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一生
5698500000006

第6章 掌握求职技巧

1.学会克服求职时的恐惧心理

求职是一门艺术。精通求职之道的人会在求职时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善此道的人则处处碰壁,饱受失败的打击。要想在茫茫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让伯乐们一眼就认定你是千里马,就必须努力修炼这门艺术。

刘某是一位身材矮小、性格内向、来自湘北农村的工科学生,临毕业还有三个多月,他便时时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与不安。刘某在谈起自己的心理感受时是这样描述的:平时内向,不善言辞和交往,大学几年中虽然成绩不错,得过几次奖学金,可自己总觉得除了学习之外,别的方面都不行,尤其是找工作,自己来自农村,没有一点儿关系,之前去人才市场和几个用人单位去谈时,自己害怕得要命,结果很不理想,用人单位那盛气凌人、刻薄的态度和话语使他至今都还心有余悸。由于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不想让他再读研究生了,可他还是去考了,因为没有很充分地去准备,考的不太理想,要是不能找个好单位,去读研究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看来这两方面都难如愿了,现在一提到找工作,他便非常害怕,有时身上会出冷汗,即便好朋友拉着,他也不敢再去人才市场了。通过和刘某的深谈,进一步了解到他平时的生活中便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那种勇气,遇事总是瞻前顾后,过分地担心,自尊心很强,爱面子。当问及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时,刘某不加思索地说,现在找工作那么难,也没太多的期望,只要能稳定,收入好点就行。学校老师了解到刘某的情况,不断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每个人都必须迈出人生的这一步,你应该多从同学成功的求职的经历中学习一些经验。在老师的帮助下,刘某拟订出了自己的求职目标及计划:一是到科研单位从事研究工作,二是到企业从事办公自动化或科技开发,三是到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老师了解到刘某的求职恐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刘某缺乏对社会的充分认识和了解,第一次踏入社会要直接地和陌生人交流,担心自己的身材、能力等条件影响到求职,显得信心不足和不知所措。二是害怕求职的失败,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对不起父母和自己。三是受几次求职失败的影响,担心自己适应不了社会上的某些工作,不敢再去尝试。实际上,在刘某一开始的求职中是比较盲目的,一方面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再是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三是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与艺术。在老师的鼓励与循循善诱之下,刘某意识到:求职中关键是超越自我,障碍不在社会而在自己,要敢于去大胆争取。后来几经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并高兴地给老师写信报告了这一好消息。坦率地说,在刘某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教育的缺陷和苍白,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敢去面对未来,不敢迈出求职路上的这一关键性的步子,他们的独立能力、自信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往往被知识学习所掩盖了,平时的学校生活中看似无关紧要,真要去面对渴望已久的独立时,他们便又显得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的“自主择业”使一部分过惯了依赖生活的大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从小到大,他们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在其生活和学习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家长、老师和同学会帮他度过难关。大学四年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显得较为正常,但一遇陌生人似乎就显得异常紧张与不安,好在大学中这种情况较少遇到。求职生涯打破了这种人际关系的封闭状态,你必须主动去结交陌生人,任凭别人用挑剔的目光和口气来与你交流,一贯养尊处优、高傲的天之骄子却要低下头来去求别人。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缺乏自我完善而依赖感较强,则必然表现出焦虑和恐惧。

长期以来,大学生们在呼唤分配制度的改革,给自己以更多的自主权,可当这种自主权真的落实到自己手中之时,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大潮和异常激烈的求职竞争,有的大学生茫然了,恐惧了。实际上,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求职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对自己的一种全面检验。求职,同样也是自我的一种生命体验,只有自己充分准备,不断完善自我,才会获得成功,只有树立信心,敢于竞争,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切必须依靠自己去争取,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展露自己的优势,机遇便会向你敞开幸运的大门。

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的大学不断扩招,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接受社会的检验。奉劝大学生们,对于走上社会,不必有过多的焦虑与恐惧,因为你们在校学的知识,正是为了将来英雄能有用武之地。只要你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始终做到自强不息,你们就一定能找到充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同时你们在社会这所特殊的大学里也会历练得更加成熟、坚强,更加出类拔萃。

