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态决定命运
57444100000004

第4章 积极心态缔造积极结果

PMA黄金定律:走向成功的黄金法则

PMA黄金定律是积极心态的缩写——Positive.Mental.Attitude。它是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数十年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他认为之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反差,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积极的心态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无论他原来的处境以及他自身的气质与智力怎样。

拿破仑·希尔还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佩戴着隐形护身符,护身符的一面刻着PMA(积极的心态),一面刻着NMA(消极的心态)。PMA可以创造成功、快乐,使人到达辉煌的人生顶峰;而NMA则会使人终生陷在悲观沮丧的谷底,即使人爬到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最根本之处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都认为是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实际上,我们的境况不是单纯由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就不可能避免,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去积极应对,而被消极心态支配的人则悲观颓废,他们在逃避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逃避了人生的责任。

对于PMA的阐述,拿破仑·希尔是这样认为的:

1.言行举止像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许多人总是要等到自己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这些人是在本末倒置。心态是紧跟行动的,如果一个人从只想被动地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

2.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个好“农民”。我们绝不能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心态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甚至让“庄稼”枯死。

3.用美好的感觉、信心和目标去影响别人

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会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和积极乐观者在一起。

4.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被需要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欲望,即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对他的需要与感激,这是普通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如果你能满足别人心中的这一欲望,他们就会对自己,也对你抱有积极的态度,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就形成了。

5.心存感激

如果你常流泪,你就看不到星光。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心存感激,这样的话,人生会显得美好许多。

6.学会称赞别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加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你存在的价值也就会被肯定,使你得到一种成就感。

7.学会微笑

面对一个微笑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的自信和友好也油然而生,并使你和对方亲近起来。

8.到处寻找最佳新观念

有些人认为,只有天才才会有好主意。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而不全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

9.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小事上,因为他们知道小事会使他们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

10.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曾任通用面粉公司董事长的哈里·布利斯曾这样忠告属下的推销员:“谁尽力帮助其他人活得更愉快、更潇洒,谁就达到了推销术的最高境界。”

11.自信能让人做好想做的事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去尝试,不断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

或许你无法选择出身、天赋、环境,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并非如此,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运用PMA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所决定,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制约。

当然,有了PMA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积极地运用PMA可以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在PMA的帮助下,我们能够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灵空间,导引成功之路;而一味沉浸于NMA的人却一定不能成功。拿破仑·希尔说:“从来没有见过持消极心态的人能够取得持续的成功。即使他们碰运气能取得暂时的成功,那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不可能?不,可能!

古代波斯(今伊朗)有位国王,想挑选一名官员担当一个重要的职务。

他把那些智勇双全的官员全都召集了来,想试试他们之中究竟谁能胜任。

官员们被国王领到一座大门前。面对这座国内最大的、来人中谁也没有见过的大门,国王说:“爱卿们,你们都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人。现在,你们已经看到,这是我国最大最重的大门,可是一直没有打开过。你们中谁能打开这座大门,帮我解决这个久久没能解决的难题?”

不少官员远远地望了一下大门,就连连摇头。有几位走近大门看了看,退了回去,没敢去试着开门。另一些官员也都纷纷表示,没有办法开门。

这时,有一名官员走到大门下,先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四处探摸,用各种方法试探开门。几经试探之后,他抓起一根沉重的铁链子,没怎么用力拉,大门竟然开了!

原来,这座看似非常坚牢的大门,并没有真正关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仔细察看一下,并有胆量去试一试,比如拉一下看似沉重的铁链,甚至不必用多大力气推一下大门,都可以打得开。如果连摸也不摸,看也不看,自然会对这座貌似坚牢无比的庞然大物感到束手无策了。

国王对打开了大门的大臣说:“朝廷那重要的职务,就请你担任吧!因为你不局限于你所见到的和听到的,在别人感到无能为力时,你却会想到仔细观察,并有勇气冒险试一试。”他又对众官员说:“其实,任何貌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并有胆量冒一下险,大胆地试一试。很多问题其实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难。”

那些没有勇气试一试的官员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对于消极失败者来说,他们的口头禅永远是“不可能”,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失败哲学,他们“遵循”着“不可能”哲学,一直走向失败,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那些成功的人们,如果当初都在一个个“不可能”的面前,因恐惧失败而退却,放弃尝试的机会,就不可能等到成功的降临,他们也只能一生平凡。不经过勇敢的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勇敢做出决断,即使失败了,也会由于对实际的痛苦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在命运的挣扎中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成功。

只要敢于蔑视困难,把问题踩在脚下,最终你会发现:所有的“不可能”,最终都有可能变为“可能”!

