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终身受益版
57440100000004

第4章 完美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为交流加分

培养受人欢迎的语调

语调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所谓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从严格定义上说,语调应表述为:整句话和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断在语音上的抑扬顿挫,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断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在口语交际中,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对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特殊作用,因此更为重要。

在波兰有位明星,人们都称她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观众们虽然不了解她台词中的意义,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愉快。

摩契斯卡夫人接着往下念后,语调渐渐转为低沉,最后在慷慨激昂、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兰的摩契斯卡伯爵,因为他的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九九乘法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调的不同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义,也可以使人感动,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对方的情绪。

此外,语调还起着润色语言的作用,它可以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表露你的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所以,我们说话时,要能够渗进人们心中,这样才能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因此,在表示有疑问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声音;要强调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现强烈的感情时,可以把调子降低或逐渐提高。

总之,绝对不要使你的语气单调,因为音阶的变化会加强你的说服力。你的热情会在音阶的变化中展现,并且能够感染听者,从而产生说服的力量。

如果你在说话时,只是抓住了字词的表面意义,那么你只是用“借来的字词”在传达而已,你并不是个很高明的说话者。你应该把这些字词的意义充分地表达出来,并且加上你对它们的爱,你的表达才是完整的,你的感情才能充分地表露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调生动有趣感染听众呢?

控制一下说话的音量

当你与别人交谈时,一定不可忽视自己的声音,这是显示你口才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火车里,在飞机上,或者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不得已需要提高声音说话,但平时就没有必要大声说话。试想四周一片宁静,或树下谈心,或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讨厌;在公共地方,同伴更会觉得难堪。

我们每个人的音量范围的可变性很大,有的高,有的低,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音量。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相反,如果你说话声音低沉、有气无力,会让人听起来感觉你缺乏热情、没有生机,或者过于自信,不屑一顾,或者让人感觉到你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苏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起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苏珊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量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量。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量。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量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当你内心紧张时往往发出的声音又尖又高。查理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投资研究部经理。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激动,为了让大家听到他所说的话,他总是大声叫喊。每当他打电话时,隔几个办公室也能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同事们对他的这些行为感到迷惑不解。

其实,语言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与声音的大小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

演讲中音量的高低是否恰当适度,影响着表情达意的准确程度,左右着听众的听觉感受、精神状态,甚至关系到整个演讲的成败。缺乏经验的演讲者在这方面往往认识不足,有人气如牛,声如雷;又有人有气无力,声音出不来;还有人忽而大声,忽而小声,一下提高声调,一下压低嗓音,让人弄不清他的用意。

对于音量的控制还有一个妙用:运用音量的变化来吸引听众。

人们常说:“会议中,大声疾呼才是胜利者。”这是因为声音大,具有扰乱对方说话的作用。比如,大声呼叫与开怀大笑的政治家或实业家,不论其说话内容如何,至少比音量低的人更易给人留下豪放磊落与大胆的印象。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会议具有密室性,如果大声疾呼,会摧毁这密室性,也许大声可让对方惊讶,但反观大声疾呼的人,是企图利用“威吓效果”让自己处于优势。

那么,向来声大如雷的人,如果突然变得轻声细语,会带给对方何种反应呢?一般而言,“轻声细语”让人联想到悄悄话或秘密。因此,当对方忽然降低音量时,即使不是重要内容,也会让人自然而然去细听话中的内容。

愈是大声疾呼,其接着而来的轻声细语也愈具效果,说明两者间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在会话中想领先一着,最好是音量大小配合。简单地说,先以大声疾呼来威吓对方,再以轻声细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把威吓与引起注意的效果交替使用,即利用两者间的差距,让对方疲于奔命,完全乱了阵脚,这便是大声疾呼与轻声细语轮流使用的意图所在。

一次,在某个全国性会议上,因发电影票问题,引起与会者不满。有几个人怒气冲冲地来到会务组兴师问罪。会务组组长确实是语言心理战老手,他向对方解释时的声音越来越小,嘴巴也越来越靠近对方的耳朵,最后简直就是贴在对方的耳朵上说悄悄话。对方的脸色也由阴转多云,多云转晴,最后,组长拍拍对方的肩膀,亲热地问了一句:“明白了吧?”对方点了点头,微笑着告辞了。事后,有人询问组长:“组长,您跟他说了些什么,这么见效?”组长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其实我什么也没说!”“那对方为什么消了怒气呢?”“我跟他说话的方式使他消了气。”

1.掌握有特色的各种句调

一句话富有表现力,因为它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我们说话可以自由地控制声带的松紧,使之发出不同的高低音。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叫做句调,句调是语调中主要的内容。句调可分升调、降调、曲调、平调4种,升、降、曲、平四调,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句调的特点,才能灵活表达出各种句调。

(1)降调。这种句调先高后低,但声音不是明显下降,只是逐渐降低,句末音节短而低。在口头交际中,降调的使用最为常见,它多用于情绪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表达愿望的祈使句。

(2)升调。这种句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情激动、情绪亢奋、句中顿歇、意犹未尽、发号施令、宣传鼓动、惊异呼唤、出乎意外等场合。

(3)平调。这种句调变化不大,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冷淡漠然、思索回忆、踌躇不决等。

(4)曲调。这种句调由高转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曲调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所以常用于语义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处。

