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纳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挑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后来,一纸封条贴住了我向里张望的眼睛,村子里传言上级发命令要整治村容,将老院改成商业街。
那时奶奶慌了,满院里转,却不讲话,如同找不着旧窠的老燕,在枝丫间翻飞,孤独惆怅。
那时孩子们也慌了,低头走过,恍惚传来昔日的笑声,他们再也吃不到古院里糖艺老人做的糖小鸟了,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
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擦脂抹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得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
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如同怕看旧照片里的初恋情人。
古墙还在吗?胡同院里的老槐树还在吗?纷纷的淡黄色落蕊还在吗?
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将所有的儿时记忆酿成一杯酒,饮下它,永远陶醉在和谐美好的图画中;将一切美好的现实酿成槐花糕,藏在记忆深处,默默地,默默地……在蓦然回首的刹那,留下“簌簌”的淡黄色花影……
转身,回首。
然后掉头,默默走开,眼泪成诗。
【创意点评】
本文题为《站在老家的门口》,文中的“老家”则代表了回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不着痕迹地熔为一炉,使得语言富有诗味,读完满口余香。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湖北某考生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门,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姗姗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创意点评】
本文取材于课文《项脊轩志》。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难得的是写出了对原文的感悟,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切身体会。
站住大师的门口
湖北某考生
三国时期,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群雄并起,彼此争霸。一次战役中,势孤力单的豫州牧刘备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丞相曹操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于是,他便不远千里,来到湖北襄阳隆中请隐居于此的诸葛亮出山辅佐,以求东山再起。结果,寻访三次,始得相遇。哪料先生是个十分贪睡的人,日上三竿,竟还酣然沉于梦乡。他不敢打扰,站在先生的草庐门口,垂衣拱手,久久等候。直待两腿僵直,仍然咬牙坚持,再坚持。人影一寸一尺地悄然缩短,他终究站醒了先生的大梦,赢得扶助而成就了辉煌的大业。
另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讲道:还是在共和国刚刚成立的1949年,上海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奉命于危难之时,担任起这里的市长。他夙兴夜寐,四处奔忙,要把那些学者专家组合成一支精锐的智囊团队,为恢复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然而,当他造访化学家齐仰之的家时,门上一张“谢绝会客”的字条让他吃了闭门羹。“这么一个清高的先生!”他站在先生的门口一遍又一遍地按响门铃,可是室内的回应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默。他只得作罢,以普通军人立正的姿势巍然站立着喊话:“先生若不开门,我陈毅就永远站在这里!”时间一秒一分地艰难推移,他到底站开了先生的大门,获取感动而实现了理想的目标。
一个是一州之牧,一个是一市之长,凭着赫赫高位和凛凛威风,只要一声令下,管你何等人物,岂有招而不至,唤而不来的?但是他们一律枉驾屈尊,在大师们的门口虔诚站立,殷殷期盼着允诺。为什么如此做法?因为他们深知:非站立不能叩开大师们的紧闭的心扉,非站立不能占领大师们的情感的世界;否则,即使跨过那道有形的门槛,也难以进入那道无形的大门。
事业的道路,常常云遮雾绕,山重水复,没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师巨匠指点迷津,引领前进,往往很难到达成功的终点。人言“人才难得”。诚然,唯有虚己之怀,感之以诚,待之以礼,才能把他们吸纳到身边,为我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选择“站在门口”,就是选择谦冲下人,就如同当年周公吐哺揽才、文王临渭访贤、刘邦设坛拜将一样,必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历史上留下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所以,“站在门口”并不是遭遇困境而无可奈何、十分困窘、万般尴尬地乞人膝下的卑行,而是为展宏图而将博大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卓越的智慧、超等的风度挥洒于天地间的壮举。它为每一个有志于在人生史上勾画精彩一笔的人之所必需。
如今,人才兴国已经置于战略地位,举贤任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有时被那些杰出人才冷漠地拒绝在门口的时候,应该首先扪心自问:我是否像前人那样“站”过。
【创意点评】
文章有三点巧妙之处:其一,虚实相生,构思巧妙。作者充分发掘题目的内在含义,阐发了“唯有虚己之怀,感之以诚,待之以礼”,才可吸纳人才。主旨深刻,醒人耳目。
其二,用例典型,逻辑严密。文章由两个典型事例开始,牢牢把握住论证角度,然后从个别到一般、由现象而本质地展开分析,层层递进,顺理成章。
其三,语言凝练,富有张力,体现出浓厚的文学底蕴。
站在老屋的门口
湖北某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有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到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创意点评】
全文充满了细腻真挚的情感,文字平实却不失厚重,爷爷坐在老屋的门口,是恋旧;奶奶坐在老屋的门口,既是恋旧又是恋人;老屋“老”了,爸爸不肯拆,是源于对父母的爱。这层层叠叠的爱,留在心中,写于纸上,厚积薄发,沉静悠远。
考题7:2008江苏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的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满分佳作欣赏:
好奇心
江苏某考生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神奇的感觉,这种神奇占据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因此有了很多好奇心。那个时候,我们会因为好奇心,而带给自己一些麻烦,甚至西方还有谚语曰:“好奇心杀死一只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好奇心也带给我们求知与探索的欲望。
如果一个人具备好奇心,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在这种奥妙之下,我们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些潜能。我们就会发现人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我们就会付出自己的所有努力,我们就会学有所成。
我小的时候,也有过很多好奇心。那个时候我老是会缠着家长问一些很可笑的问题,我的父母因为工作很忙,根本没时间理我,经常就是说我胡思乱想了事。我也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犯下一些拆坏玩具的错误,更是得到了他们狠狠的批评。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地不再好奇,不好奇了,惹不了祸了,家长满意了,我却从此失去了探索的动力,现在想想,这是很不好的。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一个讲演者在讲演的时候,随手从后面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大家这个圆像什么。在场的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两三种,社会上的成人们一种也讲不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小到大,好奇心就是这样一点点消失的。我们越学越不敢想象,终于成为不敢想不敢说的人,这就是我们成长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