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想到做到
5695900000008

第8章 学会用脑做事,巧开成事之门——其实你比谁都聪明

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大盗不操戈”。用脑做事,因为你比任何人都聪明。当事情不能从正面找到突破口时,不妨从侧面或背面寻找空隙;当目标定得太高而无法实现时,不妨退而求其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世之成功者,莫不是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用脑做到了最好。

1.设法找到那个让事情办成的机会之门

在人生的过程中,有些事要想找到那个机会之门并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从正面很难找到这样一个门。这时,我们可以转一转,绕个圈,从侧面或背面寻找空隙。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求上司办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绕到他的背后,找到那个让事情办成的机会之门,事情最终一定会办好的。

幽默大师林语堂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分析说:越来越多的女人要求自己的权利,可中国一向就是一个女权社会!在中国,女人的权力其实大得不得了。

女人管理家庭事务,这个自然不用说。“男主外,女主内”嘛!

然而,女人在管理家务的同时,往往连自己的男人一并管理了。

女人各自管理着自己的男人,于是,可以理所当然地说,女人通过男人主宰着这个世界!

所以,在处理一些事物过程中,女人不可轻视。上司身边的女人更不可轻视。与她们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一般人求领导办事往往只知道对顶头上司执礼甚恭,对其夫人却视如过路老太婆,懒得跟她多讲一句话,从而留给她“举止不逊”或“不通世故”的印象。

比如说,有那么一天,你成了高职位的候选人,上司夫人就可能仅凭当时的不快印象,在枕边大唱反调:

“那种不成熟的人,行吗?”

倘若经过这么一拨弄,再遇上上司又是软耳根,则十有八九你的晋升之议就会惨遭夭折。而你自己还在五里雾中,搞不懂为什么升不上去。

当然,繁文褥节不在提倡之列,但做事最起码的应对礼节人人应该具备。接触上司夫人,更该心存敬意。就算没人介绍,凭直觉知道了她是上司夫人,你也要自动上前诚恳致意。无此圆熟的应对能力,怎么能办事顺利呢?

就算上司夫人长得不怎么样,至少在服饰、举止、风度、修养上有她足以傲人的地方。你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得准,对她出自肺腑地赞扬一番。

美人向来自负,对溢美之词,已经麻木。但是,不要忘了姿色中等以下的女性,如果有人一眼发觉她的长处,而且又是在众人面前爽口直言,她眉不飞、色不舞,那才怪呢!

做到了这一点,你就等于把她攥在手里了,再办起事来就顺利多了。

关注一下对方的老人孩子,迂回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也是一个不错的技法。

老人是长者,而中国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传统。老人因体力虚乏在家休养,或因年岁高而退职在家,没有工作做,家务不让做,心里有话而没处说,因此,常常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也非常乐意。心理学表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

中国人又十分看重传宗接代,视小孩为家庭的未来,爷辈如此,父辈更甚。况且现代家庭小孩多是“独苗”、“小太阳”,家里人更是哄捧宠爱,有时,甚至是全家人围着“小太阳”转。小孩纯朴,喜新好奇爱动:一句唐诗、一段故事、一个怪脸、一声哄捧就能很快赢得小孩的亲近。

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块,则到时候对自己办成事情也会大有帮助。

遇到办事不顺之时,动动他老婆孩子的脑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

2.善于利用别人的情绪助己成功

在人际沟通中,为了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去照顾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如果再能够合理地利用他们的情绪,那么你的事业一定会如虎添翼,取得更加有效的成绩。

孟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外力,可以让我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在情绪的管理上,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再能够善于利用别人的情绪,那就更高人一筹了。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升任为荣国府的管家婆后,各方面的事务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在荣国府这个处处有玄机、处处充满勾心斗角的地方,她行走得游刃有余,除了她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灵活的头脑外,还有就是她善于利用别人情绪的才能。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照中国的那句老话说就是“会来事儿”。

利用别人的情绪做突破口,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别人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免得惹祸上身;二是要在别人情绪好的时候看准时机,充分把握别人的情绪为我所用。