2.语调抑扬顿挫

说出的话中含有语调才能显得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构成语言自然和谐的音乐美,能细致表达思想感情和语气,使语言更富有吸引力。一般来说,语调越多样化,越生动活泼,其吸引力就越大。分寸感是语调正确的首要条件。每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但不同的语调给对方的信息刺激也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不一,就可能给人不同的理解,文明语言可能揭示不尊敬对方的信息;相反,有些不礼貌的语言在非常亲近的人当中,却给人揭示一种亲密无间的信息,关键在于语调分寸感的使用。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调,是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3.培养表达心声的语调

语调对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语调不仅能成功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还可以表达说话者微妙的感情。不同的语调,将导致对方不同的感觉效果。一句话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给听者什么感受,取决于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语调关系到口才的成功和失败,所以要交际成功,必须练习那种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的语调。

4.控制说话的轻重快慢

人们说话都有轻重快慢之分。一般来说,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说得重些,句子中的辅助成分或平淡的内容说得轻些。说话轻重适宜,能使语意分明,声音色彩丰富,语气生动活泼,语言信息中心突出,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引导听者的思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说话的轻与重,是相对而言的。太轻,容易使听者减少兴趣;太重,也容易给听者突兀的感觉。应根据说话的内容,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使人感到音节错落有致,舒服畅快。

语速应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是控制语调的主要技巧。在需要快说时,语速流畅,不急促,使人听得明白;在需要慢说时,不能拖沓,要声声入耳。语速徐疾、快慢有节,才能使言语富于节奏感。听者处在良好的倾听环境里,才能不疲劳,并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培养恰如其分的节奏

节奏不是外加的东西,它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谈双方的语境,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

人们在说话、朗读和演讲中,速度的快与慢、情绪的张与弛、语调的起与伏、音量的轻与重等,变化对比,就形成了节奏。节奏在口语中起着重要作用。

节奏主要表现人的心理的运动变化,不同的口语节奏具有不同的形象内涵和不同的感情色彩。适当的节奏,有助于表情达意,使口语富于韵律的美感,加强刺激的强度。

口才出色的人,与他谈话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们说话时,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钢琴的琴键随意指挥,弹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高山流水”。他们对语言节奏的掌握可谓随心所欲。

下面几种语言节奏较为常用,若能有效地掌握,也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1.高亢型

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2.低沉型

这种节奏具有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流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声音适中,语流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着力。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落。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而有些人对语言的节奏毫不留意,将语言当做垃圾,不顾一切地向别人扔去。

总之,缺乏节奏感的语言是平淡呆板的,而节奏感强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是吸引听者的最大秘诀。

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的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内心的思想感情是很紧张、很激动或很愤怒的时候,语流速度表现出来的却是平缓的,而听众正是从说话者的平缓的节奏中,感觉到说话者内心感情在强烈地变化着。

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2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

字母、音节和单字——这就是语言中的音符,可以组成小节、一首歌或完整的交响曲。正是由于这种有节奏的语言,才使人们的讲话变得富有魅力。因此,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说话者感情的表露,也是说话者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

适时的停顿

停顿是语言交流中的第一大要素,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

停顿是指口头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谈话、演讲如果不注意语音停顿,是无法传情达意的;如果停顿得不恰当,反会造成表意的错误。因此,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适当的停顿,可以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感情,同时,也给听者领会和思索的时间,还可使说话者得到换气歇息的机会。停顿可分为以下4种:

1.语法停顿

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其停顿的时间、方式也不一样。一般的说话,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次之,逗号、分号、冒号再次之,顿号的停顿时间最短。

2.逻辑停顿

文字语言中写有标点的地方一般需要停顿,但在一个句子中间,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揭示语言的内在联系,可根据文义,合理地划分词组,做一些适当的停顿。词组之间的停顿千变万化,是停是连还需以表意准确清晰为出发点,做出适当的选择。

3.感情停顿

亦称“心理停顿”,是为了表达语言蕴含的某种感情或心理状态所采取的停顿。恰当地运用感情停顿,可使悲痛、激动、紧张、疑虑、沉吟、回忆、思索、想象等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表达更加准确。感情停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它能充分展现“潜台词”的魅力,使听众从“停顿”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难以言表的感情,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

4.生理停顿

即停下来换口气,一般来说,生理停顿是与以上3种停顿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种停顿必须服从语法、逻辑和事态的需要,一般不单独进行。

要掌握停顿艺术,还要把握停顿的疏密长短和停顿的气息处理。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涵越丰富,停顿就越多;句子越短,内涵越少,停顿也越少;表现回味、想象等心理状态和凝重、深沉的感情,停顿较多,时间较长;表现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心情,停顿较少,时间也短。

停顿的气息处理,必须根据语言的内容合理控制,有时急停,有时徐停,有时强停,有时弱停。这种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停顿训练要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生理停顿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种标点如何停顿的方法的介绍开始进行,逐步深入到个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语流中的间隙停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段训练,录音后逐句评析。

可以根据要求做以下停顿设置练习:

(1)做领属性停顿练习:“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还做过电工。”(在“他”后做比后面逗号更长的停顿)

(2)做并列性停顿练习:“过去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现在我们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在“过去”、“现在”后安排停顿)

(3)做呼应性停顿练习:“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6点钟发布的天气预报。”(在“播送”后停顿,以表明与“天气预报”的响应关系)

(4)做区分性停顿练习:“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冠军。”(若在“了”后停顿就会产生歧义,应在“美国队”后停顿)

