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结伴香巴拉(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5808800000006

第6章 丽江寻幽:不问喧嚣,自能觅宁静之所

早晨,尚在睡梦中,隐约听到窗外有人叫我名字。我住二楼,床靠窗,窗对着楼下的叶榆路。拉开窗帘一看,是J。他来找我吃早饭。之前他打我手机,关机了。其实是没开机,我定的闹铃尚未到时辰。本以为自己会醒得早,没想到他这么早。我匆匆洗漱完,下楼去。

J说两个女生和“酒店男”决定也要去丽江了,不过现在还没起床。我们昨天早上吃的是某家店的饵丝,觉得味道奇怪,今天便找到前天早上吃过的那家,依然要了豆浆油条咸菜。

吃过早饭,各自返回旅舍收拾一番。之后五人集合,乘公交车往客运站去。

丽江,是徐霞客旅行的终点,亦是他生命终结之处。对于我们这趟旅行来说,丽江,是一部分人的折返点,另一部分人的中转点。

现今,这个传说中的艳遇高发地令无数红男绿女趋之若鹜。通常,游客口中的“丽江”单指丽江古城(大研古镇),它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因形似一块碧玉大砚而得名。某种意义上,旅游开发带动的酒吧热潮成就了丽江古城,也毁了丽江古城。但是,古城之外,舍闹求静,去束河古镇,去白沙古镇,听听有“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识记几个东巴象形文字,或许体会到更有魅力的丽江。当然,还可以去膜拜山顶终年冰雪皑皑的玉龙雪山。

M虽然丢了手机,L劝慰道那毕竟是身外物,何况她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到丽江去,所以继续旅行。“酒店男”估计是想追随L走一段路。H和他的同学准备今天骑车去喜洲,没有同来。

我们上了一辆去丽江的中巴车,刚坐下不久J便问大家:“你们吃药吗?”众人面面相觑,随即明白他的意思。他指的是晕车药。这是我们此次旅行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看来J的旅行准备做得的确充分。半路,从微博得知大理洱源发生五级地震的消息,此时我们已经身处丽江地界。

在车上,此番出游为大家安排行程、预定住宿的J没有订到古城的青年旅舍,我便推荐他订了束河的K2青旅。一个三人间供三个男生住,一个标间供两个女生住,另一个标间留待H和他的同学。之前H又发短信说他们晚上会赶过来。

下车后我们径直改乘面包车往束河古镇去。束河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因为离丽江市区有段距离,旅游开发较晚,较之古城幽静得多。然而,这次到访,虽不是节假日,游人也不见少,束河终究也是“沦陷”了。也好理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来旅行或旅游了。我觉得,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的是用脚步丈量大地,从容不迫;而后者以参观景点为要义。

K2依然人气十足,安置好后我们便在附近找了家川菜馆吃饭。此时已经过了下午三点。点了酸菜鱼和几样蔬菜。同样的某道菜,束河的价格大约比大理古城贵出一半,恐怕丽江古城会更贵。饭毕我们走出古镇,坐公交车去古城。

公交车上,有人问一个小女孩觉得这里的天气如何。她埋怨道,“这里总是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的。”一语道出丽江乃至云南天气的多变。不过听说她来自石家庄,那么该庆幸她至少看到了蓝天白云。有一个段子说,一个小孩随父母到海南旅游,问家长:“为什么天是蓝色的啊?”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刚进古城,大家就被接踵摩肩的人群阵势给扫了游兴。跟团的,举家出游的,背包独行的,把古城的各条道路挤得水泄不通。想必双休日更是人满为患。初见“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等酒吧,也许你会眼前一亮,想起那些影视剧;然而很快地,它们各家分店的招牌类似“第X连锁店”就让你觉得索然寡味。

所以,我尽量无视游人,抬头往天上看。天真蓝,云真白,纳西族房子的屋顶真美,杨柳真绿。是的,与大理古城相比,丽江古城的杨柳算是一道风景,“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前年夏天来时,也是如此杨柳依依。便想篡改《诗经》里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杨柳亦依依。

经过四方街,再往僻静的巷子里绕,我们终于胜利地避开人群,到了古城幽静之处。一些店面的名号和装潢还算有趣,比如“我家有床来睡吧”。

地势更崎岖,石板更光滑,这也是丽江古城殊于大理之处。

J有同学也到了丽江玩来玩,住古城的某家旅舍,他便脱离我们去找同学叙旧。我们其余四个则继续逛游。古城外的街道上,看到天边挂了一道硕大的彩虹,大家都停下脚步来观望、拍照。这是我第一次在云南看到如此醒目的彩虹,颇觉稀罕。