“不可能”只是失败者心中的禁锢,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从不将“不可能”当作一回事。

科尔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经理对他说:“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0个版面的销售。”

20个版面,一个月内?科尔认为这很困难。因为他了解到报社最好的业务员一个月最多才销售15个版面。

但是,他不相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别人以前招揽不成功的客户。去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把名单上客户的名字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第一个星期,他一无所获;第二个星期,他和这些“不可能的”客户中的5个达成了交易;第三个星期他又成交了10笔交易;月底,他成功地完成了20个版面的销售。

在月度的业务总结会上,经理让科尔与大家分享经验。科尔只说了一句:“不要恐惧被拒绝,尤其是不要恐惧被第1次,第10次,第100次,甚至上千次的拒绝。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报社同事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准备尽力做成某项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时,就会有人走过来告诉你,你不可能完成。其实,“不可能完成”只是别人下的结论,能否完成还要看你自己是否去尝试,是否去尽力。是否去尝试,需要你克服恐惧失败的心理;是否尽力,需要你克服一切障碍,获得力量。以“必须完成”或者“一定能做到”的心态去拼搏奋斗,你一定会做出令人羡慕的成绩。

在积极者的眼中,永远没有“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不,可能”。积极者用他们的意志、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不,可能”的“可能性”。

“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足够的头脑和足够的信心,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你应该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找借口上。正如哈瑞·法斯狄克所说:“这世界现在进步得太快了,如果有人说某件事不可能做到,他的话通常很快就会被推翻,因为很可能另一个人已经做到了。在信心和勇气之下,只要我们认为可以做到,就可以以科学的方法推翻‘不可能’的神话,我们就可能做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

不被环境摆布,掌握人生主动权

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态。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一旦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人就很容易不思进取、目光狭隘,慢慢地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忘记了自己当初信誓旦旦的人生信条与职业规划,最终走向好逸恶劳、一事无成的深渊。而最可怕的是生活态度的消极,工作上的消极、失败与无望,这些必然会对人产生非常可怕的负面影响。想想看,一个人消极地面对世界,满眼的灰色,为周围的朋友、同事所不屑,该是多么的可悲!

环境怎样是好?怎样是坏?标准并不在环境本身,而在于人如何自处:置身其间,不迷失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这样的环境再“坏”也是好环境,反之,再“好”的环境也是坏环境。环境对人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而最关键的还是人自身,归根结底,顺境或逆境都不能成为消极被动的借口。

1940年10月,贝利生于巴西古拉斯州的一个小镇。

在巴西,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踢球。贝利很小的时候便和小伙伴们玩起了足球。贝利与其伙伴们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买不起足球。但困难没有阻挡他们踢球的爱好,于是他们就自找一只最大的袜子,在里面塞满破布和己做了一个:旧报纸,然后把它尽量按成球形,最后将袜口用绳子扎紧。他们的球越踢越精,球里面塞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一个男子汉夏天不穿袜子照样可以走路,可是到了冬天,贝利他们仍然没有袜子穿。他们只是这样想:有了东西当球踢,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7岁那年,贝利的姑姑送给他一双半新的皮鞋。他把这双鞋当成了宝贝,只有星期日上教堂才舍得穿,穿上它他感到很神气。他永远不会忘记这双鞋,因为有一天他穿了它踢球,结果鞋子被踢坏了,为这还挨了妈妈的罚。他本来只是想知道穿着鞋踢球是什么滋味。

也就是从那时起,贝利经常去体育场,一边看球,一边替观众擦鞋。球赛结束后爸爸来接他时,他已经赚了不少钱!他们手拉手地回家,非常高兴:父子俩都是有收入的人了!