(5)做强调性停顿练习:“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在“被我们”后作较长停顿,以突出征服长江的英雄气概)

(6)做回味性停顿练习:“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句名言在“暗”字处停顿,给人留有思辨回味的余地)

(7)做生理性停顿练习:“我……我丢了佛莱思节夫人的项链了。”(在“丢了”、“夫人”后增设停顿,表现因惊惧而口舌不灵)

(8)做情绪转换性停顿练习:“满以为可以看到壮美的日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在“日出”后延长停顿,表达热切希望心情的延续与情况突变的心理暗示)

把握说话的语速

有人讲话,忽快忽慢,快慢错位,不善于运用语速技巧,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交谈中,如果讲话的速度过快,经由耳朵传至大脑的信息过于集中,会使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甚至搞得人精神紧张。国外一位厂商的女秘书由于语速过快,这位经理不胜其烦,只得提出,如果她不放慢语速,就只好请她离开,以保持自己的神志清醒。

虽然有些人说得快而清楚,可大多数人却是快而含混,别人听了等于没听。因说话太快而致字音不清,固不足道,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为法。你虽有说话快的本领,但听者不一定有听话快的本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楚就是白费口舌。训练自己说话时,要声音清楚、快慢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听懂一句,不必再问,你要明白的是,陌生人或职位低的人是不大敢上前请你重说的。

肯尼迪总统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位杰出的演讲家,然而有时他也会说得太快,使得听众无法跟上。约翰逊总统却正相反,他惯于闲扯拖延,常常还未报告完当前的问题,另一项新国际危机又出现了。

要是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且还会令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太慢,人们根本不听你说,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个字至160个字之间。朗读的速度通常要比说话稍快,说话速度不宜固定,因为思想、情绪会影响音速。增加效果的停顿及速度变化都能丰富句子的变异。

请大声朗读下列这段史蒂芬·怀斯的演讲词,并以手表计时,满60秒时停止,在念到的最后一个字上做个记号:“林肯的一生都不断受到诽谤及中伤,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诽谤并不能代表他的生命价值,也不能为历史裁断做预测,看来,似乎伟人一生的不朽的光荣可以由他们在世时受到的诋毁及否定而预见。但一个酷似林肯的人出现时,我们应辨认出来并适当地尊崇他。以假设林肯的种裔已从世上消失,及我们也再不会看到像他那样的人作为敬悼林肯最糟的方式。另一项确证林肯种裔消失的方式便是假设另一个林肯永远不会出现。”

“林肯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人类价值的准绳了,我们也已用最接近亚伯拉罕·林肯的标准来衡量对人的尊崇。其他的人也许会像他,趋近他,但林肯仍然是用来衡量及评估的准绳。”

要是60秒时你尚未念到“林肯永远不会出现”,你说话的速度就太慢了。要是你念到第二段中间,就表示你有点口齿不清,念得愈快,就会愈含糊,丧失平滑圆顺。

要是你每一分钟的说话速度不及110个字,你最适合的工作就是担任保姆,无疑你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你的听众入睡。

但这只是某一种语境下的语速把握,每个讲话过程,正如确定语调一样,要有个基本语速。语速受制于讲话语境。

1.说话环境及说者心理状态影响语速

比如,情况紧急时,语速就要快些;情绪激动时,或兴奋,或恼怒,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为了加强语势,引起听者注意,也需要加快语速。

2.讲话内容也影响语速

无关紧要的事,语速快慢皆无妨;重要内容,需强调的内容,语速应适当放慢,让人听得清,便于理解。

3.讲话对象也制约着语速

对方是老人、孩子及文化水平不高者,语速要适当放慢;对方年轻,听辨能力强,或是个急性子,语速应适当加快。一般情况下,以中速为宜。

确定基本语速,并不是从头至尾一个速度、一种节奏,并不是“和尚念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语境变化而变换语速。

语速同声调一样,按一定节律变化,即构成一种节奏美。

语速的变化,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说话者的感情。

下面以亨利的演讲《诉诸武力》的结尾处为例进行说明: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难道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竟值得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这段演讲,开始几句平稳缓慢,从内心发出质问:“和平安在?”接下来加快,说明现实的严酷。演讲者激情迸出,向“先生们”发出串串质问。“全能的上帝啊,阻止一切吧!”这里呼唤上帝,乞求得到一种救世之法,发于心中,速度可慢。最后“不自由,毋宁死!”戛然而止,猝然终结,感情达到高潮。

当众讲话时要掌握好语速,何时快,何时慢,何时停顿,要能恰当自如地做节奏调整。善用语速技巧的讲话者,无疑会增添讲话的吸引力,给人以稳重、自信之感。工作头绪纷繁,紧张忙碌,易导致讲话失调。总之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慢适中,圆润顺畅,这是掌握语速技巧的真谛。

如果你说话速度太快,下面几点可以使你减慢,反之亦然。

(1)从1数到10,第一次5秒钟说完,第二次10秒,第三次20秒。

(2)经常练习高声朗诵报纸上的文章,先用铅笔将你认为要连贯的字词做个记号,朗读时,同时移动铅笔,引导你的声音。要是你觉得自己平常说话的速度太慢,就加快一些;要是太快,就放慢些。

(3)以录音机录音,然后倒回重放,检核自己的速度,是否流畅,是否跳跃停顿。

(4)录下一些好的新闻报告,试着模仿播音员的播音。

有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他们讲同一语言,不同地域的人说话的速度也不一样,某一速度对南方人十分恰当,但到了北方,就显得太快了。

调整好说话的语气

说话都离不开语气。在一句话中,不但有遣词造句的问题,而且有用怎样的语气表达,说话才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大师郭沫若在台下观看自己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他听到婵娟痛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老听后,感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骂得还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婵娟”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分量会重些?”

