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走进科学丛书:培养发明与创造的能力
5885600000041

第41章 藕断丝连

有这样一个传说:

民族英雄郑成功攻下台湾以后,为防止侵略者卷土重来,便天天练兵。可是,士兵们训练过后都很口渴,想喝水又找不到水。郑成功决定挖井找水。

郑成功把将军们召集到大厅,共同讨论挖井的事情。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就是想不出一个好主意。这时,一个副将忽然叫了一声,大家转身望去,原来是一只蚂蚁咬了副将一口。副将伸手要把蚂蚁掐死,郑成功忙走过去,劝副将不要将蚂蚁掐死。

蚂蚁仓皇地向外面爬去,郑成功跟在后面,在一棵椰子树下找到了蚂蚁的窝。郑成功马上叫来了士兵,要他们在蚂蚁窝下面打井,大家感到疑惑不解。士兵们挖呀挖,当挖到五米深的地方,忽然从井底冒出一股清泉。大家一尝,啊,清甜可口,不禁齐声称赞。

第二天,有人问郑成功,为什么知道蚂蚁窝下有水源?郑成功对他们说:“你们想,蚂蚁也是要喝水的,所以我断定,蚂蚁窝下边一定会有水。”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郑成功为什么会找到水源呢?他用的是“联想”的方法。他的思路是这样的:看到蚂蚁→蚂蚁要喝水→蚂蚁窝边可能有水→在此处挖井。

又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蜜蜂引路》一文所写的,列宁巧妙地让蜜蜂引路,找到了养蜂人,用的也是“联想”的思考方法。

什么是“联想”呢?

可以这样想:

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把几样东西联在一起,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很显然,这里讲的“联想”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体之间形的连接,是一种联动;另一种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后一种“联想”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要经过思考后才能发现。所谓的思考,一般有三个方面:1.从对比的角度去联想,如由冷可以想到热,由水可以想到火;2.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去联想,如郑成功找水就是例子;3.从相关、相近的角度去联想,如由水想到鱼,由树想到果子,想到吃果子的害虫,想到捉害虫的啄木鸟……请看下面一个发明的例子。

19世纪初,拿破仑经常率领法国军队远征。但新鲜的食物还没运到前线就腐烂变质。于是拿破仑悬赏重金希望得到一种长途运输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长途运输水果蔬菜而不腐烂,这是假设的结果。但不腐烂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个叫阿披脱的年轻人开始研究。他把水果、蔬菜藏到阴暗处,结果还是腐烂。他又把水果、蔬菜严密地包裹起来,结果又腐烂了。他又把食物煮沸后再封闭起来,结果过了好多天,打开一看,食物没有变质。阿披脱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食品罐头。

阿波脱研究的实质,就是把结果与起因联系起来思考。

最近,报上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科学家由研究蟑螂而开发出一种专治艾滋病的新药。

这位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三亿多年前的化石中发现了蟑螂,这种蟑螂与现在看到的蟑螂没有多大的区别。他由此现象联想到原因:蟑螂体内必有一种物质使它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于是,他在蟑螂的体内提炼出上千种物质,一一加以检验。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能治艾滋病的物质,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药。

把几样东西联起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

如我们常见的电话,它传递声音的各个环节是这样联起来的:

金属片→线圈→电线→线圈→金属片

↑↑↑↑↑

振动→产生感应→传递电流→产生感应→振动(发出声音)

我们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搞小创造发明。

如有一个小朋友设计的自来水自动关水装置就是一个例子。他在盛水的桶里放一个圆木块作浮子,浮子上装一根铁丝,铁丝的另一端挂一个重锤,重锤上的线通过滑轮连在水龙头的开关上。当水盛满时,浮子上升,重锤从铁丝钩上脱落,利用重锤下降的力,通过线把开关关上。

水满→浮子上浮→重锤脱落→拉动线→开关关上。

通过几个中间环节把“水满”与“关上开关”联系起来了。

有一位小朋友发明的自行车锁车提醒器也是运用了“联想”的方法。他把自行车撑脚架与锁、蜂鸣器连接起来,自行车停放时,必定要把撑脚放下来,放下撑脚就把电路接通,蜂鸣器就发出蜂鸣声提醒车主锁车;但一旦上了锁,电路就断开了,蜂鸣器就停止发声。

你能用“联想”的办法创造出什么新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