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中50个第一次
5897800000022

第22章 关于加班 (3)

其实,这类职场人的每次转行都可以找出很多“现实所迫”的因素,或者是为家庭“牺牲”,或者是因地域问题,或者是变化跟不上计划……如果敢面对现实,这些因素很有可能都是借口,大部分是一种“在职厌职”的情绪,看不到行业的前景,工作也没有深入,所以才瞄准陌生的行业,在从事新行业之后,又开始重蹈在先前行业上的覆辙。

记住找不到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不利的。方向所在,就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往往想走捷径的时候,容易走弯路。而坚定信念,深入发展自己,就是没有走弯路,当然也就都是捷径。

调整心态和行动方案,把天花板变天窗

一个人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的工作往往体现了一种重复性,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觉得自己已经触碰到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了。

职业的天花板在每个企业都天经地义存在,应该面对并调整心态接受;这“天花板”是具有弹性的,它会因人而高或低;这“天花板”是可以打开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你就会发觉,原来它还能是扇窗户。

1.让你的心态不慌乱。

同样填满两个瓶子,一个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头,最后放沙子,另一个过程完全相反。这和很多人在职场上遇到的情况类似,有些人起点很高,就像前一个瓶子,先装了很多大石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比其他人要强多少;同理,之后他往上走的步子慢了,工资不见增长了,也不意味着他比其他人要弱。

2.如果你难受,就请露出笑脸。

工作丧失斗志,第一个受影响的是自己的职业形象。最好的策略刚好是反过来,你能先微笑,你就能够显现自己在工作面前傲人的情绪生产力。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你的周围都知道你有很好的情绪感染力。你也可以通过微笑,调动自己良好的职业状态。

3.保持和领导的沟通。

保持和领导的沟通,能有效地刺激你不得不去“做点儿什么”。当你觉得自己变懒了,或者自己的反应迟钝了,如果之前一周写一份工作报告,现在可以两三天就写一份,同时要常常去问领导“这样处理对不对”。因为总是很忙,所以就需要主动找上门。这样的行动会改变你的懒散。

4.问问自己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然后付出全部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如何能获得成功呢?

第一次跳槽

职场实录

我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外资的大型广告公司,经过了艰难的职场头三年,从当初的无助发展到独当一面,我终于从小助理变成了客户经理。

当然,我也成了公司的老员工,当我成为客户经理的时候,和我同时进公司的伙伴们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我还是没有动摇,坚定信念,继续发展。

时光又这样过去了两年,这两年时光,我更加玩命地钻研业务,我成为公司市场部经理。整整五年时光,其实我非常劳累,完全可以用“周公吐哺”来形容我的生活,一年365天里差不多一半的日子都在出差。

而坦白说,自己的身体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小问题开始层出不穷,这时,我不想天天再靠体力来换取经验和薪水了,我渴望进入更高的管理层,但是我明白,我所在公司再往上一级的管理层职位,多年以来还从未由女性担任过。我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而且大家觉得我走到这个位置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而我渴望的位置上,坐的是一位40岁出头的海归,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更没有任何退休的可能性。

我开始给自己谋划,我不能让自己拼死拼活换来的个人价值有丝毫的浪费,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化妆品公司,那家公司的老总一直很欣赏我,想要挖我过去。

我想过,两家公司规模不同,待遇上有一定差距。在薪水方面其实和我现在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那家公司的老总给了我一个承诺,而且这个承诺还会以有效的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就是若我能为公司开拓出更大的市场,我将得到丰厚的薪水以及更高的待遇。综合比较过之后,我觉得暂时退后一步应该能换来将来更多的前进。

生平第一次跳槽,很轰动,毕竟离开一个自己工作了七年的地方。

这次的跳槽看似是我的不甘平庸,也是无奈之举,有的人天性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精彩,我可以为了我想要的而努力。

在人们的挽留和质疑中,我还是离开了。

有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凭借自己的能力,把现任公司原本只限于本土的市场拓展到了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但薪水较前一份工作翻番,而且,令我最兴奋的是,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更大的天地。

我坐在更高的位置,熟悉的风景不是我的留恋。我还是这样认为:每个人的人生就只有一次,为什么不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呢?