在第一层意思上,如果我们不照顾别人的情绪,在不合适的情绪段里说了或做了不合时宜的话和事,就很有可能弄巧成拙。王小丽毕业后到了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工作。

刚来的时候很拘谨,不知道怎么跟同事打交道,不到一个星期,王小丽发现,其实编辑部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较轻松的,而且一起工作的都是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说话都很随便,时不时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笑也是可以的。

爱玩的王小丽算是找到组织了,她就喜欢这种工作的氛围,活泼可爱的个性一下子施展开了。刚开始,大家都还挺喜欢她的,觉得她像个小妹妹一样,什么事也都宠着她。可是时间长了,王小丽就有点大大咧咧了,连对编辑部的主任她也会开玩笑。

有一天早上,王小丽看到主任脸色不大好地进来,为了缓和气氛,说:“主任,这是怎么了?都快赶上熊猫了。您真是我们的好主任,肯定是加班熬夜了吧,人民感谢您……”她还没说完,主任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进门去了。

过一会儿在例会上,主任很生气地批评了王小丽,说她工作不认真,上班就知道嘻嘻哈哈。

王小丽觉得委屈极了,平时自己做的活儿还少吗?什么都是认真负责地做,今天怎么挨了这么一顿骂。

下班的时候,一直对她很照顾的李姐对王小丽说:“今天难过了吧。”

王小丽忍不住哭了:“是呀,一直都没人这么说过我呢。我也没不努力啊。”

李姐说:“我看你啊,就该挨这顿骂!”

“啊?为什么呀?”

李姐耐心地对她说:“其实,今天主任生气不是因为你工作不努力,主要原因还是你今早开的玩笑时机实在是太不对了。”

王小丽觉得纳闷了:“平时这种玩笑不算什么呀。”

“傻姑娘,平时这是不算什么,可是今天你就是开得不是时候。我跟主任家住隔壁,昨天晚上,因为一些琐事,主任和他妻子大吵了一架,情绪坏透了,你这个时候开他的玩笑,可不就是找骂吗。”

“可是我也不知道啊。”

“你没看见主任的脸色那么不好吗,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避一避,人谁能没个情绪呀,被你那么一贫嘴,他能不生气吗?其实,你就是太不知道照顾别人的情绪了,同事中间其实对你都有些意见了。你老是不管人家今天的情绪怎么样,就信口开玩笑。撞到别人正好情绪不错,你开开玩笑就当助助兴了;可是人家情绪不好呢,你开的玩笑只能让人认为你不会来事儿!其实大家都很喜欢你的,可是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凡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情绪,可千万不能再瞎开玩笑了。”

王小丽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感激地对李姐说:“谢谢李姐,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王小丽如此大意地在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不合适的话,结果招来一顿批评;那生活中的你呢,是否也因马虎粗心出现过类似的错误呢?确实,这种错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里都随便惯了,大家的关系相对来说纯洁多了,也不会一定要求你要照顾别人的情绪;等出了校门面对社会的时候,难免拿出以前的作风来为人处世,这个时候,就显得有些幼稚了,往往无心之错就会招致别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但是,如果能善于把握别人的情绪,那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错误了。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情由心生,了解他的心就是了解他的情绪,而对情绪的把握就是人际沟通中的金钥匙!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老约翰、斯蒂夫和杰克是很好的朋友,共同的特点——怕老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妻子把家庭财政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他们连零花钱都得低三下四地去要,一般还要不着,因为妻子们觉得他们应有的一切都已经提供给他们了,所以也就自然不需要别的什么花销了。

三个人天天在一起讨论该怎么要点钱去打个牌什么的,可是各种办法试了都不行。

忽然有一天,另两个人发现约翰居然开始有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有了什么别的生财之道?

老约翰得意洋洋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找到了老婆的情绪规律。”

“情绪规律?”两个人大吃一惊。

“是的。我最近发现妻子每到星期五就会特别地高兴。星期五的下午,她们那帮爱跳舞的人就会聚在一起学习跳舞。除了跳舞,没有什么可以让她这么高兴了。后来我就发现,在她这个情绪高昂的时候,跟她提什么要求她一般都会答应,试了两次之后发现果然如此。这就是我的秘密,利用她的情绪。怎么样,高不高明?”