回到大水车那边,大家到附近的肯德基点了外带饮料,然后到花坛边的长椅上顺作休息。我因为饿,索性还到旁边的麦当劳要了个菠菜嫩牛卷。

之后,他们三个继续休息,我因随身携带的中性水笔落在了“爱大理”,便去了古城口旁边的新华书店买笔。其实我更想看看自己的游记《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在此有否。结果真有。于是便买了一本,还特意盖上东巴文字的“丽江新华书店”购书留念章。

很快返回原地。接着我们沿路逛了一些商铺。我买了保暖裤和长袖衬衣,以备之后的不时之需。因为之后可能要去玉龙雪山和香格里拉。保暖裤其实就是秋裤,J在大理时就已经穿秋裤了,“酒店男”因此给他取了一个绰号:“秋裤男”。M买了双袜子,我帮忙一起结了帐。

坐车返回束河,下车后走回旅舍的那一路遇到了小雨。L突然跟我开起玩笑,挽起我的手走了一段路。“酒店男”和M一旁看着,煽风点火。之前L还至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小可爱”。“太好玩了”,这是“酒店男”对我的评语。是吧,如果我愿意和大家打成一片,也许还算个有意思的人。

回到青旅,他们三个忙着订次日的火车票回家去。不像我和J这么自由,他们还要上班,旅行时间有限。

晚上,H和他的同学果然赶了过来。洱源地震并没有影响大理至丽江公路的通行。J也回归到大部队里。“太疯狂了”,这是J带来的关于古城酒吧的信息。他和同学晚上本想去感受酒吧,结果因为人太多,据说只是匆匆进去又出来了。

J饿了想吃点东西,我和H便陪他去。选了附近一家烧烤店,一只烤茄子大约三十块。我和H则买了酸奶喝。

H想和J“好好聊一聊”,于是便让他的同学和J换了房间,让J和他住标间。而我、“酒店男”和H的同学则睡三人间。我突然想起,上次来束河的第一晚,我就住在隔壁的三人间,一个人独享三张床。

次日早晨,两个女生赖床,J、“酒店男”和我一起去吃早餐。稀饭油条咸菜茶叶蛋之类。而H和他的同学之前退房回古城去了,不知道有什么吸引他们如此急速地赶回去。

吃过早饭,我们在古镇逛了逛,还去邮局看了明信片。说实话,我对这里售卖的明信片并不满意,因而生出拿自己拍的风景照做明信片的想法。

接着,J继续找他的同学玩。后者在此还剩一天时间,他们准备骑车去拉市海或者白沙古镇。

之后,我们剩下的四个人(女生们终于起床了)又在古镇逛游,他们想买些纪念品带回去。看了不少店铺。M买了一条围巾,让我试戴了一下,据说是给之前闹矛盾的男友买的。又听说这次她出门“疗伤”,两人关系得以缓和。逛了约摸一个小时,返回旅舍。我什么也没买,因为觉得这里的纪念品似乎在任意一个旅游景区都能买到。

点了炒饭带回来吃。饭毕,他们三个晚上要坐火车返程去,想好好休息,于是去提前补觉了。本来,“酒店男”有点想去悦榕庄喝下午茶,那里有欣赏玉龙雪山的绝好视角。我也有此意愿,还做好了两个男生请两个女生的准备。但女生们似乎不愿意去,最终还是没有成行。或许,是L不想给“酒店男”这个面子。

我想骑车再去看看前年夏天到过的白沙,还想理个发,便出门租了自行车,出了古镇。然而很快地,“玉龙雪山15KM”的路牌吸引了我,我便以此为动力,直接往玉龙雪山方向骑行。

这条公路很直,仿佛没有尽头。骑久了感觉还真有些吃力。一路上,雪山近在眼前却始终不能近观。半路上有“白沙”的指示牌,索性就往骑到白沙那边去。玉龙雪山,这次恐怕又去不到你的脚下了。

白沙是丽江土司“木氏家族”的发源地,也是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唐朝时期,木氏祖先在白沙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宋元年代的白沙古镇是丽江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明代初年木氏家族迁到大研镇之后,白沙的政治、经济功能开始减退,逐渐为大研古镇所替代。今天的白沙古镇保留下来了非常完整的纳西风格建筑和很多文化古迹。

