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音乐厅遇见贝多芬
56258100000005

第5章

不能流泪就微笑

拨云见日,坚韧铸辉煌——施瓦辛格

他出生在奥地利一个不知名的小乡村,却怀揣着美国梦,面对语言还有生活习惯的障碍,他却说:没有你办不到的——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当我们看到身强力壮的人,脑中总会冒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想法。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他不仅是健美上的王中王,也是好莱坞的一流影星、成功的房地产商、星级酒店的老板、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任州长、畅销健美书的作者、基金会的领导人、商学院的科班生……他就是施瓦辛格,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我国的大文豪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用在施瓦辛格身上半点不差。他能够成为美国的偶像,成为好莱坞的常青树,不仅在于他天生一副好身材,更在于他的坚忍不拔之志。与他在一起20多年的健身教练曾说:“施瓦辛格最大的特点,是他办任何一件事都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毅力。”

1947年,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乡村。他从小就对美国的电影很感兴趣,有一次,他被一个富有的亲戚邀请到美国玩。去了以后,他就觉得自己属于美国。因为他感受到,在这个地方似乎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

施瓦辛格15岁时,就已经长到1.88米的个头了。他19岁便获得了“欧洲先生”和“宇宙先生”称号,人们将他称为“奥地利橡树”。他被美国健身教练相中,并带到美国发展。

初到美国时,施瓦辛格还不会说英文,他至今仍是一口浓重的奥地利口音的英语。尽管有种种不习惯,但是他抱定“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没有办不到的”这种信念,开始了健身之路。他每周训练7天,每天6个小时。这样的狂人状态让别的选手都不愿与他同时训练,只要在健身房,他那种全神贯注的意志便令其他人感到敬畏和惭愧。随后,他连续7次登上“奥林匹亚先生”宝座,被健美界称为“王中王”。

赢得“奥林匹亚先生”以后,他进入了电影圈。这样好的外形条件,也为他在好莱坞打开了一条戏路。英俊潇洒,大智大勇,孔武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是他一开始的主打戏路。1984年的《终结者》里那个无坚不摧、穷凶极恶的魔鬼终结者令施瓦辛格大红大紫,声威直逼“兰博”史泰龙。此后他又在《魔鬼兄弟》中重复了这一形象。但是他并不满足。

1986年,他主动提出不要片酬,只取分红,争得喜剧《龙兄鼠弟》的主角,这次也令人们看到了他机智的一面。随后他又拍了《幼稚园特警》,从此再也没人说施瓦辛格演戏是靠肌肉卖座了。

1993年,施瓦辛格尝试自己做导演,但是他的《最后的动作英雄》只迎来一片嘘声。他并没有气馁,作为好莱坞主流影星中唯一一位半路出家的演员,他继续上演了“终结者神话”。他那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远向上的精神,让好莱坞也为之感动。

施瓦辛格曾是好莱坞最富有的明星,当然收入不仅是他的片酬。拥有经济学和国际经营学学位的施瓦辛格,开始用脑袋去投资赚钱。他投资于不动产和好莱坞星级餐厅。他的事业与他全身的肌肉一样蓬勃发展。

他还出席电视节目,开设健身班,写过好几本健身方面的畅销书,这些书一问世便被抢购一空。其中一本《健身百科全书》厚达700多页。他关心儿童的成长等社会问题,并且创办了“阿诺德古典赛”,鼓励健美事业的发展。

1990年,他被布什总统任命为国家健康顾问委员会主席。就职的当天他在白宫的草地上示范举重。同时,他还担任了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健康事务顾问,任期10年。

2003年,施瓦辛格轻松地击败了134名对手,成功当选为加州州长。他在就职演讲时说:“当年那个来自奥地利的骨瘦如柴的孩子成长为加利福尼亚的政府首脑,并站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代表美国总统讲话。这是一个移民梦,一个美国梦。”这个美国梦持续到2006年11月7日,他再次赢得了选民的支持,连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作为威斯康辛大学的商科学士,他对心理学,尤其是希尔博士创立的“创富心理学”有相当深刻的研究;他担任十多个社会发展基金、协会及年轻人体育运动的负责人,是一位影响广泛的社会活动家。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阿诺德·施瓦辛格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想”。只有在一部讲述锻炼肌肉的方法书中他近似残忍的描述,可以诠释他的成功:“你必须有无穷的意志力,你必须忍受痛苦。你不能可怜自己,稍痛即止,你要跨越痛苦,甚至爱上痛苦,别人做10下的动作,你要加倍磅数做足20下。”“你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震撼’你的每一组肌肉,令它无法不强壮,无法不结实。不要松懈,不要懒惰,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你无法取得成功!”

走近强者

青少年要记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可以想到,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每每都会碰到些沟沟坎坎,会受到这样和那样的阻挠。凭着坚韧的毅力,迎难而上,自然能冲破重重阻碍,拨云见日。如果一个人缺乏毅力,凡事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那么,成功对他来说,就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生命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科比

他像一个有资质却没有人带领的男孩儿,他也犯过错,做过后悔的事情。但他凭着自己对篮球的热爱,从篮球中找寻着自己的快乐。科比进入NBA后,在篮球上的表现,超越了大多数正规的大学选秀球员。很多人喜欢将科比与乔丹进行比较,无论在弹跳、投篮、突破上,科比都有着当年天王巨星迈克尔·乔丹的影子,因此被认为是乔丹最有力的继承者之一,是当今NBA最有影响力、最具偶像气质的巨星。