这时,正在一旁化妆,扮演垂钓者的演员张逸生,灵机一动,插了话:

“不如把‘你是’改为‘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

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

这一字之改,不仅使原来的陈述句变为坚决的判断句,而且使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也更加有力,婵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只要驾驭了语气,就能够出口成章。这种当今社会最值得推崇的口才能力就显现了驾驭语气的功力。要达到驾驭语气的基本要求,以下3点建议可供参考:

1.掌握语气的特点

语气包含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方面内容,而思想感情、声音形式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语气的概念又表述为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气表达所必须依据的支持物。语言有表意、表情、表志的作用,语气相应也分为这3种:

(1)表意语气。表意语气指的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用“啊、呢、咯、嗯”等;催促、请求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说理一般用“嘛”和“呗”;招呼、应呼用“喂”;揣测用“吧”。

(2)表情语气。表情语气是谈话中表现的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刺、呵斥、警告等。赞叹用“呵、啧”,句中常有“多”字搭配;惊讶用叹词“啊、哎、哟、咦”;叹息用“唉”;制止、警告用“嘘、啊”;醒悟用“哦”;鄙视用“呸”,等等。

(3)表志语气。表志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和缓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缓和用“啊、吧”,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呢、着呢”。

2.改变不良的习惯语势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习惯语势,因此要尽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语气要求的习惯语势。

有的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势使语意含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任意拖长音,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语力足,给人以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把握语气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错落有致,这样就能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确地运用语势,就会对每句话的表达从语意上给以具体把握。这种把握是驾驭语气的基本内容。

3.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语气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声语言的表达,必须考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的语言交流特点,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做到适时而发。

(1)因人而异。驾驭语气最重要的一条是语气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适应于听话者,才能同向引发,如,是喜悦的会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是愤怒的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则会异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判断说话语气的依据是一个人内心的潜意识。语气是有声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技巧。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谈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2)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不同场合,应运用不同的语气。在谈话的场合和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3)因时而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

字正腔圆,音色甜美

要想使说话具有艺术性,首先要有正确的发音,对于每个字,都必须发音清楚。清楚的发音来自于平时的练习,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广播、看电视等,这些对正确的发音均有极大的帮助。在说话的时候,对于每一个句子的表述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千万别以为说话时用语艰深,就是自己有学问。其实,这样说话不但会使人听不懂,而且会令人反感。当然,良好的表达,应该多用大方、熟练的语句,而且有丰富的词汇,使内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口语主要是依靠声音传播信息,进行交流。口语的声音是以每个转瞬即逝的音节组成的,某些音节又相似易混,如果发音不准,很难听清。所以,在口语表达上一定要注意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口语是由语音决定的,因此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就要想办法提高语音质量。

1.念准字音

念准字音是有效交流的第一要素,要念准字音就要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发音带来的误读误听。下面这个故事说明方言发音可能会带来的麻烦。

西南某地的采购员小A到武汉出差。他走进一家百货商场,看到柜台上摆着小水壶挺好,想买一个,便高兴地叫道:“哇,小媳妇(小水壶),挺漂亮!多少钱一个,我要一个!”售货员是位20岁出头的姑娘,听他喊“小媳妇”,便认为他心术不正,气得骂了一声“流氓!”“6毛?”小A想:6毛一个可真便宜,多买几个。于是他说:“6毛就6毛,你这儿的‘小媳妇’我都要啦!”这下把姑娘气坏了,姑娘骂他无耻。小A一听,这是什么话,售货员怎么骂人,就说:“我要‘小媳妇’嘛,你怎么骂起人来了?”结果,双方大吵起来。

这是由于方言差异,发音不准造成的一场误会。我们在平时多练习吐字发音,掌握发音规律,尽可能说规范的普通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2.避免读音错误

汉语的语言非常复杂,尤其是一字多音的异读变化和某些疑难读音,确实难以完全读准。这就需要下工夫苦练。

几年前,曾有一位女播音员把“水獭”(音tǎ)读成“水赖”,有人戏称她为“水赖小姐”。还有一位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男播音员,把“鬼鬼祟祟”读成了“鬼鬼崇崇”,被人戏称为“鬼崇先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识某字,不辨某词的情形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在语音辨析方面,要注意避免“想当然”、“读半边”的误读。平时要多掌握一些一字多音的异读,还要特别注意历史上某些词语的音节不能弄错,例如“禅”这个字,凡表示帝王祭祀活动或将帝位让给他人时,一律读shàn音,如“禅让”;而用于佛教中,读chán音,如“坐禅”、“参禅”。

口语表达要做到语音准确,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尽量避免音同而义不同的词语,例如“译员”与“议员”,“缺点”与“缺碘”,“全不”与“全部”等许多含义不同的词,在口语中由于语音相同而容易混淆,造成表意错乱。因此,对于音同而义不同的词,要尽量选用语音不同的同义词,如把“译员”说成“翻译”,就不会与“议员”混淆了。

