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清泉涌流不息
让自卑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羁绊——吴士宏
她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多年在歧视中感受地位的卑微,几生几死,在与命运搏斗中呈现其异常精彩的性格特点。在IBM、微软两个企业帝国十四年白领生涯之后,她选择了“前途未卜”的国企……从勤杂工做起,经过十载奋斗,成为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1998年2月受聘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1999年底加入知名企业TCL集团,任TCL集团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2002年12月1日辞职。她就是“打工皇后”吴士宏。
1985年,她鼓足勇气,穿过那威严的转门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当她顺利地通过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最后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一分钟能打多少时,实际上从未摸过打字机的她坚定地回答“会”。在面试结束后,她飞也似的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她成了“蓝色巨人”IBM公司北京办事处的一名普通职员。按照吴士宏自己的说法,在IBM的前几年,她扮演的是最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扫卫生,完全是脑袋以下肢体的劳动。几次屈辱的经历使她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她开始偷偷地找机会。她去找高级员工中她唯一敢去说话的人,一个优雅的美国人苏珊,苏给了她理解和考试的机会!她居然考过啦,她成了不可思议的“助理工程师”!苏依旧优雅和善,并说“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做到的”。
是IBM教会她正视他人的视线,这是她重建自信的开始!这正如她所说的那样:“那段生活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倒并非是‘打杂’之类的工作有什么屈辱,而是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常常会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没有价值。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自卑,它伴随我很长一段时间。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压倒而让你永远沉默,也可以像推进器一样产生强大的动力。所幸每个人都有不断变化的机会,身处的环境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刺激出现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如果说什么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这种来自自卑不断的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我,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在别人眼里我很成功,然而我的内心曾长期徘徊在脆弱地带,甚至有时在挫折面前几近崩溃。我曾看到一位作家谈自尊,认为首先要接受自己,对自己负责,完善自己,做真实的自我。我发现自卑的成因源自不接受自己,没有对自己真正负责。我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再后来,吴士宏成了“超级销售明星”。再后来,竟有人说她“好看”,她说,第一次有人说她好看差点把她气晕。
说吴士宏好看的也是个美国女人,是吴士宏在IBM的老板之一。她看着吴士宏,直截了当地告诉她:“Juliet,Youareverypretty(你真好看)!”
吴士宏愣住了,她看出这个美国女人确实是真心的。从此,她开始学习欣赏自己,开始喜欢自己的样子。她开始穿很少女人敢穿的大红大黄的衣裳,而她穿着也的确好看,正匹配她浓重的眼睛、蓬松的头发、浑圆的曲线和强烈的性情。她终于可以完全不介意在人群中抢眼,她开始喜欢这种感觉。她从自卑走向了自信,而这一路走来又是多么艰辛,付出了多少努力,其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走近强者
自卑实际上是自我施加的一种心理折磨,因为自卑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摧毁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容忍它的存在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自卑使我们故步自封,对外部世界产生敌意;自卑使我们失去自信,不敢参与激烈的竞争;自卑使我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
一个人如果自卑,他不仅不会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也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
因此,我们青少年必须要抛弃自卑,建立自信,不再让自卑羁绊我们前进的步伐,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让快乐加倍、忧伤减半的分享之道——郭俊峰
他是一位80后,将家人的15万元血汗钱打了水漂;上大学因成绩不理想被迫退学;倒卖花生油遭朋友骗,一半油被朋友偷偷卖掉;尝试投资酒厂失败……“大难”不死的他迎来了“后福”,经过打拼终于成功地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他就是越众公司总裁郭俊峰。
在成功之前,郭俊峰经历了多次失败:
