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它常和水分结合在一起决定植物的分布界限,其它条件如日照长度、土壤类型等对植物的分布也有重要作用。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变化。家庭盆花能保持的温度是一定限度的,而花卉能进行生长的温度,则是在这个范围内的更小一部分。
花卉是在必需的最低最高温度之间进行生命活动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温度越高,花卉生长越快;温度越低,花期越长。一般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高于苗期,而低于生长期。温度还能影响到花卉的生理过程,如牡丹、杜鹃等必须经过一定低温,才能在适宜温度下开放。
栽培花卉时应经常考虑到3种情况:一是极端最高最低温度和连续的时间;二是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三是冬夏温差变化的情况。
不同花卉的需求温度
通常认为影响花卉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的有三种温度:就是年平均温度、生长期的积温和冬季最低温。而对每一种花卉又有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这三个温度也成为三基点。超过最高和最低温度,花卉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其它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根据各种花卉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人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耐寒花卉:原产于寒带或温带的花卉,抗寒力强,在我国北方能露地越冬。一般能耐零下5℃的低温。如:二月兰、金盏菊、雏菊、紫罗兰等。二年生花卉大多不耐高温,在炎夏到来以前完成开花结实阶段而枯死,如风铃草、石竹等。这种花卉在长江流域一带露地栽培都可保持绿色越冬,继续生长,有的还可继续开花,开花的适宜温度为5到15℃。此外有的地上部枯萎,以宿根或球根地下越冬,如蜀葵、萱草等,这类花卉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5到25℃。
(2)半耐寒花卉:原产暖温带及亚热带耐寒性较差的花卉一般耐零下5℃以上的低温。包括一部分秋播一年生草花、二年生草花、多年生宿根草花、落叶木本和常绿树种。引种在我国长江流域能露地安全越冬。在华北、西北和东北,有的需埋土防寒越冬,有的需包草保护越冬,有的则需进入冷室或地窖越冬。它们的根系在冻土中大多不会受冻,宿根草花的地上部分枯萎;木本花卉的地上部则不能忍耐北方的冬季严寒或者惧怕北方的寒风侵袭,需设立风障加以保护;秋播一年生草草花及二年生草花具有一定的耐寒力,但因其冬季多不落叶,需进入冷床或低温温室。这一类花卉有芍药、梅花、石榴、夹竹桃、大叶黄杨、玉兰、五针松、三色堇、金鱼草、石竹、翠菊、郁金香、部分观赏竹等等。
(3)不耐寒花卉: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花卉,包括春播一年生草花以及相当一部分常绿宿根和木本花卉,在生长期间需要高温,要求温度不低于8到10℃,一般不得低于5℃。例如牵牛花、凤仙花、鸡冠花等花朵开放必须在25到30℃下。露地一年生花卉和温室花卉,均属于此类。它不耐寒,不能在露地越冬。一年生花卉春播后常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发育,在降霜以前开花结实,以种子状态越冬,如一串红、小丽花等。温室花卉中有些则要常年在温室中培养,如仙人掌类。
(4)冬热夏凉花卉:还有一种就是原产于热带高原的花卉,这类花卉要求冬热夏凉,如波斯菊、仙客来、大丽花、倒挂金钟等都属于这类。
不同阶段的需求温度
花卉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种子萌发时期需要较高的温度,而苗期则要求较低的温度,这种情况在二年生花卉中尤为显著。当营养生长开始后又需要温度逐渐升高,但开花结果时大多又不需很高的温度。种子绝大多数能耐0℃以下的低温,生活营养体的耐寒力通过锻炼也可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在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则植物的生物产量越高,花卉显现枝叶茂盛,繁华似锦。
温度的交替变化还能提高细胞膜的透性,因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变温与花卉的生态分布是协调的,热带原产观叶植物最适宜的叶温多数为21℃,但低于15℃则生长缓慢甚至不长,或仅可维持其生命;15℃以下的夜温仅适于高纬度原产的观叶植物。一般热带原产的花卉要求昼夜温差为3到6℃,温带植物为5到7℃,沙漠植物如仙人掌类为10℃以上。观花的盆载植物最好叶温保持在15℃。
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
花卉生活的环境中,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土温影响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移动,有机物质的分解,盐类的溶解以及根系的吸收和种子发芽的能力。
多数花卉开花时遇气温较高,阳光充足,则花香浓郁,不耐高温的花卉遇高温时香味也淡。这是由于参与各种芳香油形成的酶类的活性与温度有关。花期遇气温高于适温时,花朵提早脱落。高温干旱条件下花朵香味持续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