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云:“人好好在嘴上,马好好在腿上。”好口才是人生的重要资本。幽默的谈吐会使你到处受欢迎,充满热情的话语能使你强力感染对方。适度的赞美是打动人心的催化剂。委婉的“忠言”也可以不“逆耳”。请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以诚为本,坦诚赢得天下信!
1.好口才是人生的重要资本
虽然每个人都生有一张嘴,每个人都会说话,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会说话呢?古往今来,真正会说话的人寥若晨星,但历史证明,有好的口才,就可以改变自己平凡的命运。张仪和苏秦就是最好的例子。春秋战国是我国舌辩之士的鼎盛时期。纵横家们游说列国诸侯,或献合纵之计,或献连横之策,一言既出,天下大变。名流之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得宠于君王,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不得意。
张仪没当上秦国的宰相时只不过是魏国的落泊贵族的后代。有一次,张仪到楚国游说时跟楚国宰相饮酒,不久楚相丢了一块玉璧,门客们便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德不好,一定是张仪偷去了玉璧。”人们于是把张仪绑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后才释放。张仪的妻子说:“唉!假如你不读书游说,怎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却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忍俊不禁,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后来,张仪果然凭着辩才雪了耻,还取得了秦国的宰相之位。与张仪同时代的苏秦,最初以连横的理论游说秦王,遭到冷遇,不得已穷愁潦倒而归。他的父母因他没出息而不认他这个儿子,他的嫂子甚至在家中指鸡骂狗不给他做饭吃。他受尽了羞辱,于是头悬梁、锥刺股,秉烛读书通宵达旦,终于提出了联合抗秦的合纵论,并且苦练舌辩功力,成为能言善辩的饱学之士。他再次游说列国诸侯,宏论阔议,倾倒六国君王,挂上了六国相印,最终,这位足智多谋的策士获得了极大成功。嘴巴创造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张仪和苏秦的成功说明,事业要成功,好口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本。
而今口才在神州大地已重新展现魅力,以致有“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之说。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之中,你若具有适应各种场合的口才,你就时常处于优势地位,那么,你在调整周围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就更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揣金口才,可以走遍天下。
2.以诚为本,坦诚赢得天下信
大量事实证明,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你说得多么流畅,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了。某学院有位教员写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让他推销1000册。对他来说,这远比讲课要难得多。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在学员中搞了一次演讲,他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我1000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绝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还难,只能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绝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他的这次演讲立即产生了效果,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在美国历史上林肯是最得民心的总统之一,很多人研究林肯的魅力,称他是一位没有任何背景,外表不但不出色,还有些奇怪的穷律师。为什么他会那么受人爱戴呢?因为他知道“用诚恳赢得人心”。
“用诚恳赢得人心”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林肯刚刚当选总统的时候,有一天接到一个小女孩的来信,信里写着:
“总统先生,您好,我的名字叫葛丽丝,住在纽约州的西费尔德村,我写这封信给您,是想建议您留胡子,如果您留胡子相信一定会变得很英俊。”
林肯在百忙之中给这个小女孩写了回信:“葛丽丝,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我很希望采纳你的意见留起胡子,可是刚选上总统,这样一来,可能会有许多选民不认识我了。”
过了几天,林肯又接到了小女孩的来信:“总统先生,我看过您的照片,实在是太严肃了,留胡子看起来就会好些了,我相信别的女孩和我一样,对一位没有胡子的总统,会觉得很害怕。”
后来当林肯由伊利诺州搭乘火车到华盛顿就职时,特别让火车在西费尔德村停下来,林肯站在火车尾端的车台上对蜂拥而至来看新总统的民众高呼:“有一位名叫葛丽丝的女孩住在这里,她曾经写信给我,如果她在的话,请她站出来好吗?”
一位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惊喜地捂着嘴走了出来。
女孩大声说:“总统先生,我在这里!”
“嗨!葛丽丝!”林肯弯下腰,由栏杆间伸出手去握住女孩的小手,并且说,“你看,我特别为你留了胡子,是不是比较英俊呢?”
