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为对方着想
与对方沟通交流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以真情感动对方。说话的时候先为对方着想,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因为一般情况下,自己对某一件事所认为的“对”或“好”并不能代表别人的看法。在沟通时最好先得知对方的看法。看别人怎么理解情势,你就能以对方了解的方式讲话和行事。若你径自表现出“好”或“对”,而不去弄清楚对方是否有相同的看法,你可能会惊讶于对方的反应。
所以在谈话之前你所要做的就是尽你所能了解别人的背景、观点和热诚程度,你因而可以知道:
什么使他们兴奋,什么使他们厌烦,什么使他们害怕。
他们上班时是什么人,他们下班时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中真正需要什么,他们怎么能获得。
你可以从别人的判断知道很多他们的事。
研究他们从前的决定。
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可以避免你犯难堪的错误,它让你设计你的表达方式,因而你的意见可以跟他的需要和要求结合,这样就会使你们的沟通更加融洽。
但平时我们最常听见人们对工作环境的3项抱怨却是:
(1)他们认为别人不听他们的话。
(2)他们觉得受不到尊重。
(3)他们认为别人想办法要控制或操纵他们。
在与别人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你先提自己的需要,这3种情况是最可能发生的。你先提别人的需要,它们就最不可能发生。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兴趣大过对别人的兴趣,对自己的需要、热衷程度远强于对别的需要。但是如果你先提对方最有兴趣的、他们需要的事情,就能掌握他们的注意力,建立联结,且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
当你提对方所需,为对方着想时,你会发现许多可喜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你也是有利的。
首先,当你先提对方的需要时,对方会有以下表现:
(1)较快开始聆听。
(2)比较注意。
(3)听得较久。
(4)对你说的记得较多。
(5)比较尊重你。
(6)认为你是比较聪明的人,甚至是较好的人,因此你会得到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自由。
(7)等你在说你自己的需要时,会听得较专心。
相比较而言,这对先提对方需要的小投资,是相当好的回收。
另一方面,若你先提自己的需要,人们常不愿聆听、保护自己或使冲突升级。他们可能以愤怒的眼神和僵硬的表情回敬你,怀疑你不考虑他们的需要,你的话一句也不听。这种恐惧和不信任,很容易就爆发公开的敌对。
此外,人通常在冲突开始时会焦虑。任何能缓和他们恐惧的方法,都会使情形变得较轻松和对每个人较有利。在这种时候,如果你先为对方着想,提出他人的需要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在一些重大事情中,先提对方的需要,也会使你们成为合作伙伴。你们合作,联合对抗问题,而不是互相对抗。
所以,在与对方交往沟通时,如果想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你就必须先为对方着想,满足对方所需。
关怀的理念
对人关心和体贴,自然会让人感到温暖。多说这一类的话,会赢得真心的感动和感激。体贴,代表了对别人的爱护、关切和照顾。歌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别人体贴就是对别人献出了爱,别人受爱的感化,也会以爱相回报。体贴的话会换来友爱,换来真诚,而“友爱”和“真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些人不是慨叹这世上“友爱”和“真诚”太少了吗?其实,只要问问他:“你又给过别人多少体贴呢?”恐怕回答起来就很尴尬了。
试想有一天,你去找你的朋友,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
平常你的朋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有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对这位朋友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平时为了不让下属知道,他不得不极力装得若无其事。你们共进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惑惘然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你对这种微妙的脸色和表情之变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尽你最大的设想,找出他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小王,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才是你应有的体谅和善意。朋友由于悲伤,故心灵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此时,更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当设法让他悲伤的心情逐渐淡化。朋友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对方会感受到,并心存感激。
怎样在与别人交往时表达出自己的关怀之情呢,在说话的时候,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方法。
1.示之以鼓励
给遇到磨难或陷于某种困境的人指出希望,让他振作精神,乐观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对方会对你的善意表示感激。
2.示之以关心
不拘位卑位尊,贫贱富贵,人人都珍视感情。在必要的时候向别人表示关爱,别人也会把同样的善意之球抛掷给你。
作为上司,只有威严是不够的,还得富有人情味。下面是一个关于美国电话业巨擘——密西根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福拉多的生活片段: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纽约的一条不算繁华的道路上很少有车辆行驶。这时从街中心的地下管道内钻出一位衣着笔挺的人来。路旁的一个行人十分狐疑,他上前想看个究竟,一看却怔住了,他认出这个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福拉多!