一个又一个坎儿考验着郭俊峰,就像大海中冲浪的健儿,一个个大浪把小伙儿淹没,又将他托起。好在他没有被海水呛死,他勇敢地冲向了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俊峰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上。而这种高度,正来自于他自身的不断努力。和郭俊峰相处过的人都说,这位集团老总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好学、勇于尝试,以及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2002年夏天,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走向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郭俊峰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去人才市场招聘,看到如潮涌动的求职人流,深有感触。他决心帮助广大希望创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帮这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在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们就业。
很快,越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包括融资、市场开拓、人力资源要诀、基层管理、业绩考核等一系列创业指导。
公司举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励志全国巡回演讲,作为主讲人之一的郭俊峰,其幽默而富有亲和力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每次演讲之后,学生们都团团围在他身边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刚开始演讲时,由于经验不足,宣传不到位,听众特别少。但郭俊峰并不着急,情绪依旧高涨,几分钟的演讲就把台下听众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令听众觉得奇怪的是,讲到最要紧的关头,郭俊峰忽然停了下来:中途休息5分钟。奇迹出现了,5分钟后,台下座位已经满满的,过道上也站满了人,许多人挤不进来,干脆拿张凳子站在窗外听演讲。原来,在这中途休息的5分钟里,听众纷纷叫来了自己的好友、同学共同分享精彩的演讲。终于,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有朋友劝郭俊峰可以做收费演讲,但他拒绝了,因为收费就意味着大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将与讲座无缘。这对自己也许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对那些大学生而言,这或许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他希望他的演讲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受惠,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分享他成功的经验。
精神的满足,比挣更多的钱更让郭俊峰快乐。虽然很累,但是值得。
走近强者
分享可以让快乐加倍,忧伤减半。20世纪最有名的无神论者西道尔曾经说过:“如果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寻找快乐,那必以他人为中心、为他人设想,将他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最大快乐,当周围的人们都幸福快乐的时候,自己才能因此而感染到愉快。”快乐来自于分享,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和他一起分享,那么他的快乐就会加倍。相反,如果没有人和他一起来分享快乐的话,那么他原有的这份快乐也会失去。
青少年朋友,当你感到快乐或者难过的时候,不妨找一个人来分享,你就会发现分享可以使你忘掉忧伤,让你的快乐加倍。
命运之神眷顾真正的勇士——李敖
他一生坐过两次牢,著作中有96本被禁;主动退学两次,写下千万余字;他在大学时考研究所,主考官不敢给他出题;年老之后,他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当代中国写白话文第一名是李敖,第二、第三名还是李敖!李敖给自己的自画像是:“一生桀骜不驯、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抗志不屈、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
了解李敖要从凤凰卫视台的《李敖有话说》节目开始。2004年,凤凰卫视中文台花重金聘李敖主持《李敖有话说》节目,广开言论。李敖从政治经济到治学读书无所不谈。乍一看,这个戴着眼镜的老头一口普通话不是很地道,说的也是一些国家大事,没什么可听的。但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对这个节目却是非常喜爱。凤凰卫视愿意邀请李敖出面,也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块招牌。
从2004年到2007年,《李敖有话说》播出了731期、两年零10个月之后,停播了。有的人说是李敖江郎才尽,但是他说:“71岁的人,随时都可能走。我要回去写作,每年写两本世界文学名著。”看来这位白话文“第一人”更愿意去“挽救中国文学”,而不是“挽救中国电视”。李敖总是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很多人都说,他主持的节目深浅合适,是娱乐性与思想性结合得恰到好处的电视脱口秀。
李白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如今的李敖也有这种才子狂生的气概。他的言论总是挑战禁忌、不屑媚俗,所以不加上任何背景,他往台上一站就是一出戏。他的一生充满曲折,敢爱敢恨,口无遮拦。
在李敖自著的《李敖回忆录》中,他追述了自己的家族迁徙历史:爷爷那一代从山东北上,出发到东北;半个世纪后,我们这一代却绕山东南下,出发到江南。好像爷爷那一代的努力,都完全作废了。对祖先的追忆,是李敖人生的一个基调。
1935年4月25日,李敖作为李家第一个男婴,出生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当时的日本不仅盘踞在东北三省,而且对关外也垂涎欲滴,他们正在谋划“大东亚共荣圈”,华北一片危机。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内忧外患,华夏万里河山风雨飘摇。
令人愤慨的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答应了日方提出的五项侵略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不能容异己,将精力花在剿共上。大敌当前,国家内部却是乱作一团,手足相残。
在这一年,红军还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赶出宫廷的清朝皇帝溥仪,在日本人和汉奸的簇拥下,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陷。李敖说,自己和当年的圣人孔子一样,一生下来就成为“伪满洲国”的“遗民”。