葛丽丝开心地回答道:“总统先生,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英俊的总统。”还有这样一个事例,也是讲坦诚与真心帮助人办成事情的:有一家杂志社的社长,想要请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为他的杂志写专栏。
他开着车来到学者的家里,对他说:“我想在杂志上为您做一个专栏,麻烦您支持。”
可是这位学者实在是太忙了,每天上课、演讲,时间排得满满的,于是不管社长怎么劝说,他百般推辞,就是不答应。
学者说:“您看,我简直快要忙疯了,等一下还得赶飞机到南部去演讲。”
看到学者如此坚决,社长只好告辞。
过了三四个小时之后,学者推开自家大门,想要走到巷口叫计程车赶赴机场,却看到社长的车子还没有离开。
这位社长走下车,打开车门对学者笑着说:“时间不早了,我载你去机场。”
过了些时候,学者的专栏,如期刊登了。说到诚恳,有些人会怀疑,对陌生人说出真话令人很难堪,所以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掩饰或撒谎。这对联络双方的感情是很不利的。
很多人在交朋友的时候“坦白”自己的私事,是为了使双方的感情获得平衡。
两个交情原本有段距离的同学,其中一位忽然对另一位说出自己家中的不幸,两人彼此有了共同的秘密,成了亲密好友。
一位平日很骄傲的女主管,忽然有一天情绪失控,向另一位同事倾诉心中的不愉快,使得原来对她敬而远之的同事向她靠拢。由于她的坦白,让两人站在相等的地位,自然就容易成为朋友了。
诚恳地坦白出自己的负面或私事,就容易获得感情的平衡,让人感觉你对他的信赖,他自然也会产生出同样的反应。
当然,这种坦白还是要有前提,那就是基本上那人的本性就很诚恳、实在,否则你的一番坦白,第二天就可能会传遍天下。
诚恳待人,坦陈自己,将使你获得朋友,并得到朋友的拥戴和支持。所谓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的诚恳会得到回报的。
3.若想使人动心,必先自己动情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要想让别人动心,自己先要动情,要有真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这样一句话:“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惟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说话时如果感情不真切,是没法与人真诚沟通的。已故美国总统林肯非常注意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演说者的座右铭。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你的说话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观点。
一个人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
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对方的耳朵,却永远骗取不到对方的心。因为心弦是不会随随便便的让人拨动得了的。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真情是说话的最好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次演说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美国著名演说家卡耐基有一次在给学员们演讲《生命如何度过》时,随身携带了一件物品,用一方手巾蒙着。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它置于桌子的右侧,并数次在情绪激烈时默默地抚摸一下。所有的听众都在听卡耐基慷慨激昂的声音。卡耐基的声音充满感情,而他抚摸这件物品时更显得感情凝重,人们心里在纳闷,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呢?注意力便都集中起来了。
卡耐基接着讲道:“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个战士名叫莱特,他不过是数百万北方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士兵。他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他说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解放南方黑奴,让自由和民主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勇敢受到了无数次的嘉奖。在刚刚接受一枚英雄勋章后,莱特,亲爱的莱特,却遇到了不幸!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倒下了。临死之际,他手握着那枚英雄勋章说:‘把它送给我的母亲。’人们照着他的话做了,却发现他是母亲惟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宁愿自己忍受孤苦寂寞的晚年生活,也要把儿子送到前线……,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他的儿子都已死去,但这枚勋章却保留了下来,它永远鼓励着我们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看,它就在这儿!”