社会才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屈指可数。然后,随着对现实与理想、面包与浪漫越来越深的认识,毕业生心中的失望与落差也与日俱增,甚至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念头。怀疑自我,怀疑社会,怀疑人生。可是,但凡已经找到自己准确定位的“熟女”“熟男”们,又有谁不是经历了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呢?

再优秀的学生,比起那些在职场里摸爬滚打数年的“前辈”来说,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毕业生有他们的青春、热情、创新意识以及不服输的个性,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进而达到自己的理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职场的通用准则,只要努力,理想也能变为现实。老板不是老师,但你同样能够从他那儿获取很多知识,对此,应该表示感谢;同事不是同学,有竞争,也需要通力合作,只要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同事的关系也可以很融洽;工资现在还不高,但你现在的辛苦正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假期虽然不多,但通过巧妙的安排,也能为生活增添色彩;理想还很远,但只要你相信,并且为之努力,终有一天它会变为现实。

6.“饭碗争夺战”已经打响

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在太阳刚升起来时候就开始奔跑。狮子知道,如果追不上最慢的羚羊,自己就会饿死;而羚羊也明白,自己如果比最快的狮子跑得慢,就会被吃掉。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则寓言,这也是现代社会中赤裸裸的争夺和竞技,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刚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就好像从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突然跳到一个优胜劣汰的角斗场。

饭碗!饭碗!

抢饭碗,找饭碗,端饭碗,造饭碗……

然而,在求职路上,和尚越来越多,能盛得下的寺庙越来越少——当你告别象牙塔的同时,“饭碗”的概念也随之从狭义走向广义。

“民以食为天!”是的,不只是你,也不只是你们,还有很多你们的同辈,正处在同样的境遇中——以毕业生为主角的“饭碗争夺战”已经打响!

相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25日,2010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42%,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43%。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处在波动期,但若和去年同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的签约率相比,却分别高出了2个和10个百分点。

未签约的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分别有68%和62%的人表示找工作的压力很大。其中,从专业分类来看,准备找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中,在本科生中的公共管理类(78%)和高职高专中的教育类(69%)感到压力大的比例最高。

虽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我们早已熟知,但长期安逸的生活使我们很可能还缺少直面竞争的勇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勇敢的水手。生活不相信眼泪,落后就要挨打。既然已经无从逃避,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

比别人快一点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两个人结伴去探险。突然从树林里钻出了一只大黑熊,挡住了两人的去路。

其中一个人赶快把自己的鞋带系好,另一个人不解地问:“你即使穿上球鞋,我们又怎么能跑得过熊呢?”

忙着系鞋带的人说:“我知道自己肯定跑得不如熊快,但只要比你快就可以了。”

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因此,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你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快”、“好”、“能干”其实都是相对的形容词。行动迅速是说,只要比竞争对手快一点。这个世界所遵循的进化论不仅是“小鱼吃虾米”,更是“快鱼吃慢鱼”。

早动手,早准备,也许只比其他人快一点点,就能让你在求职路上占得先机。

竞争只是相对的,信心才是自己的

《水浒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江发配江州,李逵为找鱼下酒大闹渔牙,放跑了渔户的鱼。渔牙的主人张顺和李逵打了起来,结果远远不是李逵的对手,被李逵按将下去一顿狂揍。

然而,张顺把李逵诱到水里后,情景却大不一样:张顺把李逵捉将起来,又淹将下去,“黑旋风”被张顺灌了个水饱。倘不是宋江等人搭救,李逵非做“淹死鬼”不可。

李逵是陆地上的强徒,在江里却只有喝水的份儿。浪里白条张顺可算是弄潮的“顶尖人物”,但在岸上也只能被李逵争打下去。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正如清朝一首诗中所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在竞争社会里,即使某人脱颖而出,也是在某一方面或领域里的。也就是说,强弱没有绝对而言,只有相对之理。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作家能够妙笔生花,可面对工程设计图纸却可能一脸茫然;乔丹叱咤于篮球风云,可没有一个人敢肯定他若转行打棒球也同样能出彩。球场上的强者未必是考场上的强者,考场上的“牛人”也未必是职场上的“老大”。你能当管理精英,我能当技术人才。因此,在求职过程中,挖掘自己最好的,以长拼短。如果从心里就自认为是“弱者”,那么恐怕一辈子也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自己心里要有杆秤