两个朋友哈哈大笑起来,说:“看来我们也得去好好研究妻子的情绪了。”没想到,三个好朋友讨论了那么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居然这么简单地迎刃而解。看来,合理利用别人情绪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低落期,也都有自己的情绪高潮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观察他的情绪,从而做出相应的行动。在低落的情绪期间不要跟他乱说话,不要去挑衅;在高潮的情绪期要尽量把握机会。这其实都还只是算利用别人情绪的初级阶段,真正高明的应该是如何引导别人的情绪,然后为我所用。胡明是一名优秀的房地产销售人员,他最好的时候一个月都可以卖出三套房子,而且客户们对胡明也是赞不绝口。

为此,公司专门把胡明作为典型,把他的工作实况模拟演习出来,制作成光碟,供其他员工学习。

有一节,胡明真是做得精彩极了。

那天已经到了快下班的时间,一位已经预付了定金的客户刘先生气呼呼地来到了公司,劈头就问胡明:“你骗我干嘛!”

胡明一头雾水,就耐心地问道:“出什么状况了呢?”

刘先生气呼呼地说:“你跟我说这个地方周围以后会有一个大的公园,可是今天我妻子打听到,这个地方的政府在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公园。”

胡明继续耐心地跟他解释,可是客户还是不信,非要退定金。

胡明细心地观察到,在他们交谈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客户已经接了三个电话,每次说话都气呼呼的样子。是不是跟他的情绪有关?

胡明对刘先生说:“你如果一定不相信我,要退定金,也可以,不过现在已经下班了,只能等明天再来办理手续。反正现在也到了吃饭时间了,要不咱们一起去吧?”

刘先生犹豫了一下,居然答应了。

到了饭店里,两人简单地要了几份菜,就开始喝酒了。胡明尽量不跟他谈房子的事情,主要就是跟他闲聊。

酒喝了几杯下去,胡明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客户刚刚因为他工作的原因和同事吵了一架,回到家,又听到妻子不停地唠叨着房子交定金交得太早了,没有仔细考虑好,惹得刘先生更是怒气上升,一时激动,就来要求退定金了。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胡明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也推心置腹地跟刘先生讲讲自己工作上的烦心事,耐心地开导刘先生。

经过一番开导,刘先生心里平静了很多,在这个时候,胡明又认真地给他讲了房子的问题。刘先生尴尬地笑了笑:“老弟,今天是我不对,以前你也都给我看了相关的文件,我本来就不应该不相信你的。今天这也是一时情绪上来了,头脑发热,就这么横冲冲地跑来了。”自然的,这单生意还是做成了,而且,他们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胡明的表现确实当得起一个优秀员工的称号,他不仅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更可以有效地引导别人的情绪。在销售、贸易、客户等这种在一线与人打交道的岗位上,当面对的顾客情绪低落时,我们当然不可能说在他低落的时候就拒绝跟他打交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转换形势,把他们的情绪引上正轨,即使不能,也要巧妙地转换到反面出击。在IT界被炒得沸沸扬扬的SAP公司挖墙脚事件,就是这样的例子。2004年10月2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美国甲骨文公司以77亿美元收购其在商用软件领域的竞争对手仁科公司。但是,尽管甲骨文已经完成了对仁科的收购,但竞争对手SAP仍然在挖它的墙脚。

SAP挖墙脚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客户的“恐慌情绪”。甲骨文收购仁科之后,一些以前提供仁科企业软件的服务提供商担心甲骨文会处理仁科的产品,害怕自己的收益遭到损失,所以正在达成提供SAP和其他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软件的交易。

甲骨文的发言人韦恩拒绝讨论SAP是否正在蚕食甲骨文市场的问题,他只是指出,甲骨文正在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甲骨文收购仁科的早些时候,SAP收购了Tomorrow Now——一家对仁科软件提供支持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它还推出了旨在吸引仁科和甲骨文客户的Safepassage计划。该计划将目标直指当前还未使用SAP软件的仁科客户,在软件升级和客户支持上,SAP公司的计划能提供比甲骨文公司更便宜的价格。

