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
5800900000023

第23章 想象超群,天马行空 (1)

一 想象技巧点拨

想象力既是一种智力因素,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即人们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新艺术形象。事实上,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要激发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如续写未完成的故事情节,改变作品的主人公而重编故事,提供一个抽象图形而加以某种情境,或植根于现实,展示生活的愿望,想象未来、时空情景等。其实平时注意抓住课本中能触发自己想象的诱导物,进行适当的点拨,使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在写作中,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 烘托渲染

烘托渲染本来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墨色或彩色区分画面的明暗浓淡,凸出形象,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后来人们把它用在写作上,它的定义为:为了使所写的事物的特色突出,往往用另外一种事物来陪衬或对照,对人或人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景物等多方面进行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本质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烘托离不开作者大胆合理的想象,比如,在描绘景物时,把大自然中的景物与日常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比较熟悉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赋予景物以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景物描绘得惟妙惟肖、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营造意境

在写作文时,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可以为文章增加一定的韵致。所谓“意境”,就是作文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作者传达的情感、观点、态度之间的完美统一。因此能够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是如何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一般来说,刻画人物,描摹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生动逼真,而不揭示生活哲理,就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的意境营造显然是失败的。

3.内心独白

用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情感波澜,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能达到入木三分之效。所谓内心独白法,就是指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内心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使读者深切体验人物的心灵状态,引起共鸣,从而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内心独白具体方式又可分为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和戏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指作者以“我”的口吻来叙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敞开心扉做最彻底的思想流露。间接内心独白是用第三人称的描述来刻画人物形象。作者采用的是“半介入”的态度,在这种内心独白中,作者在人物心理和读者之间,起着现场向导作用。戏剧独白则是通过戏剧的独白形式进行写作。

4.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指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它包括历史情景再现和诗词意境再现。

1)历史情景再现

例如,通过想象,将陶渊明当年的隐居生活再现在读者面前: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间清泉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篮子,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菊香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以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这个片段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透过历史的窗口,看到陶渊明当年的生活情境。

2)诗词意境再现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再现了王维的《渭城曲》原诗意境: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样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种再现,远远超过了对于诗词本身苍白的解释,它使人沉浸在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久久回味。

5.换位自述

作者在叙述时变换角度,以不同人物或事物作为叙述主体,展开叙述的方式叫做换位自述法。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主体叙述视角。即文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述视角,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或同一主题展开叙述。这种方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话题的魅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生物叙述视角。指由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动物、植物或物品)的眼光来看世界,从而叙述事件、判断事件。

3)换位叙述视角。指作者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切入主题。比如以“家庭教育”为话题的写作,多数学生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劝告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有一个学生却一反常态,将自己幻化为一个即将做母亲的人,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以后准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视角一变,顿时给人一种新鲜感。

6.由此及彼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做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做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由此及彼联想到的。所谓由此及彼,是指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比如有人看到荷花荷叶,而联想到《西洲曲》;有人看到雨巷中的姑娘而想到美丽的丁香。当你脑海里有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时,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方式则左右了你的思维。在进行由此及彼这种联想时,你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要能够步步深入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即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就会得到不一般的见识。

二 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烘托渲染

“清茶”、“快餐”两相宜

黑龙江某考生

一个安恬的午后,我独自坐在茶楼上,呷着清茶,透过窗子,时而望望窗外的集市,时而移动手中的鼠标,在网上查找信息。一篇关于阅读方式变化的调查,引起了我的注意:图书阅读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网上阅读的比例逐年增加。

我想:“读书”和“读网”如同品茶和吃快餐,各有各的“味”。

“清茶”虽淡却耐品味

一杯清茶,清澈见底,你似乎一眼看透了它,但个中滋味还需“品”,因为“品”得到的“味”是无穷的。

捧读《论语》,其中做人的道理并不是那么直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它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像网上的“成功学”、“处世秘籍”之类那样平白无味。试想,在一个夏日午后,闲坐庭院中,手捧《诗经》,想象先民们的生活图景;诵读《将进酒》,体验一代“诗仙”太白的浪漫人生经历;品读东坡居士的《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从中你可以受到东坡乐观豁达精神的浸染,就会鼓起勇气,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春”。这,就是读书虽淡,却值得细品之妙。

“快餐”无味却可饱肚

我对“读网”持否定态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快餐一般的“读网”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你的知识随时要更新,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知讯者”生存的时代。无法想象,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会对社会有多大意义。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要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变化,那么“读网”就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方式。

快节奏的生活的确已使我们没有多少“品茶”的闲情逸致,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快餐”可以满足你对海量信息的需求。

“清茶”与“快餐”本没有比较的必要,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是完整的人,既是“物质的人”,又是“精神的人”,“品茶”使我们身心放松,“快餐”让我们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可以有所收益,都会助我们的生命以无穷的动力!

【创意点评】

这篇作文想象丰富,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形象地将读书比喻为品茶,生动又贴切。同时,将网上阅读称作“读网”,来与读书相对应,恰到好处。而且,作者又将“读网”比做吃快餐,让人想到年轻人在肯德基、麦当劳等西餐厅进食的情景。“读网”的大部分不就是年轻人吗?营养学家一再呼吁,说它没有什么营养,但你能否认它不能充饥吗?这就是“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