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囚笼与自由的光辉
喜爱苹果公司产品的人,或许看过或听说过,苹果公司在1984年为里程碑式的Macintosh量身定作的极具“苹果”特色的广告。这广告名为“1984①”,时长60秒。它于1984年1月22日在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转播中播出,造成空前轰动。上百家报纸杂志评论“1984现象”。这条广告到今天都是经典之作。
它便是基于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创作所得。广告之所以轰动,除本身创意有冲击力外,还在于小说《1984》深入人心。
20世纪末,《纽约时报》公布了“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排行榜。奥威尔的《1984》位列第十三名。2008年10月,由中国知识分子评选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本书”中,《1984》再次名列前茅。
现在,这部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已静静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等您细细咀嚼、慢慢欣赏。相信它一定会给您带来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 除了内心深处的震撼、钦佩和敬畏,应该还有更多的思考……
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他出生于英属殖民地印度,后全家迁回到英国牛津,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放弃去剑桥大学读书机会,选择去缅甸当了警察。奥威尔为了体验生活和表明立场,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流浪、种菜等底层人的社会生活和边缘生活方式。同时,还不惜冒险选择德国空袭期间搬到伦敦居住。
《1984》写于1948年,作者故意用这种年份的颠倒,暗示小说中黑白颠倒、善恶不分的“反乌托邦”国度。小说以穿越时空的形式,讲述了小人物温斯顿·史密斯在虚拟的威权国家“大洋国”的悲催命运。
奥威尔用文学形式留住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直至今天,《1984》一直在全球范围盛行不衰,而且已经成为英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他还用自己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词汇,如,“老大哥在看着你”、“表情罪”、“蒸发”、“非人”等等。
作者凭超强的洞察力,通过离奇而又合情合理的高度视角,集苦涩、嘲讽与愤怒为一体,将一个失去人性的无耻社会带给人们的悲痛与疯狂,冷冷地呈现在作品之中。同时,作者还以冷峻的、批判的叙述方式,不留痕迹地显露着对生命、人生、未来社会的深沉怜惜与悲悯。
如果您是英文爱好者中的一员,希望您通过阅读英语原文,来欣赏这部作品,这无疑是种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学生家长,建议您给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准备一套“最经典英语文库”,放在书架上。它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是正在学习的大中学生,也建议您抽空读读这些经时间检验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库里最经典的精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先收藏起来,放进您的书架里,等您长大到某个时候,您会忽然发现,自己开始能读,而且读懂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意义时,那种喜悦感,是无法言述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您可能也会因此对走过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关于这套图书的装帧设计与性价比:完全按欧美出版规则操作,从图书开本,到封面设计,从体例版式,到字体选取,但价钱却比欧美原版图书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从性价比看,它们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马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