科比的爸爸是一个在NBA打过8年球的运动员,不过爸爸更喜欢耍酷,总是打扮得很入时,然后接受媒体采访。他在NBA不是最优秀的球员,所以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力,最后带着全家回到了家乡意大利。

跟随爸爸一起到意大利的科比那时6岁。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语言,科比因而变得比较内向。在意大利生活的8年加深了科比与家人的感情,他与两个姐姐无话不谈,也经常和爸爸在一起打球。

不到10岁,小科比就和父亲开始了一对一的练习。父亲这样培养他,并不是要求科比日后能在NBA取得成功,而是想让科比找到篮球中的乐趣,从而知道怎样去寻找生活的乐趣。“父亲教给我最可贵的东西就是对篮球的热爱,对球迷的热爱。他告诉我不要让压力和人们对你的期望破坏了你自己从篮球中体会到的乐趣。他让我在比赛中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想做什么动作就大胆地去做。篮球是一种艺术,打球是一种寻找幸福的过程。”

科比的球技在意大利的时候就有很大的进步。那时他的房间里总是贴着乔丹、伯德和“魔术师”的海报,他也非常关注美国的NBA赛况。

中学的时候,科比回到了美国。一次,他有机会和父亲一道去观看费城76人队的比赛。在场边,76人队的老球迷告诉科比:“你父亲当年真了不得!”科比就乐开了怀,“我将来一定会比他还棒。”光说不练假把式,科比可不是这样的人,他一到篮球场就开始连续几个小时、连成年人看着都摇头的“残酷训练”。

科比就读的劳尔梅里恩校队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他们在分区联赛中拿下了建校57年来的第一个冠军,然后又进入宾夕法尼亚州高中大联赛。14岁的科比成为费城关注的焦点。初尝胜利的滋味后,小科比信心倍增,他知道这是汗水换来的荣誉,他知道自己还能做得更好,那时对手的平均年龄比他大3岁。

科比就读的劳尔梅里恩是一所贵族中学,这所贵族学校培养过许多费城政界、商界、娱乐圈的名人大腕,如著名共和党参议员多尔、影星艾尔·帕西诺,但从来没有培养过一个体育明星。在那些从小就在街头打篮球的黑人小孩眼里,这个白人贵族学校里衣冠楚楚的白面书生不值一提。但是科比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学校的历史。

当科比的名气大增的时候,毕业的时刻也到来了。他在学习上的成绩也不差,可以就读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也有机会进军NBA。未来何去何从?是选择大学深造,还是直接进入NBA?面对未来的选择,科比陷入了矛盾之中,直到一次意外的较量改变了他。

科比去找76人队练球,偶遇76人队最红的球星斯塔克豪斯。斯塔克豪斯毕业于乔丹母校北卡罗来大学,是1995年选秀的探花。他看到队友都没来,一个人闷得慌,于是决定和这个小伙子练练身手。

两人的单挑开始后,斯塔克豪斯最初还占先,但打着打着,斯塔克豪斯就觉得不对了,眼前的小伙子动作像闪电一样快,简直无法防守。而科比对他的防守却非常成功,两人较量了13个回合,科比以8:5胜出。当两人大汗淋漓地停下来时,四周响起了掌声。斯塔克豪斯这才发现,队友们都站在场边观赛。一个星期前,斯塔克豪斯在一场和公牛队的交锋中,在乔丹面前拿下了34分,可今天在名不见经传的科比面前却一败涂地。

获胜的科比没有感到特别的骄傲,他从来不提自己战胜了斯塔克豪斯,即便别人说起来,他都要解释说斯塔克豪斯当时太大意了。但科比从这场胜利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这帮助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次面对镜头的时候,17岁的科比西装笔挺地站在讲坛上:“经过长时间考虑,我决定将自己的才华……”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一下。几秒钟后,科比继续说:“是的,我已经决定,我将跳过大学这一环节,将我的才华直接带进NBA。”

科比的决定在球迷们中间赢得一致赞同,却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的尖锐批评。不过,他已经决定要去残酷的NBA发展自己了。

在NBA,科比总是被拿来和乔丹比较。但是科比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不想做第二飞人,只想成为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走自己的路。

走近强者

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每个青少年都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积极用它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忠于最初的感觉,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生命活力的来源。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感,并不是金钱方面的满足,而是能够放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且乐在其中,做得最好。

改变自己适应变化——迈克尔·奥维茨

为了一搏云天,他甘愿踏踏实实地从最基层做起。为了实现“鸿鹄之志”,他用心地观察和学习,一次次地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纪录。他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即便是最简单的工作,他也能从中找出最有效的方法。他工作勤奋,天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让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他就是创新演艺经纪公司(简称CAA)掌门人——迈克尔·奥维茨。

奥维茨并非天生就喜欢好莱坞,好莱坞只是他后来的选择。

1946年12月14日,奥维茨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父母都是犹太人。

他的父亲是棒球的狂热爱好者,曾在小镇上组织过小联盟棒球队。受父亲影响,奥维茨从小就喜欢棒球,几乎参加了每一场小组赛。少年时的这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奥维茨好胜的性格,还为他以后进军好莱坞积累了人脉:他在好莱坞第一份工作的面试官就是一位小联盟队员的父亲。

其实,奥维茨儿时的理想是当医生,至于他为何移情别恋,就要从一次经历讲起了。

那是1965年夏天,当时的奥维茨在加州大学主修医学。一次,环球影视来学校招导游,奥维茨前去面试。巧的是,面试官刚好是小联盟棒球队一位队员的父亲。奥维茨自然顺利通过面试,但真正靠的不是这层关系,而是他从小培养出来的性格与能力。