李家的原籍在云南,明太祖洪武年间,为了躲避战乱,北移至山东潍县。后来,祖父又随着流民“闯关东”。李敖的父亲是东北地区抗日的地下工作者,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为了躲避战乱,他不得不带着全家逃到北京(当时叫作北平)。李敖在北京上了小学,一度成为班长;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北京也不能久留,他又随家人到了上海,在上海读书。1949年他到了台湾。李敖的童年,就在这种动荡中结束了。
作家林清玄曾有一段对李敖的描述,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了解李敖,我们这些朋友也只能看到他的一部分,然而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李敖是个少见的才子,他的学勤思深,博览今古,光耀的灵感不时闪射,真如万斛喷泉,不择地皆可自出,读书之广、思考之深,是在这个社会中难得一见的。二是他是个少见的真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宁可做真小人,也不要做伪君子。’他爱恨分明,不肯怂恿无知,文章如利剑,下笔不留情,但对于朋友和弱者却格外宽厚。三是他是个少见的细致的人,他的细致不仅仅是表现于他做学问时的博大精深,巨细靡遗,也表现在他的生活之中。举凡他身边的每一个物件,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他对人的体贴几乎到无微不至的地步。
“李敖真像一篇好文章,里面有智慧、有精心、有近景、有远景,还能没有废词废句。”
林清玄对李敖的概括,可谓细致准确。为什么李敖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却可以赢得别人从心底的敬佩呢?这与他的人生大局观念是紧密联系的。
李敖曾吐露过影响自己的人生观的故事:说有一个教授和六个小偷一起抢了银行的金条,把车开到山坡上准备分赃。结果,卡车没有停稳,溜下了斜坡,撞在树上,车毁门残,里面的金条撒得满地都是。这时候,六个小偷就解开衣服,把金条往衣服里塞。但教授却叼着个烟斗,纹丝不动。
有一个小偷说:“你怎么还不快来捡金子?”他说:“大盗不要小钱,小的金条我不要。”李敖觉得这句话最有气魄:我们是偷大钱的人,这样揣几块金砖,我们不干这样的事情。这种气派成为李敖一直追寻的目标。
走近强者
前进的理由只有一个,后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青少年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坎坷路,不然怎么叫人生呢,遇到一些难事时,就当是命运在向你开玩笑,勇敢面对就是了。相信命运总会眷顾勇敢的人。
珍惜生活的给予,接受不完美——
杰克·韦尔奇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曾因为自己矮小的身材还有口吃一度自卑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短短20年间,使GE(通用电器集团)的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了4500亿美元,排名从世界第10位提升到第1位。他在20年的任期内把通用电气集团带入了辉煌时代。他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享受着与美国总统一样的尊荣和礼遇,他就是杰克·韦尔奇。
杰克·韦尔奇初掌通用时,通用旗下仅有照明、发动机和电力3个事业部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而在他领导下,GE已有12个事业部在其各自的市场上数一数二,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500强。在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19年中,公司一路“狂奔”,并因此连续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评选中名列榜首。
杰克·韦尔奇凭此惊人的业绩和他创立的崭新的经营理念和不凡的人格魅力,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全球第一CEO”。
1935年11月19日,杰克·韦尔奇出生在美国马塞诸塞州萨兰姆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性格沉稳,言语不多,他为波士顿与缅因铁路公司工作,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杰克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身材矮小,还带点口吃,为此他很自卑。
对杰克影响最大的是母亲,虽然她很晚才有了这个孩子,却从不溺爱。她知道儿子的自卑心理,并不打击他,她的关心更主要是逐步提高杰克的能力和意志力。杰克非常尊敬乃至崇拜母亲:“她是一位非常有权威性的母亲,总是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是母亲训练了我,让我学会了独立。每次当我的行为稍有越轨时,她就一鞭子把我抽回来,但通常都是正面而且建设性的,还能促使我振作起来。她向来不说什么多余的话,总是那么坚决,我对她心服口服。”
杰克到了成年还略带口吃,但母亲说,这算不上什么缺陷,只有面对现实,坚持与别人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激励杰克,教会杰克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在此之后,杰克再也不以口吃为耻。这是这个伟大而平凡的母亲给予杰克的最大财富。
事实上,如果你自己不在意,那么自己所谓的缺陷也就不太重要了。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实际上在后来,注意到杰克这个缺陷的人大都对杰克很敬佩,因为他竟能直面自己的缺陷并在商界出类拔萃。
走近强者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青春本该是一道风景,不要在抱怨不完美中忽略人生只有一次的景观,不要在错过后才知道曾经拥有的可贵。
所以,青少年朋友,从现在开始,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吧,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如意的,那都是上帝的馈赠。
抛却自暴自弃,勇敢前行——鲁迅
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他只好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就是在这样的磨难和历练下,鲁迅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曾代表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点燃了无数有志青年奋起救国的雄心。
