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72900000002

第2章 史说汉字

1.文明晨曦

文字是一种视觉的信息符号,有了它,人们能够把自己的记忆记录下来,而且它能够超越时空。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文明的发展将以加速度的姿态,在时间之轴上留下坐标。

2.尘封甲骨

甲骨文字,开启了一段尘封数千年的远古文明,被风沙掩埋的历史一点一点地再现。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汉字系统。

甲骨文字并不等同于象形文字,象形字只是它的一部分,它已经具备指事字、会意字,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形声字。

甲骨文的研究,开启了一段尘封数千年的古代文明,被风沙掩埋的历史一点一点地再现。

3.鼎立九州

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因其往往现身于礼器的鼎和乐器的钟,又称钟鼎文。

青铜器上的文字,曾与甲骨文一起见证了一段文明的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甲骨看作我们的手写体,那么金文就可以说是我们的印刷体。

商周金文里所表现的章法之美,令人相信苍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秘密。金文到此发展到它的顶峰。

4.隶行天下

汉字一直有两种或者两系。一种是比较正规的写法;还有一种是比较草率的写法。草率的写法往往比较前卫,通过比较草率的写法诞生出一种新体。

到了汉代,隶变慢慢地从量变到质变。从出土汉简不难看出,汉武帝时代是秦隶到汉隶的过渡期。

在隶书的隶变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写法,显然篆书以纵向取势,隶书以横向取势,这样走下来,就是说,纵横全有了,所以形成我们汉字的方块字。

隶书的简易和快速书写以及在笔势上的改进,促进了楷书、行书及草书的发展,汉字字体趋于完善。

5.挥毫千秋

被誉为“楷书之祖”的钟繇,所处时代正值隶书向楷书转变,他第一个写出比较正规的楷书风格,但隶书的笔意还未完全去掉。

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基本完成了它的演变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

魏晋是属于书法的时代,追求书写的美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也真正成为中国文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一种不能须臾或忘的精神活动。

北朝石刻书法统称为“北碑”,它们不是名家墨迹,却以多样的形式,鲜明的特色,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影响至深。

唐朝出现了狂草、篆书、楷书、行书,各种字体都有,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各种字体的全面发展,且各种字体都在这个时代拥有代表人物这样一个兴盛局面。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以及众多书写者探索的步伐,汉字的诸种字体也迈向了全面的成熟与完备。在对汉字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居功至伟。

6.百年沉浮

1892年至1911年的切音字运动,共提出切音字个人方案28种,掀起了中国汉字改革的第一个高潮。

1909年,陆费逵率先发表了名为《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奏响了中国简体字运动的前奏。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会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减省现行汉字笔画的提案。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字。同年10月,全国推行。

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但在共产党领导的地区,简体字获得了蓬勃发展。

7.方正流长

1949年10月11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宣告成立,拉开了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序幕。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提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公布的决议》。

1974年8月,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工程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1975年,王选利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将庞大的汉字信息压缩到500分之一,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中国终于迎来了用计算机处理汉字并大规模应用于印刷的时代。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汉字是一个超越时空、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灵,它将占地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人,用同一种符号连接在了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块骨骼支撑起中华文明,并影响着世界。

8.中国文字博物馆

200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曾以“一片甲骨惊天下”闻名的河南安阳诞生。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的出土文字、文物,荟萃了历代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非凡历程。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在中国文字大家庭中,主要的成员是汉字。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文字传承了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们和汉字一起,组成中华文字大家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基因”。

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以更丰富的文物与展品,深厚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字久远的历史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