性格外向的奥维茨,从小就胆识过人,有着相当强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他在小联盟棒球队经常担任场上队长,在学校也一直担任学生会副主席。

那年6月21日,奥维茨正式到环球影视上班。与环球影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他爱上了这里:好莱坞的确像传说中那样神奇,但远没传说中那么高不可攀。

虽不是一见钟情,但这一次,奥维茨确定他是真正爱上好莱坞了。于是,在大二开学时,他决定从桑塔巴巴拉分校转到洛杉矶分校,并放弃医学专业,改学商业与心理学。

来到洛杉矶的奥维茨近水楼台,很快就与好莱坞进行第二次亲密接触。他如法炮制,成功应聘好莱坞另一家电影巨头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厂内旅游主管助理,负责设计旅游内容、线路及各种协调工作。这份工作不仅给奥维茨带来高薪,还很快使他升为主管。

在20世纪福克斯的这段“幸福”经历使奥维茨与好莱坞彻底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也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

有心人天不负,说的就是奥维茨。

“谁都认识,既能跟拍电影的在一起,又能跟做电视的在一起,还是一门生意,报酬也很高。”大学毕业后,奥维茨决定留在洛杉矶闯荡好莱坞,经纪人成了他的第一选择。

奥维茨打定主意,先找一家演艺经纪公司演练上几年。于是,他兴冲冲地走进了当时好莱坞最大的一家演艺经纪公司:在1898年创立的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

1969年5月,奥维茨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始。

在经纪公司,新来者不可能上手就做经纪人,奥维茨也不例外,他被分配到最基层的邮件室,负责分发各种演出脚本。虽然收入不高,但奥维茨干得很卖力,因为他知道这是做经纪人之前最基本的训练,要想成器,此过程不可省略,只能提速。于是,他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提速办法——加班。

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奥维茨比同事们每天整整多出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通常,在早上他先做好自己一天的准备工作,然后观察那些最优秀的经纪人如何着手自己的工作。

晚上对他来说尤为关键,每天晚上6点45分,威廉·莫里斯的高级经理们会下楼吃饭,然后10点再回办公室加班。这个时候的奥维茨从来不随高级经理们到楼下用餐,他要利用这段空当享用另一道大餐:高级经理们留在桌子上的合同与备忘录。这里面有谈判的具体过程与结果,是经纪公司的经营奥秘。

很快,奥维茨就在新来的同行中崭露头角,但他明白自己初来乍到,不过是个冒尖的小螺丝钉,老板很难注意到,于是他主动给老板写了一份晋升备忘录。

这招果然很灵验,奥维茨很快接到新任命,担任公司总裁山姆·怀斯勃德的助理,而此时距奥维茨正式上班不过100天,他创造了一个在经纪公司至今都让人难以企及的纪录。

奥维茨为总裁卖命地工作,怀斯勃德也对这位积极向上的助理欣赏有加。4个月后,总裁发话了,决定再次提升奥维茨,授予他经纪人资格。这又是一个纪录:在演艺经纪公司,邮件室新人要想成为经纪人需要四五年,而奥维茨只用了7个月。

有心才会用心,也才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公司,有着近乎童话的制度:所有人都只有身份,没有头衔,人人平等。办公室都不挂牌子,会议室与接待室谁都可以随时使用,连工资单都是按姓氏字母排列。

有这样一个公司,不管是电影首映式还是颁奖典礼,经纪人出席公众场合时总是三五成群,而且露面时,不仅统一着装,而且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有这样一个公司,为了保证经纪人不会集体背叛而精心设置了“背叛成本”。这使得公司创立30多年来,从没有出现过一次高层人士集体出走的情况,公司牢如城堡,坚如钢铁。

这就是由奥维茨和4名兄弟共同成立的创新演艺经纪公司——CAA,于1975年1月创立。此后,奥维茨开始了他的神话:

起初,CAA只是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还有想办法用200美元添置的全部办公设备。但30年后,CAA搬进豪华的世纪城,并拥有这座12层大楼中的8层。

起初,CAA创立时,5位创始人两年时间都没有从公司领过工资,甚至连100美元他们都要精算一下如何支配。30年后,CAA有600多名经纪人与员工,年利润接近3亿美元,如果把所代理的明星与节目年收入加起来,至少超过百亿美元。

起初,对于一线明星,CAA创始人只能幻想一下;30年后,CAA旗下拥有好莱坞近一半演艺人员,近2/3的顶级明星,还有顶级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以及歌星、乐队。

一切都改变了,不仅是CAA,还有奥维茨本人。

作为CAA的5位创始人之一,奥维茨亲自领导CAA整整20年,以自己超凡的能力与个人魅力,将CAA从好莱坞无名小卒变成能在整个演艺界呼风唤雨,甚至“一手遮天”的老大。即使在他离任后的时间里,CAA仍在继续着它无人颠覆的神话和传奇。

而奥维茨本人也成为好莱坞唯一的,至今无人能超越的超级明星经纪人,他曾连续三年当选“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人”,无论是迪斯尼的CEO兼主席艾思纳、新闻集团的CEO兼主席默多克、维亚康姆的雷石东、美国在线的列文等传媒大鳄,还是超级导演斯皮尔伯格,都未能打破奥维茨这一纪录。

奥维茨本身就充满传奇,他创立与领导CAA的20年极其精彩,每一次曲折都堪称好莱坞演艺经纪业的经典教材,也是CAA前20年最真实鲜活的历史,以及第二代CAA人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奥维茨本身就是一个神话。

走近强者

现在的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每个青少年朋友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地过每一天。没有人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

让你成熟的,是经历与磨难。让你幸福的,是宽容与博爱。让你心安的,是理解与信任。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好。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