1881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了,在这一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中国的鲁迅出生了。他们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震撼着同胞们的灵魂,逝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博爱的宗教情怀和斯拉夫民族的真情;而毕加索和鲁迅,都是用新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祖父受到政府的惩罚,他们一家只好躲到乡下避难。这时父亲长期患病,家境逐渐破败。家庭的变故让鲁迅从一个受人怜爱的小少爷,变成了目光中只有失望和愤怒的少年。原来,别人看到他时话语里都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当他家家道中落后,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大家不爱理他,言语也少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多年之后,鲁迅仍然在自序中写下这样的肺腑之言。
到了乡下之后,他结交了新朋友。其中就有如“少年闰土”那样的单纯小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去看戏,一起吃地里偷来的豆子。这段快乐的回忆,成为鲁迅久久不能忘怀的珍宝。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母亲四处筹措到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阅读了一些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使他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生存,就要学会发展和独立,这样的思想,也成为他日后坚持民族独立自主的根源。
中学毕业时的优异成绩,为他赢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21岁那一年,鲁迅东渡日本,先是补习了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本来,学医是因为他希望研究父亲病逝的原因,以避免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他也积极地学习医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在日本的地位不高,就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照样不被人认可。
有一次,他的解剖学得了59分,这是个很高的分数了,没想到同学们怀疑老师向他露题了。这是身为弱国子民的悲哀。
在观看幻影片的时候,鲁迅看到国人麻木的模样时,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原来,还有比身体病痛更加可怕的东西,就是精神上的麻木!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首先就要改变国人的精神,而文学和艺术,正是精神的结晶。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探讨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的病根何在等问题。不过,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被当时大多数人理解,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为了谋生,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开始当教员。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鲁迅感到极其苦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五四运动成为他爆发的导火线,从此之后,他的思想变成锋芒的文字,开始投向那些麻木的灵魂。
走近强者
青少年朋友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
倘若你感到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实在太难堪,难以维持下去,生活迟早会让你知道:在受苦受难的经历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我们不应自怨自艾,怨声载道。我们应该抛却自暴自弃,一心一意地往前走。
即使荆棘遍地,也应不停追逐——潘基文
他6岁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后的国家沦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父亲在这艰难的时日里,苦力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坚持送他去上学,而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位于上流。这之后的他开始接触外交事务,而后,他因为一次对美外交失败引咎辞职,事业进入了低谷。但坚强的他很快从这次打击中走了出来,并逐步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潮。他就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于韩国南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高中二年级时,他作为从韩国全国选拔出的4名获美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之一前往美国学习。
1970年,潘基文以优异的成绩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凭借优异的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从此开始了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他先后担任韩国驻印度使馆副领事、驻美国使馆总领事、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通商部长官等职务。