3.加强音色训练

要想说话音色圆润,就得通过刻苦的训练。音色训练分口部训练和发声运气训练两方面。

(1)口部训练

①口部的开合练习。张嘴像打哈欠(打牙槽、挺罗腭),闭嘴如啃苹果(松下巴)。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自然平放。经常做这个练习,可以克服口腔开度小的问题。

②咀嚼练习。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自然平放,反复练习即可。

③双唇练习。一个方法是双唇闭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及左右转圈。另一个方法是双唇打响。

④舌部练习。舌部练习方法较多,分列如下:

a.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b.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c.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伸、向上下伸。

d.舌尖弹硬腭,弹上唇,练习其弹性。

e.舌尖与下齿龈接触打响。

(2)呼吸发声练习

①慢吸慢呼。立定站稳或一只脚稍向前,双目平视前方,头正,双肩放松,用鼻子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保持几秒钟,然后再轻缓地呼出。

②快吸慢呼。当你看到一封意想不到的来信时,你会迅速而短促地吸一口气,并保持气息,喊一声“啊”,然后保持着吸气状态。你可以经常假想这种状态反复练习,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对吐字清晰,掌握运气有帮助。

上述方法,只要坚持练习,就可以使你的发音准确,使你的音色圆润。

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个什么模样,都可以通过这扇“窗户”透露出来。与人交往时,自身的喜、怒、哀、愁、乐,用不着开口说话,只凭眼睛的神态就能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别人也不一定要听完你说的话才能获取信息,只需看看眼睛的神态,就能领悟其内心的活动,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眼神所传达的感情,往往超过有声言词的发送。所谓“会说话的眼睛”就是由此而得。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善于运用眼神语。

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说:“当某一个人在谈话中说出几句俏皮话或机敏的答辩时,他的黑眼睛便在浓密的眉毛下快活而嘲弄地闪动起来。”

李卜克内西回忆恩格斯说:“他在观察人们和事物的时候,不是用玫瑰色眼镜或黑色眼镜,而是用明察秋毫的目力。他的目光从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总是要洞悉底蕴。这种明察秋毫的目力,这种‘慧眼’,这种自然之母只赋予少数人的洞察力,都是恩格斯所有的。这一点我在第一次会见他的时候就觉察到了。”普·恺尔任采夫回忆列宁说:“他演说时的姿态,他的淳朴,他那双目光炯炯能看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眼睛——都使我觉得是非凡的。”

眼神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正如前苏联作家费定的小说《初欢》中所描写的那样:“……眼睛会发光,会发出火花,会变得像雾一样暗淡,会变成模糊的乳状,会展开无底的深渊,会像火花和枪弹一样投射,会质问、会拒绝、会取、会予、会表示恋恋之意……”眼睛的表情,远比人类的语言来得丰富。

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可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不动,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愤怒时横眉怒目;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等。

演讲目光语最主要的是强调眼神的运用。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现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现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现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现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现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现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现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哀颓表示自暴自弃。除此之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奸巨猾的反映;似剑匣出鞘、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

眼神的表达丰富多彩。得体地运用目光语会令你的演讲增添光彩。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柯云路说过:“目光是一种更能储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是人体最鲜明的机器。当人们彼此进行交流时,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其他许多细小变化和动作都能向对方发出信息。

讲话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要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人,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做公开演说或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对用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

因此,和人谈话时,一定要根据谈话的对象、谈话的内容、场合、气氛,恰当地运用目光语,这样才会有良好的谈话效果。

运用手势

在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中,手是活动最为灵便的一个部分,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可以说在社交谈话中,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的动作利用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身体语言运用得成功与否。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谈话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势:

1.拇指式

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

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小或蔑视对方。

3.食指式

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

食指弯曲或弯成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画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

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一般表示二、二十、二百……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

5.拇指、食指并用式

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6.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

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

9.手切式

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1.挥手式

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12.掌分式

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意;平行伸手则表示“面积”、“平面”等意。

13.拳举式

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意。

14.手包式

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5.手剪式

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6.手推式

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如果五指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

17.拳击式

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18.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19.颤手式

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手势语言,通常应配合自然有声语言有选择地使用,但也有一些手势语言可单独使用,它同样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意蕴。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两人相爱,男方激动地握住女方的手,女方不但不缩回手,还把另一只手伸出紧紧握住男方的手,那就是两人心心相印了。在这里,“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声语言反而显得苍白无力了。

握手是人们平日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说来,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女性与男性、主人与宾客之间,应由上级、长辈、女性、主人先伸出右手,下级、晚辈、男性、宾客才能伸出右手与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匀适中,这是礼貌、热情、友善和诚恳的表示;而握手用力太轻,被认为是冷淡、不够热情;用力太重,又会显得粗鲁无礼。

鼓掌通过左右手掌发出声响来表达情感或信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迎接宾客时鼓掌,是表示热烈欢迎;听报告时鼓掌,一般为赞扬演讲者讲得好;在告别会上鼓掌,则是表示感谢和惜别之意;在开座谈会时鼓掌,则含有支持、赞同之意。鼓掌常用来喝彩,在某种特殊的场合,它也可用来喝倒彩。喝倒彩时鼓掌,一般比吹口哨、扔果皮、丢食物的拒绝方式要文明委婉些。