努力了,就会有收获——汤姆·汉克斯

论长相,一脸娃娃相的他比不上英俊小生汤姆·克鲁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论身材,个头不高、有点发福的他亦比不上健壮如牛的施瓦辛格、史泰龙。但就是这位无论长相和气质都不太出众的人却有着令圈内人和影迷羡煞的成就:6年中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于1993、1994两年连登影帝宝座;他是现在好莱坞极少数片酬达到2000万美元的非动作片演员,他就是汤姆·汉克斯。

大学辍学后,汉克斯就来到纽约寻求演艺事业的发展。1979年,他在低成本电影《他知道你的孤独》中首次亮相。他还演过几部电视剧,但都默默无闻。1984年,他因主演《美人鱼》而崭露头角,在好莱坞小有名气。这部影片证明了汉克斯的喜剧才能。但在那之后,他又主演了几部沉闷、枯燥的影片,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汤姆·汉克斯并不气馁。

1988年,他主演了《飞进未来》一片,此片上映后大受欢迎。汉克斯因为演活了一夜长大的男孩而首次入围奥斯卡奖。

从《美人鱼》到《飞进未来》,与大多数好莱坞喜剧明星不同,汤姆·汉克斯有着自己的喜剧表现方式。他从来不做咄咄逼人的表演,不会声嘶力竭地搞笑,也不玩整人游戏。他非常懂得塑造情境,掌握表演节奏也相当敏锐。单看汉克斯的眼神,就能感受到那种浑然天成的天真。

1993年,凭借《西雅图夜未眠》,汉克斯人气迅速飙升。最后,他又成功出演了影片《费城》,并因此获得1993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最受关注的是1994年汉克斯出演的派拉蒙公司的现代伊索寓言式影片《阿甘正传》。影片一举获得1994年奥斯卡金像奖6项大奖,汉克斯再获最佳男主角奖。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汉克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在这部电影中,他又回归到自己所擅长的天真无邪的形象,并且经过去芜存菁,将喜剧表演的定义扩大为一种乐天知命精神的发扬,完全脱离了形体的夸张和童话式的境界,其演技的收放自如和细腻程度堪称经典。

《阿甘正传》在当时的美国掀起了一股“难以控制的、汹涌澎湃的”社会浪潮。有人说,在美国出现了“阿甘效应”,刮起了“阿甘旋风”。

紧接着,在另一部史诗巨片《阿波罗13号》中,人们又看到了汉克斯的英雄形象。他扮演吉姆·洛弗尔在月球上行走的这一镜头,让观众看后激动得直掉眼泪。

随后,汉克斯更因在《电子情书》和《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出色表现,成为美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明星。

一路走来,汉克斯为我们呈现了很多难以磨灭的银幕形象,从《西雅图夜未眠》中那个温情的好男人到《费城故事》中那个“同性恋”;从《阿甘正传》中那个叫阿甘的传奇“低能儿”到《拯救大兵瑞恩》中欧洲战场上英勇的米勒上尉,这些角色的差异之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全能。他的表演总是不留痕迹地沁入人心,让人心动。

这样的人,当你知道他家的屋里摆放着两座奥斯卡金像时,你就不会惊讶了。

汤姆·汉克斯的随和和不摆明星架子是出了名的,再加上近年来由他主演的影片票房成绩冲天,这让好莱坞的老板们视之为珍宝。这样一个既能帮电影公司“生金蛋”,又容易相处的大明星,做老板的怎么会不欢迎呢?

但随和不等于迁就,要请汉克斯拍片,金钱并不是太棘手的问题,虽然他的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想当初,汉克斯曾拒绝出演大导演奥利弗·斯通的影片《尼克松》,而影片《阿甘正传续集》的开拍计划也因为他的一句“《阿甘正传续集》除了哗众取宠外,不会是一部好电影”而告吹。由此可见,要请这位影帝演戏绝非易事。

汉克斯对导演及剧本的要求非常高,他身为演员,却没有将演员的地位抬得过高。他认为拍电影就像建大厦,演员就是最脆弱的棚架,最不可靠的根基。一部电影的基础,其实是建立在导演与剧本之上的。

1990年,汉克斯出演《欲望的沟壑》,被认为是失败之作。事后汉克斯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思考。他说:“如果说我过去接受过一些使我难以全身心投入的角色的话,那么自此之后,我在挑选角色方面将变得更加挑剔、更加苛刻。”他还决定:从此之后,接戏与片酬两者不再挂钩。果然自从影片《阿甘正传》之后,他接片子之前都会慎重考虑,如果他看准了,认为是好片子的,哪怕是自己从未演过的类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接下来。比如汉克斯首次主演的二战题材的战争巨片《拯救大兵瑞恩》,在看完剧本后,汉克斯立刻表示愿意拍摄。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有人称之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该片在第71届奥斯卡奖评选中共获得11项提名,汉克斯也第四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虽然汉克斯在片中的分量并不是太重,但他沉着、冷静,又不乏英雄气概的表演,展现了很深的功底和把握角色的能力,他所饰演的角色米勒上尉也不可否认地成为汉克斯演艺生涯中永难磨灭的银幕形象之一。

这样一位影视巨星,他小时候却是非常不幸的。

1956年,汤姆·汉克斯出生于美国加州。5岁时,他的父母离异,之后双方多次再婚,这使得汉克斯的童年生活处于四处奔波和频繁转学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不幸的生活打垮,相反,这个有着三位母亲并且在10个不同的家庭生活过的孩子反而逐渐形成了乐观、外向的性格。

