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57705400000004

第4章 书是人最好的朋友

犹太民族被称之为“书的民族”。犹太人认为书是犹太民族伟大的庇护者。有书就有智慧,有知识就有了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以色列,有一个男孩对读书很感兴趣,只要有空,他就放下手头的其他事捧起书来看。后来,敌军攻进了他所居住的城市,这个男孩与众多市民一起被俘虏了。男孩被囚禁在一个遥远的城市。

凯撒大帝来到这个城市,视察男孩被囚禁的监狱。视察期间,凯撒大帝想看看监狱里的藏书。他随手拿起一本《创世纪》,但却怎么也读不懂。他想:这可能是一本犹太人的书。于是凯撒大帝问道:“这里有人能读懂这本书吗?”

凯撒大帝的话提醒了典狱官:犹太人的书?这里有犹太人呀。典狱官想到了那个男孩。

“有。”典狱官答道,“我这就带他来见您。”

典狱官将男孩找来,凯撒大帝将书递给他。男孩开始读起来,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一直读到“这就是天国的历史”。这是《创世纪》里的第一章的部分。凯撒大帝听着男孩读书以及解释,最后说道:“这显然是上帝要我把这孩子送回到他父母的身边。”

于是,凯撒大帝送给男孩金银,并派两名士兵把男孩护送回他家中父母身边。

犹太父母常常以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只要读书,就会得到上帝的赐福,如果能够读更多的书,那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奖赏,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犹太人把知识当作财富,把书当作老师,他们“视书如命”。在犹太人中流传许多关于书的故事: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故乡与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一定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公元1736年,拉特维亚的犹太区订立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如果有书不把书借给他人,都要科以罚金。还有些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因为他们信奉:“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

1939年,法西斯洗劫了波兰著名的卢布林律法学院图书馆。《法兰克福报》1941年3月28日报道这一恶行时称:“对我们来说,毁掉公认为波兰最大的律法学院是无上光荣的事,我们将巨大的库藏扔出建筑物,把书籍运到集市上付之一炬,烈焰持续20小时之久。卢布林的犹太人聚集在周围失声痛哭。哭声几乎把我们淹没。我们召集起军乐队,士兵兴高采烈的欢呼声盖过了犹太人的痛哭声。”

法西斯企图从文化上灭绝犹太民族的信仰,但犹太人却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在波兰、荷兰和法国,试图抢救燃烧建筑物中犹太典籍的犹太人不怕遭枪杀或遭火焚。对书籍的大屠杀的悲痛在犹太人看来就像他们失去骨肉时的悲痛一样深切,因为这是一个以书为生命的民族啊!

当然,法西斯可以毁灭纸质的图书,却不能摧毁犹太人热爱学习的信念和爱书的传统,据说犹太人每人平均每年读68本书,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达6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100多美元,但普通的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或买书都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年纪,只要他生命存在,就要学习。

很多犹太人平日里书本不离身,正因为他们如此重视知识,才使他们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而备受世人尊敬。

犹太父母自幼就以《塔木德》中的训诫告诉孩子:“把书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拥有书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很多犹太孩子会说:书是有味道的,书是甜的。为什么呢?虽然读书和学习过程并不都是美好的,需要付出勤奋和努力,然而,在犹太人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书上,滴上一点儿蜂蜜,让小孩去吻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按照犹太教规,在每周的“安息日”(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里,都要停止工作和活动,但各种书店却可以继续营业,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还是夜晚,这一天,书店里时常挤满了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900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

犹太人认为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人必须要通过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产生智慧,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智慧者也不例外。

做父母的人,要像犹太家长们那样,让孩子从小和书交上朋友,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能从书中汲取智慧的习惯,这将有益于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