在企业被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选择时,“薪资佳、福利好”这样传统的因素依然是最被看重的。而“行业发展前景好”、“涉外机会较多、国际视野佳”、“个人职业生涯培训制度完善”、“企业文化氛围较好”等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2000~3000元人民币是应届毕业生对自己首份工作期望的最少月薪。

一位职业咨询专家这样说:“虽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在找工作时,学生心中还是应该要有一杆秤。给自己的工作设定标准是应该的,但是过高地预估自身情况,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如此看来,找机会也不是盲目地大海捞针,方法和诀窍十分重要。毕业生要懂得有的放矢地规避和争取。比如网上求职时,就应尽量避开热门岗位。一些门槛较低、看似容易的工作,其实竞争指数很高。像行政助理之类的职位,虽然需求量大,但平均一个职位有六七个人应聘。因此,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跟风求职”绝对不是可取的方式。

骑驴找马,积累经验

如果你现在还处于实习期,但单位又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转正计划的,先不要急着离开,在家做“啃老族”。要想尽办法继续留在这个岗位上,即使工资少一些,但至少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了经验。即使实习后真的无法留下来,至少简历上的工作经历也是一直连贯的。

“饭碗争夺战”虽已打响,但处于争夺大军中的你完全不必被其表面看似声势浩大的“烟尘”所蒙蔽、甚至吓倒。摆正心态,面对现实,手不低眼不高,自然可以“拨开乌云见晴日”,摘得适合你的那支独秀。

7.理想照进现实

小明的愿望和理想一直是能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后来,她也如愿以偿地就读于某大学的新闻系,还常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到新闻媒体实习实践。小明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她也很希望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即将毕业,小明把所有应聘职位都锁定在了新闻媒体界,每天搜集大量的招聘信息,并给自己心仪的新闻单位投递简历。她的目标是进一家正规又有影响力的新闻单位,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可是,在面对海投之后却杳无音讯的结果,小明开始彷徨。

是先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小刊做起?还是先就业,只要能解决温饱问题,随便找一个文秘的职位也可以?或者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老家,考公务员走上仕途而放弃新闻理想?还是继续等待,继续等待梦想的希望照进现实……

就像那首扣动无数人心弦的歌中所唱“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都有过青春年少的梦想,都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然而,当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梦想碰撞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这种差异也造成了现在大多数待就业的学子们迷茫与无措的情绪。好在,我们都懂得在现实与梦想的钢丝上是要拿着一根平衡木,这样才不会从在云端的象牙塔上跌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直面现实,是为了实现梦想

每个人都有过做梦和角色扮演的年龄,有的我们称为幻想,而有的称为蓝图。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当有一天梦醒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说服自己去接受梦境以外的真实。实现梦想的前提,首先是要接受现实这个环境。以现有的条件为出发点,从眼下这一刻迈步,这才是对我们心心念念的梦想最大的忠诚。

同时,让脚板实实在在踩踏在土地上,也是让我们再次确认并“校验”梦想的途径。

小鹏虽然是个女孩子,但从小因受“红色经典”传统的教育,一直“不爱红妆爱武装”,对部队魂牵梦萦,立志要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女军人。

那时,小鹏对于部队和当代军人的认识仅仅是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上的军旅论坛,除了上学期间的几次军训,几乎很少和实际中的军人接触。她在脑海里构筑了很多对于军人威武、坚毅、奉献的印象,加上正处于少女青春期,于是对英雄的崇拜和青少年热血励志的冲动让这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女孩儿有了一个特殊的情结——要上高原哨所,和那里的战士们在一起。