2.学会在面试中突出自己

既然要找工作,就要过面试这一关。如今的面试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还有重重陷阱。但无论面试的方式怎么变,其考察的几个方面是不会变的,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你的面试成功率就会提高。

(1)灵活的反应能力

情况是死的,人是活的,也正是“灵活”二字表现出了你的独特过人之处。

有一家宾馆打算招聘一名客房部经理,宾馆老板面试甲、乙、丙三个男性候选人时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一丝不挂在淋浴,而她看见你了,这时你怎么办?”甲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结果丙被录用了。

试想一下,只有丙的故意装错的答案才能使春光外泄的女客真以为他没看清楚男女,因而减少惊吓和愤怒,所以相比之下,丙的答案更灵活,更高明,丙被录取也就不足为怪了。

(2)自身的形象

形象是一封最有说服力的介绍信,一言一行就可以反映出你的综合素质,千万不能忽视!

德国著名企业家彼得先生在报纸上刊出一则广告,欲招聘一位年轻的男秘书。广告一刊出,立即拥来了好几十个应聘人才。彼得先生选中一个空手而来的小伙子弗兰克。

彼得的助手不解地问:“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选中一个连简单的介绍信都没有带来的小伙子?”

彼得平心静气地解释说:“那你可错了。弗兰克带来的东西可多呢——他进门先擦净皮鞋,进门后能轻轻关上门,表明他细致小心;他一进来便摘下帽子并且很从容很敏捷地回答我的问话,表明他很有礼貌而且很聪明;我故意把一本书扔在地上,只有他捡了起来,并放回桌上,而其他人都毫不在意地踩了过去;他不像别人那样使劲地往里挤而是耐心地排队等待;同他谈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整洁的衣着、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发和指甲,难道你认为这还不够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份最有说服力的介绍信。”

(3)务实的态度

求职中不要盲目地炫耀自己,不管是对老板,还是对自己,都要有务实的态度。

有一个大公司高薪招聘司机,责任是给老板开车。由于关系到老板的身家性命,所以,司机的技术水平和化险为夷的能力至关重要。老板亲自做招聘的考官。

广告贴出去之后,应聘者络绎不绝。经过几轮专业技术的应试,还是剩下了4个人难分高低。最后,老板向每一位应聘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有一天你开车接近悬崖时,你最多能开到多近才停止?”

第一个人当过汽车教练,他说:“我可以开到离悬崖30厘米的地方停止,甚至更近些。”的确,他自信他有能力做到这样。第二个人技术很高超,他很轻松地说:“我可以开到悬崖的最边上。保证又刺激又不出任何问题。”第三个人当过军人,回答也很别致,他聪明地说:“您让我开多近我就开多近,我随时服从老板的安排。”第四个人想了想,很诚实地说:“老板,我不知道我可以开得多近,但我想我应该把车停在离悬崖最远的地方,因为悬崖边很危险。”

第二天,招聘结果出来了,第四个人被高薪录用了。

(4)坚毅的品格

有时候看似毫无希望,其实只要争取一下就有可能扭转乾坤。求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你更需要坚持到底。

一位女大学生刚毕业时,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便遭到拒绝,原因是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允许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唯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不是他们的预期,经理决定到此为止:“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经理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你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两块钱……”

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经理也微笑道:“请你把两块钱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我们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在细节上充分下功夫,因为用人单位要对应聘者做出一个综合的考察。他们懂得,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只要我们在面试中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注意自身的形象,务实的态度,良好的品格以及充分注意细节,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3.大学生求职要避免盲目性及攀高求安的心理

当今社会,竞争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学生求职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的考验。可是即便如此,有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还是很盲目的。很多人急功近利,只关心单位的效益、工资福利、奖金等等,而极少考虑是否能让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更有甚者,有的为了实惠,却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发展前途。

有很多大学生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盲目求职的误区,还未毕业,就开始急于找工作,其实只要全面完成了学业,有了真才实学,何愁找不到好的工作?相反,即使提前找到了工作,而没有过硬的本领,也会被岗位淘汰。

