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松应对刁难
2.巧妙避开敏感话题
3.机智转移话题
4.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1.用优雅回答来应对刁难
优雅回答是一种站在高处,俯视对手,意味深长的回答,还可以说是大度回答。
周总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具有非凡的口辩才能。是友也好,是敌也罢,或者亦友亦敌,不友不敌,他总是沉着应付,自由周旋,于优雅谦逊间捭阖纵横。这其中有不少是场面十分尴尬,环境十分险恶,人们认为问题比较尖锐,十分棘手的时候。
抗美援朝期间,一次,总理批阅完文件接受一美国记者采访。美国记者看到总理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诘难:“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总理含蓄地答道:“提起这支笔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这是机变,也是暗示,总理由他的派克钢笔而至“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而至“留作纪念”,能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不仅口才好,德育高,而且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存在于万物之中又凌驾于万物之上。否则,答非所问,无的放矢,贻笑大方。〖HT〗
2.用现引现证来应对刁难
现引现证犹如现炒现卖,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地取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得自己的论据更充实、更充分,喻义也更深刻、更贴切。现引现证空口道的“道具”通常是和对方有关系的。现引现证的最突出特点是语言直接、单刀直入,其攻击力足能使对方因猝不及防而落败。
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总统时,一位酷爱找茬儿的女记者采访了他的母亲。
女记者: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保证说卡特从未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却都是善意的、无邪的。
女记者:何谓善意的说谎?
卡特母亲:你记不记得,在几分钟之前,当你刚跨进我家的门时,我对你说你非常漂亮,见到你非常高兴?
女记者立即败下阵来。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卡特母亲“以人喻理”,现引现证,既削弱了女记者咄咄逼人的架势,又维护了自己儿子的形象。
3.用接茬引申来应对刁难
所谓接茬引申法,就是当对方提出的问题使你实在无法回避又难以做出正面解答时,不妨顺水推舟接着他的话茬往另外方面引申,用引申之处的绝妙结果来回答对方的提问。接茬引申需要具备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使间接回答的话语出乎对方的意料。所以,接茬引申法是岔题作答空口道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
请看丘吉尔是如何妙用接茬引申的:
20世纪30年代,一次丘吉尔访问美国时,有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咬牙切齿地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不屑地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极力主张与苏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的侵略。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议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细细去品味。这种间接岔题作答,不但能恰到好处地制止刁难,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答话的语言充满情趣、魅力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4.用模糊语言避开话题
在答记者问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敏感话题。这时如果运用精确的语言往往表达不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此时模糊应对便派上了大用场。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人”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人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亦具有君子风度。
这种模糊应答,往往体现了说话者的机智,情急生智,应变自如,令人回味。这种应答方式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语义不明确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的局面。
5.用寓理于事的方式避开话题
在答记者问之时,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或者已经回答过但对方又发问的问题时,不妨采用寓理于事的方法,即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能反被动为主动,让对方代替自己回答问题,可以说是人际应对中的较高境界了。我们可以针对对方的提问,举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反请对方说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说明对方的观点正是问题的答案。一个回合下来,对方这个“系铃人”在我们的诱导下不知不觉又成了“解铃人”,使我们得以轻松地摆脱困境。
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都抢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一位年轻记者破例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待。他没有正面回答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一块蛋糕。
记者获得殊荣,十分高兴,他很快便把蛋糕吃下去了。接着,总统又请他吃了一块。当他刚要开口请总统谈谈时,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蛋糕。青年记者受宠若惊,肚子虽饱了,还是盛情难却,勉强吃了下去。
记者正在抹嘴之时,只见罗斯福总统微笑着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记者实在吃不下去了,便向总统申明。
罗斯福总统笑着对他说:“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吧?刚才您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罗斯福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通过连吃四块蛋糕的感受,体验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想,可谓高明之极。
6.用曲解本意法避开话题
抓住对方提问本身的弹性,曲解其提问的本意,做出表面上合乎要求的回答。
提问者的有些问题虽然针对性较强,但是问题的设置并不严密,往往只给出一个大致的范畴和限定,人们作答时完全可以在这个宽泛的范围中大作文章。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抓住其本身的灵活度,有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给出表面上的,听起来符合要求的回答。对方自己的漏洞被人钻了空子,自然无法埋怨我方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