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定计
“元帅,据探子汇报,雷国已经发兵十万火速赶往夜国境内增援,你看此事如何?”白水莲放下元帅职衔,现在完全扮演着参军的身份。
“半年来,雷国与谷国大大小小打了数十战,一直相持不下。虽然有夜国与紫云国出兵相助,但局势一直没有太大好转,人力、物力所费太多,现在还能抽出十万兵马已极为不易。”
“那依元帅之见,雷国的军队与我军合兵后能否解夜都之危?”
“雷军抵达之后,纵使夜国兵力达到三十五万依旧和两国联军的兵力有些差距。再者两国元帅已经各自发信求援,等两国援军到时,兵力至少会增至七十万,到时候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更大。”
赵武的一段话让众将担心不已,但在分析局面时,赵武自己的脸色却没有多大变化。
“那依元帅之见,我军该当如何?”见赵武气色沉稳,白水莲同样没表现出慌乱举措。
“不知白元帅可有看法?”
“依本帅拙见,为今之计,我军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与雷军合军之后主攻夜都一处,里应外合,打开一个豁口帮助君上脱围,再图后计;二是半路伏击两国援军,让两国元帅失去援军,然后再造声势,迫使两国元帅主动撤军,”在一众将军关注下,白水莲直接将其想到的计策说出。
“白某的一番计较恐难入元帅法眼,还请元帅赐教,”在那些将军认同白水莲的计策并且已经考虑如何执行白水莲的计策时,出于对赵武的了解,白水莲却一脸谦虚地向赵武讨教,一点不觉得他的计策有多高明。
事实上,白水莲提出的两种作战计策,之前赵武都考虑过。既然白水莲问到,赵武索性便直说出来,好让众将一起听听。
“白元帅的两个办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算算时间,雷军同我军汇合一处所需的时间,与蒙莱两国援军抵达的时间相近。若是蒙、莱两国援军先来一步,白元帅的第一条计策便很难实施。”
“至于半路伏击两国援军方面,需要我们先与雷军统帅事先商量好,也需由白元帅或是我亲自去与雷军会面,才能使两边同步执行计划,但雷军统帅未必会赞成我们的计策,他们千里而来后还要长途跋涉配合我们去伏击联军,恐难做到。到时候若是双方不能及时达成一致意见,我军将会失去伏击两国援军的大好时机,最后只能与蒙、莱两国联军正面交战。”
“以夜都周围的地势来看,敌我军力悬殊之下,我军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不急不慢地分析一下白水莲提的两条计策,赵武还把执行计划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
另一边,那些将军听后纷纷皱起眉头,原先他们还觉得白水莲的计策甚好,但在赵武说明可行性后,他们又觉得实际执行两条计策很难。
蒙、莱两国离夜国不远,要是两国同时发兵,两支军队抵达夜国的时间与赵武推测时间相差不多,至于雷军是否能比他们早到还说不一定,但根据眼下的形势来看,夜军绝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雷军方面。另外,他们即便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到帮夜都解危的计策,也要做好应对任何意外情况的准备。
“赵元帅的疑虑本帅可以理解,本帅还想过要是利用第一条计策,我军可以先分出部分兵力在蒙、莱两国援军来的路上干扰他们,拖慢两国援军的行程。与此同时,我们与雷军的统帅尽快见面,到时候不用与雷军合军,只需从南北两面同时出兵即可。”
“只要我们先知会雷军,尽量与雷军达成全面合作,到时候利用对地形熟知的优势在半路埋伏,一定可以打两国援军一个措手不及,”显然事先已做过全面考虑,白水莲已有确保计划成功实施的对策。
“白元帅的办法的确有几分可行性,”对着白水莲点点头,赵武转而打量一下两边的众多将军,从那些人的脸色上看,赵武觉得他们似乎都已认同白水莲的计策,但在赵武看来,白水莲的办法过于纸上谈兵。
“不知众将有何高见?”不管最后决定如何,赵武还是要给众将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
由于营帐里的将军不像在雪国的那些夜军将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赵武没法在这方面对他们要求过多。