原来地下管道内有两名接线工在紧张施工,福拉多特意去表示慰问。他说:“你们辛苦了,我特地来慰问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事业。”
福拉多被称作“十万人的好友”,他与他的同事、下属、顾客乃至竞争对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巨人,事业如日中天。
3.示之以同情
如果周围的人遇到了什么挫折和不幸,我们真诚地给以同情的表示,就可以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体贴和关心。这样就能多少减轻一些他内心的痛苦。
当然,同情不是无原则的附和。如果对方的情绪产生于错误的判断,就不应当随便表示同情,以免助长其错误情绪。比如说评定奖金,张三本来劳动态度不好,因而未评上一等奖,他发起了牢骚,你如果在这时表示同情,那就等于助长他的错误思想,也不一定会起到安慰的作用,这时需要的倒是劝导他正确对待,好好工作,下次争取。
不管采用什么办法,相信如果你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之情,对方就一定会被你所折服,你们的友谊也就更加牢固。
说话的魅力在于真诚
真诚的语言是最能打动人的,巧妙地运用充满真情诚意的话语,可以促使说者与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可以使双方的关系变得融洽,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赢得广泛的人际关系,为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奋,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流血,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种情况,可以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了一次充满真情的演说。那次的演说可谓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誉。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过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相互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这样一番充满真诚的话语,可能是化敌为友的最佳途径。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那结果只能是招惹更多怨恨和暴行。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祝贺”这种交往形式,一般是指对社会生活中有喜庆意义的人或事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庆贺。通过祝贺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感情。
祝贺的语言要真诚、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表情、姿态等都要有情感性。这样才会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才能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
道歉也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交流活动。为人处世,犯错误总是难免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犯错误后的态度人们却非常重视。所以犯错误时,我们首先要坦率承认、真诚道歉。
你道歉的时候态度真诚,别人就会很轻易地原谅你。相反,有的人在犯错时态度极差,道歉时让人看不到一丝真诚,有的甚至根本就不道歉,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解不休。结果使彼此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难风雨古人来。”都道出了朋友间所凝聚的真情厚谊,反映了他们肝胆相照,充满真诚的交往过程。可以说,充满真诚、以诚暖人是交友说话、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是赢得知心朋友的重要所在。
温语相求化冷面
会说话同会办事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对方才乐意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只有温言相求,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忙,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乌江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他的邻居周季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原来和这个人是邻居,很瞧不起他,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面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是邻居,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地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在这个故事中,季布本来是很讨厌曹丘生的,但是曹丘生却依靠自己的温言相求,使季布冰释前嫌,这不能不说是语言的功劳,有谁会忍心拒绝别人的温语相求呢?正所谓“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乡音难改,游子情深
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对故乡有着一种天然的割舍不断的情愫。如果游子在他乡遇到了自己的老乡,那么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老乡的一种认同感。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里到处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在心上,既然是老乡,就必须有共同点存在于双方之间,而“乡音”又是一种最好的表达形式。
清末民初,有一位福建的小伙子下南洋谋生,身处异地,而他又身无分文,怎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伙子听说当地有位小有名气的商人,老家也是中国福建的,细打听之下,小伙子惊奇地发现那位商人是自己的老乡。于是小伙子就大胆地找这位老乡求助。
小伙子当时根本就没有钱买礼物,但是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于是在拜访他的时候特意用家乡话与他聊天。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小伙子从小生意做起,逐渐做成了一番事业。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结,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
如此看来,要与一个久离家乡的老乡处好关系,有一种特有效的技巧就是:运用你的语言技巧,与老乡谈起家乡的话题,以此来触动他的思乡情结,达到共鸣,从而使老乡之间的关系更进一层。