尽管没有披露到底获得了多少“投诚的”客户,但分析人士也认为SAP确实取得了进展。JP摩根证券公司的库纳、约翰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市场由其他厂商向SAP倾斜的趋势在2005年及以后还会继续下去,SAP和甲骨文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甚至速度更快,现在43%的美国大企业都使用SAP的软件,到年底时这一比例可能提高至50%。

Think Equity合伙人公司的分析师彼得说:“只要有1%的仁科客户不高兴,就是SAP的胜利。”这是一起对手试图利用由合并造成混乱的典型案例,SAP公司利用客户对甲骨文公司和仁科公司两者兼并的恐慌情绪,成功地拉拢他们成为自己的客户,可说是商场上运用情绪的成功典范。

3.组装“外脑”助你实现成功目标

所谓“外脑”也即他人的智慧。利用外脑是将他人的智慧为你所用的一种艺术。有效发挥“外脑”的作用,关键之处就在于团结合作。

外脑使你得以把他人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所积蓄的力量,当作是自己的力量一样加以运用。如果你能有效地利用外脑,则无论你自己的教育程度或才智如何,几乎能克服所有的障碍。

没有人能够不需要任何帮助而成功。毕竟个人的力量有限,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必须靠着他人的帮助,才有事业扩展和成功的可能。利用外脑实际上是一种借力的智慧。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火车成功运行的过程:列车长之所以能够使火车开往目的地的惟一原因,就是其他列车员认同并且尊重列车长的职权。如果,列车长未能适时地告诉司机火车出发的时间,乘客们就会下车寻求其他可到目的地的方法;如果这个团队的某个成员违反其中的规则,这列火车将无法保证安全运行,甚至可能会发生致命的车祸……为了使你借助的外脑智慧发挥正常功能,你必须有清晰而且正确的目的,而外脑成员也必须愿意充分与你合作。以下四个简单的步骤,可确保外脑的正常运作。

确定你的目标

使外脑发挥功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你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很显然,如果你连自己的目标都还没有确定,是不可能进行其他工作的。

挑选外脑成员

挑选能帮助你达到目标的人,是件必须小心谨慎的事。你可能最后会发现,你原先挑选的人并不合适;你也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必须找人来做。在这过程中,尝试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你能时时把握住以下两项特质,就能更快挑选到适任的人才。

第一项特质是工作能力。切勿只因为你喜欢或认识某人,就把他选择为团队成员,虽然这样的人,会改善你的生活品质,但未必就适合担任外脑成员。你最好的朋友,未必就是你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项特质就是与他人和谐共事的能力。不和谐的工作气氛,将会抵消外脑成员的效率。虽然,这种情形可能不会立即发生,但却可能在输赢的关键时刻爆发出来。

你必须排除外脑成员中的任何不和谐现象,各成员应毫无保留地汇合彼此的智慧,个人的野心(包括你自己的野心),必须臣服于执行任务以及大家达成的共同目标。

清楚地了解外脑的目标,有助于判断其成员是否具备以和谐态度完成工作的能力。

制订集会时间和地点

制订明确的定期集会时间和地点,以确保成员能不断进步,且借此机会解决外脑所面临的问题。外脑初期阶段的会议内容,可能涉及借助各成员的专业技术,来精确规划执行计划的议题。

随着外脑的不断成熟和成员之间和谐气氛的增长,你会发现,这些会议会使各成员的脑海中激荡出一连串的构想。当团队成员共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议中会涌现出更多的令人兴奋的事情,而各成员之间也会愈来愈和谐。

4.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你也许刚刚大学毕业,你也许刚刚被自己的雇主解雇,你也许因为你的老板色迷迷地整天盯着你而一怒辞去了工作,总之,你面临着许多困惑。

但无论你干什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你的选择。

毋庸置疑,重新选择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的期望值过高,你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会让人以为你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一份辛辛苦苦找到的工作,可能会因此而泡汤。反之你选择过低,就会有“庞统做知县”的感觉,且不利于你的发展,如果在考虑重新选择的过程中,稍加犹豫,就可能错过了发展的时机。

