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抛弃性格缺陷
5627700000003

第3章

毕业之后,从象牙塔里出来的男生和女生都迫不及待地踏入陌生的职场,去为自己的生存而拼搏,他们往往要接受较高难度的工作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婚姻。结了婚,也就没有之前的骄傲和自由,等待他们的是照顾家庭和教育子女,他们一个个被锻炼成了强大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而引信就是莫名的烦躁、焦虑、紧张。心理专家研究,大部分女性在婚后都有焦虑症,她们患得患失,尤其是在家庭、子女教育及工作这三个方面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目前我国大约有6000万患者,这些人群其中有将近一半是广泛性焦虑,也就是无中生有的焦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还有一种焦虑是人们有时候的行为及后果超出了自己原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当个体因为做错事而感觉到羞愧、自惭或者自卑感,这种道德的自我惩罚就会产生焦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焦虑,道德焦虑是自我超脱的一种放纵而解脱。产生这种情感的人大多是具有很强自我的人,她们有自己较为“超我”价值尺度,他们会自动的产生应对环境变化的控制力以及自我有益的释放。焦虑对这样的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在这里焦虑成了某种行为方式的信号,也是一种自我排遣的需求。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分析,自我应用防御机制来保护个体不受焦虑的侵袭,而一旦启动防御机制就意味着自我应对能力的减弱。他其实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不进行负面的自我暗示,就很难产生焦虑的情绪。焦虑的消长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它有一个别称叫做“无中生有”。

给惯性开一条逆行道

每一天的开端都始于苏醒。长夜习惯在熹微的晨光中苏醒,飞鸟习惯在朦胧的薄雾中苏醒,人们则习惯在昨夜的落花中醒来。当星星隐去的同时黑色也渐渐褪去,阳光习惯性地蔓延。

这样的生活就像是一列缓缓行进的火车,由着时刻的安排一站站停停走走,从不提前,也很少推后。穿过长长的隧道,跨过宽宽的河流,从天寒地冻走到春意盎然,从苍白走到明艳。不自觉间,时间靠着惯性划过年轻的皮肤。

惯性,很多时候主宰着生活本身。习惯了进门按下电梯,即使身在不高的四楼,下意识的动作失去了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习惯了出门右转前行一百米的公车站,便错过了那个在左边转弯处等待的人,再遇到时又是经年;习惯了沿着大道的东侧一种向北疾驰,路的那一边也有鸟语,也有花开,也有水流潺潺,却终被呼啸而的车流遮掩。惯性,让我们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地辜负,在不知不觉对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过往的时光终成陌路。

习惯了双击“我的电脑”再点击进入D盘,手的操作已因着惯性而不受大脑控制,全不顾手的主人真正想点击的是D盘还是E盘。肢体有着不受意识控制的惯性,心理又何尝不是呢?每日重复同样的始发站,同样的目的地,行走在同一条既定的道路上,那些风景因为熟视而无睹,那些细微而沉默的改变被自动地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年年岁岁相似的桃花,相似的人面,连带着心灵也在这重复的景物中疲劳。

见惯了花开花落,就辨不出摇曳眼前的是朗朗秋月下金桂的浓情,还是融融春光里丁香的淡淡蜜意。

见惯了风急雨骤,就分不清是雨打芭蕉无声的呜咽,还是雨滴叮咚的欢快节奏。

有一位城市青年一次下乡游玩,一天,他在一个村子看到一位老农把一头大象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于是他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这么一个细小的木桩,大象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说:“我的这头大象肯定不会跑掉的,它从来都是这样的。” 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大象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老农靠近他说:“小伙子,我就详细地告诉你吧,当我的这头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我就给把他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有时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够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

是什么束缚了大象的自由,那根小小的木桩还是那细细的绳索?经历过了成长的岁月,小象已长成了力拔山兮的大象了,旧日的木桩和绳索显然形同虚设。多年来等待被绑在木桩的惯性,将它牢牢地钉在了木桩上。

这便是可怕的惯性,像慢性毒药一般无声地消磨着人们的创意,遮蔽着本用于发现美的眼睛。它用昨天的经验设下一个牢笼,将当下和未来禁锢于其中。它像是一条经验函数,妄图用旧数据去模拟未知的可能,预测未知的世界。