感激之情要溢于言表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是重感情的,但含蓄内敛的天性又使得我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感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谢谢”这两个字具有非凡的社交魅力。
很多人并非不想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所以选择了沉默。还有些人,他们充满感情的表达却让对方感到不自在。善于表达,懂得说谢谢的社交高手总是在表达的时候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说“谢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角色意识
不同的人心理是不同的。对什么人说“谢谢”和怎样说“谢谢”都很有讲究。因此,你在说“谢谢”时要讲究点“角色意识”。例如,小伙子对大姑娘表示感谢,要采取慎重的态度。那种说“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人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采取敬重的态度。比如说:“谢谢您,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产生好感,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孺子可教也”。对大一点的女性,感谢她们时,可以说:“你真好!”这比简单地说“谢谢你”更好一些。
2.言为心声
“谢谢”应该是心中一腔感激之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要做到声情并茂,语调欢快,吐字清晰,而不能含混不清、嘟嘟哝哝,而且说“谢谢”时,眼睛要看着被感谢人,脸上应有诚恳、生动的表情,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不过,动作不要夸张死板。可以设想一下,您在感谢时,倘若手舞足蹈、举止轻浮,一下子拍拍对方的肩,一下子拉拉对方的手,或者表情木然,低着头或看着别人,那么,对方肯定会心生不快之感。
3.注意场合
如果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她)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也不会使被感谢人难堪。同时,还要注意双方的关系。例如,双方是一般熟人或同事关系,可以用直接“感谢您”、“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可用称赞语或陈述语来表达谢意。儿子对妈妈就可以说:“妈妈,您真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4.形式多样
感谢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种类。有对对方个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单位的感谢;有对对方行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人品的感谢;有个人之间的感谢,有群体之间的感谢,还有国家之间的感谢;有语言的感谢,有礼物的感谢;有口头的感谢,有电话感谢,有信函感谢……应选用恰当的类型与渠道,例如做客时受到盛情款待,可以在第二天打电话表示感谢。如果是公事访问,可以在访问之后用电报信函方式表示感谢。
要记住:与别人交往时,“感激之情要溢于言表”,一声源自内心的感激,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心。此外,表达感激时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表达你的感激时最好要专注地看着对方,这样你的话才显得是出于真心的,你的感情才显得真挚。
说话不要踩上“雷区”
“雷区”也就是一个忌讳,说话时千万不可以踩上“雷区”。因为你一旦踩上“雷区”,极易造成交际的失败,往往也会浪费你的一片苦心,从而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因此,了解他人的“雷区”是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雷区”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种。
1.生理“雷区”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与这类人交往时,要特别谨慎。不要对秃顶的领导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双臂残疾的领导说他“两袖清风”。也尽量不要当着双腿残疾的人赞美别人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这样会使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会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误以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说来,生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现,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2.心理“雷区”
心理“雷区”往往是由于某些人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
有一位下属给他的领导去祝寿,当着众人的面,他向领导作祝词时说:“希望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说得王厂长脸色发青。原来王厂长的独子刚刚在车祸中过世,其妻子因为已经实行计划生育,没有再生的能力,而这位下属初来乍到,因此并不知情。而这位厂长却以为他故意嘲笑他断子绝孙,因此不顾贵宾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很尴尬。这位下属虽然并不是有意,却冲撞了王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在与朋友相处时,有时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习惯成自然,对对方的忌讳满不在乎,结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会致使二人的感情破裂。
钱英和张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无话不谈。在一次同学聚餐上,钱英一时兴起,笑着对大家讲了张敏暗恋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当时也都在场,一时间,弄得张敏下不了台,气着跑开了。这就警示我们,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暴露好朋友的隐私,既然是隐私也就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如果让他人知道就冒犯了他或她的忌讳,是很不够朋友的表现。
心理上的雷区并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经历与隐私上,还表现在意识形态以及生活习惯上。比如对方若是信奉佛教,你就不可大谈对各种肉类的口感及味道,或是狩猎等与杀生有关的话题。信奉佛教的人往往清心寡欲,慈悲为怀。谈这些话题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每个宗教都有本身的禁忌的事物,最好能有所了解,以避免在谈话中导致冲突,以致尴尬无法收场。