除在外交部工作外,潘基文还曾在韩国多位总统和总理身边担任要职,并得到赏识。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即被推荐前往国务总理秘书室负责礼宾事务。1996年至1998年,他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2003年至2004年,他担任青瓦台总统府外交助理。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选举秘书长,潘基文以多出对手的票数获得选举,从安南手中接过职位,成为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同时,他还是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从2007年1月1日起,到2011年12月31日,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我竞选这个职务,不是为了个人名誉,更不是争夺个人利益。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全世界的人民,不分种族、性别、国籍,都能过上幸福、和平、快乐的生活。”这是潘基文在就职演讲中说过的一段话。
短短的话语中,充满亲切和爱,人们看到了一个懂得分享的领导者。潘基文从小就是这样的人。
小时候,有人送来两箱苹果给潘基文的爸爸,其中一箱苹果过分成熟,不马上吃掉很快就会腐烂,另一箱比较新鲜,还可以保持长一点的时间。
父亲把三个儿子找来,商量苹果的吃法。大哥说,趁还没有完全坏,先吃那成熟的一箱。父亲说,不过等吃完这箱,另一箱也就坏了。二哥说,先吃那箱好苹果,这样就能尽可能多地吃到好的。父亲又说,这样一来,熟的那箱肯定全部浪费。潘基文却说,我们把两箱苹果混合起来,分一半给邻居,所有的苹果都不会浪费。父亲听后,若有所思地笑了笑,大概他也看出小儿子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有别人难有的高贵品质——懂得与人分享。
分享是一种力量,在选择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本身也已经收获到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只有懂得分享和给予的人,才能真正收获幸福和快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选对方向,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成功。
“有时候,我看起来会像一个温和的领导人,但我具有内在的力量,这就是其他国家一般难以看到的东西,也是我们比较看重的美德——温和、谦逊。”潘基文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他需要用这种独有的魅力来演绎自己的外交生涯。
潘基文担任高官后,并没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保持一贯亲切和蔼的作风,进出外交通商部时,经常习惯性地替别人推门关门,很有绅士风度。工作中,他也一丝不苟,下属汇报工作时,有含糊其辞或者错误的地方,他都会亲切地指出,从不呵斥。
虽然潘基文对工作要求很高,但与他相处的官员都没有怨言,因此潘基文有着很好的口碑。在担任外交官时,由于他为人诚实、做事细致,不管把多么琐碎的业务交给他,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十分妥当,没一点抱怨的情绪,所以,同事都称他为“主事”。
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这些是同僚对潘基文的评价。此外,他本就温文尔雅,加上待人亲切,且头脑敏捷、观察细致,总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摆脱媒体和对手为他设置的陷阱,因此他也被西方媒体称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
生活中的潘基文也是亲切和蔼,家庭生活很幸福,与妻子和三个子女相处融洽,不仅是个和蔼亲切的外交官,还是个模范丈夫和父亲。
走近强者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也许,正是人类怀有想要前进的梦想,历史的车轮才滚到了今天,而那些成功的人,最初定然也是怀着梦想不断向前。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从小就树立自己的梦想,即使路上荆棘遍地,我们也应昂首挺胸追逐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换一种心态,得一处风景——苏轼
他是中国士大夫文人中遭贬谪最多的一个。先是遭小人陷害入狱,后又被贬,辗转流离,大起大落命途几经周折。可是这些困苦却没有将这位文人打垮,他的积极人生态度支持着他一次次地度过这些劫难,他就是一代文豪苏东坡。他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像苏轼这样豁达、多才的文人,可能真的只有中国的历史当中才有,世界再难找到第二了。
“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黑色幽默的口吻,却道尽了苏东坡坎坷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中。苏轼曾经少年得志,与弟弟苏辙同榜中进士,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称赞,也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但进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旧党争的激烈旋涡中,他的一生就再也没有平静过。
苏东坡先是被朝中小人构陷,由知州突然被逮捕入狱,成了阶下囚。出狱后贬官黄州,官职卑微,薪水很少。以后辗转数处,都不得意。6年后,旧党上台,他突然奉诏进京,在短短的20多天内,居然连升数级,差一点就要拜相了。然而等到哲宗亲政,得势,又将他贬到广东的惠州、海南岛的儋州。苏东坡60余岁时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日啖薯芋”的贫穷生活,幼子夭亡,最理解体贴他的侍妾也病死。在儋州,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直到66岁时遇赦北归,却死在路途。在死后的70年里,他不断获得赐封殊荣,谥曰“文忠”,又特赠太师。
综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然而他的一生又始终乐观、积极进取,是面对现实、超脱现实的一生。
在惠州,他自宽自解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还说,譬如自己本就是当地的一个秀才,如果屡试不中,那不也就要在这穷乡僻壤过一生吗?