说完,在全场听众的注目下,卡耐基揭开手巾,露出了一个盒子,他再打开盒子,一枚金黄色的勋章躺在红色的绒布之上。所有的听众在那一刻静默无声,有的人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人们不仅在为英雄的伟大而感动,而且在积极地思考着人生应当如何过才有意义。成功的语言交流,不是卖弄华丽的语言,它必须凝聚着说话人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联系说话人和对方心灵的纽带。一个人如果能将他的丰富情感如实地表达出来,那么对方一定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简而言之,人的感情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用叙述方法把事件介绍出来,又把情感抒发出来,这种叙述因事而动情,寄事而含情,不仅说话人动情,而且使对方动容,效果甚佳。
4.适度的赞美是打动人心的催化剂
适度的赞美是成功交谈的催化剂。只要细心观察,您可以就一个人的外表、穿着、品位、谈吐、内在的修养、学识、工作的态度、精神、毅力等等找出许多优点,这些都可予以赞美。
通常情况下,沟通中恰当的赞美被公认为是一种“喜悦的分享”。
美国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沟通大师,她讲了一些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在一次演讲会前,悄声在一位令人“惊艳”的朋友听众耳边“呢喃”:“您这件鹅黄外套简直棒极了,您没看您刚走进来时,几百只眼睛瞪您的样子!”在整场演讲会中,我在台上看到她漾开的笑脸,像极了鹅黄的葵花。
一次餐会,碰到有位朋友穿着与我不久前购买的一模一样的套装,逮到机会,我赶快跑过去告诉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哪天我们可以同台演出了,怎么这么巧,我们就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买了一套跟你一模一样的衣服!真有默契,下回穿给你看!”那天,她乐不可支,因为我们品位相同。适度的赞美会令人开心、满足,而且对沟通双方印象深刻,可能还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是因特殊目的而赞美,而是因为见到了美好的事物,愿与对方分享而真心适度地赞赏,这种分享,已经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了,那么,这种有效的沟通不就是使自己成了最大的赢家吗?
在沟通中,为了小心地保持双方的自尊心,我们必须时时运用赞美的沟通艺术。
但是,赞美必须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而表达于言语及眼眸,我们随时可以找出一个人的突出特点来赞美一个人,然而,若非发自内心,您的眼中呈现的“不真”,马上会被识破;如果您不真正认同的,宁可不说半句,只以点头微笑,反而更为得体。
凡事总是“过犹不及”的,赞美也是如此。在交往谈话中,频频灌迷汤,当然令人感到肉麻;如果每次见到一个人,老盯着同一件事猛献殷勤,也会叫人受不了。
5.充满热情的话语,能强力感染对方
几乎所有的人都曾怀疑过,自己提出的话题能否提起对方的兴趣。但是有一个方法保证会叫他们感兴趣,那就是:点燃自己对话题的狂热,让自己的话充满热情,就不怕无法掌握对方的兴趣了。
因此,当与人交谈时,首先要表现出对自己话题的热诚与兴趣,不要抑制自己真诚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实感人的热情上头加个闭气闸。让对方看看,你对谈论自己的题目有多热诚。如此,他们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说话者热情地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对方很少会生起相反的意念。所谓“感染性”,就是说热情是有感染力的,它会将一切否定的相反意念摒弃于一边。
你的目标如在说服,请记住动之以感情较诸发之以思想成果更大。要激起情感,自己必先热切火烈。
不管一个人能够编造出多么精微的词句,不管他能搜集到多少例证,不管他的声音多么柔和,手势多么优雅,倘若他不能真诚讲述,不能以情动人,这些都只是空洞耀眼的装饰罢了。要使交谈的对象给对方印象深刻,先得自己有深刻印象。你的精神经由你的双眼而闪亮发光,经由你的声音而四向辐射,并经由你的态度而自我抒陈,它便自会与对方产生沟通。
每次与人交谈时,特别是目的在于说服对方时,你的所作所为总是决定着对方的态度。你如果冷淡,他们亦然。
总之一句话,仅运用理智,是不能打动对方的心的,必须展露出你对于自己所讲的话题有多深挚的信念和热情,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6.谈吐幽默,会使你到处受到欢迎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吸铁石,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将周围的人吸引到你身边来;也是转换器,可以将痛苦转化为欢乐,将烦闷转化为欢畅。每个人都喜欢与机智幽默的人做朋友,而不情愿与忧郁沉闷、呆板木讷的人交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新郎在婚礼上,借着自己与新娘的姓,借题发挥,做了一篇巧妙的镶嵌文章:
“本新郎姓张,新娘姓顾。我俩尚未认识时,我东‘张’西望,她是‘顾’影自怜。后来我‘张’口结舌地去找她,她说她已有所爱,我‘张’惶失措,劝她改弦更‘张’,她说现在只好‘顾’此失彼。我大‘张’旗鼓地追求她,她左‘顾’右盼等着我。到认识久一点,我便明目‘张’胆,她也无所‘顾’忌。于是,我便请示她择日开‘张’,她也就欣然惠‘顾’。”引得下边的亲朋好友开怀大笑。该新郎的幽默口才和好人缘可见一斑。