也许,正是这份乐观成就了汤姆·汉克斯,让他在荧幕内外都闪闪发亮。

看他的电影,你会为他的演技和他塑造的那些成功银幕形象而折服;在电影之外,你也会喜欢上他,因为他忠厚的为人、平和的性格,让人感觉就像一个善良可爱的“邻居”。只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这个“邻居”的屋内摆放着两座奥斯卡金像,他在好莱坞璀璨的星河中是最耀眼的那一颗。

汉克斯与一些走演技路线的影人不同,他的影片并不生僻,很容易与大众产生共鸣。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票房上,汤姆·汉克斯也是好莱坞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他在2000年的作品《荒岛余生》中近乎独角戏的精彩演出,为大家塑造了一位现代的“鲁滨孙”,影片席卷票房,首映3天即有3010万美元入账,创下当时的首映票房纪录。

他并非好莱坞传统美男,仔细看他的面容:一头浓密的卷发,丰腴饱满的双颊,大而多肉的鼻头,还有那双不时流露出天真的眼睛,你一定很难想象这就是好莱坞的骄子。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睿智和他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如果汤姆·汉克斯不是个演员,他一定也会是一个好的律师、好的军官或是好的商人。他就像一块宝石,放在哪里都会照亮四周,而他的电影无疑是最大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汤姆·汉克斯是一名让所有演员思考的演员,思考他的不可替代。一名演员甚至可以带动一个电影时代,在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连续两届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并还曾4次被提名。作为一名好莱坞20世纪90年代最受瞩目的一线巨星,汤姆·汉克斯已然成为一面旗帜。

走近强者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相同,感悟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一生过得非常潇洒,享尽人间富贵,在他们的眼中人生非常美好;有的人一生过得穷困潦倒,历尽人间苦难,在他们的眼中人生痛苦不堪;而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有所作为,可到最后能够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命运之神永远不会那么公平。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多经历一些痛苦可以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

敢于抗争,不辜负生命的重托——张海迪

五岁的她因患脊髓血管瘤,小小年纪便高位截瘫了,因为身体的残疾她没有机会到学校学习,十五岁时又随父母下放到一个贫穷的小村子。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这这坚强的孩子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接受了命运的玩笑后,她靠着惊人的毅力将自己的人生从不幸打造到辉煌,她就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50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著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年轻人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出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人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子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国家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多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走近强者

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人活着就要经历痛苦,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失意和挫折。

青少年朋友们要懂得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祈愿,在面对命运给予我们的不公时,我们要勇敢地对它说不。人生来就是要有所追求的,我们要学会坚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流程。

肯定自己的价值——史泰龙

15岁时就上了12所不同的学校,他俨然是别人眼中坏学生的典范;一心想演电影,却一次次地被导师劝退——他们认为当演员根本不是他能从事的行业。“眼睑下垂,声音太过低沉。”为此,他连群众演员都混不上,听到的只有“NO”。富有戏剧性的是,在他那修炼有道的星相专家母亲的占卜的鼓励下,他当了作家。经过7年的努力,他果真凭借着自编自导自演的低成本影片《洛奇》,而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最终出人头地。他就是巨星史泰龙。

一个可怜的小婴儿刚出生不久就被医用镊子伤害了面部神经,导致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语言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很难发出清晰可辨的语音。这让他在很多年后试图走进电影时,总是遭到拒绝。

“把他和动作片巨星联系在一起?别逗了!”在同学们的眼里他甚至是“最有可能在电椅上结束生命的人”。

“你为什么不能变聪明点?你为什么不能强壮一些?”父亲一次次的斥责,让他觉得自己无能极了。他15岁时就已经上了12所不同的学校,大部分学校将他开除了事,不仅因为他一塌糊涂的成绩,更因为他被认为是一个带坏其他同学的典范。听起来,的确很糟糕。

进入迈阿密大学的戏剧表演系,他才正式学习表演艺术。然而,他的导师非但不引导他、教诲他,相反,却努力劝他退学——他们认为当演员根本不是他能从事的行业。

就这样,他总是被质疑和否定,可他认定了“不放弃”,最终成为被观众“爱死了”的人,或许冥冥中就注定了他和电影的姻缘。

他就是被选为全球100大电影明星及列名于最顶尖的20名动作巨星之内的史泰龙。

史泰龙和电影的姻缘在他童年时就埋下了种子。

3岁时,史泰龙被寄养在一个老妇人家里,因为没有同伴和朋友,幼小的他心中时常充满困惑与孤独,因此,“我做出许多离奇古怪的举动以得到人们的注意,去争取别人的爱。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自己之所以投身演艺界,真正的原动力可能就是儿时便有的这种渴望”。

在史泰龙的心里,始终有一种“英雄情结”,那是一种即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情结。“当我拍摄《洛奇》及其他影片时,我感觉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

更有意思的是史泰龙的母亲对他的断言,这位已经成为修炼有道的星相专家的母亲说史泰龙必须经过7年的努力,而且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竞争,才有可能出人头地。而这一切居然真的应验了!