小鹏的这个军旅情结在高中时近乎痴狂,也因此而做出了很多现在想起来非常极端的事。一个女孩儿,搜集了大量的军品、杂志,几乎所有穿的、用的,都是迷彩的,就连MP3里录的也全部是军旅歌曲和军营民谣。在选择文理科时,她为了日后更容易考上军校,断然和自己深爱的文科“告别”。后来,因为始终不擅长理科而高考失利,被一所极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录取。

大学期间,小鹏仍然执著于她的军旅梦,订阅了《军事记者》和《军旅文学》杂志,准备毕业后再去部队。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眼看着就要毕业,有很多就业机会她连多看一眼都不看,非要一心和“军”字沾边儿。经过百般周折,小鹏终于去了一家军事杂志社下属的小单位。但毕竟进入了这个“绿色的圈”,对部队和军人的了解机会比以前大大增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现实工作中的接触,小鹏渐渐发现实际中的部队环境和当代军人并不像自己“编织”的那样,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并非那个高大的“圣人”。她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从来不曾真正认识这个被奉为“神圣”的梦想,她开始理性地分析自己到底是爱那身军装还是爱那里的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那样一份职业?在那样的环境中,自身价值是否能得到最大体现?

这一系列不断的追问让小鹏终于明白,那个“梦想”是自己编织的,而非实际存在的。在重新审视和定位后,现在的小鹏虽依然有着军旅情结,但她知道那是一种尊敬,而不像以前那样极端而盲目地追捧。她准备踏实认真地干好眼下的工作,不一定非要在高原哨所,即使就是在这样最普通的小岗位上,也照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实是最好的裁判。一件商品总是卖不出去,说明这件商品不符合顾客的要求;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缘,说明这个人肯定有着不讨人喜欢的缺点;优秀的你无法成功,是因为你暂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而不是这个社会拒绝成功。

做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有这么一个笑话:

从前有两个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理想,一个叫现实。

某天,他们结伴到海边露营。他们在沙滩上扎好了帐篷,便各自钻进去准备休息。因为帐篷的密封和保暖性很好,外面的海风丝毫没有透进来。不久,两人便都睡着了。

可没料想,到了半夜,一阵寒风把两人冻醒了。

现实问理想:“你看到了什么吗?”

理想回答说:“我看到了浩瀚的宇宙,以及璀璨的银河,我真庆幸自己能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现实回答道:“我看见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

在实际生活中,两个人的组合体才最有可能成就美好的生活。直面眼前的现实,而同时也不失怀有一份超然的洒脱。正如温总理所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针对毕业生而言,刚步入社会,让自己积累经验远比金钱更重要。在工作之初,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抱着“不能就这么委屈自己”的想法而“要待业不要就业”或频繁“跳槽”,无论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梦想是可以分解和浓缩的

人们往往被眼前的困难挡了一下,就不敢往前迈步了。

我们常被鼓励去崇拜偶像、树立梦想,却几乎忽略了想办法超越偶像、实现梦想。结果,往往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树立新的梦想,却一直都只过着四平八稳的“蜗居”生活,复制着传统给我们塑造好的安全生活方式,一次次错过那些疯狂的梦想,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可惜,梦想的快感往往就是在眼下这一刻,错过了,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当初的意义。如同小时候向往拥有的遥控飞机,现在即使我们有足够的钱去买一百架,却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唯一的童年终究是没有遥控飞机的,正如很多人在年轻时代错过的那些快乐、幻想、疯狂,永远就那样错过了,到了有钱有地位的中年时代,希望弥补遗憾,却已物是人非。

并不一定非要等梦想实现了,才可以称得上体现它的价值;只要梦想“动起来”,一样是有意义的。梦想都是伟大的,这也就注定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在此我们倡导“分解梦想”,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一个宏大的梦想分解成若干小梦想,小到近在咫尺我们伸手就可以够到的。在每伸一次手去够一个小梦想时,实际上就是一次体验梦想实现的浓缩。如此,终究有一天,梦想的希望会照进现实,并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