在很大一部分事业有成的人中,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他们在一开始就选定了一个自己擅长的事。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擅长的职业呢?一是给自己的才能定位,也就是正确地对自己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估,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

二是把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和充分利用。

三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你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你必须努力学会掌控,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其中人和是重中之重。

四是牢记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要适合自己的专业,最起码也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行。如果既不是你的专业,你也不喜欢那项工作,那么别说成功,就是做好也很难。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人所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舍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做的。

世间有数不尽的人,由于选择了适合于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并由此青云直上成为成功者,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

“但是,我还是能干一些事情的。”彼得向老板恳求道,因为老板要解雇他。

“作为一个推销员,你根本不够格。”他的老板这样认为。

“我相信我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争辩说。

“你怎么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老板开始嘲弄彼得。

“您只是别把我赶走,请让我试一试其他的工作。”

“我知道你什么也干不好,用你本来就是我的错。”老板挖苦地说。

“但无论如何,我都是有些用处的。”彼得坚持认为。

终于,他的恳求被同意了,他暂时到会计那里帮工。在那里,他在会计方面的天赋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几年以后,他不仅成了一家大百货商店的负责人,而且还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当每一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工作时,这就标志着人类文化已经发展到最高的境界。只有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人们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成功。就像一个火车头一样,它只有在车轨上时才是强大的,一旦脱离车轨它便寸步难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擅长这一行,有的人擅长那一行,还有些人整天游来荡去,他们擅长无所事事。“有两次我企图做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有个名叫费尔的人曾沉痛地说,“一次我想狠揍一顿那个割破我的帐篷爬起来的可恶家伙。我说:‘好的,先生,请你出去,否则,我让你尝尝我的厉害。’那个家伙说:‘来吧,你这个孬种。’我向他扑过去,但是,他用力抓着我的头,把我从帐篷里拽到了外面的草地上,接着他开始揍我,一直到我起不来为止,我看着那被撕烂的衣服,知道打架不是我的优势。”

“我还一度坚信自己可以玩马戏,于是,我搭便车到了一个马戏团。我后面有两匹马,前面有一匹马。但是,当我站在那个位置之后,那些马开始踢我,并且不停地叫唤,四蹄扬起,动个不停,一点也不听话。结果,我的肚子和后背重重地挨了好几下,我被踢到了其他马群里,疼得我禁不住像科西嘉的野人一样大喊大叫起来。我被人拉起来背回了旅馆。我头上扎着带子用虚弱的声音对自己说:‘小子,你看来并不擅长驾驭那些马。’”上面的故事说的是,千万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谨慎地为自己定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但有些人却不知道自己具备哪些特长。其实,你特别的聪明才智就是你自己的天赋。

而真正适合你的职业应当能够充分表现你的个性和天赋,如果你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工作本身就会充分而全面地调动你的才能。

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工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做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去做一个医生。坚信自己的定位是符合现实的,更坚信自己选择的职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如果你智力平平,或内在的呼声很微弱,那么,你就应该在你最具适应性的方面和最好的机会上慎重地做出选择。

不必怀疑这个世界是任由你去创造的,真正的成功在于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记住:做一个一流的搬运工,也要比做一个二流的其他角色强。台湾皮毛大亨虞文先生,生于一个数学之家,父母都是数学界的知名学者。

当然父母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数学泰斗,于是夫妇俩从小便向虞文先生灌输各种数学知识。

但不知为什么,小虞文却无论如何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却对经商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在夜里偷偷地学习有关商业及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来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但他却无法违背固执的父母的意愿。成年后,他不得不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教数学。但他知道,数学绝不是他的所长。他时刻在争取机会去商场搏斗,他相信,他的知识,足以使他在商界成名。

