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一生
5698500000011

第11章 选择终身学习的态度

1.知识能改变命运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却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变命运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学习。如果你不满足于你目前的命运,那就要从现在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用知识来改变它。

在一部著名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独裁者问雇佣军中的少校:“说出你最喜欢的武器,我都能给你弄来。”

少校回答:“才智!”

的确,“才智”可以称得上是所有武器中最厉害的武器,但“才智”是买不到的,要获得“才智”,唯有通过学习。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别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爱学习,更会学习。

但在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大家对学习有了反感。许多人大学一毕业,就高兴得把那些书都扔了。这就等于在离开学校后,学习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表明学习结束了,再也不学习了。其实离开学校时,人应该是一个问号,因为学校的学习只是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学习是从学校毕业后才开始的。

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意味着自动地丢弃了那种最厉害的武器。我们只听说过成功者喜欢学习的,没听说过不喜欢学习的人能成功。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典范。他少年时因战乱没有完成学业,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决定做生意赚够100万后,就重新回学校念书。但当他赚到100万后,由于已经拥有了一个企业,要对员工负责,所以没办法回学校念书了,他就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这养成了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的习惯。他说为了避免晚上看书入迷忘了时间,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书时,他都要设定闹钟。

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使李嘉诚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经营塑料工厂时,订阅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技术。一次他在杂志中发现美国研制出一种新的制造塑料产品的机器,但价钱要2万美金,他买不起,他就决定自行研制。

他勤奋地学习有关知识,36个小时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样性能的机器,但成本却只有美国机器的十分之一。这部机器制造出来的塑料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从此李嘉诚工厂的资产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这就是热爱学习为李嘉诚带来的好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别人热中于谈恋爱,他却热中于电脑软件和看关于财经的书籍。他认为看书比谈恋爱更好玩。

比尔·盖茨喜欢学习,学习使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不仅在软件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企业管理上也创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的方法,这就是期权制,让主要员工获得公司股票的期权。不是说微软创造了上百个亿万富翁吗?现代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微软的管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尔·盖茨在管理方式上的贡献比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还更重要。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身学习,就意味着终身书不离手才会终身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

毛泽东就更是一个读书迷了。他在临去世前的几个小时,由于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还要秘书为他念他所喜欢的书。

犹太人说:没有知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的知识才智在何种层次上。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永恒的真理。

2.学习使你更具有竞争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对于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及时给自己“充电”,很快就要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有人对第一代创业者和第四代创业者作了一个总结,结论是:第一代创业者靠的是“胆子”,第四代创业者靠的是“脑子”,就是他们善于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即使今日看来最完善的事,到了明天,或者又会有新的方法和新的道路可行,如果只是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工作和生活,很快就会在竞争中失利。

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小故事:沈微,瘦小的身材,身着一套极普通的便装,脚上踏的是一双已难分辨出是什么牌子的旅游鞋,肩上背着一个大行囊,手里还提着一个印着某公司名称的重重的大纸袋。如果不理会她总是肩背手提的负重样子,单从她梳着的一条随意的“马尾刷”和那张总是带着两个笑窝的稚气的脸上,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最多上高中的女孩子。

但是,你也许不相信,这个貌不惊人、谦和的女孩子竟然是一家较有名气的外资企业的总经理的秘书。更让人不能相信的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竟敢面对两位不同国籍的经理——一位英国籍经理,一位法国籍经理。她不仅让他们承认了她,而且有时还能听命于她的“发号施令”。

一年多前,她踏进了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尽管好朋友曾劝告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本来就很艰难了,又要面对两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总,工作难度简直不敢想象。但外柔内刚的沈微,越是困难的事,她越是觉得富有挑战性,越是有兴趣。

刚进公司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总经理们只把她当成个干杂事的小职员,不停地派些零七八碎的事情让她做,同事们也当她是个毛孩子,沈微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但她忍耐着,抓紧一切机会去学习,学外语、学业务知识,寻找着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抢到自己的工作台上,只要有空就去认真翻阅琢磨,了解研究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碍,就不厌其烦地去翻看她的那两本无声先生——英文字典、法文字典。时间久了,她对公司的业务可以说了如指掌,为自己进入通畅的良性工作循环状况做了坚实的准备。

外文水平在不断提高,这种速度令她自己都吃惊不小——业务方面的外文文件看起来盲区少多了。

而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没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武装头脑,失去生存机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在她的时间表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在正常的5天工作日中,她必须像其他的职员一样坚守工作岗位,又需要她为总经理们的活动做好一切安排。为此,她常常都要加班,时间在她那儿已被挤压得没有什么空隙,经常是别人都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就是这样,她还是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我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如果你不想被竞争淘汰出局,你就要像她一样抓紧每一分钟去奋斗。因为只有知识才是你的护身符,才能使你免遭淘汰。

3.用谦虚的态度学习会收获更多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百川之所以都汇流于大海,因为大海处在最低的地方。

什么叫虚怀若谷?装满了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是倒不进去的,你只有始终保持一种空杯子的状况,才能吸纳更多的水。

越是出色的人物,越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们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让人常常感叹,年轻人反而不如他们好学。因为他们经历丰富,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所以他们才真地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这也正是他们能成功的原因。而且作为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还能放下身份来学习,这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做人的品格。

反而很多年轻人,感觉向别人学习、请教别人很没面子。其实,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耻下问或者喜欢请教别人也是一种美德,这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的。聪明人就是最爱学习、也最会学习的人,请教别人其实比看书的学习效果更好。要不,为什么我们读书时有了教材,还需要教师呢?

