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顿悟
5771500000037

第37章 心闲,就是最好的福气(1)

心闲之人不为物役,不为名累,知足常乐,一切随缘,能时刻保持心海的舒畅与宁静。心闲之人或读书养性,或绘画怡情,或闲中举杯邀月,或闲中吟诗作对,或闲赏花开花落,或闲观云卷云舒,在闲中乐,在乐中闲。

1.众生之苦,苦于繁忙

众生之苦,苦于繁忙。为挣不尽的财富焦头烂额,为柴米油盐而忧愁,为荣辱得失烦恼计较,片刻不得安宁。然而,人生有涯,白发无情,几十年的光阴如流水行云,稍纵即逝。若一味地忙于计较、争抢,人生的福乐便会被掩埋。不要生活给别人看,也不要看别人生活,给心灵一方净土,心闲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佛陀说“极乐世界”,这不是虚妄的说教,而是真实存在的。无论这个世界带给你什么,只要内心是快乐、喜悦、豁达的,那么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会感觉到辛苦、痛苦。收获一颗快乐心,要先做一个快乐人:无愧、无执、无怒。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要参与各种各样的交际,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接触就会有比较。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丰厚的薪水、舒适的寓所和豪华的跑车,于是,我们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未来,这未来像鞭子一样,鞭策着我们像牛马一样劳作。我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崇拜和羡慕,于是,我们在人前人后努力地装出高姿态,微扬起嘴角,露出可爱的酒窝,穿上一双水晶鞋就当自己是童话里的公主,当然我们的心灵并不快乐,因为每天忙于扮演别人太累。

许多人之所以一生忙忙碌碌,就是因为活得太被动。在佛家看来,忙着看别人,忙着给别人看,就没有了自己。这些人一生都在过别人的生活,为了填平与别人之间的沟壑,成功地变成别人,他不得不每天勤勤恳恳。填平一条渠沟,还有下一条渠沟,总之,想要变成别人很难,他必须赌上一生的幸福来衔石、衔草。最后,他又得到了什么?恐怕是再也找不到心灵回家的路。

汤姆老汉已经七十岁了,由于常年的劳累,身体的许多功能都已退化。他每天坐在轮椅上,由小区志愿者推着到公园散心。回想起一生,汤姆大叔有些遗憾。从上小学开始到功成身退之前,他这一生几十余年除了忙碌还是忙碌。

汤姆大叔小时候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吃饭、睡觉、哭闹、游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自从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一生就开始了。学校和学习对于他来说是小小肩膀上沉重的负担。他总是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考试得不到A等,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然,早早地知道这些并不是因为他早熟,而是源于父母和老师的劝诫。小汤姆背负着极大的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盼望着假期的到来。

因为汤姆从小就知道努力学习,所以他的成绩非常好,各方面能力也很出众。父母和老师经常夸赞他、朋友和同学也都羡慕他。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因为他非常享受甚至他努力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得到这些虚荣。他经常安慰自己:咬牙挺过初中、高中,他就可以获得自由和快乐。名牌大学竟成为他向往中的乐园。

汤姆在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长长舒了一口气。他认为自己可以把原来的枷锁全部卸掉,可以开开开心地生活了。但是,汤姆的好胜心和虚荣心并没有安分多少天,汤姆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赞,他还是逼迫着自己学习各种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为了使自己的履历表丰富起来,可以找份好工作,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每天都在辛苦忙碌中度过,根本得不到片刻安宁。每当他筋疲力尽时,他都会想等工作后或许就能轻松了。

大学四年在忙碌中匆匆而过,一份发展前景良好的工作如期到来。汤姆没有得到设想的轻松,反而更加忙碌。他要为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等努力工作,恨不得一周有八天时间可以供他提高自己。他总是在告诉自己,等目标达到了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但是,轻松快乐的生活似乎从来没有眷顾过他。他总是给自己定下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为这些目标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经过不懈努力,多年之后,汤姆有了高额的薪水、稳固的职位,购买了豪华住宅和名贵跑车。他成了他理想中的成功人士,有能力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时候他却发现,他什么都不愿意做了,似乎一切都毫无意义。到海滩度假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他在海滩上没有享受到阳光,却感到寂寞和厌倦。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的享乐,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几十年过去了,汤姆大叔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快乐,他已经忘了该怎样享受生活。