职场补氧有几招

频繁跳槽=盲目自杀

有些求职者因为工作不好找,就随便与愿意接收自己的用人单位签约,工作了几个月,却发现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就仓促跳槽。可是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究竟有什么优势,自己适合做什么,容易导致屡跳屡败。所以,认真选工作是前提。

根本就在于开心做工作。大部分人跳槽的直接原因是觉得自己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

另外,因为与领导关系不好就跳槽是不明智的。要明白,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坏,并不是判断跳槽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家公司本身是否可以给你带来发展空间,才是你最需要去考虑的。如果仅仅因为与领导关系不好就冲动地跳槽,即使跳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为什么跳槽太频繁不好呢?跳槽到一个新环境,需要付出更多。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融入一个新环境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的。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常挪的树长不大。”具体原因有三点:第一,人的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是有限的,谁都希望干成几件事。但是如果你在年富力强的时候频频跳槽,在哪里也扎不下根,那成就从何谈起呢?第二,频繁跳槽会使自己滋长投机取巧、浮躁好动的心理。第三,频繁跳槽会引起聘用单位的反感,认为你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在哪里也干不长久。

你必须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警醒,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糟糕,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能在当下解决的问题就在当下解决,由于客观原因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跳槽去实现。

许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时,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时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理性跳槽,前途比钱途更重要

有一个关于鱼的故事:它总在自己的领域里游,在这里觅食。久了,就算领域里的食物匮乏了,它也不会去领域外寻找。这条鱼此刻的感受是什么呢?它可能留恋熟悉的环境,也可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担心,害怕在陌生环境中无法获得成功。这是很多职场人面对跳槽时的一种感受。

从职业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更换几份工作,从猎头的角度来看,有两种情况出现,这个人的简历会被废掉。第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在一年内跳槽两次,他的简历就会被废掉。第二种情况是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干了三五年没动,也会有问题。在一个地方向上发展,身价会不断提高。

但作出转换前,必须考虑到这种转换是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范围内作出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跳槽。可能新工作会使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而只是为了多一些金钱上的收入,那便得不偿失了。当感到自己怀才不遇时,正确的态度是:立足于现实,调整好心态,将现有的工作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职场人处在相对自由的跳槽时代,作为职场中人应该珍惜这种自由,而不是浪费这种自由。不珍惜的结果必然是受到惩罚,使自己的资源越来越匮乏。

还要说的一点是,自由的时代,成大器的一定是那些不浮躁、沉下心来做事情的人。建议至少在一个优秀的工作单位沉淀三年以上再考虑跳槽,因为那时你才有可能学到一个优秀组织的精髓,而不是浮光掠影什么也没学到。

理性看待跳槽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内外因最佳匹配。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职业规划就是找到这个最佳匹配点和今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平台,通过对自己的内在因素进行测评,找到潜质的东西。而学历、经验、能力、兴趣、特长等是外部的东西,要把内、外优势结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职场打拼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抓住机遇,有的跳槽不能错过

小李大学毕业后,找了好多单位都觉得不太称心,但由于没有任何背景,加上工作阅历十分有限,所以至今只能在一家网吧做一个普通的网管。

一次老同学聚会,小李偶然遇到了大学的同班同学董超,小李得知董超如今已是一家著名大型网络公司的部门主管了。董超对小李说:“凭你的专业知识,就不该跨专业就业,到我们公司来吧,我们现在正需要程序员,你一定能胜任。”

写代码就是小李一直想干的事情,小李激动得心怦怦直跳。可是就在他兴奋过后的那一晚,他的心态起了一定的变化,他想到在大学里董超的成绩远不如自己,现在却要到他手下去工作,今后再见到大学的同学们,说起这件事,简直颜面无存。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最终小李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仍旧心不甘情不愿地继续他的网管工作。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有什么比机会更难得,更值得珍惜?跳槽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任何一种不冷静都会让成功一次次从面前溜走。

跳槽后,与原公司不妨联系一下

理性跳槽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自己的职业水准是非常重要的。在最后一天也要做好分内的最后一件事,交接工作时认真负责,留档备案,让你的领导自始至终认可你的职业修养,可为日后保持良好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电话号码,与原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吃上一顿轻松的晚餐,也是不错的道别方式。离开后记得找个时间打个电话保持联系,关心公司和同事的发展,与老板聊聊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将来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