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丁玲全集(9)
60066200000023

第23章 序《桑干河上》

我想简单地说明一下,我怎样写这本小说的,或者对于读者有些帮助。

一九四六年七月,我参加了怀来土改工作团,后来转到涿鹿县,九月底就仓促地回到阜平。这一段工作没有机会很好总结。但住在阜平,我没有别的工作,同时又有些人物萦回脑际,于是就计划动笔写这本小说。我当时的希望很小,只想把这一阶段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同时还像一个村子,有那末一群活动的人,而人物不太概念化就行了。原计划分三个阶段写,第一段是斗争,第二段是分地,第三段是参军。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沦陷后桑干河一带护地队斗争的材料,是很生动的材料。护地队的领导人之一,就是小说中我计划写的县委宣传部长章品同志。那一带地方我曾走过好些。我幻想再回到那里去,接着写小说的第二部,因此在写的当中,常常便想留些伏笔。文章写了一半,已经到了一九四七年土地复查的时候,我自己动摇了,想再下去多经历些群众斗争,来弥补我生活和写作中的不足。于是我搁下了笔,跟着去冀中行唐兜了一个圈子,最后回到阜平。我明白这段生活对我全是有用的,但写这本小书能用的实际材料却不多,我便照原定的计划继续写下去。我写了三个半月,送走了整个夏天。我用较大的力量写完了第一阶段,闹斗争这一部分。刚想写分土地的第二部分,《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了,我参加了党中央召开的土地会议,对继续写下去又有点动摇。我再三考虑,决定先下去参加平分土地的工作,我便到获鹿的一个村子工作了四个多月,今年四月底回到了联大[10],原来的写作计划因为参加了这次工作又有些变更,我觉得原定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没有什么写的必要,因为前年的那次分地和参军,工作做得很不彻底,粗枝大叶,马虎潦草,固然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变化,但那些作风实不足为法。考虑再四,决定压缩,一些比较新的材料也不必堆砌上来,可以另订计划。因此小说后边便没有把问题发展开去。加上国际妇女会召开在即,行期匆促,因为相距遥远,旅途艰难,我不得不把这一工作匆匆告一结束。如果将来有空,当再加以修整。

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于正定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