荣膺全美十大销售高手之一的甘道夫博士曾说:“销售是2%的产品知识和98%的了解人性。”可见了解人性、善于沟通、幽默口才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某大学植物系有一位植物学教授,开的课虽然是冷门课程,但只要是他的课,几乎堂堂爆满,甚至还有人宁愿站在走廊边旁听,原因并不是这位教授专业知识多傲人,而是他的幽默风趣风靡了全校园,使得学生们都喜欢上这位教授的课。
有一次,该教授带领一群学生深入山区做校外实习,沿途看到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学生好奇地一一发问,教授都详细地回答解说。一位女同学不禁停下了脚步,对着教授赞叹地说:“老师,您的学问好渊博呀,什么植物都知道得那么清楚!”教授回头眨了眨眼,扮个鬼脸笑道:“这就是我为什么故意走在你们前头的原因了,只要一看到不认识的植物,我就‘先下脚为强’,赶紧踩死它,以免漏馅!”学生们听了笑得人仰马翻,使这次实习成了一趟充满笑声的愉悦之旅。当然,教授只是开个玩笑,幽默一下而已,但这正是他广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适当的场合,幽默口才可以使你更容易让人亲近,可以消除初次见面的尴尬与不安,可以使紧张的心情松缓下来,从而使你更受别人的欢迎。
7.委婉巧言,忠言可以不逆耳
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就改变了苦涩的口感,使患者容易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他们说的话,就像裹着糖衣的药丸一样,又巧妙,又有效。
以下介绍几个“忠言不逆耳”的委婉技巧:
欲擒故纵
某公司有一位主管由于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策略,而把他自己负责的车间管理得秩序井然,工人们严守纪律,自愿为公司效劳。比如:当发现有人工作态度欠佳,或者是生产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时,他会在下班后,把那人叫到办公室,然后亲切地问:“最近你家里还好吧?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都是严守纪律、工作热情高而且技术不错的人,把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他一这样说,那位职员早已是羞红了脸,非常诚恳地跟主管交代原因并道歉,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毛病。这位主管不是粗着脖子去训导有错的职工,而是明知你有错,却偏偏要夸你不错,欲擒而故纵,让你自己去知错、改错。这样,既照顾了员工的面子,又鼓励了他,还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可谓一箭双雕。
不伤人自尊
委婉式批评也称间接批评。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某钢铁厂的厂长,有一次看见几个工人在车间里吸烟,而旁边正好有一块写着“严禁吸烟”的大招牌。
他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走过去递给他们几支烟,然后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掉这几支烟,我将感激不尽。”吸烟的人立即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定,并且非常感谢厂长的批评。
对事不对人
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正面对责任者提出批评时,便可通过“点事不点人”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既点出问题,令对方受到震动,又维护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体”、“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是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
给人一段反省的时间
有时,无声的批评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往往弄得老师很不高兴。有一天,这个学生又与老师闹别扭,师生因此议论纷纷。得到报告后,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很冷淡地叫他坐下,然后故意很长一段时间不跟他说话,露出不悦。学生在被冷落的气氛中产生了心理压力,在自我反省中自觉体会到班主任对此事的态度,开始后悔自己的无礼和过火。等班主任打破沉默问他的时候,他的口气软下来,心服口服地认错了。这位班主任有意设置的沉默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形成心理压力,迫使他反省。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批评方式可谓微妙而有效。寻找借口,提醒对方在不便当众向对方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故意找一个借口,或换一种说法提醒对方,以保全对方的面子。这些做法可以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使其乐于纳“谏”。
