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笑话说:
一只金丝猴穿着长袍走出家门。黑熊见了它说:“长袍不如短袍好。”金丝猴听了,回家用剪刀把长袍剪掉一截,改成了短袍。
金丝猴穿着短袍走出了家门,山羊见了说:“短袍不如衬衫好。”金丝猴一听,觉得有理,便回家将短袍改成了长袖衬衫。这时,白兔路过这里,见金丝猴穿着长袖衬衫,就说:“长袖不如短袖好。”金丝猴一想,对呀,于是把衣袖剪去了一截,改成了短袖衬衫。窗外树上的小松鼠看见了说:“短袖衬衫不如背心好。”
金丝猴正想剪成背心,被刚回家的猴妈妈拦住了,猴妈妈说:“你这样一直改下去,成了什么呀?”
这则笑话是讽刺小金丝猴自己没有主见。但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长袍减去了下摆就成了短袍;长袖衬衫减去一部分袖子就成了短袖衬衫;再把剩下的袖子全部剪去就成了背心。
说明了某一样物品减去一部分后有时会变成另一样新东西。这也揭示了搞发明创造的一个思路:缩减“缩减”。
可以这样想:
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部分吗?能把某样东西的重量减轻一点吗?能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次数吗?这些从形态上、重量上或过程中的“缩减”能产生什么好的效果吗?
把袜子的套筒“减”去,改成为“袜船”。冬天,在卧室中穿拖鞋时,“袜船”能起到保暖作用。
人们把日常看到的眼镜减去镜架,就成了薄薄的镜片,再换一种片子装进眼眶成了隐形眼镜。
以上主要是形态上的“缩减”。
夏天喝的饮料,原来是装在玻璃瓶中的,从减轻重量角度考虑,把玻璃瓶改为塑料瓶,就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
有的同学的爸爸、妈妈上班路比较远,需要换几次车,每换一次车就得买一次车票。能不能减少买票的次数呢?公交公司想出了让乘客买“月票”或买“本票”的办法。每月只交一次钱,买一张月票或一本本票,上车就可以不用再掏钱买票了。这样,不但为乘客带来了方便,也减轻了售票员的工作负担。
还有,上海人过黄浦江要乘船摆渡。原来,在浦东、浦西都要买票才能上船。后来,有人想,凡是过江的人,绝大多数是走来回的。于是想出办法,只要在浦西一处买票,票价计来回的钱。从浦东上船不用买票。结果,为国家省下了不少人力物力,过江的乘客也感到方便。
各地纷纷开设超级市场,也是运用“缩减”的道理。顾客无论买多少次东西,都只需在门口一次付钱就可以了。这样许多站柜台的营业员就可以干其他的工作了。
这是过程中“减”少次数的例子。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比原来的汉字已有了不少简化。简化的实质是减少笔画。如“郁郁葱葱”的“郁”,这个字只有8笔。但原来的“”字要29笔。你看减少了笔画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方便啊!
这既是数量上的“减”又是形态上的“减”。
“缩减”的方法到了科学家手中,就被应用发明了许许多多造福于人类的新产品。
约瑟夫?斯旺和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约瑟夫?斯旺是英国的发明家。他从1845年起研制电灯,但研制的许多电灯泡都像天上的流星一样,闪烁了一会儿就再也亮不起来。直到1877年,斯旺做了一个试验:抽掉电灯泡里的空气,装上碳丝,通上电源时,一个多年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电灯泡发出了耀眼的光,而且维持了很长时间。望着这明亮的电灯,多年来挫折带来的烦恼云消雾散。我们不难看出,斯旺成功的关键一步是从电灯泡中“减”去了空气。
与约瑟夫?斯旺同时,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研制电灯。他经过了无数次失败,调换了1600多种材料,但都失败了。最后也是抽去了灯泡里的空气,才获得了成功。到1883年,这两位不约而同发明了电灯的科学家,联合成立了爱迪生?斯旺联合电灯有限公司。不久,电灯便照亮了世界上亿万户家庭。
日本富士公司发明一次性相机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时,富士公司胶卷大量积压。为了推销这些胶卷,将一般相机所需的四百至七百个零件减少再减少,最后只留下二十六个零件,发明了价格十分低廉的一次性相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于相机的大量销售带动了胶卷销售,原来堆积如山的库存胶卷也一销而空。富士公司用“缩减”的方法别出心裁地开发了一次性相机,使公司财源滚滚而来。
“缩减”当然也就成为我们少年儿童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的思路之一了。
如我们平时见到的茶几都是4只脚的。有一个同学用“缩减”的办法,减去了两只脚,把剩下的两只脚改做成L形。这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把脚插入沙发的底下,增加了沙发前的空间面积。
有一年夏天,小林拿了一把有柄纸扇到同学家去下军棋。回家时,他想把扇装进塑料包。没想到,扇柄太长,没法装进去。回家后,他用“缩减”的方法,“减”去了扇柄,但没有扇柄,拿起来不方便,他又用“减”的办法在扇面的下方“减”去一块,手伸在这空档中正好捏住扇子。这样就发明了可以装进拎包的无柄扇。
还有台湾的一个小朋友,他见爸爸在装门锁扣时,要在门两旁锁扣片的3个圆孔中拧上3颗螺丝。一副锁扣就得拧6颗螺丝。他想,要是使锁扣片的两条边,都向下弯成卷角,只要往中间的一个圆孔里拧上一颗螺丝,当拧紧这个螺丝时,两条卷边也跟着扌契进了木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父子俩一试,果然不错。
这位小朋友思考问题的方法,正是“缩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