当然,我们不可能尽善尽美的做到与任何人融洽地交谈,有些冲突也在所难免。但在说话之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的情况,对对方的好恶应有所了解,并且在谈话中,应保留一些敏感话题,以免出现意外情况,犯着对方忌讳,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从顺着对方的话开始,让对方放松下来
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要以讨论不同意见作为开始,而要以强调而且不断强调双方所共识的事情作为开始。即使对方已经拒绝了,你也应该尽量顺着这个思路说。要尽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说“是的,是的”,尽可能避免让他说“不”。一位知名教授曾在他的书中谈道:“一个‘否定’的反应是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要求他坚持到底。也许事后他觉得自己的‘不’说错了,然而,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既然说出了口,他就得坚持下去。”
一位日本政客正在演讲时,遭到当地一个妇女组织代表的指责:
“作为一个政客,你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形象,可是听说你竟和两个女人发生了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所有在场的群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客的桃色新闻。
政客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而是十分轻松地说道:“不止两个女人,现在我还和五个女人发生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使代表和群众如坠雾里云中,迷惑不解。
然后,政客继续说:“这五位女士,在年轻时曾照顾过我,但现在她们都已老态龙钟,我当然要在经济上照顾她们,在精神上安慰她们。”
结果,那位代表无言以对,而观众席中则掌声如雷。
这位政客开始不仅没有反驳那位代表,甚至承认自己的“坏事”。但随后一番言语,都实际上是反驳那位代表。这种从顺着对方的话开始,最终却成为一个否定意思的说话方法,既给了对方面子,又达到了自身目的,十分巧妙。
一开始就对对方的意见持绝对否定观点,意味着从开始就要陷入争论之中。善于说话的人懂得先顺着对方的话说,一开始就抵消一些敌意,让对方放松下来,对你接下来的意见也会更宽容一些。
别人郁闷时多说些让他宽心的话
最近几年流行一个词:郁闷。所谓郁闷,也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不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经常会遇到让人郁闷的事情,也经常会碰到正处在郁闷中的人。现在就出现一个问题:对郁闷的人怎样安慰?说什么话比较好?正确的方式是多说理解的话。
要想对郁闷的人说些理解的话,首先要弄清对方为什么郁闷。如果不知道原因,随便地安慰一气,就可能会火上浇油。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出去,在公交车上哄着她的宝宝。
有一个乘客很好奇地把头凑过来看了就说:“哇!好丑的宝宝!”
妈妈听了好难过,就一直哭,一直哭。
后来公交车停到某一站,上来了一些新的乘客。
有一个好心的乘客看她哭得这么伤心,就安慰她说:“这位女同志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凡事都要看开点,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嘛!好了,好了,不要再哭了。我去帮你倒杯开水,心情放轻松点嘛!”过了一会儿,那个乘客真的倒了一杯水给她说:“好了,别再哭了,把这杯水喝了就会舒服点儿,还有这根香蕉是给你的猴子吃的。”
这位妈妈听了,差点哭晕过去。
笑话里面的那位好心的乘客还没有弄清女同志为什么在那儿哭,就随便安慰一通,当然会驴唇不对马嘴了。所以说,首先应该知道别人郁闷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说出真正理解人的话,达到安慰的目的。
小罗是一名大学生,他很喜欢一个女同学。大家都知道这个女同学跟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生非常暧昧,就经常劝小罗一定要小心。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罗一直说那女同学告诉他了,她跟那个男生只是一般的朋友关系。
这种状态维持了半年,突然有一天晚上,小罗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宿舍,什么也不说就躺到床上。晚上熄灯很久了他还在那儿辗转反侧。第二天大家问他怎么回事,小罗伤心地说那个女孩昨晚约他出去,说从来没喜欢过他,自己现在是别人的女朋友了。
大家听了七嘴八舌地教训小罗,说他早就应该听大家的劝,弄到今天是活该。只有小王默默地听着。午饭的时候他把小罗约到一个饭馆,拿了两瓶啤酒,一边吃一边聊。小王告诉小罗,他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非常理解他。自己当时也是很难走出那种心灵的痛苦,幸好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告诉他多出去走走,多跟人交往,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照着做了之后,才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了过来。他劝小罗重新拾起信心,面对生活,好女孩多的是,不一定非要指着一个不爱自己的要。
小罗听了他的话,精神稍微振作了一些。此后他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加上大家也都热心帮助,他很快就恢复了乐观的生活状态。
有一句话叫“理解万岁”。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在自己碰到郁闷事情的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在别人郁闷的时候经常不能理解对方的心情,不能发自肺腑地说出理解的话。其实如果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自己希望别人理解,别人又何尝不是呢?多说些理解的话,别人就会把你当成真心朋友,赞赏你,信任你,把你当成知己。在你郁闷的时候也会真心地理解你,说一些让你宽怀的话,人际关系的局面不是会就此大大地好起来了吗?
多请教,以满足他人的为师欲
古人云:“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从中可见,一般人都有这样愿意做别人的老师的心理。
在与人交往时,你也不妨做一个忠诚的听众,把别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少说多听,做一个学生,给对方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甘为人徒”法的根本所在。
李和陆是同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两人分配到同一家单位。一年以后,陆提升为部门主管,李则调到公司下属的一家机构,地位明升暗降,因为没有任何实权。为什么?
