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5629200000052

第52章 附录(6)

2.片剂。没有糖衣的药片,若有斑点、变色、变形或发霉、虫蛀、潮解、有异味,都是变质的反映。外包糖衣的药片,糖衣产生裂痕也说明变质。

3.糖浆、水剂。出现颜色变化,如原来是微黄色或无色的红霉素、磷霉素变成了深黄色或其他颜色,水剂面上浮有异物和碎屑等,均不能服用。抗生素糖浆一般不宜久放。

4.冲剂。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结块表示正常,轻度受潮或结块尚可使用,发霉和虫蛀的都不能服用。

5.油膏。产生油水分离、变色、发霉、酸败等现象都不宜用。

6.胶囊。潮解、软化、发霉、变形、变色的均不可用。

7.眼、鼻药水。变色、结晶、混浊、沉淀、有异物的不可用。

8.栓剂:变干、变形而裂开的不可用。

老年人尽量少用药

人到老年,身体各种机能都不如以前,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其实,这样做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在用于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会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其对药物的吸收、药物的代谢及药物的分布特点有关。

老年人因胃肠黏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等特点,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比较缓慢,因其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药物敏感和中毒。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药的尽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虽然常表现为一身数病,但有些病其实是一种随机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对此,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服药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拥而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控制住的。

4.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选择注射用药。

乳母用药应有选择

哺乳期的婴儿患病时能否由母亲代吃药?或者母亲因生病服药会不会影响乳儿?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但许多药物还可通过呼吸道、胆汁、汗腺、唾液腺、泪腺及哺乳期妇女的乳腺排出体外,所以,乳母用药肯定会使小儿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母体服用的多种药物都可在乳汁中发现,但大多数药物含量很少,对婴儿的危害不大。

一般认为,药量大、疗程长时乳汁中含量容易增多,碱性药物容易进入乳汁,而酸性药物则不易进入,故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并不成正比关系。母乳浓度超过母体血浆浓度的药物有:红霉素、链霉素、硫氧嘧啶;乳中和血浆中浓度基本相等者有:四环素、氯霉素、碘化物、溴化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异烟肼、麦角胺、磺胺嘧啶等。故上述两组药物可在乳儿身上发挥药理及毒性作用。还有一些药物,虽也能进入母乳,但其浓度远较血浆中浓度低,一般不发挥作用,如青霉素G、水杨酸盐、磺胺噻唑、咖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K、阿托品等。

总之,通过母乳到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一般达不到有效浓度。相反,小量的抗菌素却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所以,鉴于药物同时对母亲和乳儿作用的复杂性,乳母不宜代替服药,且母亲自己患病时服药也应有选择。

驾驶员应慎用药物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慎用药物:

1.催眠药。当人服用了鲁米那、水合氯醛等催眠药后,第二天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乏力思睡、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2.安定药。当人服用了氯丙嗪、安定等药物后,常会出现眩晕、肌肉无力、视力下降、眼球震颤、体位性低血压、注意力及灵敏度降低等症状。

3、振奋药。当人服用了丙咪嗪、闷可乐、多虑平、苯乙肼等药物后,会出现头晕、困倦、视物不清、肌肉震颤、感觉异常及体位性低血压。

4.降血压药。当人服用了利血平、可乐宝、优降宁、硝普钠、胍乙啶、哌唑嗪、二氮嗪及甲基多巴等药物后均会出现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手指颤抖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5.抗心律失常药。当人服用了奎尼丁、心得安、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时,常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耳鸣、失眠、低血压及双手颤抖、幻觉平衡失调等症状。

6.抗心绞痛药。当人服用了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时,常会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朦胧、颤抖、体位性低血压等反应。

7.抗生素。人长期服用链霉素会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还会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或波浪形运动。

8.抗过敏药。当人服用苯海拉明、非那根、去敏宁、扑尔敏、安其敏、赛庚啶等药物时,常会引起眩晕、头痛、疲乏、手部无力、耳鸣、幻觉等症状。

此外,驱虫药和药酒对于驾驶员来讲也要谨慎使用,因为服用驱虫药时多会出现眩晕、头昏、疲倦、嗜睡、耳鸣、幻觉等症状。而药酒含有酒精成分,当人服用各种滋补药酒时同样会出现兴奋、易冲动或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等醉酒症状,不利于行车的安全,而且违犯了交通法规。

孩子该吃多少药

常看见药品说明书上有这样的字眼:“规格50毫克,体重20千克至29千克,一次服187.5毫克,每12小时服1次。”这是一份药品说明。如果孩子体重是25千克,一天该吃几片药?换算出来的答案是:一天2次,一次3.75片,一天该吃7.5片药,被这样的药品说明弄糊涂的家长不是一两个。