“眼睑下垂,声音太过低沉。”就因为这个,史泰龙每次试镜后听到的都是“NO”。当时,《教父》是一个大片,可史泰龙连群众演员都混不上。但是,他就是不愿放弃。

这个傻小子听信了他那位星相专家母亲的话,改变了策略,开始认真地伏在桌子上写起了剧本。为了集中精力,他干脆把窗户涂成了黑色。渐渐的,他知道了该如何去创作剧本,写了一大堆剧本,也卖出去几部。

写作的同时,史泰龙也不忘找一些小角色,但这些从来没给他带来任何机会。1976年,史泰龙决定去加利福尼亚闯一闯,《洛奇》应运而生。

在好莱坞的一间破败的汽车旅馆里,有天晚上,史泰龙意外地看了一场电视直播的拳赛。这场拳赛让他灵光一闪,随后,他仅用3天的时间就写成了剧本:一个叫洛奇的业余选手,由于偶然的机会,与世界拳王对抗而一战成名。一个地道的美国式梦想。

让众人跌破眼镜的是,这部由史泰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低成本影片《洛奇》,居然能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匹黑马:1976年,这部影片票房突破2.25亿美元,夺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编剧的提名,史泰龙在好莱坞的浪尖人物地位也因此而奠定。

此后,约翰·兰博促使史泰龙在事业上登上另一高度。好莱坞的电影在沉寂了数年后,又凭借《第一滴血》为先锋,开始横扫全球。

《洛奇》与《第一滴血》为好莱坞带来了20亿美元的票房收益,史泰龙无疑从奥斯卡奖的提名者,变成了一棵如日中天的摇钱树。尽管大红大紫、呼风唤雨,但史泰龙仍然很努力,成功之作源源不断:《眼镜蛇》《越狱》《毁灭者》《水晶》《飞越巅峰》《世纪影院》《德拉德法官》《炸弹专家》,直至1997年的《警察兰德》和《追杀者》。其中《飞越巅峰》一片使史泰龙拿到了1500万美元,创下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不放弃”让史泰龙走到了今天,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影演员之一。1976年开始,他已拍摄了多部电影,其中包括许多在电影史上名垂青史的商业巨片。

“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寻找着的是什么。”

“我觉得对她的爱每分每秒都在增长。”

一提到女儿索菲娅,史泰龙的脸上就洋溢着巨大的幸福。

可是,不幸却悄悄地降临了,刚刚出生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997年的夏天,才10个月大的索菲娅不得不接受了一次大手术,来修补心房上的漏洞。幸运的是,她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

“这个孩子,我第一眼看见她就知道自己愿意为她去死。在手术前我就说过,只要她能平安做完手术,她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因为我绝不会把她从怀抱里放下来。”史泰龙的语音明显有些颤抖。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自己奋斗一辈子是为什么。我哪儿也不会去了,我的一切就是这个家,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全心全意。”史泰龙衷心地说,“我很幸福,幸福得无法形容。”

史泰龙笑了起来:“我得到了许多机会,也曾失败过许多次,但我从挫折中学会了成功。这便是人生,我也许打了许多败仗,但我还是很喜欢这场战争……”

是啊,对于史泰龙而言,这的确是场战争,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在这场战争中的胜利者,还有他背后不放弃的精神。

走近强者

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在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不仅是人们常常存在的一种误区,而且往往也是人类很难超越的人性的弱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照照镜子,你或许就能找回自信,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我们在人生这个大市场里,要珍视和发掘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既然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说明有存在的价值。

你认为自己的价值有多大,别人也会认为你的价值有多大,那么你的价值就会有多大。

勇者用行动展现实力——哥伦布

他遭受过各方的质疑与嘲讽,为了自己的梦,他迁居西班牙。他无意中发现的美洲大陆,给人口正在膨胀的欧洲留出了一个中转站,又让矿石和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的土地。说哥伦布改写了历史,一点也不夸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我们熟知的,他是一个伟大的探险者,他探险成功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自信和果断。

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他在青年时期多次参加航海活动,先后到过里斯本、英格兰、黄金海岸和几内亚。由于战争,他迁居到里斯本,在那里接受了地圆说。哥伦布想从海路去亚洲,由于当时对地球的了解有限,计算出来的从欧洲到亚洲的距离比实际的要短很多,而哥伦布管不了这些,他只想着新大陆的事情。

哥伦布首先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他的航行计划,但未被批准。一怒之下他迁居西班牙,并且最终说服了西班牙皇室,当然凭借的不是推动文明进程一类的理由,而是国王也想从新大陆上分得一杯羹。

在今天看来,从大西洋到东亚,在地球上画一条线就可以知道方位了。但哥伦布生活的时代里没有地球仪,也没有任何关于航行的指挥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他们在未知的海域发生危险,就是死路一条。但在哥伦布看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比顾虑远道的危险更有意义。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的船队由西班牙起航,第一站到了位于非洲海岸线附近的卡那利群岛。再次决定出发的时候,水手们已经感到万分恐惧,要求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船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就像是到了另一个孤独的世界一样,很多水手生病,有的人葬身大海。一个多月以后,陆地才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他们到达古巴岛,但他误认为那就是亚洲大陆。随后他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北岸进行了考察。在第二年的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随后,他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并且坚持认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往东亚的道路,虽然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那不是通往东亚的道路。

航海是一项没有定数的事情,虽然经验可以帮助人判断季风的方向和潮涨潮落的时间,但是暴风雨和雷电有时候并不会留给人准备的时间。作为船长,哥伦布面临的绝对不是天气的威胁。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有90人分三只船一起跟随着他,但随着航海的“不着边际”,很多人已经承受不了,开始出现精神和体力上的崩溃。这是哥伦布第一次“出远门”,他承受的压力远比随后的几次大得多。在这种时候,如果他没有主见,探险的活动是无法继续的。

好在他是一个自信、果断的人,如果他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还“博采众长”,那么发现新大陆的就会是另一个人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成了人尽皆知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廷设宴招待他和水手们。

宴会上,有个贵族嘲笑道:“他不过是运气好,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呗。就算发现了一块地,又有什么了不起,还值得国王这样高规格接待?”这些话都被哥伦布听到了,他没有说什么,而是从餐桌上随手拿起一只鸡蛋,说:“绅士们,你们能把这枚鸡蛋竖起来放吗?”