在各种交际场合,遇到了相识的人,如距离较远,一般可举手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遇到不熟悉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或朋友时,可举手致意,或挥手致意,也可挥手帕致意,或挥动帽子致意。手的挥动幅度越大,表现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手是不会说的,只能做手势。但是,在许多不需要说话或不便说话的场合,手势就派上用场了。的确,手势在交际中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丰富谈话的内容。

在交流中,听众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的影响很大。如果听众在倾听讲话,并且注视着讲话者,讲话者就会得到极大鼓励,就会如有神助似的讲出许多精彩的语言。如果听者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就是一个打击。本来可以讲得很好的话,也因为失掉信心而讲不出来了。但是,要吸引听众注意力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一般人很少强迫自己去用心听别人的讲话。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往别处看,往别处想。在这种场合,说话者就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手势。说话者可以配合讲话的内容,坚定地把手一挥,可以做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明动作,也可以弄出一点提醒性的响声。

在不同场合,不同手势都有各自的含义。比方说,你在路上用手势与一个朋友打招呼,有的手势使人很远就感受到你的热情和欢欣;有的手势却使人感到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你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别人你非常忙,正要赶着去办一件紧急的事情;有的手势又能告诉别人你有要紧的事同他谈、请他等一下……此外,在交谈中双方互相握手、互递物件和拍拍肩膀等,都能表达特定的含义。这些手势,有的成为谈话的一部分,成为加强语言的力量、丰富语言色调的重要因素;有的则代替了语言,独立起着交流作用。

手势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自然,这直接关系到口才表达主体的形象。在日常交际中,既要避免像石头人一般站立着,两手无力地下垂或在后背相交,自始至终只用一个手势动作,也不更换一个姿势,显得呆滞死板;也要防止手势动作泛滥,轻佻作态,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前后脱节等现象;更要纠正用手玩弄扣子或不断地用手抚摸茶杯,或老是重复同一动作,或用手指指对方鼻子等不良习惯。应在口才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做到手势动作优雅、适当贴切、准确干练、舒展自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协调一致、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手势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增强口才表达的效果。

在交往中,我们还要切记手势不要做得太多太过分。有些人在讲话时,几乎每一句话都要配上一个手势,给人一种多此一举的感觉。另外一些人则由于神经紧张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连续地重复着一种机械动作,而这种动作不论是与他的语言内容还是与当时的气氛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多余的动作,不论是对吸引听众注意力,还是丰富谈话的内容来说都没有帮助,反而给听众以厌倦的感觉。此后,讲话者再也别指望以手势来吸引听众了。

保持微笑

微笑是一种良性的脸部表情,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象征、涵养的外化、情感的体现。微笑具有无边的魅力,在和别人交往时,你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

独自在家的家庭主妇小乔正看一档法制节目,说的是关于注意门户、小心打劫的新闻。这时候,门铃响了,以为是婆婆回来的小乔问都没问一声,就打开了门,就在小乔打开门的同时,她看见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回想刚才的新闻,她顿时明白自己遇到什么情况了。怎么办,尖叫吗?

聪明的小乔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先生,你真会开玩笑!你是推销菜刀的吧?这菜刀的样式我喜欢,我要一把。”小乔边说还边作势让男人进屋,又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邻居,看到你真的很高兴。你喝咖啡还是喝茶?”

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人,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慢慢地变得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谢谢!”

最后,小乔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拿钱的时候歹徒迟疑了一会儿才收下,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对小乔说:“小姐,你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们能做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吗?”

微笑可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沟通情感,融洽气氛,缓解矛盾,消融“坚冰”,为口才表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成功的桥梁。

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人们美好心灵的外现,也是心地善良、待人友好的表露,是一个人有文化、有风度、有涵养的具体体现。一个有口才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人。做说服人的工作,要参加辩论和谈判,首先要打动他人的心;而动其心者莫先乎情,表情中最能赢得人心的是微笑。发自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微笑,是取得说服效应的“心理武器”,也是辩论和谈判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下列场合可运用微笑技法:

(1)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应微笑。此时要博得别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2)上台与下台时应微笑。这样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良好的形象留在听众心中。

(3)面对听众提问时送上一缕微笑是无声的赞美与鼓励。

(4)肯定或否定听众的一些言行时,可以配合着点头或摇头,脸挂微笑。

(5)面对喧闹的听众,演讲者可略停顿,同时脸挂微笑是一种含蓄的批评与指责。

既然在日常生活交谈中、辩论中、演讲中,微笑有众多的效用,那么微笑训练便成为必要项目。然而,微笑训练都有哪些技术上的要求呢?这里介绍一个小小的诀窍,其发明人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他说你只要念声“茄子”就行了。

在做微笑练习时,应注意总结一下微笑的特点:看看口腔开到什么程度为宜;嘴唇呈什么形态,圆的还是扁的;嘴角是平拉还是上提。练习时可以两人一组结对进行。

微笑练习的动作要领是:口腔打开到不露或刚露齿缝的程度,嘴唇呈扁形,嘴角微微上翘。结对练习时可根据上述归纳的重点重复练习,并互相注意,看看有什么问题。

微笑时容易出现哪些毛病,又应该如何纠正呢?

