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5913900000009

第9章 《史记》

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20岁后,游踪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览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继承其父遗志,著《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而下狱,并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该书开创纪传体史书范例。

成书时间:约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

类别:纪传体通史

经典欣赏

报任安书(节选)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内容导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取材广泛、采择审慎的实录,是中国文史学界的不朽巨著。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计130篇,526500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22年),前后跨越3000多年历史,凡举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文、地理、风俗,洋洋洒洒,林林总总,使它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其中,表十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书八篇,有礼、乐、律、历、天官、河渠、封禅、平准,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历法、重大祭祀、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等自然与社会方面的内容;世家三十篇,记录诸侯、封国的历史及其与王朝或皇朝的关系,记录历史上有特殊地位和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历史;列传七十篇,是为古往今来各阶层代表人物的立传。

《史记》的记录面要比其他封建社会的“正史”宽广得多,司马迁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政治上,而是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风俗等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建构起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因为个人命运的不公正,司马迁尤其关心个人生命力的爆发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史记》区别于以往的封建王朝的“正史”,有着鲜明的爱憎立场,它既有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勇敢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形象。

《史记》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血溅五步的刺客,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了《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系统清晰、生动活泼、文笔绚烂,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史记》的语言朴素简练、通俗流畅,既舒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历来被奉为中国古文的最高成就。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博大精深、流芳万世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的著作,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弥高的巨峰。

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今读《史记》可知王侯将相兴衰之道,先哲圣贤治世之方,更可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实乃一部治国安邦、立身处世的最佳教科书。

文学常识概览

司马迁写《史记》

少年时,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大量阅读了古人的书籍。20岁时,他到各处去游历,搜集了很多古代名人的资料。父亲死后不久,司马迁接替他的职务做了太史令。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翻阅了很多图书,做了大量笔记。公元前104年,他准备开始写作《史记》。然而就在这时,不幸的事发生了。由于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开脱,而得罪了汉武帝,被投入狱。在狱中,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出狱后司马迁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发愤著书,经过13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