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差不多”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它是很多人做事马虎轻率的直接原因。有人说话说得不清不楚,有人听话听得不清不楚,但他们都不问清楚,最后以自己的意思来理解,最后“差不多”就行了,他们说话办事都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差不多”是一种看似聪明实际糊涂的做事态度,小则影响一个人的成败,大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胡适先生在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中对这种“差不多精神”做了生动的刻画。开始差不多,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几年、十年、几十年以后,学习上马虎、不严格的人,比起那些严格要求的人来就差得多了。
责任不分大小,一丁点儿的不负责任,就有可能造成惨剧。建筑一座大楼,如果因为马虎、不严格而发生计算上的错误,整个大楼就要倒塌;炼钢如果马虎,在化学成分上有点错误,就要出废钢;在艺术工作上如果马虎,一个动作、一个唱腔、一个笔画都不严格要求,那就不可能演好戏、画好画;在财务会计工作上,错一个小数点,就会乱成“一锅粥”;在社会科学上不严格,就会因错误的分析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要使火箭和宇宙飞船上天,不要说不能有001的误差,连000…1的误差都不能有。马虎、不严格,哪怕有再大的本领也很难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差不多”的结果其实是“差很多”。正如古谚所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会在细节上下工夫,是一个人责任心的最好体现。
下次你在说“差不多”之前,记住一定要先想想“差不多”先生哦。
选择了它,就要有为它负责到底的准备
在一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文章中,作者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小伙子看中了一位中国姑娘,便一直追着不放。最后,中国姑娘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跟美国小伙子结婚,飞到大洋彼岸去了。
“我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远离父母跟你到美国,这可是我为你作出的牺牲。”中国姑娘说。她以为这样说会让他感动的,没想到他只是说:“不,不,我不认为这是什么牺牲,在我看来,这只是你的一种选择。”
她后来才认识到,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承认你的牺牲。这就意味着:你作出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你自己的心愿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选择。这样与人打交道,才会拥有真正的平等,同时才能赢得到他人的尊重。
那位小伙子是一位通晓6国语言的医生,他工作一小时就有100美元的收入。但是中国姑娘跟国内的朋友说:“我必须工作,必须学会自己赚钱。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可能作出真正符合自己心愿的选择,也就不能赢得他长久的尊重。”
每个人都具有自主选择权。对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没有抱怨别人的资格,因为无论好坏都是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永远不能指望别人来为我们的错误埋单。
萨特说:“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负责,不推卸给别人,不迁怒他人,这是对生命、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推卸责任的行为只会让他人耻笑与看轻。
故事中的中国姑娘是聪明的,她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而不是继续把自己的损失算作自己为爱情的牺牲。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句蕴涵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无法再恢复原状,就像一杯美味的牛奶,洒落在了地面上,即使哭泣也无法再将其拾起,那么就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打扰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守时,不让他人为自己虚度一分钟的生命
“对不起,我迟到了。”“不就迟到了半个小时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你说这种话的频率有多高?经常还是偶尔?
每逢节假日,朋友约好了出去玩是常事。事先我们都会定好时间和地点,可是到了时间后,总会有人迟到甚至不去。“路上堵车”,“起晚了”……迟到者总是有千万条理由搪塞焦急等待着他们的人。更有甚者,参加活动的多数人都已到达,某君却迟迟不露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该君来电话宣称自己“不想去了”,苦等半天的众人此刻的兴致已经扫去了不少。若是又有几人也“不想去了”,精心准备的活动也许就此泡汤。这种不守时的人给别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以后再有约会,也没人请他们去了。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时间约定在了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早已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等了好久都没见朋友来,就只好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就是你的不负责任,不该奢望别人为了你虚度自己的时间。”听一个孩子有如此的胆识,客人忙下车想和他握手,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小元方说得没有错,按时赴约是对对方的尊重,违背了原先的约定,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
一个肯负责任的人是不会让别人为自己虚度一分钟的生命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他人的生命相当于谋杀,而浪费自己的生命则无异于自杀。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第二次生命。生命是一列单行的火车,坐上去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头。当别人在等待你的时候,别人的生命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消耗掉了,没有办法挽回。
要知道时间是最公正的消耗品,在它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别人的时间是对别人的一种礼貌和尊重。因为有的时候即使是一分钟对别人也是弥足珍贵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过得有价值,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人们才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创造自己的生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那么你对待别人的时间是否也同样珍惜吗?
守时,也就是守住信誉。一个遵守约定时间,准时到达的人,必定是个言而有信、愿意负责的人。由此,他会赢得更多的信任与尊重。一个不守时的人,是不可靠的,仅此一点,你就失去了与人深入交往的基础。
兑现承诺是责任心的体现
家里一声爆炸,把他从充满温暖的军营炸回了烟火人间。看着家里的废墟,看守所里老迈的父亲,艰难生存的哥哥,许三多被彻底催熟了。不管是独守七连的尘封生活,还是在老A的残酷锤炼,都不如这个血淋淋的现实来得猛烈。晚熟的许三多开始履行他作为成年人、作为儿子的责任。他决定用17年零4个月帮家里还债,决定之后,他冲着话筒喊出:“一定要还。”
上面“替父兄还债”的故事是2007年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一段经历。这是什么?这就是责任。没有任何花哨,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这样说他不仅是在给战友承诺,更是给自己一个承诺。17年零4个月何其漫长,但他已做好准备要在赤贫中度过他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生活跟战斗不同,上战场最坏的结果是死亡,生活有时比死亡还令人恐惧,但他决定勇敢地去面对、去担当。他甘心用208个月还债,在许三多看来,责任是最后一根稻草,若不牢牢抓住,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与意义。
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信守和维护诚信,丧失诚信,是对责任的最大伤害,也是对品行和操守的亵渎。
在你答应别人做一件事后,便是和这人有了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契约。这个契约一经确立,你便有了责任,是对自己言行的责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责任。人们之所以憎恶失信的人,原因也就在于此。试问,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你是不是曾经因为答应了别人要做的事却没有做而不敢面对他?
是不是曾经因为欠了别人的钱却没有还而觉得心头大石总是无法放下?
是不是曾经因为考试作弊而不敢去看别人的眼睛?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很简单,因为你还没有尽到你应尽到的责任,“如释重负”,“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说的就是实现承诺后的快乐感觉。
因此,为人处世,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承诺便应守诺。对任何一件事作出承诺的时候,都应慎重地对待,因为你的诺言价值千金,对任何人都是这样。一个人既然作出郑重的承诺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实现它,不应该寻找任何不能兑现的理由。
人,遵守自己做过的承诺。违背谎言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不仅赔了损失还要赔上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