抛弃这样的惯性吧,因为每个下一秒都是新鲜的,因为下一秒的每一种可能未曾被品尝过享用过,因为下一秒某一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一次创造的开始。

放弃日日相同的路径,尝试着走一条不熟悉的小路回家,忘却灯火辉煌的林立高楼,走过曲曲折折的小巷,听过小贩们五花八门的吆喝,经过老人们面容安详的注视,巷尾有一双迎你归来的燕。

扬起脸颊迎着风,倒退着走向林荫路的那一端,心灵读取的便不止是那些熟悉的树木的名称,还有树上筑巢的小鸟,还有树叶间撒下的斑斑驳驳的光影,还有微风拂过的影姿绰约,以及恍惚一瞬时树的表情。

别让忧郁爬上微蹙的眉头

就像再光亮的玻璃也会有模糊的一天,再阳光的心灵也会有悲伤的流入。我们怀揣着忧虑的心情走在人生的路上,不知道在下一站以后会是掀开什么样的景致,犹豫就会悄悄爬上微蹙的眉头。

偶尔的忧愁也许会让你的眉头微蹙,然而这却是必要的,正如夏日午后的一场大雨,让备受烈日炙烤的生命得到了暂时的舒缓。情绪的低落是压力过大的表现,此时内心的烦闷其实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好的心情在沮丧过后又会陪伴在你的左右。但如果这忧愁持续的时间太久,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种叫做忧郁的东西,它会让你的心灵因持续受煎熬而不能自拔,最终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对生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忧郁是心灵的感冒,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郁郁寡欢不是内向或者个性孤僻者的专利,很多时候,一些性格开朗的人也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导致日常生活不能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不外乎生存压力过大,过度亢奋的情绪,过于配合周围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我。当然,性格孤僻的人更容易陷入忧郁的情绪。一时的不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与缓解,很有可能弥漫于整个心灵,慢慢地便走向忧郁。

戴尔·卡耐基曾经是一名忧郁症患者。由于家境的贫寒,戴尔在小的时候就有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忧愁与烦恼。他从小惧怕死亡,电闪雷鸣的天气会让他认为是自己生命末日的来临。戴尔长得不够帅气,一位叫山姆·怀特的家伙声称:“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戴尔信以为真,每日为这些忧虑着,时常不能入睡。进入青春期以来,戴尔的内心有多了新的忧愁,他非常渴望能够与女孩子交往,然而当他真的在和女孩交谈的时候,又会表现得局促不安,他总是担心自己在婚礼上会有怎样丢人的表现。他回忆说:“我想象着我们在某个乡村教堂举行婚礼,然后搭乘车顶缀有饰品的四轮马车返回农场……我无法想象我在返回农场的途中说什么,我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谈话继续下去……”直到1948年,戴尔还说:“当我微微举帽向她们打招呼时,我忧虑着女孩子们将对我笨拙的动作和不敢恭维的外表而嘲笑我……”

戴尔·卡耐基之所以患上忧郁症,不仅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也没有长期的人生体验,对世界的看法太简单,对人生的态度也过于消极。随着在社会上的闯荡以及眼界的开阔,戴尔终于在漫长的人生磨砺之中克服了忧郁症,而且还从他个人的经历中汲取了多经验和总结,写出了《摆脱忧郁的方法》,风靡全球。

时常会有人抱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过于紧凑,学习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每日都处于奔波与繁忙的状态之中,烦闷的时候少了一点沟通,抑郁的时候少了一些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也越来越冷漠,这样的生活环境的确容易让人陷入忧郁。可是,生活就一定要这样过下去吗?我们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微笑,没有力气交流了吗?

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很多,也很简单。生气的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理清了头绪之后,愤怒的情绪也已经烟消云散;烦闷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去看场电影或是听一场音乐会,让不快乐的情绪在笑声中终结,在旋律中溶解;悲伤的时候读读书,与作者在文字中交流,或者与朋友在现实中相互倾诉,这样你很快就会高兴起来的。

其实很多时候,负面情绪都可以在适当的方式中得到有效的控制,从此不再蔓延,也阻挡了它演变为忧郁的通道。偶尔皱皱一眉头可以让你心中的不快乐表现出来,也可以让身边的人看出你的忧愁而为你解惑,但是请记住:千万别让忧郁爬上你微蹙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