终于,他们的父母放弃了对他的要求,但却不向他提供任何帮助。

若干年后,积累了丰富商业知识的虞文终于在商场上拼出了自己的一块地盘,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皮毛大亨。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5.不要死脑筋,学会退而求其次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肯退而求其次。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目标坚定,但却是“盲目追求”。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中,离开特定的现实,要想成大事,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什么?因为现实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来说,不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则敢于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敢于改变自己,改变目标,做生活的强者!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原来演小生,但嗓子有些沙哑,虽然苦练仍难以改进,于是他转而演老生。这一行当的改换,使他得以充分地扬长避短,创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唱腔艺术风格,称为“麒派”,成为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许多人看来,下岗女工并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刚过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李霞,面对三次下岗,仍不甘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创建了几十万元资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塑造不屈的人生。

1997年初,李霞下岗了。虽然失去了“铁饭碗”心碎般难过,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衣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衬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李霞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从李霞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果断转行,那么她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大成就。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做事的经验:要学会退而求其次,要善于适应现实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做人不能钻牛角尖,要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当个人能力提高到一定层次之后,往往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如果你对现在的视线范围不满意,不妨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

你的目光放在哪里,你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哪里,所以慎重选择你注视的方向。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不能够供你任意挥霍,所以你最好只关注那些于你有重大意义的人或事,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分散时间和精力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在学会关注之前,你要先学会如何区分重要与不重要。

有些人对待问题脱离实际,就认准了“一条道儿走到底,不撞南墙心不死”,从不顾及客观情况,只是单纯地以不变应万变,那也只能是自设苑囿,作茧自缚。而有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挫折面前,由于原定的追求目标已不可能实现,不如用其他行动来转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转而追求别的目标。这也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当一种动机经一再尝试仍不能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应该调整目标,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订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增加成功的几率。如有的高中生,多次报考大学未能遂愿,他见障碍难以逾越,就改为报考中专、技校,或是电大、职工大学。“退而求其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降低和避免了由于目标不当难以达成而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6.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谁敢说自己不需要靠山。聪明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总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多找靠山,以防不测,不把鸡蛋全放到一个篮子里。

要想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只顾一人,不及其余,如若他日靠山一旦倒了,自己必然会遭到众人攻击,致使身陷险境。这是欲“靠”者最需用心之处。吴起是战国时的一位军事家、改革家,为了追求功名,他几乎是六亲不认。他本来在鲁国为官,齐鲁交战时,鲁国国君想任命他为统兵御敌的主帅,偏偏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便有点信不过他,他为了取信于鲁,竟残忍地杀掉了自己无辜的妻子。他曾发誓,不为将相,誓不还乡,后来他的母亲病逝,他果然不回家赴丧。

然而,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他虽然杀掉了妻子,鲁君依然不信任他;后来到了魏国,为魏国立了大功,又为魏国的贵族所不容。最后,他来到了楚国,深得国君楚悼王的倚重,任命他为相国,主持楚国的变法。他变法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损有余而继不足”,把矛头指向在楚国根深蒂固、势力雄厚的贵族,剥夺他们的田产,废除他们的特权,并将他们迁移到偏远的地区去开荒种地。

楚国强大了,吴起却孤立了,他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憎恨,只是由于楚悼王的支持,这些人一时还奈何他不得。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了,吴起的后台没有了,那些仇恨积压已久的旧贵族们再也按捺不住复仇之心,立即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无处可逃,情急无奈,一下子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他估计那些旧贵族们投鼠忌器,一定不敢再对他施行攻击的,如果伤害了国君的尸体,那可是灭族的大罪。可那些疯狂的贵族早已失去了理智,什么也顾不上了,乱箭齐发,国君的尸体并没有帮吴起的忙。

吴起的遭遇是一个可以汲取的重要的经验教训。吴起以为,有了楚悼王这样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他便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胆地去干他所想干的一切,而对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没有永远不倒的靠山,吴起将楚悼王作为一个孤注,将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有朝一日,他两眼一闭,呜呼哀哉了,吴起又该怎么办呢?找靠山也需要一种平衡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在秦国,吴起的悲剧又在商鞅的身上重演了。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便想拿太子开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结果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也拿他无可奈何。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由商鞅奠定的基础。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他就是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

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族灭。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鞅其人,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但他长于谋国,拙于“靠”道,他却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得罪呢?就像一个老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个走法,走一看二眼观三,这样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商鞅却只靠在一棵树上“为所欲为”,而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业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官场上,他却是个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