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天文学常识
5536000000031

第31章 名彗览胜

哈雷彗星

太阳系中的彗星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讲过:“彗星在天空里就像鱼在大海里那样多。”由于绝大多数彗星很暗,离我们太远,所以很难看到。目前人类可以看到的彗星1 500颗左右。其中,明亮的只有20多颗。彗星的质量非常小,1 000亿颗彗星的质量合起来也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在众多的彗星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哈雷彗星。它沿着一条扁长的椭圆形轨道,围绕着太阳旋转,每隔76年左右靠近地球一次。

其实最早看到哈雷彗星的是中国人。翻阅古代书籍《春秋》,可以看到有关发现哈雷彗星的记载。如书上写到,公元前613年,有颗彗星在北斗星上出现。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哈雷彗星的记录。后来,自公元66年开始,每当这颗彗星出现时,我国的史书上都一次不漏地记录下来。

哈雷彗星曾于1985年来到地球附近。1986年4月11日前后,离我们只有5 300万千米,许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位好不容易来到的“天外来客”。有的国家还专门派飞船去迎候,直到离彗核只有605千米的地方,清楚地观测到彗核其实是一个形状像土豆的肮脏的雪球。据专家推测,哈雷彗星的生命只有大约1万年左右了。在此还要纠正一个认识,我们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是说它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彗星的回归周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另一方面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成18度倾斜角。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其偏心率较大。只有三颗彗星用飞行器拜访过。NASA的ICE在1985年经过了Giacobini-Zinner彗星的彗尾,Grigg Skjellerup彗星则在1989年被Giotto拜访。在1986年,五艘来自前苏联、日本、欧洲的飞行器拜访了哈雷彗星;ESA的Giotto号飞行器得到了近哈雷彗星彗核的照片。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照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规律明确。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共性。计算预计,哈雷彗星将在2061年返回内层太阳系。

恩克彗星

以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恩克名字命名的天体只有一个,那就是“恩克彗星”。众多彗星中,恩克彗星的名气一点也不比1986年回归的哈雷彗星差。

它是周期很短的彗星中最早被预报回归的周期彗星,说到恩克彗星的发现,还有一段趣事。

1786年1月17日,法国天文学家梅昌在巴黎用小望远镜寻找彗星时,于宝瓶座β星附近发现一颗不大的彗星,亮度约5.0等,无彗尾。第二天,他立即通知了另一位彗星猎手梅西耶,可是,这天晚上天公不作美。1月19日,他们俩人都看到了彗星,遗憾的是,由于天气等原因,此后彗星再没有露过面。1795年11月7日,天王星的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的妹妹卡罗琳,在伦敦以西一个叫做斯劳的小城镇,在天蝎座发现一颗5.5等的彗星,彗星的视直径约5′,中间部分稍明亮,但无明显的彗核,也无彗尾。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于11月21日也看到了这颗彗星。彗星总共被观测了23天。由于它一直都比较暗,难以从其位置推算出确切轨道,有人则表示它似乎与任何抛物线轨道都不符合。

又过了10年,1805年10月19日,法国的苏利斯在马赛发现了一颗能勉强用肉眼看到的彗星,彗星位于大熊座,亮度为5.5星等,或许还暗些。几个小时后,即10月20日,休思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也发现了这颗彗星,视直径4′~5′。据说彗星的中间部分已变得比较明亮,但无明亮的彗核。10来天之后,法国的博瓦德于11月1日在巴黎观测这颗彗星时,它已经形成了一条长约3°的彗尾,并于11月20日达到最大亮度-4等星。一些天文学家以彗星轨道为抛物线进行计算,当时任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的恩克,根据32天的观测资料,认为把轨道定为椭圆形更为合理,他把彗星周期定为12.12年,这在当时来说是个了不起和大胆的举动,因为那时虽知道哈雷彗星是周期彗星,它也只根据预报回归过一次。

1818年11月26日,法国马赛天文台的看门人庞斯发现了一颗很暗,只有8等星那么亮的小彗星,这是他1801~1827年间发现的37颗彗星中的一颗。令人感兴趣和惊讶的是,对这颗彗星的7个星期的观测资料表明,它正是恩克预报的那颗12.12年周期彗星的回归,恩克本人自然是十分激动,他抱着改进轨道,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的强烈愿望,对这颗他称之为“庞斯彗星”的天体,作了深入的研究,经过6个星期的繁琐计算,他惊喜地发现,该彗星的轨道与1786年、1795年和1805年出现的那三颗彗星非常相像,最后证实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在不同年份的4次回归。他计算出彗星的周期不大于3.5年.并恍然大悟:从1786年被发现以来,这条“鱼”已7次漏网,恩克预报彗星下一次过近日点的日期为1822年5月24日。1822年6月2日,德国人朗克在澳大利亚发现了这颗按时回归的彗星,亮度4.5等,它已准时于5月24日经过轨道近日点,恩克在研究和预报工作中的出色成就,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荣誉,这颗已4次被观测到的彗星被称为恩克彗星。

周期为3.3年的恩克彗星,每10年刚好绕行太阳3圈,这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可不是简单的重复。大体说来,第一次回归如果说对北半球的观测者有利,过近日点日期大致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那么,下两次回归的最佳观测地将逐渐南移:第二次是低纬度,第三次是南半球,过近日点日期则分别为3~4月或9~10月,以及5~8月。

海尔—波普彗星

1995年7月23日,两位美国天文学家阿兰·海尔和托马斯·波普在观测人马座M70星团时各自独立发现了这颗彗星。他们发现在M70星团附近有一个比星团本身还暗的星图上不存在的模糊天体,他们分别向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天文电报中心报告了他们的发现。经证认后,7月23日在国际天文联合会出版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快讯第6187期上宣布了这颗新彗星的发现。

海尔—波普彗星在刚发现时距太阳约7.16天文单位,即10亿7千万千米,距离地球约6.20天文单位,即9亿3千万千米。

对彗星亮度的预报,天文学家一向都很谨慎,因为彗星在走近太阳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加热作用而蒸发、分裂、损耗物质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对首次发现的彗星更难预言它究竟会变得多亮。事实证明,根据简单推算做出大胆预报往往是不可靠的。1973~1974年间,新闻媒介对首次出现的柯霍泰克彗星做了广泛的宣传报道,称其为“世纪彗星”,结果该彗星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亮,也没有观测到壮观的景象,使公众感到受了欺骗。这主要是因为天文学家在计算亮度变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彗星通过太阳系内区时彗星的复杂光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