贝利8岁时进入包鲁市的一所学校学习。他仍然光着脚踢球,不管严冬还是酷暑。他的球技在这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已经让许多大人刮目相看了。就在这之后不久,人们就见识到了这个孩子精彩绝伦的球技。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外在的环境、条件,而是我们自身奋斗的程度。只有不被环境摆布,掌控人生主动权的人才配拥有胜利的光环。环境如何并不能成为消极被动的借口。一味把责任推给环境,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这种消极的习惯,那么处于顺境或遇到成功时就容易自我满足、停滞不前;处于逆境或遇到困难时就容易轻言放弃、怨天尤人,极难成功。

卡耐基曾经说过:“我的成功原则就是主动。在任何行业里,能达到自己主要人生目标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运用这项原则。它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没有一个人的成功,能够不借助于它的力量。你可以称之为‘主动’的原则。研究一下任何一位被视为确实有所成就的人,你会发现,他都有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也有一个完善的计划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大部分心思和努力,都投注在如何主动去达到这一目标上。”

多数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没能获得成功,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们对自己往往抱有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

有些人虽然有目标和理想,而且努力工作,但是最终仍然失败了;有些人希望做些有创造性的事,偏偏无所表现,为什么?问题或许就出在他自己的内心。记住,“人是他自己最可恶的敌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当我们有了某种决心,并且相信它会变为事实时,我们小宇宙里的所有力量就会动起来,进而把自己的决心推向实现的方向。在不经意的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梦想真的成为现实了。回头看一看,这些都是当初你自己的选择,重要的是那种认为自己行的念头一直在支撑着你,正是它改变并影响着你的行为。你将自己潜藏的能力表现出来,就像将深深沉睡在地下的矿藏挖掘出来一样,它本是属于你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知道自己有,是否相信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决定者。

积极是永不服老的“年轻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而在祝福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青春永驻,永远年轻。但一个人的生命从年轻到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延缓衰老,让自己多拥有一些年轻时光,一些人追寻各种养生秘方,保健品、保健器械、化妆品、医疗美容……过分关注外在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持青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一个人年轻与否,除了看他(她)的生理年龄和外表,更重要的是看他(她)的心理年龄,即看他是否拥有年轻的心态。如果你徒有一个年轻的外表,而失去了年轻的心,那你的“年轻”必然不会保持多久。保持年轻的心态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个成年人,回归孩童的幼稚,而是要求我们对待现实的心态更积极一些、热情一些。

对于一个积极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你若认为自己衰老,你就会变得老气横秋;你若认为自己年轻,你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岁月只能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才能使人的心灵起皱。人的一生必然从青年走向老年,只要珍惜和把握,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创造人生美景。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便条,上书:“年轻,只是一种心态。”克林顿正是以此来不断鞭策自己,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一名五星上将,同时也是获得功勋最多的军人之一。他投身军旅52载,身经两次大战,时时刻刻都以“责任、荣誉、国家”为念。他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有逐渐凋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远的回响。

麦克阿瑟一生都十分自信,满怀希望,积极而不疑虑。他晚年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年轻的文章:“年龄使皮肤和灵魂起皱纹,并使你放弃兴趣、爱好,你有信仰就年轻,你若疑虑就年老;你有自信就年轻,你若恐惧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轻,你若绝望就年老。在心底深处藏有一间记录室,如果永远收到美丽、希望、愉快和勇气的讯号,你就永远年轻;当你的心房被悲观和怯懦主义所掩蔽,你就只有渐渐变老,渐渐凋零了。”

无独有偶,塞缪尔·尤尔曼,一个大器晚成、70多岁才开始写作的作家,在作品《年轻》中这样写道:“年轻,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年轻,意味着放弃固执的温室和停滞的享受而去开创生活,意味着具有超越羞涩、怯懦的胆识和勇气。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服老,即使到了60岁,其积极性也不逊于20岁的年轻人。没有人是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的,只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消极面对世事的人才会变为真正的老人。

欧阳自工作后,一直在镇上教书。因为离农村老家不远,每隔一段时间他便要回家看望父母。走到村上,经常会碰到范大爷正专心致志地在他的那块蔬菜地里忙碌着。他70好几的人,耳不聋,眼不花,筋骨好得很,将那菜园管理得很好。他还经常将菜挑到附近的小集镇上去卖,换些零花钱。因为种得多,卖不了、吃不完,他就经常送些给左邻右舍,连欧阳这个“村外人”也好几次受到了他的“恩惠”。因此欧阳心中特别过意不去,就经常主动地跟他打招呼:“范大爷,您都近80的人啦,儿孙都已成家立业了,您也该享享清福啦!”谁知他一拍大腿:“我年纪不大,才78岁,小着呢!”说完,朗声大笑,担起水桶浇水去了。因为有追求,近80的老人并不觉得自己苍老,每天忙碌在田头。