要记住谦虚才能学习得更多。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做人要保持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骄傲是成功的致命杀手。谦虚的人经常感到自身的不足,因而就能坚持不懈地进取。

契诃夫说:“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分的人的根本特征。”

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为伟大的时候。”

高尚的人都是谦虚的,正因为谦虚则更高尚。成功的人都是谦虚的,正因为谦虚他才能成功。

金庸先生名闻海内外,当别人把他与茅盾、巴金等人并称为文坛巨匠时,他说:“我连做他们的学生都不配。”

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里,人才济济,才华出众者比比皆是。如果因为自己出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就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那他简直是个‘二百五’。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名人,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罢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只是深夜的街头摆着的一个地摊,所有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碗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找出合于他的有用的东西。”

还有许许多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具备了这种谦虚的美德。当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会受到怎样的感染呢?

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会收获更多。因为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对你会有极大的帮助,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一个人走好人生之旅必备的生活态度。只有谦虚,才会不断进步,才会善采人之长而补己之短,才会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也才会达到事业的成功。

4.做时间的主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切莫浪费时间,因为它是生命所赖以制造的东西。”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成功。既然时间如此宝贵,我们就没有理由再等待。

时间是双重性格的东西,最长也最短,最快也最慢,最小也最大。人们很乐意把时间用在下棋、聊天等这样的事情上。但假如有人提议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习时,他们便会立即反对:“我哪有时间学习,我都快忙死了……”真的是这样吗?成功的人不会这样认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这是伟人的成功心得。正是因为把各种闲散时间挤出来用于学习,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成功者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极短的时间,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

时间像是海绵,要靠一点一点挤;时间更像边角料,要学会合理利用。一点一滴的累积,便会得到长长的时间,而如果你因为它只有一点便忽略它的话,时间便会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了。

向时间要效益,合理利用时间就是与时间争夺宝贵的生命。“忙里偷闲”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息表:

8:00~17:00除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求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

20:00就寝。

0:00~8:00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的文学巨匠,摒弃了巴黎的喧嚣与繁华,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出了96部小说,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勤奋惜时的巴尔扎克只活了51岁,他的作品却流芳百世。

那些伟大的人,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无不把时间抓得紧紧的,一时一刻也不放松懈怠。而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有一种力量驱使翱翔时,他是决不会爬行的。盛田昭夫说:“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后就是一百八十二步,十年后即十万八千里。”

在贝尔研制电话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人也在研究。两人同时取得突破。但贝尔在专利局赢了——比格雷早了两个钟头。当然,他们当时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为这120分钟而一举成名,誉满天下,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时间是成功者进步的阶梯,是成功者的资本,但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它是有密度有年龄的。明天的时间比今天衰老。衰老的时间没有气势,就好像旭日东升,朝气蓬勃,而日落西山的太阳,就完全没有那种气势。所以说,要有成功的人生,必须把握现在的时间。

5.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己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为了使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尽快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学到的东西真正有用。

明代的大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很小就爱上了医务和药学。他读了《本草经》等许多医药典籍。在阅读时,总是那样刻苦认真。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夹着几本书,到房门外埋头苦读,白天帮着父亲给病人治病,晚上又苦读到深夜。

有一次,李时珍问他父亲:“书上说,白花蛇肚皮下面有二十四块斜方形的花纹,是真的吗?”

他父亲回答道:“我们蕲州有的是白花蛇。你到凤凰山抓一条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他父亲李月池是个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生。儿子的问话他本来张口就可以直接回答,但为了养成儿子躬身实践的习惯,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李时珍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一个人爬到凤凰山上,捉到了一条白花蛇,翻过来一看,肚皮下面果然有二十四块斜方形花纹。从这件事上,李时珍受到很大启发。后来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他一方面继续“博览群书”,一方面“拜访四方”,不仅民间医生、药农是他拜访的对象,就连老农、渔夫、樵夫、猎人,都成了他的好老师。凡能亲自验证的,他总是自己采标本,反复研究,与书本上的知识一一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写进他的书稿里。

为了获得真知,他踏遍了湖广一带的原野山谷,还到过江西的庐山和江苏的茅山、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许多盛产药材的地方。经过实地的调查研究,从书本上看到的正确的结论,他记得更加牢固了;书本上论述不完整的地方,在他的新著中论述得更加准确了;书本上错误的东西,在他的新著中都得到了纠正。例如在旧的医药典中,把葳蕤和女萎这两种不同的植物当成了一个东西;而像南星草和虎掌,本来是一种植物,却又当作两种药物来介绍。诸如此类的错误,经过李时珍的实地考察,发现和纠正了不少。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至今被我们视为最珍贵的医学遗产,并被翻译成为日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许多译本,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就是因为,李时珍不仅刻苦地阅读了八百多种医药书籍,有了极为渊博的药物知识基础;更可贵的是,在他的著述中,绝不人云亦云,而是努力深入实际,从而将获得的真知写了进去。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非凡的成就,不在实践中学习,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归根结底是要应用于实践,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在越来越重视实际能力的今天,很多时候别人不是看你知道的有多少,而是看你能做好的事情有多少。所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只有学会驾驭知识,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