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公司可能是骗子公司
1.直接在网上搜索查询,如果是黑公司,大多网上有求职者投诉揭露骗子公司。直接搜索这家公司名称或电话号码,既避免上当受骗,也可了解该公司情况,为应聘面试做好准备。
2.收钱的公司,十拿九稳是骗子!骗子们无论说得有多天花乱坠、多么动人好听,无非都是利用你急于求成的心理骗钱,只要你紧紧捂住钱包,他就没有任何办法。
3.大批量到处粘贴招聘、急聘、急招的牛皮癣广告。正规的企业绝不会到处在车站牌、路边大规模地张贴广告。
4.常年招聘的公司,最好不要去应聘。那是做广告的,求职者费尽口舌投简历应聘、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回跑面试也很难有结果。
2.职业中介骗招揭秘
农民工找工作不容易,便往往会寄希望于职业中介。但现在黑中介泛滥,常常是拿了中介费要么不介绍工作,要么重复介绍,或者介绍的工作农民工根本无法干,有的不仅不退中介费,甚至还出现伤人的现象。因此农民工在找中介时,需要特别提防遇到黑中介:
1.黑中介招聘广告中往往不写具体办公地址,只留下手机号码或小灵通号码。
2.黑中介总是将工作岗位吹得天花乱坠,并信誓旦旦地保证求职者即日上岗,让求职者赶紧交纳数百元报名费。
3.黑中介在一般不向求职者开发票,收据上也不注明收费项目,甚至不盖印章。
4.黑中介提供的所谓用人单位,大多是他们同伙临时租赁的办公地点,等求职者前往报到时,他们开始提高上岗条件,无限期地拖延上岗时间,以便他们随时开溜。
因此,广大求职者在交纳中介介绍费前,一定要查看中介机构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及职业介绍许可证,一定要查看营业执照上经营地址是否与其办公地址一致。万一遇上黑中介,求职者应保存好相关凭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4.警惕培训中的种种陷阱
随着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的兴起,参加培训的人员日益增多,但须警惕培训中的种种陷阱,以免上当受骗,花了钱又浪费时间。
1.确认培训者的办学资格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社会培训机构必须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学员在报名前可要求培训者出示有关证明或直接向教育部门咨询,避免参加假冒伪劣的培训班。
2.听口碑、看效果
现在北京一些大的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海文、北大青鸟等都已经办学多年,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也获得了学员的认同。所以,一个培训机构口碑的好坏,也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3.保留好培训者发放的资料
这不仅仅是为了复习,也可作为出现问题后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证据。
总之,在参加各种培训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不要轻易被蛊惑性的语言所迷惑。
3.高薪聘请可能是陷阱
高薪聘请,的确让人心动不已。可是,高薪的得来就那么容易吗?高薪的承诺能够实现吗?当求职者遇到高薪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做到“四看”:
一要看单位的实力。衡量单位的实力如何,可以从其注册资本、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入手。只有实力真正雄厚的单位,才会不惜千金纳贤才。
二要看行业特点。高薪并不是每行的从业人员都能得到的,行业特点是影响薪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要看同类人员的薪资水平。其他同类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所谓的高薪与同类从业人员相差悬殊,那就务必要提高警惕。
四要看自己的价值。要仔细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评价,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能否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
最后还要记住,高薪只有口头的承诺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合同里才行。
5.传销陷阱须注意
在传销组织中,发展“下线”被称作邀约“新朋友”。传销组织内对选择“新朋友”要有严格的规定,只选择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人、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曾经失败过想东山再起的人、有挣钱欲望的人。传销者们正是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利用一部分人想快速致富、“一夜暴富”等心理,垂下“高工资”、“高额回报”等诱饵来让人上钩。
费尽心机设骗局。传销人员在确定好对象后,便会随即展开电话、网络、邮件等邀约。为了提高骗人的成功率,传销者在电话邀约前都经过精心布局。电话邀约的大致步骤为:从沟通感情、促进升温再转入邀约的主题。于是有着发财梦想的“新朋友”,便在这些“善意的谎言”蛊惑下,踏上了传销的不归路。
8.如何防范兼职骗术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假期兼职,既能挣一些零用钱,又可以多接触社会。但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中,不乏一些虚假广告。如高薪诱惑、家教“托”、工作任务模糊等陷阱等都须十分注意。
1.遇到“高薪职位”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详细资料,先到工作地点看一看,如果对方不肯透露地址,可打11114查号台,根据公司名称查询,之后也应去现场看完之后再做决定。 2.做每份工作之前都要弄清工作的具体细节,明确职责范围,对于职责外的事情要敢于说NO!