第一,笑过了头,嘴咧得太大。嘴咧得太大会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要不想让人说傻,就要想法把嘴巴的开合度控制好,以“不露或刚露齿缝”为最佳。

第二,皮笑肉不笑,看上去让人觉得难受。当代心理学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找到了真笑和假笑的区别。如果你在交谈中能够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对方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那么你的微笑就是真诚的、美丽的,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否则,你的微笑就是虚假的、丑陋的,你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逆反心理和离心力。

要想解决“皮笑肉不笑”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根本态度的问题。根本态度端正了,“皮笑肉不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区别真笑还是假笑的内在依据。

只要端正对待交谈对象的态度,加强态势语——微笑训练,那么,你的微笑就一定会助你达到良好的交谈效果。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参加演讲,演讲中就不能从头到尾一味微笑,否则让人感到你没有心计,觉得你带了一个假面具上台演讲,没有感情。尤其是在不该笑的感情表达时更不能笑。如下段演讲:

“不是有人在坐车不畅时埋怨他们‘乱哄哄,路不通,车不动’吗?不是有些漂亮的姑娘品评他们是‘多一个脑袋的电线杆’吗?不是有人谩骂他们秉公处罚是自己给自己发奖金吗?更不是有人丧尽天良将车轮碾向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马路卫士吗?”

微笑也要分清场合,如召开重要会议、处理突发事件、参加追悼大会时,就不能脸带微笑。平日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时,要真诚自然,适度得体。切不可无笑装笑、皮笑肉不笑、虚情假意地笑、僵化呆板地笑。硬“挤”出来的笑,只会大倒胃口,令人反感,宁可不要。

摆正体姿

体姿语言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当今社会,通过体姿表达信息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还是用来表示仪表、传递信息的重要体态语言。

在社会交际中,雅俗的表现与显露,姿势是一个衡量的重要标志。姿势在礼节上是一种文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反映。优美的姿势联系着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说是心灵舞姿的外化。形体动作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可透露一个人的心态。不同的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特定条件下的心态,通过姿势可以准确地窥测其心灵的俗与雅。

姿势是雅俗表现与显露的必要标尺,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姿势变化通常都反映了交际者的文明程度。比如,社会交往中,步伐矫健,轻松敏捷,能让人感到年轻、健康和精神焕发;步伐稳健,端正有力,给人以庄重、沉着和自信的印象;步履蹒跚,弯腰弓背,垂首无神,摇头晃膀,往往给人以丑陋庸俗、无知浅薄或是精神压抑的印象。又比如,交谈时高跷二郎腿,随心所欲地搔痒,习惯性地抖腿、或是将两手夹在大腿中间和垫在大腿下,或是张开两腿呈现“大”字形,或有女性在场时,半躺半坐、歪歪斜斜地瘫在座椅上,都是失礼而不雅观的,会给人留下缺乏教养、低俗轻浮、散漫不羁的不良印象。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相貌外表是天生的,而体姿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1.准确、适度

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体姿语。

2.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做到既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符合特定的情况。

3.和谐、统一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种体姿语言要求一致而协调。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古人提出的姿势范式。在社会交际中,对姿势的基本要求是:秀雅合适,端庄稳重,自然得体,优美大方。具体地说,对各种姿势有以下要求:

(1)稳重的坐姿。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坐如钟”,即坐得端正、稳重、温文尔雅。这是坐姿的最基本要求。

入座时,应轻、缓、稳,动作协调柔和,神态从容自如。人应走到椅子前,转身背对椅子平稳坐下,若离椅子较远,可用右脚向后移半步落座。女子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若穿裙子则应注意收好裙脚。一般应从椅子左边入座,起身时也应从椅子左边站立,这是一种礼貌。如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到欲就座处,然后坐下去。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亦可双脚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两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发两侧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时,一般只坐满2/3,脊背轻靠椅背。端坐时间过长,可以将身体略为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叠,脚尖朝下,斜放一侧,双手互叠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着西装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两脚,而是并靠两脚,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倾斜放置。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2)端正的立姿。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站如松”,即站得端正、挺拔、优美、典雅。这是立姿的最基本要求。

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挺胸直腰,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双手中指压裤缝,腿膝伸直,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男女的立姿略有不同。男子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手可自然下垂,向体前交叉或背后交叉也可以。女子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倒“八”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后交叉放置。

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一种挺、直、高的美感。男女的立姿亦应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子应站得刚毅洒脱,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女子应站得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3)优雅的走姿。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行如风”,即行得正确、优雅、轻盈,有节奏感。这是走姿的最基本要求。

行走时,应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眼平视,肩平不摇,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脚跟成一条直线。起步时身体微向前倾,身体重量落于前脚掌,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向前过渡,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迈出每一步都应从胸膛开始向前移动,而不是腿独自伸向前。男女的走姿及步态风格亦有所区别。男子的步履应雄健、有力、潇洒、豪迈,步伐稍大,展示出刚健、英武的阳刚之美;女子的步履应轻捷、蕴蓄、娴雅、飘逸,步伐略小,展示出温柔、娇巧的阴柔之美。还应看到,现代女性穿高跟鞋,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身高,而且在于能收腹挺胸,显示自身走路的动人的身姿和曲线美;而步态高度艺术化的时装模特儿,与其说是展示千姿百态的时装,不如说是在显露高雅美妙的走姿。

人的形体在运动中构成种种姿势,良好的姿势形成优美的仪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姿势在社会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体姿的端正培养。

穿着得体

“人靠衣装马靠鞍。”着装艺术会直接反映出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它往往能赶到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方面稍下一点工夫定会事半功倍。