他们分配到该单位后,领导各交给他们一顶工作,并交代他们可以全权处理。
小李接到工作任务后,做了精心的准备,方案也设计得十分到位。他一心投入工作,全然不记得要向领导请示一下。领导是开明的,既然说过他全权处理,自然也不干涉,但也没有和下面人交代什么。等到小李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各部门人员见他是新来的,免不了有些怠慢,小李心直口快,与某人顶了起来,这可惹了麻烦,因为这人正是公司总经理的亲信。后果可想而知,他的工作处处受阻,最后计划中途流产。
小陆接到工作任务后,经过周密分析调查,提出了若干方案给领导看,又向领导逐条分析利弊,最后向领导请教用哪个方案。这时,领导对他的分析已经很信服,当然采取了他所推荐的那个方案。这时他又问领导如何具体实施。领导说,你自己放手干吧,年轻人比我们有干劲儿。陆连忙说,自己刚来,一切都不熟悉,还得多听领导的意见。因为陆的态度谦恭,意见又到位,领导很满意,当即给几个部门的主管打电话,让他们大力协助小陆的工作。因为有了领导的交代,小陆在实施自己的方案时又时时注意与各部门人员协调,他的工作完成得既快又好。
多请教,满足他人的为师欲,那么你会受益匪浅。当然以人为师少说为佳,但并不是不说话。若能把这条计策运用好,你还得说话。你说话的目的在于提问的方式,使对方口若悬河,使对方心里有一种满足感和被尊重感,这时你再提出要求,就容易实现了。
学会尊重,私底下指出别人的缺点
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点,并且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某种缺点来,破坏气氛。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当场指出别人的缺点,还是先忍下,等到私底下再指出来?作为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私下指出应该是面对别人缺点采取行动的第一步。但有的人却常常要么容忍别人的缺点,要么就直接对外宣扬,让别人下不来台。这里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做人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记得有位专家说过,不要苛求别人的完美,宽容让你自己不断完美起来。在别人的某些缺点比较严重时,我们应该以私下谈心的方式委婉指出,急风暴雨不如和风细雨,当场训斥不如私下平心静气、施以爱心。只有我们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别人才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在我们指出他们缺点的时候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朋友之间,指出缺点总是要担负点伤和气风险的,但作为朋友应该承担这种风险。风险有大有小,关键是用的方法适当与否。从小处说,就是在私底下指出别人的缺点。人总是要讲点面子的,指出缺点更应该顾及对方的面子,说话尽可能婉转一些,尤其不要当众给朋友生硬“挑刺”。即使在私下场合指出缺点和错误,也应充分考虑如何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最好先聊聊其他事情,以便在沟通感情、融洽气氛的基础上再婉转地指出问题。
指出缺点更多时候是发生在角色地位并不平等的人之间,比如上司对下属,老师对学生。这些情况下可以公开指出缺点吗?当然不应该,照样应该维护下属和学生的面子。
当员工违背明确的规章制度时,当然应当众指出其过错,在让他认识到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可对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假如员工在工作上出现小小的失误,而且不是有意的行为,可在私下为其指出来,或以含蓄、暗示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既能维护他的面子,又能达到帮助他改正缺点的目的。
要时常反问自己:“处理这件事最合乎人性的方法是什么?”当员工把事情弄糟了,有的领导者则会把犯错误的员工当着其他员工甚至是这个员工的下属一通训斥。而人性化的领导者会在私下里跟员工谈心,指出缺点,并且帮助他们找出适当的方法去做好事情,并且会肯定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部分,以免让这些员工丧失信心。
所以作为上司,假如下属真的表现出了比较严重的缺点,一般应私下单独找他谈话,指出来。引导他今后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下属有问题才愿找上司反映或沟通谈心。这样一来就会在员工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也要有一些“春秋笔法”。
刘老师班上有个女生很优秀,一段时间看到别人比自己成绩好,心里有些不平衡。刘老师通过网上聊天工具和她聊天,直言不讳。这个女生很感激,情绪理顺了。对其他有缺点的学生,刘老师也尽量采取类似方法。“刘老师照顾我们的面子,我们也尽力改正。”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评价刘老师:刘老师这样做是讲策略,育人工程最艰辛,关键要用心!
