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5621000000048

第48章 借他人的智慧走自己的路

自立自强是一种美德,而寡不敌众是一个真理。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来达到目标。古人云:“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难以超越的局限。借势而为,善假于物,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又发挥了他人的价值,这才是办大事的智慧。

“借乘”一辆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

如果自身的力量太单薄,势力太弱小,在人生这一战场上无疑会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学会借势。如何借势?或许我们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历程中可以获得启示。

胡雪岩的许多经营活动,都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与时相逐,其中很多是围绕取势用势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势力。

胡雪岩借的最多的是官势,这也是他发家的资本。

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遇到了王有龄,他听说王有龄是捐盐大使,便感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措了500两银子,资助其进京拜官。

王有龄因为胡雪岩的帮助,得了机会补了空缺,后来知恩图报,胡雪岩得以有了自己的钱庄。随后,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名声很好、升迁很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展开了一个新世界。粮食的购办及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火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往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流了过来。

要寻找保护的办法有很多,首先是继续帮助有希望、有前途的人。在这一点上,对于王有龄绝对适用,家中如何用度、个人是寒是暖、上司如何打点,都在胡雪岩的帮助行列。随后是何桂清。因为有了王有龄的例子,胡雪岩对何桂清更是不惜血本,为了他的升迁,一次可以放出15000两银子;为了讨他的欢心,也为了日后自己的前途,忍痛把自己的爱妾转赠给他。

胡雪岩明白,办团练、漕米改海运、征厘捐、购军火、借师助剿,所有这些应对办法,虽然是绕了一道弯,是在代他人操劳,但是到了最后,无非是帮助这些人得到朝廷赏识,巩固自己的地位。有了这些人的支持,自己的商业势力也就有增无减了。

何桂清在苏浙之日,为朝廷出力甚勤,所以在这一带的影响日盛。因为这个缘故,胡雪岩的点子也有了市场,他的商业也有了依托。他个人在经营中逐渐打破了先前钱庄的经营理念,开始在以官府为后盾的前提下向外扩张。

何、王集团土崩瓦解之日,胡雪岩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商业保护人。这一次的寻找是有意识的,不过也不得不迁就时局,于是,左宗棠就出现了。

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厂,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胡雪岩大部分精力,但是他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是个英才,事业日隆,声名日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他原来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提高安全性。现在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位大员做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

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够在商场叱咤风云,固然与其自身能力分不开,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懂得借势之道。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聪明人都懂得借势的道理,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金钱、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增强自身的实力,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如果你想尽快成功,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载体,也就是说,你想尽快到达成功的目的地,就必须“借乘”一辆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

借光也要用“巧”劲

在这个“名人”效应时代中,我们要善于借名人的光环来成就自己。借名人的力量帮自己办事也是需要技巧的。名人的光芒虽然耀眼,但要借为己用也需要动一番脑筋,生拉硬扯很容易招人反感。比如经常把自己的名人朋友挂在嘴边的人,就会被人认为是虚荣炫耀而令人讨厌。这样一来,你不仅没能借到名人的光,反而让自己的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可令人不解的是,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与港府方面的协议也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的时候,郑裕彤突然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

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晓。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个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郑裕彤的这招借光术用得恰到好处。他选对了人,又抓准了时机。选择英国女王自然比选择明星更能吸引媒体的目光,而且可以为展览会所省下大笔宣传费用。英国女王访港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否则他不管使用怎样的公关手段也是没有办法请到女王为奠基仪式揭幕的。

所以,郑裕彤的例子告诉我们借人之光要涉及几个要素,一是名人,二是时机和方法。你要借光的名人,自然不能是默默无闻或者名誉败坏的反面人物,他们应该是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人物。比如优秀的领导人物、影视明星、大企业家,这些人在群众的心目中很有地位。他们说出的话、使用的物品、秉承的精神理念也往往为人们所重视。这些人需要具备感染他人的力量,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较强的震慑力。

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这些做法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但既无害于人,又有益于己,而且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本身也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寻找“朋友”、建立新关系的手段,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