3.选择正规的中介公司,许多同学往往忽略看其执照,这非常重要,而且还要注意是否过期。
7.女性求职防骗注意事项
女性求职防骗要有“四戒”:
1.戒心贪。不要指望付出很少的努力,却能获得很大收益。
2.戒心软。女性往往意志不坚强,发现别人都在掏钱时,自己便为了面子忘记原则。 3.戒心邪。女性求职者有时会有暴富企图,不管干什么,只要来钱多、来钱快就行。 4.戒心急。多次碰壁的求职者,求职之心过于急切,一旦被通知录取,容易被高兴冲昏头脑,甚至明知被骗的可能性很大,也愿冒险去试。
6.大学生打工如何防骗
大学生打工要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被骗,以下几招在找工作时比较实用:
1.委托中介机构介绍前,应先查看其是否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劳动人事等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原件,办公地址是否与证件一致。
2.有些骗子公司不以中介的面目出现,而以“公司人事部”等方式收取求职者钱财,再把求职者推到另外一个地方连续行骗,大学生在遇到打着“长年招聘”、“高薪急聘”幌子的岗位,或一问三不知、急于收钱的单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3.按照规定,招工是不能收取押金等费用的,暑期兼职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如果遇到对方收钱的情况,一定要问清楚这笔钱到底是什么费用,不合理的坚决不交。
4.应聘成功后,应与兼职单位签订劳务合同,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权益,明确具体工作时间、工资数额、工资支付时间及方式等,以防节外生枝。
5.如果真的被对方收取了“押金”等费用,一定要让对方开具字据,不然即使举报到劳动部门,因为证据问题执法部门也难以处理。
9.如何确定婚介机构的合法性
不少上婚介所征婚的人士,由于其内心有一种羞怯的心理,因此常常在尚未确认婚介机构相应资格的时候就轻信对方,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其实,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先确定一下婚介机构的合法性是有百利无一定的。
a首先要看婚介所是否具备经营资格,即有没有营业执照,执照中的经营范围是否有“婚介”项目,营业执照是否已年检或验照。
b婚介所在给你第一次介绍对象见面时,是否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及资产证明等。如果没有提供,就有可能属于“婚托”。
c如果是通过征婚广告去应征,就首先应该让婚介所提供与广告内容相符的对方身份证明及财产证明,无法提供,就是虚假的。
d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不是在婚介机构注册地点,而是茶楼、酒吧等消费场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当心掉入消费陷阱。
e看在收取服务费之前是否给你填表登记并签订“婚姻中介服务合同”,如果都没有做就让你交服务费,那么就可能是在骗服务费。
f要看中介机构是否给你出具正规收据,如不出具,就不要交服务费。
10.几招识破婚托
怎样识别“婚托”和避免上当呢?下面几个方法特别有用:
1.婚托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可向其索要证件试试。
2.婚托不会透露其驻地或单位,因此可以此问题试探地考察一下。
3.婚托不愿让你接触他的亲友,你感觉到这一点了吗?
11.快递骗术须谨慎
假快递专骗投递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消费者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联系消费者,声称有快递物品要送,并仔细询问消费者的办公地址和是否正在办公室内。一旦得知消费者不在办公室,便建议让消费者的同事代收和交纳投递费。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接到此类电话时,要先了解寄件人的信息以便确认,或让投递人在可以找到自己的时候送件。
12.防范股市骗术
火暴的股市催生了许多人的赚钱欲望,同时也催生了许多骗钱骗术。股民朋友在炒股理财时如果“财迷心窍”,则很可能掉进骗子设下的圈套。
骗子公司往往以资讯服务公司的身份出现,并承诺高收益。他们还会宣称自己正在发展会员,按不同等级缴纳相应会费后,投资者便可以获得“贴身”服务。
由于咨询服务公司往往只会告诉会员在某价位购买某股票,但是几乎不会明确建议卖出时机,甚至有些纯粹就是在配合庄家出货,因此会员被套牢的几率很高。
待到投资者要求赔偿损失的时候,骗子公司又会摇身变成“政府机关”承诺给过去亏损的会员进行补偿,给投资者另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鉴于此,投资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打着各种高收益旗号的资讯公司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要因一时冲动而上当受骗。
13.不可不防的专利诈骗
在某项专利被公开或授权公告的初期,专利权人一般都急于将专利转让出手以换取经济利益,而自己又往往缺乏项目转让的实际操作经验。一些骗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乘虚而入。 骗术一:以购买专利为名,将专利权人骗到行骗者当地,然后提出由专利权人请客以联络与其单位领导的感情,以此骗吃骗喝。如果对方发现专利权人对合同缺乏知识,则下一轮欺诈即又告开始。
骗术二:以高价作饵,不进行或只是进行极少量的细节磋商,要求发明人直接到骗子所在地签署协议。届时,临时找来几个托并假称也是专利权人,由这些托与发明人竞争,最终以跳楼价格买下发明人的专利。
骗术三:来信给发明人,表示很有购买诚意,要求尽快将样品寄出以便快速投产。这种骗子主要是拿准了一般专利在取得证书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寻找买家或投产资金,在这个阶段内发明人往往根本无暇去市场上追踪自己的专利是否被仿冒。
14.外贸合同陷阱
在国际贸易中,既有世界跨国公司,也有中小企业,同时还有许多骗子公司,它们从外表上常常难以识别。一些骗子公司隐藏得很深,在业务前不露破绽,而在业务进行中设陷阱,它们往往利用合同并以“法律”的招牌来引诱对方上当,其表现形式为:
1.名片主体。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注册资本,不能提供营业证明、法人资格证明,仅有个人名片,标有公司、职务、通信地址、电话等。
2.变更检验条款,要求改为外方检验机构。
3.变更支付条款,改信用证支付为托收或汇付。
4.变更合同运输条款,改班轮运输为租船运输。
5.变更合同主体条款。诈骗者会寻找各种理由建议由第三方代替自己履约,受骗方则常常会轻易答应而上当。
6.不签书面合同。骗子公司常会宣称外贸公司可不必担心没有书面合同,只要双方认同即可。
7.其他容易被利用的合同条款还有:品质条款、索赔条款、担保条款、违约金条款,等等,设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