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56179000000007

第7章 车前子的故事

现在的中药里,车前子还常在服用,传说它喜在牛迹中孳生,故名车前。它的功用是利水通淋,清热明目,对利尿、治赤肿尤有效。它的古名叫芣苢(苡),《周南·芣苢》中曾经写到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这首诗内容平淡,结构单调,三十六个字中只有六个字不同。掇之捋之,用手摘拾;袺之□之,用衣襟兜揽。“薄”为发语词,后人却颇有议论。

《诗序》说:“和平则妇人有子矣。”《正义》也说:“若天下乱离,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岂思子也。”《毛传》说:“芣苢宜怀妊。”这当然是附会,就在今天,还没有一种能保证生儿子的灵药。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治妇人生难。”可能因为车前子有利水通淋之效,便用于治难产、催生上。

另外还有治恶疾之说。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有这一句话:“冉耕歌其《芣苢》。”冉耕即伯牛,为孔门弟子,患癞疾。此处的癞疾,相当于麻风病。冉耕诵《芣苢》,意即芣苢可治癞疾。刘向《列女传》卷四,记有个蔡人之妻(宋人之女),因丈夫有恶疾,其母要她改嫁,她说:丈夫的不幸,便是自己的不幸,怎能抛弃他?“且夫采采芣苢之草,虽其臭恶,犹将始于捋采,终于怀□之,浸以益亲,况于夫妇之道乎?彼无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终不听其母,乃作《芣苢》之诗。”这么说,芣苢是有恶臭之草,古人曾用水浸过供父母服用,而《芣苢》这首诗却是蔡人妻所作,魏源《诗古微》因而说“蔡、宋无诗,赖是诗存之”。这话自不可靠,刘向儒者,借诗说教,但蔡人妻的“彼无大故”云云,却是仁人之言,因为这种恶疾的责任不在她丈夫,故而应当同情怜惜。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诗非妇人自赋,原是写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的野外风情,并举《竹枝》及乐府《江南曲》等为证。这是从文学的角度说。《江南曲》古辞:“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杜甫《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手法皆有类似处。《芣苢》大概也是日常生活里的一景一象。随手记下,让人歌唱,其变化全在采摘的妇女的动作上。

前引《诗序》和《正义》的话,虽然并不符原诗意义,却令人别有启示:时不论古今,地无分中外,和平对于妇女倒真应该用大写字来写,这是天下母亲心,不仅仅生育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