中科院博导张梅玲教授已年过七旬,但她却风采依旧。还有活跃在教育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芳、李吉林……在广大教师的心目中,他们永远是那么年轻、充满活力。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年轻,如此青春永驻?是不断地追求,对事业的无比热爱。

岁月不可避免地在你的皮肤上留下苍老的皱纹,但若保持热情,岁月就无法在你的心灵上刻下痕迹,只有忧虑、恐惧和自卑等消极情绪才会使人苟活于尘世。

无论是70岁还是17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蕴含着奇迹般的力量,都会对进取和竞争怀着孩子般的无穷无尽的渴望。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都拥有一个类似无线电台的东西,只要能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人类和造物主的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就会永远年轻。

永远年轻的状态是需要用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挑战去保持的,否则,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的冷漠和悲观绝望的严酷所覆盖,哪怕你只有20岁,你也会衰老。但如果你永远保持热情和“不服老”的精神,捕捉每一个积极进取的音符,那你就会有希望在古稀之年依然年轻。

积极塑造高情商的自我

情商EQ是Emotional.Quotient的简称,翻译过来是情感智慧的意思。

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沙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在1990年提出的。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把情商这一研究新成果介绍给大众,该书迅速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一时间,“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简单地说,情感智商是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和智商一样,情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情商是一个度量情绪能力的指标。

关于它的重要性,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仅有IQ是不够的,我们应用EQ来教育下一代,帮助他们发挥与生俱来的潜能。”EQ的创始人沙洛维博士和梅耶博士说:“EQ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如果说智商来自于遗传,即先天既定的因素,那么情商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可以后天培养。

“智商决定论”容易让人们陷入一种被动的、宿命论的境况,而情商则不同,我们可以用这种情绪的智慧来主宰我们的命运。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关于情商和智商对于人们成功的影响,在西方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

情商的关键是控制自我,没有自制力的人终将一无所成,因为一点的小刺激和小诱惑他都会抵制不了,进而深陷其中。

控制自我情绪是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是有理性的人,不能单纯依赖感情行事。

卡耐基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有一次,卡耐基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之间相互憎恨。这位管理员为表示对卡耐基的不满,便时不时给卡耐基添些小麻烦。一天,管理员知道整栋大楼里只有卡耐基在办公室里时,立刻把全楼的电灯关了。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好几次,最后,卡耐基忍无可忍,决定“反击”。

某个周末,机会来了。卡耐基正在他的办公室里准备一份计划书,忽然电灯熄灭了。卡耐基立刻跳起来,奔向楼下的地下室,他知道在那儿可以找到这位管理员。当卡耐基到那儿时,发现管理员正倚在一张椅子上看报纸,还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

卡耐基立刻破口大骂。一连5分钟之久,他用尽了天下所有的脏字来侮辱管理员。最后,卡耐基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词句,只好放慢语速。这时候,管理员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露出微笑,并以一种充满自制和镇静的声音说:“呀,你今天有点儿激动,不是吗?”他的话像一支利箭,一下子刺进了卡耐基的心。

卡耐基羞愧难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只能以开关电灯为生的工人,但在这场战斗中他却打败了自己,而且这场战斗的场合和武器,都是他自己挑选的。

卡耐基一言不发,转过身,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他再也做不了任何事了。当卡耐基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又一遍后,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错误。坦率地说,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卡耐基知道,必须向那个人道歉,内心才能平静。最后,他花了很久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须忍受的那种羞辱。

卡耐基到地下室后对那位管理员说道:“我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管理员脸上露出了微笑,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卡耐基听了这话,羞愧再次刺痛了他的心。他抓住管理员的手,使劲握了握。卡耐基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办公室的途中,卡耐基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解决了自己做错的事。由此卡耐基一再告诫我们,自制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能力,它不是枷锁,而是对你有利的警钟。

那些以为自制就会失去自由的人,对“自由”与“自制”的意义显然还没有深刻的领会。因为自制不是要你失去自由,而它恰恰是为了保证自由在最大限度内得以实现。

追求自由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本身就潜藏着无穷的害处与危险,严重的时候,它会像脱缰的马儿一样难以控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戴着镣铐跳舞”。