“属下觉得白帅的计策可行,不论是主攻一处,还是伏击两国援军都有帮助君上解危的可能。”
“属下也赞同白元帅的提议。”
“属下觉得主攻一处,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大破敌军更好一些。”
“属下觉得伏击两国援军可以打击两国联军主力的士气,之后不管是否能与之决战,还是将之逼走都更容易一些。”
……
一众将军要么表示赞成白水莲的策略,要么说哪条计策更好一些。听了半天,赵武都没听到其他见解,难免有些失望。
“众将的意思我已知晓,”向两边的将军摆摆手,不让他们再说下去,紧接着,赵武又看向白水莲道:“若是依白元帅之计,我军将完全陷入被动之中,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我军可能会措手不及。”
经过大大小小多次战役之后,赵武对战争形势的把控非常谨慎,于赵武而言,时局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现在夜国势危,反而更要依赖于时机的把握。如果一味的等待合适时机,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如同当初雪国将军队集中在西风城等着夜军到来般,而赵武不是一个愿意等待的人。
“不知赵帅有何高见?”白水莲自知在领兵作战方面能力不及赵武,赵武否决他的计策后,白水莲第一时间想到赵武一定另有想法。
“夜都受困,君令不通,我军本为被动。且夜都四处一马平川,无任何地利之势,若久等援军,且不说伏击蒙、莱两国援军的胜算有多大,一旦我军有一定程度损伤,我军将会失去所有化被动为主动的可能。
“联军主帅虽忌惮我等,但并非是平庸无能之辈,一旦见识我军战力后决定与我军正面决战。到那时,不仅是夜都,连我们都将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到那时,联军不再忌惮我们,再用白元帅的计策帮助君上突围将难上加难。或许白元帅的计策有一定可行性,但变数太多,本帅宁愿另做他谋,也不愿在此虚耗时间。”
“元帅的意思?”赵武的大体意思是不同意他的主张,但是白水莲还没听明白赵武有什么打算。
“本帅决定率五万精锐直取莱国京都,在莱国派出援军后,一举攻破莱都擒拿莱国皇室人员,然后要挟莱国君主迫使莱军撤离。到时候莱军一走,蒙军将孤掌难鸣。”
“赵元帅,此计当真可行?”眼中闪过一抹惊色,白水莲直直向赵武看去,心里满是不可思议。一边惊讶赵武能想到他根本没想过的层面,一边想着如果赵武的计策实行成功,那夜都之危将会以最安全的方式化解。
“本帅已调查过,莱军主帅是皇室成员,一旦莱国皇室发出退兵之令,他一定会服从军令。”
“好,元帅既有如此信心,我等自然奉命行事,”叫了一声好后,白水莲内心剧烈翻腾起来,在其看来,赵武的计策之高超乎常人想象,完全算得上是匪夷所思,想必蒙、莱两国主帅怎么都想不到赵武会反过来带军奇袭莱国京都,此举简直是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一众将军同样觉得赵武的计策无比高明,尽管他们并没意识到要用赵武的计策需要承担多大风险。
“不知元帅的具体计划如何?”没有提出任何质疑,白水莲只想知道赵武打算如何用此计智取莱都。
“本帅将率五万精锐轻装上路,先走道玄关,再走雪烈河畔,一路避开敌军的眼线,直达两国边境。到边境后再走小路,避开莱国援军进军路线,然后隐秘地前往莱城附近,再选择合适的时间攻关。只要那时莱国已派出援军,莱都里将没有任何兵力可以阻挡我军,本帅要擒下莱国皇室人员轻而易举。”
接下来,赵武把如何抵达莱国以及如何攻下莱都的计划详细地说给众将听。行军路线方面,赵武对莱国的一些地形描述甚至比描述夜国的一些地形还要具体,这让众将意识到赵武早已对行军路线做过完整规划。
“元帅既有如此信心,此计成功十之八九,我等愿听赵帅差遣,”等到赵武将如何袭击莱国京都的计划讲完,白水莲第一时间表态,根本不拿他之前其提出的计策与赵武的计策做比较。
一众将军见白水莲带头表态,一个个毫不犹豫,齐声说道:“全凭元帅差遣。”
做为三军主帅,赵武不仅自身有着出色的指挥能力,更有一种统帅的魅力。若现在赵武只是一个皇室新任命的元帅,想必有很多人会觉得赵武的计策是天荒夜谭,他们根本不会采取。庆幸的是,那些将军完全不对赵武的决策有所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