因此儿童患病时应该尽量使用儿童专用药品。然而除了儿童专科医院外,医生开出的药品却很少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在药店,很多给孩子买药的家长也往往忽略了是否有儿童药品,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经验来买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儿童处方药所占比重不足3%。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90%以上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儿童剂量只能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年龄将成人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

儿童用药生产成本较高、开发周期较长、利润较低,不少制药企业不愿意生产。治疗小儿感冒、呼吸道感染、腹泻等药都是按季节生产的,企业经常要更换品种。在生产淡季时,容易造成生产能力放空的现象。再加上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比较普遍,医院更愿意使用利润较高的成人药,因此造成了难见儿童药品的局面。

目前最行得通的办法就是让医生根据儿童病情把剂量开好,这样即使孩子吃的是大人药也不会造成过量。

吃错了药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因为家长的粗心或者孩子随便拿药吃而让孩子吃错了药。

如果是副作用(或毒性)较小的药品,如维生素之类,即使是吃错了或多吃了一两片,问题一般也不大。但有的药物副作用及毒性都较大,而且有一定的极量限制,如安眠药及某些解痉药,像阿托品、颠茄合剂以及退热镇痛药品等,多吃了会使孩子陷入昏睡、昏迷、心跳剧烈加快(或减慢),甚至导致休克,造成危险。另外,一般外用药品大多具有毒性及腐蚀性,如果吃错应赶紧处理。

当确实了解孩子吃错了药,在送医院抢救之前,应先作初步处理。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然后再抓紧时间送医院进行观察抢救。

如小孩误把碘酒当做咳嗽药水喝下去,应赶紧给孩子喝米汤、面糊等淀粉类流质,以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错喝了脚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应立即让小孩尽量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吃错了药,首先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和恐吓,否则孩子光哭闹,不但说不清真情,还会拖延时间,使药物更快吸收,增加急救的麻烦。应采取安慰的态度,耐心地询问情况,以便对症处理。

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环境接触频繁,常易将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带入家庭。家庭中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空气消毒

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日上午10时空气最好,在此时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室外。

2.餐具消毒

可连同剩余食物一起煮沸10到20分钟或可用500毫克/升的有效氯,或用浓度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半小时到1小时。餐具消毒时要全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从煮沸时算起。

3.手消毒

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用含250~1000毫克/升的1210消毒剂或250~1000毫克/升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经批准的市售手消毒剂消毒。

4.衣被、毛巾等消毒

将棉布类与尿布等煮沸消毒10到20分钟,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到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方法。

要使家庭中消毒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注意掌握消毒药剂的浓度与时间要求,这是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消毒方法抵抗力不同所致。

另外,消毒药物配制时,如果家中没有量器也可采用估计方法。可以这样估计:一杯水约250毫升,一盆水约5000毫升,一桶水约10000毫升,一痰盂水约2000到3000毫升,一调羹消毒剂约相当于10克固体粉末或10毫升液体,如需配制1万毫升0.5%过氧乙酸,即可在1桶水中加入5调羹过氧乙酸原液而成。

药能治病,也能致病

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但药也能致病。爱打针,乱吃药,会造成肝肾负担过重,严重甚至会有坏死的隐忧。有的人习惯动不动就找医生开药吃,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公众在用药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处方药必须向医生问清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加减,如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2.选用非处方药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主要成分、药理作用,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用法用量、贮存条件、有效日期等。向药师主动询问并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切不可盲目服用。

3.坚决不使用疗效不明确的药物,不可轻信广告宣传,贵药、新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药。能够最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副作用最小,价格适中的药才是好药。

4.用药后要观察反应,如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药并去医院诊治,以防延误病情。

这些原则对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尤为重要。

千万不要随意停药

使用药物治疗疾病,到疾病痊愈后才能停药,如果随意停药,不仅有碍于病情的康复,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应有的损害。

过早地停服药物,疾病还没有彻底治愈,往往会留下隐患,旧病复发或者病情反复转成慢性很有可能。比如细菌性痢疾只要服用抗生素一到两天就可以使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但是致病的痢疾菌仍然存在,没有根除,破溃的肠黏膜也未修复。一旦尚未达到疗程就停药,症状很快就会重新出现,或使痢疾菌潜伏下来,一旦遇到劳累、受凉及抵抗力下降时便会旧病复发,转成慢性痢疾。

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如果停用阿托品过早,往往会发生用量不足而引起死亡。激素、心得安、可乐定、硝酸酯类等药物,如果突然停用,会使病情突然加重,这种严重的停药现象被叫做“反跳”。有的药物突然停用会出现戒断症状或停药综合征,使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对患者很不利。

总之,任何药物不能随意停用,必须按疗程或遵医嘱。尤其是服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用量或用其他类药物代替,万不可随意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