贬谪到海南岛上,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远的“天涯海角”,亲友们都担心他年迈难得生还,他却唱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苏轼视人生如棋局。荣辱、得失,又何必计较?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这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影响着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文人,使他们在失意的时候能够不厌世、不愤世,面对人生挫折仍不失乐观、平静的心态。
说他才华横溢,一点都不为过,历史上,能像他这样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医药、饮食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的人,环视华夏史海,极为少见。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他的诗、词和散文至今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
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代表了宋诗的典型风貌与最高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了中国词坛豪放派的先河;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中散文最优美动人、自然流畅的。
他的作品中既有描绘自然景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又有心灵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有哀婉凄凉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又有波澜壮阔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他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对江山、胜景的欣赏,还有对生活情趣的品味。而这对我们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美感享受,同时又能得到思想哲理的启迪与文学修养的教益。
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深厚,在书法绘画上也表现不凡。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但凭借着厚实的书法功力,竟能“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而这无不与其心境、才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书法上,苏轼在《论书》中表达了他的观点:“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这种对书法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非常深刻而且形象。
苏轼将书法与绘画、诗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书境、画境、诗境无不体现着他的人格及心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小事,尤其是生活上的小细节,足以表现出一代大文豪对人生的独特领悟,也表现了他所具有的真实性情。
苏轼以他的魅力赢得了当时和后世人们对他的深深喜爱。
走近强者
换一种心态,不要让悲伤在自己的眉宇中播下忧愁的种子。不要总以为自己始终都生活在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要相信明天的太阳依然灿烂。换一种心态,看到的将会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当心灵的脚步沿着既定的道路越走越崎岖的时候,就是该考虑换一条道路行走的时候了。换一种心态,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不喧闹、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呻吟。即使自认为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不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大多是肤浅偏激的行为。
青少年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在显赫时月盈若亏,不骄不狂。路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选择是自己的。
清晰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李想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他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IT网站排名榜上的前五家,除他以外,都是依靠几千万美元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是自己滚雪球滚大的,他因此让风险投资家大跌眼镜。他就是泡泡网CEO李想。
看到李想的简历和照片,这个1981年出生的憨憨的北方大男孩,让人简直难以想象他现在居然已经是IT界坐拥上亿身家的富豪了。从1999年高中毕业即开始创业,奋斗了九年之后,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pcpop.com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2005年,pcpop营业收入近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2006年5月,全国十大创业新锐颁奖仪式上,众多大牌企业家旁边,面孔稚嫩的李想显得很另类。其他几位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而他是进入这个榜单年龄最小的人。他拥有两个亿的财富,但不是来自继承。从0到2亿,他只用了6年时间。他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身价在1亿元以上,但他的野心绝不仅限于此。
正确的理念、明确的方向感是李想成功的前提。一直以来,李想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的方向和目标很明确,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事业方向就是互联网。然后我会确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所以我不会受到诱惑去烧钱,也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放弃。”
上高三的时候,李想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大学毕业以后,去一个好的杂志社当编辑,可以拿2000-3000元的收入。不过这个目标当年就实现了,他还做了自己的网站(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杂志),每个月有6000-7000元的收入。
紧接着,李想又有了新的目标,就是要把网站商业化运作。2000年李想的网站开始了初步的商业化运作,虽然那种商业运作还显得有些幼稚,但是也算迈出了一步。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了“正式的商业化运作”。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李想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作出及时调整的。公司发展到后来,出现的最大困难就是管理问题,在公司做起来之后,李想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了适时的调整。
