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病毒
5903200000009

第9章 抵抗病毒的“福音”——干扰素

1.干扰素是什么?

干扰素,是一种免疫细胞中的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它们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可以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被称为干扰素。干扰素,还可以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干扰素是如何发现的

当一种病毒感染某个细胞后,它就能够干扰其他病毒对这个细胞的感染。这种现象,叫做病毒干扰。干扰素,就是1957年英国科学家艾萨克和林登曼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这个故事,还要从头说起。当时科学家在研究流感病毒,他们所做的是,把这些病毒灭活,然后接种在鸡胚细胞里。结果他们发现,被接种的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和干扰流感病毒的复制,于是他们给这种物质起了个名字,叫干扰素。后来科学家发现,凡是正常的细胞,就会合成干扰素,只是量很少。只有在受到低病毒力的病毒感染之后,干扰素才大量合成,而高病毒力的病毒感染,会使得细胞在合成干扰素之前,就已经把细胞裂解了。双链RNA的存在,也可以诱导细胞合成干扰素。因为双链RNA,只存在于RNA病毒,或是受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因此,无论是天然的双链RNA,还是合成的双链RNA,都可以作为一个病毒感染信号,来刺激细胞合成干扰素。

3.干扰素有什么性状?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它的化学成分,是分子量较小的糖蛋白。它性状比较稳定,在—20℃时,可以长期保存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会被破坏。人体内干扰素,是由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市场上也有经过制剂加工,而制造的药物——干扰素制剂。

4.干扰素有哪些种类?

干扰素是分子量较小的糖蛋白。目前在人类身上共发现α、β、γ三种类型:α型干扰素,是由白细胞产生的;β型干扰素,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γ型干扰素,是由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所有的这三种,都是有效的病毒抑制剂。因为它们有抑制增殖,促进分化的作用,所以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5.干扰素的副作用

尽管干扰素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带来了抵抗致命性病毒的一线曙光,但它的使用,却也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暂时性的恶心和呕吐、肌肉和关节疼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从而增加感染、出血和“皮肤青紫”的风险,导致情绪低下,甚至抑郁、脱发等情况。

通常这些副作用,会出现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初期,当治疗进行到2~3个月后,这些副作用,在约70%的人中,会逐渐稳定甚至消失。而约3%的人,却可能由于副作用太大,而不能继续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