汤姆大叔的一生都在忙碌奔波,为了成绩、为了工作、为了薪水、为了职位,他不断地压迫自己,不断地用快乐换取成功。但是,他不快乐,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从来都没有体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因此,当他的人生不再有目标时,他只能向人生投降,盲目地追求享乐。

漫漫人生长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存买单。为了获取这些生活凭证,我们必须付出劳动,我们必须在有能力工作时去赚取明天的面包钱。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人生就会不同。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手段,势必活得非常辛苦。每天上班都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只是为了实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去上班,只是为了得到一日三餐的费用,不得不逼自己去上班。这样的人总特别期望假期的到来,会感觉每天都在辛苦忙碌。还有一类人把工作当成事业。这类人功利心太强,关心事业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升职机会,权利和声望时刻在他们脑海中穿梭,如何从副教授变成终身教授、从教师变成校长、从职员变成主管、从编辑变成总编辑都会吸引他们大部分注意力。于是,他们没有精力休闲,不敢花费时间娱乐,每天像一个紧绷的弹簧痛苦不安。

然而,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不会每天忙碌,却能获得幸福快乐。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选择这个目标需要经过几个步骤:首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次,择选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把这个能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一部分。如此,你便是为自己而活,活给自己看,你便不会每天期盼假期,便不会抱怨工作的辛苦。这就是幸福的关键。

2.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

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身忙是生理现象,补充能量就能重新生机勃勃;而心忙则会阻挡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人活一世,奔波劳累在所难免。当你的心灵忙碌不安的时候,你可能是拥有过多的欲望,或者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学会心灵调试,克服名利的诱惑,淡看人生荣辱,保持心海宁静,方能摆脱“心忙”,获得安闲自在的人生。

佛说:“万法唯心。”获得惬意、快乐的人生,要从内心去谋划。所谓心净则身轻,找回原本就具有的、纯洁的天真心,身体再劳顿也能迅速消除疲劳。恒河有万沙,但每粒沙都是宝贵的。因此,人不应从外物取物,要从心取心,学会让心灵不再劳顿。

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天要穿梭于大街小巷,如此忙碌会使人汗流浃背、筋疲力尽。这只是表面意义上的身忙,如果没有过多的功利之心,一瓶啤酒,一份可口的饭菜、一晚舒适的睡眠就能使他们精神焕发地迎接新的一天。倘若为功名利益束缚,被荣辱得失干扰,心灵得不到片刻清闲,这就是心忙。心忙之人患得患失,心忙之人拿不起放不下,心忙之人容易走极端,心忙之人的人生总是繁忙。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社会矛盾频繁让现代人无法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无法超脱功名利禄,所以心常常处于忧虑、紧张、苦闷的情绪中。心忙很可怕,会扭曲心灵,危及身心健康。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说,世界上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紧张症、疲劳症或抑郁症。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心忙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要想摆脱心忙,我们必须提倡休闲。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心灵归属活动。在愉悦的气氛中,人可以消除身体疲劳,回归自然状态,并获得精神上的舒畅和心灵的宁静。

王老师是某大学的教授,今年六十五岁,算是从工作岗位上功成身退。参加完退休欢送会后,他对同事说:“从今以后,我就是闲云野鹤的田叟翁了。再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再也不用备课到深夜,再也不用没日没夜地批改考卷。”

同事们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参加些老年社团活动,修身养性,接送孙子上下学关心下一代,就这么简单。”

王老师神采奕奕地走出教室,对他的退休生活无限憧憬。可是,渐渐地,他就产生了疑惑,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还是感觉很疲倦呢?