导致李想目标转移的一个原因是2003年的一次挫折。那次,一夜间公司编辑出走大半,最为致命的是,他们都到竞争对手那边去了。编辑出走事件以后,李想成熟了许多,他反省了自己的浮躁,更加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为此,他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在公司内部提倡民主风气。
“现在最大的兴趣就是怎么管好这帮人,把这个东西做好,这也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地方。”显然,李想已经把目标从创业定格到管理上来了。
当然,李想的最终目标就是把网站做得更好,所以他会很努力地去做。
在李想看来,过程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而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去做。有不少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奋斗,就不会再迷茫。
仔细审视李想和他的泡泡网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他起初的目标其实是非常朴实的、简单的,甚至自私的,但是这些目标就是不断实现更大目标、成就更大事业的必经之路。
李想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如果你还在迷茫之中,还在自欺欺人地生活着,自我消耗,自我干扰,天天像个‘怨妇’一样怨天怨地,看谁都不顺眼,那请你的灵魂马上回归你的躯体吧,要首先找回自己。只要你的工作有清晰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你就很容易成功。”
走近强者
的确,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一些怨天尤人的青少年,看见别人取得好成绩,怨老师偏心眼;没有得到重用,怨自己怀才不遇;没有成功,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出生在一个好家庭里……这种人不会检讨自己,只会发牢骚,把精力都花在抱怨上去了,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作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奋斗?目标是什么?这点太重要了。只要我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奋斗,就一定会像李想所说的那样,将很容易成功。
跨越成功的桥梁——威尔·史密斯
“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就能成为美国总统。”他的这些话被认为是大言不惭,他不被保守的人们看好。然而,他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谦逊、幽默,迷人的气质,加上精湛的演技,成为好莱坞最红的明星之一。他出演的《黑衣人》《拳王阿里》《独立日》等影片风靡全球。除了自信外,他还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凭借这些,他开创了自己的影坛之路。他是北美票房的灵药,曾创造出一个个票房神话,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一哥”。他不是别人,就是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
1968年9月25日,威尔·史密斯出生于美国费城,上小学时,老师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王子”,因为他比任何一个真正皇室的人都有魅力。长大后,有着迷人气质的他,便开始在美国影视、乐坛发展,曾获得过无数次格莱美大奖,主演过数部电视连续剧和大爆票房纪录的动作片。如今,威尔·史密斯的名字和他的身影对于喜好电影和音乐的人来说,已经耳熟能详。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出生或家庭卑微而心生自卑的情绪,但黑人明星威尔·史密斯从不忌讳自己作为黑人的身份。相反,他比任何人都自信,并且很好地凭着这种力量,把每个角色和形象都演绎得迷人。在威尔·史密斯之前,没有哪位黑人影星创造过这样惊人的神话,而对于他,再大牌的白人明星都会谦虚地以礼相待。
当有人问起威尔·史密斯最大的目标是什么,他肯定又会语出惊人:“嘿,我想成为世界上最牛的影星。”他还信心十足地说自己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浮现过自己当不了世界级影星的想法,他的人生词典里从来没有“我不能”。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觉得我比普通人聪明一点点。我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当别人在睡觉的时候,我在工作;当别人在吃饭的时候,我在工作!”威尔·史密斯之所以能自信地说,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成为总统,那是因为他能把口中的话付诸行动,竭尽全力去努力,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豪言。
在所有演员中,威尔·史密斯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表演方面具有极大天赋的他,其实是从说唱事业起家的。12岁那年,威尔·史密斯便开始说唱事业,没想到这一玩,就获得了格莱美奖。后来,因为不满足音乐上的成就,他又向演戏进攻,凭着努力的拼搏,最后换来了连播6年的《贝莱尔的新鲜王子》。之后又有《独立日》《拳王阿里》《绝地战警》《全民情敌》《当幸福来敲门》《我是传奇》面世,给观众带来不少好的作品。
虽说观众喜欢威尔·史密斯“富有幽默感的表演,超级英雄的角色也能驾驭,偶然挤点眼泪的悲情小人物更为打动观众”,但真正感染美国观众的却是他的勤奋。他出演的作品和他自己本人,已达到某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有着完美的结合和诠释。如今的威尔·史密斯,也像影片中饰演的人一样,拥有一切:一个绘画般完美的家庭,商业与艺术并重的电影生涯,一个没有任何丑闻的完美形象。
“威尔·史密斯是这个时代唯一可以让人放心的明星。他的出现就是周末票房的保证。”这是一位好莱坞资深从业人员对威尔·史密斯的评价和信任。
1996年,威尔·史密斯出演《独立日》,凭借出色的表演,不但使银屏硬汉形象深入人心,并且赢得当年好莱坞票房冠军。而他1997年出演的《黑衣人》更是风靡全球。黑西装、黑西裤、黑皮鞋、黑眼镜,再加上他的黑皮肤,在影坛掀起一股黑色旋风。影片上映后极受欢迎,好评如潮,并再次创票房新高,威尔·史密斯也因此片成为一代黑人偶像。
2007年4月,美国著名杂志《Newsweek》调查公布,威尔·史密斯以全球累计票房44亿美元,取代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成为新的名副其实的“票房一哥”。12月,他主演的新片《我是传奇》上映,再次成就票房的传奇。华纳兄弟发行部的丹·费曼说:“同威尔·史密斯做生意真好,他就是当今世界头号票房巨星!”票房跟踪机构“媒体数字”的总裁保罗·德加拉伯迪安也调侃道:“难怪史密斯会感到孤独,因为地球上其他人都到电影院里去了!”
2008年,《Newsweek》杂志再次对票房收入做了一项调查,最后的数据显示,威尔·史密斯仍高居榜首,狂揽5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一举打破《指环王Ⅲ》创造的纪录。连在票房上呼风唤雨的他都不敢相信,不过他仍会说:“对我来说,最大的奖项莫过于票房的成功。”
走近强者
青少年人要有自信,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将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兴趣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自信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面临学习的压力时,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自信都可以产生神奇的放大效应,它是成功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