给情绪一个自制的阀门,塑造一个高情商的自我,我们自然会做到潇洒自如,赢得卓越的人生。

反省:助你破译自我的魔镜

孔子曾说过:“人苦于不自知。”人的很多迷惑和苦难都是不自知的结果。比如人类的眼睛演化的结果是只能朝外看,看得见别人身上的瑕疵,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斑点。为了看见自己,人类发明了镜子,但镜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貌,却照不出人的内心。要想看见更真实的自己,我们就要利用一面能照出内在自我的魔镜——反省。

林肯诚恳地说过:“我相信自己绝不至于老到不能说话时,仍能大言不惭。”他随时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使他赢得了共事者的尊敬和亲善。当他在南北战争中对葛兰脱将军的挺进方向判断错误时,立刻写信说:“我现在想私下向你承认,你对了,我错了。”

一位教授曾说:“如果我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不奏效,那么我相信我必定还有许多东西未学会。可能我需要求助于别人,或是事情的后续发展会告诉我如何解决。不管如何,我首先得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的确,肯反省的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自我分析。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进行自省,才能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驾驭情绪,让自己的人生道路少些坎坷,多些收获。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的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到他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玩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靠蹬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扶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仍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人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也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独特光辉。

20世纪80年代初,艾科卡励精图治,把克莱斯勒公司从颓势中解救出来,创造了“反败为胜”的神话。分析家认为,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整个管理层痛定思痛,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坚韧不拔,共同努力所致。

上任不久,针对公司不景气的状况,艾科卡发起了一场“反思周”活动。周末,公司的许多上层管理人员来到户外,他们聚集在疗养所里,彻底地反省自己。疗养所清幽的环境可以让每个人都静下心来,彻底地思考所犯的错误。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每个人都感到强烈的不安,大家把公司的生意看得很重,希望自己能为它的振兴效力,并为它自豪。”

“反思周”归来,公司又派出25名管理人员外出取经,学习人家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员素质的经验。同时,解雇一些不懂行、不称职的管理人员。这样做,意味着公司精简机构,避免了派系之间的不协调。艾科卡本人还意识到,自己对下属发指令性命令是不对的,于是他主动地下放特权。

强者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强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在动力。

自省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是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残酷的事情。

自省不是要你找到自己的不足来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而是要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进并完善自己。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今天,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而质疑自己是否具有成功的能力。对于自己的一事无成,他们常常能找到各种借口、理由来搪塞。悲观主义、消极情绪泛滥,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弥漫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渴望追求成功的影子,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倒像是某种力量的受害者。

怀疑主义是一切进步事业的死敌,也是个人追求自我完善的死敌。不相信自己的人,多半从来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朋友、你的家庭,相信你所希望拥有的最终几乎都可以得到,相信你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力,而非侥幸,相信你向生活投资一分,最终生活会回报你一分。

在儿童时代,我们就常常被告知,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片雪花是相同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畅销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说:“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从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来,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的头脑、心灵、眼睛、耳朵、双手、头发、嘴唇都是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和我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我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使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就是,我们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而在自己内部带来变化的能力。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决定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位置。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我们首先对自己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着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在写小说、诗歌方面却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却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却有一副动人的歌喉;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地、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你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否则就多少会自己埋没自己。

在成才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而且还需要一点点勇气。

巴罗·罗特希尔德一生的座右铭是“勇往直前”,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成功者的成功秘诀。

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惊人的事业来。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性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如果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只是坐着说:“这件事太困难了。”那么他就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是达到成功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自信,是伟大成功的源泉。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绝不会成功。

只有领悟到这一点,并且不断努力,你才可能成为杰出的人物。所以,任何人都有坚强的意志,要相信自己,要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识。

英国著名的评论家海斯利特曾说:“低估自己者,必为别人所低估。”

体育界盛行一句话:“不用,就会失去。”肌肉如果不运用,就会萎缩,而这种萎缩程度之大,足可以加害于身体。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会转化成自我毁灭的渠道。如果你不断地挖掘你的潜能,你的一生都会充满令人激动的探险。为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它们。

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想象自己能够成功,用积极的动机推动行为的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就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