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5544600000013

第13章 宠辱不惊 水过无痕—平常心 (1)

宝贵的平常心

“平常心”是从古至今常被人提及的一种心态。

古人说:“平常心即是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答曰:“道可道,非常道。”古人说的“道”,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学。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便可知所谓的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贫、知足”等等观念的综合反映。

实际上,平常心就是我们的心态在平时总是会比遇到特别事件或突发状况时沉稳得多,也镇静得多。如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不但不惊慌失措,反而十分从容镇静,一面充分保持着人情味,一面还能够于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心态便可称做“平常心”。

当然,这里所指的“平常”,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指在处于相当紧张状况时心里却保持平静的状态,这也是指不论遇到多大的人生苦痛,都能泰然处之的心态。

拥有平常心,你也就拥有了人格魅力,也就能任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平常心是颗荣辱不惊的心。拜伦说:“真有血性的人,决不乞求别人的重视,也不怕被人忽视。”爱因斯坦用钞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给女儿当玩具。莫笑他们的“荒唐”之举,这正是他们淡泊名利的平常心的表现,是他们崇高精神的折射。他们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也震撼了我们的灵魂。

当你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真情,就在你身边。平常心是颗理解、宽容、忍让的心,就是欢乐别人的欢乐,痛苦别人的痛苦,喜悦别人的喜悦。多一份理解和关爱,世界就多一份真善美。

平常心是颗尊重别人的心,就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人格、理想、信仰等。尊重使自己无形间得到好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美。平常心是颗坚强的心,不畏泥泞路,不怕风雪夜。它使人始终奋勇向前,永不倒下。

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平常心是一种超脱眼前得失的清静心、光明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平常心,实不平常。事事平常,事事也不平常。

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都能拥有平常心,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就如孔子所赞美的,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只要我们努力,是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纷杂的世事和漫长的人生的,至少也能够做到以平常心跨越人生的障碍。

以平常心待事

以平常心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平常心,不一定与凡夫俗子无缘,我们平凡人的人生,也会有得意、失落、成功、失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挫折。而我们的情绪和心境,会随之起起落落,有时前途无量,有时又跌入万丈深渊;有时迷茫无助,有时又柳暗花明。

老一辈人说得好:“所有的人的加减乘除,最后的得分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组成完整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大起就会有大落,太平顺就难免乏味。

所以,要以平常心做事——以平常心待事——不攀比,不虚荣,沿着自己期望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心平气和,不浮躁,人生就会充实而美好。

我国著名的学者张中行先生,就具有超凡脱俗的平常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以平常人的平常心,看人看事,写人写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然而坦荡。捧读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犹如倾听一位近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张中行先生是北大著名的“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齐名。张中行先生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张中行先生的著述甚丰,有《横约集》、《观照集》、《流年碎影》等,他以“五四”式的语言方式来表达现代的思想感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刘国正先生这样评价张老:“学识渊博,融贯经史百家之音,历览古今中外之书。文得力于蒙庄,诗似玉奚谷生,金石书画亦有见闻。是个真正的杂家。”

《流年碎影》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时代演进的种种轨迹。这部极有个性的传记作品,透视了张中行先生的人格魅力。张中行先生的一生,经历时间跨度大。青年时代的张中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无休止地探寻:生命有意义么?如何生存才是合理的?什么是“存在”?“存在”是顺从意志的必然,还是顺应天运的必然?张先生的国学根底、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厚,他研究国学,研究逻辑学、哲学。他不仅思索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叹为观止。

张中行先生以平常心对人对事,他说:“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如不少人关心的张先生与杨沫先生的关系一事,在《流年碎影》中写有两段,他真切自然,很有分寸,如实地讲述事实,描述感受。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五十年代,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了,一些读者认为有些事可能影射了张先生,张先生写道:“我却没有在意。”这种宽容的态度,非常人所及,何等难能可贵!有人问张先生为什么总是沉默,张先生又写道:“其一,这类过去的事,在心里转转无妨,翻来覆去地去说就没有意思了。其二,我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为爱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人供应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三,最重要的,是人生大不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老了,余年无几,幸而尚有一点点忆昔的力量,还是想想那十之一二为是。”

张中行先生待人亲切、坦诚,他把自己一生中的体悟坦诚地告诉了后人,使人们在一种平和而冷静的心态中,真切而自然地感受到一位文化老人坦坦荡荡的平常心态。他的这种省悟,是原原本本的,像李叔同坐禅时的冥想,也似丰子恺那样远离尘海时的冷观,同时又如闻一多、朱自清那样直面人生。

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有一只木车轮因为被砍下了一角而伤心郁闷,它下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于是离开家开始了长途跋涉。不完整的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认识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并与草叶间的小虫攀谈;当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适。终于有一天,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于是马上将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轮子忽然发现,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也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留在了路边,自个走了。

所以有时失也是得,得即是失。当我们有所失落的时候,生活才更加完整。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渐渐体会到,许多苦恼的根源来自人们心中的一个误解:必须做到尽善尽美,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当人们踏上追寻完美的不归之路时,生活便渐渐变成了专门为他们捕捉过失的陷阱。所以我们总是因怀疑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愧疚与担心,担心爱我们的人会因此对我们感到失望,结果却适得其反。

人们当然要为其既定的目标积极努力,但无论怎样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块无瑕的玉,环境的变化往往出乎你的意料。谁又能时时刻刻应付自如?精神分析学家戴维·柏恩斯在他的书中提到过一位著名律师的故事。这名大律师非常担心在办案时犯错误,因为他害怕会因此失去同事们对他的尊敬。当他无法摆脱和控制这种情绪而向同事们讲出来后,令他惊异的是,无论他是否做错什么,同事们都和他更亲近了,因为他们能够将他当做普通人看待。

只有努力塑造平常心,才能达到精神世界的完整。这样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自我能力的局限,勇敢地去实现梦想,不因失败而气馁。由此我们便可触摸到平日所无法感知的那种完整了。生活不像游戏里的拼字小蜜蜂,无论已经拼对了多少个,只要错了一个就要被取消游戏资格。生活更像一个CBA赛季,即使最优秀的队伍也要输掉一些场次,而实力最弱的队也会打出自己绝妙的高潮,大家的目标就是争取赢的场次多于输的场次。过失与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接受它,我们就会在生活的轨道上自由地“滚动”,并懂得欣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