怎样的穿着才好呢?首先我们必须把握着装的基本规范,继而是颜色的选择。

1.按规定着装

重大的宴会、庆典和商务谈判,尤其是涉外性商务活动,组织者所发请柬上有时专门注有着装要求,参加者就应按规定着装。如果组织者没有具体的着装规定,参加者也应穿着较正式的服装。我国没有礼服、便服的严格区分。通常,男士较正式的服装为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西装或民族服装等;女士则可穿各式套装、民族服装、旗袍或连衣裙等。

2.按规范着装

正式场合的着衣配装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如中山服的着装规范是扣好衣扣、领钩和裤扣,不把衬衣领口翻出,皮带不得垂露在外。穿长袖衬衣应将前后下摆塞入裤内,袖口、裤腿不能卷起。西服的着装规范更为严格。任何服装均应清洁、整齐、挺括。衣服应熨平整,裤子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鞋面要光亮。女士着裙装、套装应配以皮鞋或不露脚趾的皮凉鞋。不能赤足穿鞋,鞋袜不得有破损。

西服已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通用的礼服,也可以说是商人的工作服,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因此,它的穿着有相当统一严格的模式和要求。只有与之相符的穿着才被认为是合乎礼仪的。其具体的礼仪规范为:

(1)西装的纽扣。西服上装有单排钮和双排钮之分,单排钮又有单粒扣、双粒扣、三粒扣之别。在非正式场合,一般可不扣,以显示潇洒飘逸的风度;在正式场合,要求将实际扣即单粒扣、双粒扣的第一粒、三粒扣的中间一粒都扣上,其余的都是样扣,不必扣上。双排钮西装一般不要敞开穿。

(2)西装的领带。在正式场合应佩领带。领带必须系扎在硬领衬衫上。领带系好后,上面宽的一片要略长于底下窄的一片,不能相反;领带尖须刚抵腰带上端。若内穿背心,领带必置背心内,领带尖也不能露出背心。领带的结法颇有讲究,常见的标准系法有:活领结系法,适合纽扣靠下的衣领或标准衣领;大领结系法,适合于欧式方领和较大翻领的衬衣。

(3)西装的衬衫。与西服配套的衬衫应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袖口需扣上不得翻起。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扣。袖长以露出西装衣袖1~2厘米合乎要求。衬衫领子要高出西装领子约1厘米。

(4)西装的套件。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等时装裤。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色彩图案上大胆些。正式场合,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3.衣着色彩的选择

衣着色彩的选择主要是做到两方面,一是与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与环境和谐。

(1)色彩与环境和谐。衣色要与所处环境的色彩和整体氛围相和谐。

社会环境包括职业场所、政治集会、商业街区、宾馆酒店、文娱场馆、家庭居室,等等。职业场所对服装色彩的要求最为具体。除有专门标志服饰的行业外,每个人要善于按自己的职业角色形象配色。在商务谈判会中需选沉稳、庄重的色调,给人严谨可信的印象;在宾馆酒店的晚宴酒会上,配色应当浓重华丽,产生雍容华贵的气派感;在家庭居室,择色应趋于淡雅柔和,充满温馨浪漫的气息。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颜色的搭配也是值得注意的。一般常用的理想搭配是:

红色配淡褐,深红配浅蓝;

深蓝配灰色,土红配天蓝;

棕色配橄榄色,宝蓝配鲜绿;

炭灰配浅灰,粉红配亮绿;

金黄配朱红,玫瑰配深红;

栗色配绿色,橙色配淡紫色;

黄色配棕色,浅蓝配浅紫;

草绿配猩红,紫色配黄、橙;

海蓝配朱砂,宝蓝配鲜绿;

中棕配中蓝,酒红配黄红;

原色组合,红、黄、蓝。

衣着打扮对于演讲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2)色彩与人的和谐。着装行为中,人是主体,色彩选择应首先与人和谐。这种和谐表现在色彩与人的体型、肤色、发色等外在条件的和谐,以及与人的气质、性格等内在条件的和谐。

根据体型选择衣色,强调和改善体型。体胖或高大者择色以冷色调为主,宜深不宜浅,宜柔和文雅,不宜浓艳鲜亮;体瘦或矮小者,择色以暖色调为主,宜浅不宜深,宜明艳亮丽,不宜色彩晦暗。要注意利用衣色的明亮或暗淡来强调人体的优美部分或掩饰人体的不美部位。

根据肤色选择衣色,以映衬和改变肤色。肤色浅黄者,是中国人中的肤色白净者,择色范围较广,不过,若肤色苍白,宜选偏暖色调,忌穿紫红色,选黑或白色上衣则会“雪上加霜”,肤色白里透红,应避免择纯红或纯绿色上衣;肤色偏黄者,宜选橙红类的偏暖基调的服装,增加皮肤红润感,忌穿明度高的青蓝、黄绿、紫色调;肤色暗黄和浅褐者,皮肤较黑,宜选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调,增加明朗、健美感,不宜着黑色、绛紫、黑绿、深褐等深冷色调的上衣。

根据个性选择衣色,以体现和突出个性。热情活泼者宜择浓艳活跃的色系;内向文静者宜择淡雅平稳的色系;老成持重者应选蓝灰基调;严肃冷峻者应选黑褐基调,等等。

口才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仪表形象是成功谈话的基础,是你留给别人的一种印象。干净、端庄、整齐、得体的穿着会让人有一种可靠可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