一天中午,他送完小孙子上学,在校园门口碰到了一起退休的老同事。两人就相约到公园区聊聊天。王老师把他的疑惑告诉友人。

友人问:“你现在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王老师说:“我们都已经退休了,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操心的了。我就每天早上起来到公园练练太极,我是老年太极队的副队长,不能缺席的。傍晚的时候,去书法社练练字,你知道我那手臭字实在不能看的。晚上等孩子们下班了,我就问问他们工作的事情,儿子从小就是个冲动脾气,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没有改掉。对了,还有咱的小孙子,我每天都去接送他上下学,天伦之乐啊。”

友人听后,笑笑说:“你是不是感觉还有很多剩余的时间,还要去参加老年舞蹈队、老年歌唱团?”

王老师说:“对啊,这些都是颐神养性的,不是什么繁重的任务。”

友人说:“可是你的心很忙啊。你要担心老年太极队的事情,要担心自己字写得太差,要担心儿子脾气不好,还要关心小孙子的成长。等你加入老年舞蹈队、老年歌唱团,你估计又要考虑怎样才能当上领队吧?”

王老师说:“我只是担心一下,关心一下,为什么会每天都很疲惫呢?”

友人说:“其实,人生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你心里装了太多的事情,就得不到安宁。你认为你退休了,就可以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其实,如果心闲不下来,永远都在忙。”

王老师有所领悟:“那我该怎么做才是真正闲下来了?”

友人说:“这很简单,喝茶、看书、侍弄花草。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你去操心太多。参加社团既然是为了娱乐身心,那就不用非要有个成就。”

王老师听了友人的话大受启发。之后,他放开了所有的牵绊,和儿孙在一起就享受天伦之乐,参加老年兴趣社就修身养性。他这才体会到了退休后真正的快乐。

王老师退休后,身体从忙碌的教学工作中退了出来,心灵却依旧被操劳、牵挂占据,所以他不能体会到退休生活的闲适。在友人的开导下,他把心灵腾空,消除了那些不必要的忧虑,让心真正地闲下来,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

与身忙和心忙相同,休闲也分为心闲和身闲两种。身闲,指的是在劳动时间之外得到身体的放松和人体机能的恢复;心闲,指的是休闲活动带来心情的舒畅和心灵的宁静。休闲的最高境界是心闲,只有不为物役、不为名累、不为情牵的人,心才能真正闲下来。

人生难得是心闲,心闲之人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闲之人能“从今若许闲乘月,不时拄杖夜叩门”,人到心闲方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人到心闲方能享受人生的无限乐趣,体悟人生的万般美好。心闲是心情的舒畅,更是心灵的宁静,是视名利为浮云的淡定和超然。心闲之人有达观而超然的人生态度,凡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心态平和,心境空明。

心闲之人会放弃不属于自己的名利,删节人际关系中过多的“礼节”、过虚的形式;“省略”每天正在经历的可做可不做的细节,让生活简单化,让衣食住行也都简约些。如此,方能守住自己,方能消除满心疲惫,不被压力挤垮,不使人生扭曲。

3.不争,自然从容

水不争,但天下无物能与之争。水总是流向低处,善利万物,不与万物相争。往复循环间,水已经将万事万物包容在胸中,而万事万物都无法离开水的滋润。水,以其柔弱为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其不争而胜。因此,“不争”才是最好的“争”,最有效的“争”,最不具伤害性的“争”,更是最高明智慧、高层次、高水平的“争”。

禅道中所谓的“缘”,是日常生活的一般规律。无论是生,还是死;无论是苦,还是乐,其实都是生命的自然运行,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因此,凡事不可强求,更不能去争。培养一种“随它去”的心境,把心放宽,自然事事从容、镇定,时时坦然、无忧。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竞争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话题。就小处而言,为了一日三餐,实现生存最低层次的需求,从大处而言,为了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都需要去竞争,去和别人一比高下。浮躁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整个社会,各种不正当竞争随处可见。人们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脑,争得鱼死网破、争得头破血流。然而,是非功名都如梦幻泡影,纵然你在人我是非中取胜,你除了对别人造成伤害之外,对自己没有一点益处。所以,争,无用。不争,方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