有一次,刘老师经过教室,听到一位同学用粗口话骂老师,他装作没听见,事后私下把那个同学请到办公室,告诉他老师已经听到他说的那句话,但不想当着全班人来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这样他很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向老师道歉,后来他变得很有礼貌了。试想,如果刘老师当时走进教室狠批一顿,不但自己下不了台,而且有可能换来学生第二次更难听的粗口话。
所以,尊重别人,在私底下指出其缺点,既是对别人的热爱,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用谦虚的态度和人说话
中国人自古以来视谦虚为美德,虽然有人将其视为“虚伪”,但不谦虚的人还是很难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的。我们心里可以很自信,多数时候还是要谦虚一些,尤其是要用谦虚的态度和人说话。
首先是不目空一切、居功自傲。
有的人做出一点成绩、取得一点进步,就飘飘然起来。跟谁说话都趾高气扬,到处夸耀自己,搞得大家都为之侧目。
小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他设计的一个平面广告作品获得了一项大奖,经理在员工会上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让他升任主管。小杨认为自己是个人物了,从此以“专家”自居。一次,经理接到一个平面设计任务,请小杨来评价评价。小杨唾沫飞溅地说了半个小时,设计被批得体无完肤,最后结论是:应该返工重来。经理对这个设计本来比较满意,听了小杨的话极不高兴,从此疏远了他。
又过了两年,公司里另一个职员小石也得了广告大奖。他吸取了小杨的教训,说话非常谦虚,态度和善,很得大家喜欢。
其次要适当使用敬语。
敬语能表现说话者对对方的态度。因此,对听话者来说,可以根据对话是否使用敬语,了解对话人把自己置于什么地位。例如,科长想请新职员去喝酒,叫道:“你也来吧!”如果职员回答“好,去”会怎样呢?科长会认为新职员不理解对上司应使用的语言,看低了自己,内心是不会平静的。这样一来,科长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他。由于没有使用敬语,招致对方改变对自己的态度,日后关系将会变得微妙。
常常听到有人说“近年来年轻人连敬语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气”,这就是虽然本人没有恶意,但由于没有使用适当、确切的敬语,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风波的明证。
与其相反,使用适当的敬语,双方不仅能正常地保持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别人对你的评价,特别是对女职员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适当的时候,使用适当的敬语对女性来说,是语言之美的至高境界。”的确是这样。想想看,与前述相同的场面,如果对于“你也来吧!”回答说:“好,一定参加。”就会使人多少有些美感。心目中对上司抱着什么态度,从语言中可以大体看出来。这种语言的运用,可以协调上级与部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关系,使听的人感到甜美。因为那种语言会使人感觉到有教养,感情丰富,教育得好。
最后,要请人评判自己的意见。
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真正伟大的人物,总是很谦虚地请别人评判自己的意见,因而获得别人的赞同。以谦虚的态度表示独特的见解,对使别人信任我们的意见及计划都很有效用;我们知道多数成功的领袖,常常应用这个策略。
有的时候也需要争辩。比如两个喜欢辩论的朋友,经过一次辩论,也许对于双方都是有益而愉快的。美国威尔逊总统曾经对鲍克接连问了一小时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拥护在他自己看来绝对相反的意见。但到了末了,威尔逊使鲍克感到吃惊的是:他告诉鲍克,他已经改变了主意,他已经醒悟了,而从另外一个观点去观察这个问题。鲍克非常吃惊,从此对威尔逊更加敬重了。这种策略,可以当做能够引起友爱的一种方式,但不可说是常例。总之,别人可能在种种方面与我们意见不一致,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但如果认为和他争辩之后,还能请他来评判一下自己的意见,他就会认为你是个谦虚的人,而对你的印象更为良好。
反驳也要给别人留面子
1961年6月,英国退役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一次在河南省洛阳参观,他好奇地走进一家剧院,剧院正在上演豫剧《穆桂英挂帅》。当他了解该剧的剧情后,连连摇头,说:“这个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于是,他和中方陪同人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争论。开始,中方陪同人员解释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故事,人们很爱看。”
蒙哥马利立即断言:“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也不是真正的女人。”
中方陪同人员不服气地说:“我们主张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中国红军里就有很多女战士,现在的解放军里还有位女少将呢!”
蒙哥马利毫不退让:“我一向对红军、解放军很敬佩,但不知道解放军里还有一位女少将。如果真的是这样,会有损解放军声誉的。”
中方陪同人员反驳说:“英国女王也是女的。按照英国的政治体制,女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这会不会有损英国军队的声誉呢?”
蒙哥马利突然语塞,无话可说了。显然,他对这个争论的结局,感到有些难堪,心中的不悦之感是可想而知的。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儿小失误,比如念错了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懂得说话的人如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会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会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了”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其自尊心,惹其反感甚至报复,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在今后的交往中敬而远之,产生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