还有一些同学为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少则发出几十份,多则发出几百份简历。发出简历后,为方便与用人单位联系,没有手机的同学还要配手机,如果单位需要应聘者去面试,男生要置办西装革履,女生要备好职业套装。

如此包装,开支事小,但是否又能真正提高求职的成功筹码呢?某公司的人事部经理说,他们对前来面试的毕业生,在着装上并不刻意挑剔,只要衣着整齐干净,注重个人卫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行。相反,若是修饰过度、油头粉面,倒是给人不够自然大方的印象。事实上,各公司及用人单位花时间精力去招聘,关键还是“求贤若渴”,希望能招到有培养前景、能为本单位发展做出贡献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不是一个用来摆设的花瓶。

因此,服装穿得再考究,也只是形式。聪明的招聘者更注重内容,也就是应聘者的实力。求职者应根据供求双方的实际条件,有的放矢。

许多女大学生,都希望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甚至把它当作首选条件。在一些招聘会上,她们大多把眼光投向国有单位,哪怕是放弃所学专业,在办公室做文秘都可以。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稳定的工作,随着国企的不断改革,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不努力工作,不付出艰辛,“失业”随时随地都会发生。

有一位名牌大学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现正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应该说这个工作非常有发展前途。但他却一直抱怨事务所工作太繁琐,还要常出差。为此他准备跳槽到一家安稳的事业单位搞财会。以这样的心态,他的发展前景应该可以想见。

而另一位也是从同所名牌大学财会专业毕业的朋友,从进入一家小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一直踏实积极地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现在他在北京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年薪十几万。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向年薪30万进军。

同一行业的不同心态,昭示了一点:勇于进取远比“安逸”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贪图安逸只会瓦解一个人的斗志,毁掉一个人的前途。

大学生择业的另一种普遍现象是有一种攀高求安的心理。

追求具有较高地位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愿望。大学生们存在着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毕业分配死守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不去新(新疆)、西(西藏)、兰(兰州)。理想中的择业标准有三高,即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对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六点”: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这是一种明显的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怕吃苦的表现。有的同学报着宁高勿低、宁缺勿滥的心理来求职,先是大城市、省会城市,然后是中等城市,进不了大中城市,许多同学宁愿毕业后死守在那里打工漂泊,也不愿屈身往县城里去,真可谓是“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县城一套房”。求职应聘中,由于这种攀高求安的心理在主宰着其行为,往往导致了屡屡失败。

张磊是一名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一次人才交流会上,一家内地的用人单位拟招聘一名化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该单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比较优厚,所以应聘者较多,张磊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力挫对手、脱颖而出,成为该单位考虑聘用的第一人选。她在招聘应试中显示出的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令招聘方感到欣喜。最后,当聘用单位询问其为何愿意到该单位工作时,张磊说道:“你们这里的环境条件对个人事业发展来说远不如南方开放城市好,我之所以愿意到你单位工作,主要是你们答应的待遇好,干你们这一行清闲自在。我作为女孩子并不想在事业上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只要生活得舒适就满足了。”招聘人员说:“我们非常赞赏你的坦率,但对不起,我们不是养老院,我们不能聘用你。”最后结果令张磊百思不解,论资历、学历、水平、能力,自己哪点不比他们最后录用的那位本科生强。也许是稳操胜券的心理及过分坦率的言行令张磊丢了这份工作,但张磊表现出的那种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且难以满足、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令招聘单位望而生畏。

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修养也普遍较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应获得较为稳定的工作及发展机遇。为此,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也是很高的,一般说来,大家都希望求得一份既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从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明显地感受到真正能提供这种条件的岗位微乎其微。广州的宝洁公司每年在国内几个大城市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每个地方几个名额,报名者却成千上万,经过初试、面试、英文面试层层筛选,最后还要英语口语考核,最终会有几名幸运儿脱颖而出,可这些入选者每每谈起应聘经历也是心惊胆战。看来,并不是社会不给大学生机会,而是他们过于挑剔,过于苛求,因此攀高求安的求职希望往往会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进而使一些学生心灰意冷。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反差告诫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脚踏实地,立足现实,退而求其次,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如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