只是远在古城以北10公里,这里的游客却寥寥无几,其中又以外国人居多。时光似乎在此停滞了,如果不是“中国移动白沙营业厅”之类的现代语境,你甚至以为穿越到了上个世纪。

一进通往古镇的道路,路旁就有不少售卖古旧玩意的商铺。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一问价格,都不贵。有些东西在别处未曾见到过。看来白沙真是个“淘宝”的好地方。

古镇大门下,一群卖菜的老人打着盹。也有改头换面的一些店家卖起手工艺品,咖啡简餐。但总体来说,此处有待开发且正在开发,最终难逃“下一个束河”的命运。不过,现在来,还是时候。

或许是赶上了花期,此时的白沙,花团锦簇,馨香沁人。在此,我还闻到了桂花香气,很是欣喜。

挑了“杨先生家纳西农村特色小吃”,坐在临溪的露天座位,点了云南咖啡和酸菜炒饭,想歇息一番。之前在束河的炒饭我吃得很潦草,加之骑车,又饿了。很快,隔壁空桌上一份当期的《文学报》吸引住了我,在这居然会有人看《文学报》?一问,原是店主杨先生自己订的报纸。他年近七十,一生热爱文学,虽偶有发表,但未曾出版。他用了一个词说明原因,“囊中羞涩”。那么他指的应该是自费出版了。

杨先生热情地拿出发表在《丽江社会科学》(内部刊物)的一篇写白沙文化的文章给我看。那本杂志油迹斑斑,大概经过了不少人的“检阅”。至于文章,倒是中规中矩。

之后有外国游客来访,是一对夫妇,正在犹豫要选择这家还是隔壁,杨先生一句熟络的英语就把他们给招过来了。很快,我发现杨先生的口语很利索。

后来我又骑回束河去。走的是近道,也是上一次从束河往返白沙徒步的路。那时是和K2的两个驴友一起往返的。这一路的骑行令我心情愉悦,因为看到了曾经看过的风景,想到了曾经来过的自己。

青山依旧在,我亦是原来的我。虽然长了一两岁,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依然不减,也希望自己不要被这个世界改变太多。

在白沙没有找到理发的地方(或许是不愿意去找),于是骑车再至丽江市区理发。香格里大道很长,适合骑行。最后在新华书店对面找打了一家规模挺大的理发店。当然,按照惯例,它冠以“XX造型”的名号。遇到了阵雨,所幸理完发雨就停了。

返回青旅后不久,J也回来了。他和同学骑车去了白沙以及更北边的玉龙村,还在玉龙村骑了马。有一个插曲,他以为当地农民说好的骑马价格是往返,结果才知是单程。但考虑到那个价格实在不贵,J觉得或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

另外三个驴友也收拾好了。我们三个男的一起吃了晚饭,鸡汤米线。女生说“不饿”,一旁等候。

吃完饭,我和J便将他们要走的三个送上一辆的士。大家一一拥抱作别,说着“有缘再见”之类的话。我和这三位算不上交情深厚,但此情此景,也确有一番离愁。而J更是有几分感伤。

剩下我们两个。准备去看看四方广场的篝火晚会,结果没有。我们一边游荡一边讨论接下来是否要去玉龙雪山。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之后的行程或许会去泸沽湖、香格里拉。唯一肯定的是,明天要回丽江古城去再体验一番。而H,还在古城逗留。

回到青旅的房间。我准备把自己的游记送给J,“住青旅的旅行”,这书名实在应景。而且,正好可以聊慰J当下的心情。看得出,他对于从昆明一路带来的两个女生尤其是L,心存一份好感。“她性格很好”,J说道。

三人间来了个新室友,在南京读大学的小伙子,从西藏一路搭车过来的。西藏呵,又勾起我的向往。新室友不怎么说话,又或者只是不愿意和我们多谈。

旅行,总免不了遇到一些人,免不了要和一些人告别。其中很多人永不再见。

记起那天在K2前台大厅的沙发上和L谈及茶花烟盒上的诗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我们知道这句话,大概因为都看过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二三事》。书名取意于《圣经·传道书》:“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不抽烟,也没有去求证过茶花烟盒是否真有那句诗。以至它成了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