请看下面的事例:有位老太太在商店柜台上买枕巾,当售货员忙着又去接待其他顾客时,老太太拿着枕巾,左挑右看,觉得挺合心意,忘记交钱拿起一对枕巾就走了。
售货员扭头一看,见老太太还没走远,就提高声音说:“大娘——请别走——您看——”老太太以为自己有什么东西忘在柜台上了,连忙走回来,售货员举着手中的包装纸对老太太说:“大娘,真对不起您老人家,您看,我忘记给您的枕巾包上纸了,让您这样拿着,既不好拿又容易脏。”说着接过老太太递过来的一对枕巾,一边熟练地包装一边微笑着说:“大娘,这对枕巾,一条两元零四分。你买一对,应该付四元零八分钱。”老太太听后,突然想起自己买东西忘记了付钱,边忙着掏钱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哎呀,你看我老糊涂了,忘性这么大,买东西都忘给钱了,真对不起,真对不起。”售货员递给老太太包装好的枕巾,接过钱笑着说:“没什么,人,谁没有忘事的时候!大娘,就是您把东西拿走,到家想起没交钱也会把钱送回来的。”售货员的这一番话,不仅使老太太付了款,而且还赢得了顾客的欢迎与赞扬。这要比“老太太,你还没给钱呢!”强百倍。
有的时候,对某些事情不便直述自己的见解,可以只表达自己主观上的感受和想法,让对方自己领会其中的倾向性。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贾诩在曹操军下做事的时候,临淄侯曹植有才华的名声正播扬于海内,曹操因此打算废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向贾诩征询意见,贾诩有意默不作声。曹操急着问:“我问你事情,你却不回答,什么缘故呢?”贾诩问答说:“不知为什么,主公一说此事,我就不由自主想起袁本初、刘景升两人在继承人问题上废长立幼终致失败的事情。”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曹丕的太子位由此也便稳固了下来。改立太子之事关系重大,曹操征求贾诩意见,贾诩不便直说,却向他提起了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情,让曹操自己从别人的经历中借鉴经验教训,并含蓄地表明自己拥护曹丕的立场。贾诩运用委婉谏言的方法,可谓高矣。
在向别人提要求或建议的时候,“故意误解”也是常用的技巧。有时我们可以故意把对方的不礼貌行为理解成善意的表现,或者故意认为对方已经按要求采取了某一步骤,间接、委婉地对其表示提醒和讽刺,令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接受你的建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青年来到新华书店买《庞中华钢笔字帖》。由于售货员正同几个小学生怄气,所以给他拿书时,狠狠地往柜台上一摔。当时,青年很不满意,真想狠狠地刺她几句,但转念一想,他忍住了,没有发脾气,而是笑着对她说:“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她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地问道:“我鼓励你什么了?”
他说:“你刚才把书狠狠地往柜台上一摔,意思不是让我‘狠狠’地练字吗?”
她听后怒意顿消,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很抱歉,我的态度不好,以后改正。”
青年也表示了谅解,笑着对她说了声“再见”。
拐个弯子把道理讲明
有的时候,说服对方需要一针见血,有时则需要拐个弯子。拐弯抹角就是通过转换角度、绕个弯子或者借助其他中介来说服对方的方法。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故事。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绕了个弯子,劝谏魏王不要进攻赵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使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我们还可以看看下面的事例:一天,窗外阳光灿烂,教室里却亮着六盏大日光灯。正准备上课的老师环视教室若有所思。同学们莫名其妙,心想:“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
这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国家富裕吗?”
这一简单而意外的问题使大家更觉奇怪,同学们齐声回答说:“当然不富裕。”
“那么,我们为什么大白天还要点亮这么多的电灯呢?”老师反问道。
同学们恍然大悟。这位老师采用的是绕着弯子提问题的方法。他先避开要说的话,从表面似乎是无关的事物问起,最后再回到自己要说的本意上来。
有时,你有事需要求教于某位知名人士,可是此君以工作忙碌为由推却,这时你也不必气馁。不妨做一名热心的听众,积极寻找交谈的“由头”,看准时机,再向此君说:“您刚才说的那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不知您对此有何见解?”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顺口说出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可它正是你事先准备向此君求教的内容。拐弯抹角,只要不是漫无边际,只要是有的放矢,掌握技巧,就能在说服和社交中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