那些骄傲的贵族一个接一个地试着,有的人头上冒出了汗水,但都没有成功。“这是枚生鸡蛋,我想熟的还有可能吧。”有人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时,哥伦布拿起那枚鸡蛋,将它迅速地朝桌上一放,人们听到蛋壳微微破损的声音,但是当哥伦布移开手的时候,那枚鸡蛋竟然奇迹般地站在了桌上!

“先生们,请问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容易的呢?可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谁都能办到!”听到哥伦布的话,那帮不服气的贵族马上闭嘴了。

由于哥伦布在新大陆上的暴行和他对钱财的贪婪,人们对他的评价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作为一个船长,他是称职的;作为一个冒险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大人物。而这与他自信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的航海经验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面对种种质疑的时候,他总是有办法让别人跟着他走。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质疑,如果父母或者老师表示怀疑,很多人就会战战兢兢,不敢再去想原先的假设了。这种懦弱与哥伦布的果敢有着天壤之别。

没有人天生勇敢,也没有人天生懦弱,是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我们被父母的爱保护得太好,所以不知道如何面对困难。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人应该自立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才是真正长大的时候。

哥伦布用一个小小的事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我们要想让别人停止质疑,想让父母放心地让我们自己选择人生,也要拿出哥伦布这样的魄力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可以完成看起来困难的任务的。让别人住嘴的办法,不是用更大的声音咆哮,而是用行动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实力。

走近强者

世界是属于勇者的。

勇敢的人,比别人承担更多风险,也有更多的机会改变现实。

你和别人一样的优秀,为什么别人能够功成名就,而你还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呢?

机遇?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可回过头来想想,真正的因素是什么?是别人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让全世界都看得到。用一句时髦的话讲是敢“秀”,而你不敢,机遇当然垂青勇敢的人。

青少年朋友们,在机遇面前我们不能畏首畏尾,这样只会让我们失去机遇,甚至失去其他更多的东西,要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接纳生活恩赐的酸甜苦辣——普京

“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他对自己童年的评价,他曾因贪玩挨过皮带。而作为领导人,他为俄罗斯找回了民族自信;作为一个父亲,他温暖的笑容呵护着孩子们的心;作为一个男人,他赢得了全国上下所有女性的钦慕;他像一个明星一样,但是俄罗斯总理的身份让他更加庄重和威严。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普京,那就是“男子当如是”!

普京的家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大院之间毗邻,他的童年时光就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由于父母看得紧,他只能和院子里的孩子们玩耍。有一次,他偷偷同几个小伙伴乘电气火车到郊外玩,结果迷了路,冻了一夜,第二天回到家,还挨了几皮带。

8岁的时候,普京上了小学,他欢天喜地地捧着一个花盆,留了第一张上学照。但他更喜欢跟小朋友们整天在大院里玩,好在学校就在离家不远的那条胡同里,到校只有7分钟路程。

俄罗斯冬季气候寒冷,人们都里三层外三层穿很厚的衣服。对小普京来说,起床穿衣和进教室脱外套都是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迟到,他每天早上不穿外套,直接奔向教室。

“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普京这样评价自己的童年。他在学校的时候,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普京在“别人的地盘”被一个年长的孩子打了一顿。第一次挨别人的打,他感到很委屈。不过,他很快从街头“大学校”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

首先,他觉得自己不对。他是因为粗鲁地顶撞才挨打的,这是应有的惩罚。另外,他想如果当时站在面前的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也许自己就不会那样粗暴。“我明白不论对谁都不能这样做,对谁都应当尊重。”挨打还让他明白,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这一次挨打,真是让小普京“受益匪浅”。

此后普京很少打架了,因为挨打的滋味不是很好受。打架教会他的道理,一直很受用。“如果你想要成为胜者,那么在任何一次对打中,你都要咬牙坚持到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什么冲突。”“如果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应该随意恫吓人。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你才必须掏出手枪。”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小,但就算是用在处理大国问题上也是对的。少年普京在那时就有了思考全局的头脑,其实只要善于总结教训,我们也可以想到这些。

普京的爷爷是位名厨,曾经为列宁、斯大林做过饭。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一条腿落下终身残疾。母亲做过清洁工,在41岁那年才生了普京。虽然一家人都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所有长辈都希望普京将来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在10年级中期,普京对父母说他准备考大学本科,从此,父母对他的学习抓得更紧。普京喜欢柔道,而他的柔道教练建议他去报考大专,而且允诺帮助普京免除服兵役。为了说服普京,教练亲自和他的父母谈,罗列出了上大专的种种好处,又提醒普京考大学本科是一种冒险,万一考不上,就得马上参军入伍。

听了教练的一席话之后,家人原先一定要他考大学本科的想法也有些动摇。其实父母对大学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希望普京生活得更好一些。如此一来,普京便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教练和父母都变成大专战线上的盟友了,但是普京说:“我就是要考大学本科,就这么定了……大不了要入伍,当兵就当兵。”

后来,普京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选择上大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孤注一掷”的勇气来源于他认识到:要么一切都自己定,从而走向下一个他所期望的人生新阶段;要么认输,听别人摆布。

众所周知,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考上彼得格勒大学法律系,他的人生由此跨入一个决定性的新阶段。

大学的生活很愉快,也很短暂,21岁的普京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学校。普京学习了一年之后,因成绩卓著,又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侦察分队,每天在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担负着特种任务:对外国人和外国使馆外交官进行跟踪。这是各国的特工们都要做的基本功。

“领导很器重普京,常常对他另眼看待。”普京当年的同事回忆说,“他还有分队刑侦科工作证。这可是一种特殊待遇,谁也不知道普京在执行什么任务。”特工需要机敏的反应和迅速判断的能力,而这正是普京的强项。因而他很受特工组织领导的喜爱,并且一路给他推荐好的学习机会。

不久,普京进了特工科开办的德语进修班,当然,这个机会也是因为领导推荐才得到的。德语进修班的要求非常严格,常常在结业的时候剩下不到一半的人。进来是凭借人缘,在学习中则完全靠自己,他没有掉队,也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由于普京出类拔萃、风华正茂,领导最后“忍痛割爱”,将他推荐到更好的红旗学院进修,对克格勃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事。“他前途无量,日后必成大器、担大任。俗话说,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我不愿把普京窝在我们这儿,眼睁睁地耽误他的锦绣前程。”可以说普京走上政治的道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好人缘和积极的学习精神。

很多人希望自己长大后扬眉吐气,但年少时不把握机会,从哪里来美好的前程呢?

走近强者

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坚强,我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

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

青少年朋友们,请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这样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生活也即会给予你更多的恩赐。

不能流泪就微笑——奥巴马

他来自单亲家庭,自小由母亲带大,经常被周围的孩子们搞恶作剧,生活十分困苦。但这些艰辛没有磨光他的意志,他在作文中写道自己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总统。而他也在为这个梦想持续地努力着。2008年他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的总统。超过半数女性选民、2/3拉丁裔选民、几乎全部黑人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了奥巴马的亲友团,他们成就了奥巴马的美国梦。如果要说奥巴马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的笑容和演说家的天赋。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关键,微笑让你赢得朋友,演说让你赢得选民,而这一切,都是在增加人生获胜的机会。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檀香山,很多学习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地名,因为孙中山先生曾在檀香山创办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兴中会。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两人的婚姻很短暂,奥巴马2岁的时候,他们分手了,父亲离开妻子和2岁的儿子,前往哈佛继续读书。毕业后,他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回到了肯尼亚。1982年,他在肯尼亚死于车祸,而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父亲离开后,母亲再嫁,由于继父工作的关系,6岁的奥巴马和母亲一起去了印尼,并在印尼度过了4年的童年时光。

在印尼奥巴马是一个“异类”,他的长相和宗教信仰都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因此吃了不少恶作剧的苦头。他被伙伴们一起扔进泥塘,由于初学印尼语,学校的课程对他来说绝非易事。那时他性格内向,容易害羞,总是坐在教室最后面。三年级时,奥巴马写了一篇作文,写出了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是要成为总统。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并带着他同母异父的妹妹留在印尼,生活十分困难,母亲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要供他读书。

后来,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他和外祖父、外祖母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一名很失败的保险经纪人,外祖母在一家银行工作。虽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奥巴马竟然进了夏威夷的一所私立学校,只有成绩优异的人才有机会进入这所私立学校。可是这所学校的学费昂贵,对里面的贵族子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奥巴马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好在家人都很欣喜他能够考上这样好的学校,家人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继续读书。

奥巴马能够赢得大选,与他出色的演说能力是分不开的。有一家媒体以带着戏谑的口吻说,奥巴马一共只有三年的从政经历,其中两年是在为自己的总统大选忙活;他当过的最高官位也就是芝加哥社区组织者,相当于我们的居委会主任。可是选民还是将自己的票投给了这个论资历和经验都不足的人,成就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可以说,是他的演说将选民的目光引向了他的无限可能性,而不是他的不足。

看一看奥巴马的获胜感言,我们就可以领略到这位演讲天才的魅力。“对于关注今夜结果的国际人士,不管他们是在国会、皇宫关注,还是在荒僻地带收听广播,我们的态度是:我们美国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我们的命运相同,新的美国领袖诞生了。那些想要毁灭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支持你们。那些怀疑美国这盏灯塔是否依然明亮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已再次证明:美国的真正力量来源并非军事威力或财富规模,而是我们理想的恒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很多身在海外的美国人后来发表文章说,当听到这样的话时,他们感觉到身为一个美国人的自豪,他们相信奥巴马会给美国带来新的希望。奥巴马不仅关心到海外的人,对于他的对手麦凯恩也非常敬重,表现出绅士风度:

“刚才,我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一个非常大度的电话。在这次竞选中,他做出了持久而艰巨的努力。为了这个他热爱的国家,他做出的努力更持久、更艰巨。他为美利坚作出的牺牲,超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他是一位勇敢、无私的领袖,正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人的服务,我们才生活得更好。我对麦凯恩参议员以及佩林州长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我也期待着在未来与他们一起为振兴国家而共同努力。”

在感受快乐的第一时间,奥巴马感谢了所有支持他的人。“我曾经是最没有可能的候选人。我们的竞选并非始于华盛顿的华丽大厅,而是起于德莫奈地区某家的后院、康科德地区的某家客厅、查尔斯顿地区的某家前廊。

“这些劳动大众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掏出5美元、10美元、20美元,来捐助我们的事业。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拿着很少的报酬,起早摸黑地助选。上了年纪的人也顶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助选。无数的美国人自愿地组织起来,证明了在两百多年以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并未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你们的胜利。”

演说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也是一次挑战自己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奥巴马的成功就是一个演说家的成功,当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利用一流的演说才能,不仅可以缩短实现梦想的路程,也会帮我们赢得一流的搭档和一流的朋友。奥巴马是最好的证明。

走近强者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微笑是一种修养,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

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