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家的投影
60068400000014

第14章 楼的高度

前些年,香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如鹤立鸡群的香港中银大厦,似一把直插青空的多刃剑——从哪个方位看都是锋利的剑芒,直指英国驻香港的总督府。英国人觉得,抬头就面对剑刃,很不吉利,便向风水先生讨教。风水先生让总督府栽种柳树,柳枝柔软,随风而舞,说是能以柔克刚……

我不大相信中银大厦的设计者贝聿铭先生的原意是要竖起一把利刃,靠此来所向披靡,更是把香港总督府和别的什么单位全都镇唬住。也不大相信英国人会请中国的风水先生替自己避邪。但从这段民间传说中却可以看出香港的市民和大陆老百姓的想法有相通的地方:认为银行的大楼建得越高越大越座实,储户就越有牢靠感。

于是,中国各地最突出最堂皇的建筑,往往都是金融业的。在中国找银行、找保险公司最容易,看见哪栋楼好就往里边钻,大致不会错。

人需要象征性的东西,单位大,房子就得大。人的职位高,也要体现在房子上。我去过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的办公室,他一个人竟占了一层楼。放张床供他中午躺一会儿的屋子,就有排球场那么大!我问他:你一个人要这么多房子不怕闹鬼儿呀?他说人少房子多,闲着也是浪费。既然没有多少人,为什么还要建造这么一幢堂皇的大楼呢?

这就叫财大气粗,要在建筑上体现出一种霸气。

有钱的是如此,没有钱或钱不多的,为了虚荣,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在建筑上一争高下。天津市中心的南京路上,矗立着一个黑乎乎的锈渍斑斑的40多层高的摩天楼框子,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过热的泡沫留下的产物,俗称“烂尾楼”。它的尾巴翘上了天,可惜烂了!十几年来它就这么臭烘烘地烂在那个最热闹的地方,烂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它的主人原本也想搞一个“标志性建筑”,却弄成一个倒霉的幌子!

谁看到那座“摩天烂”,自然都会联想到天津的经济状况不行,太穷啦。不然绝不会让这么一个倒霉的大幌子、大大咧咧十分招摇地竖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反面效应太大了!或许天津未必就真穷,那座倒霉的“摩天烂”不一定就是天津人建的,而且这样的“烂尾楼”也不只是天津有……

跟风,起哄,攀比,打肿脸充胖子。倒倒根,世界上将摩天大厦越建越高的风,最早是由美国人带起来的。芝加哥被称为“高层建筑的故乡”,早在1885年,他们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栋高55米的10层大楼。1931年3月,又以平均每天建造一层的高速度建成了高381米、共102层的帝国大厦。以后又是高415米的世界贸易中心,443米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美国便不再建摩天大楼了。

而欧洲的摩天大楼本来就很少,以伦敦为例,它的现代高层建筑不但无法和北京、上海比,也远远不能和南京、广州等许多中国的省会城市比。英国的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总部,就是一幢朴拙的三层老楼。恐怕还不及中国一个小县城的银行楼高大。

去年我在英国时听说,有人想给伦敦的大空“增加一个锥体”,拟议在靠近伦敦塔桥的地方立一座300米高的“尖形建筑”,定名为伦佐·皮亚诺大厦。建成后将成为那一带街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但前提条件是,要获得“民意测验的赞同”。最后这一点格外让我感动,伦敦要建摩天大楼,不是谁有钱谁就可以建,也不是政府想建就能建,要由普通的伦敦老百姓投票决定。

苏格兰首府、国际文化名城爱丁堡,全市只在爱丁堡大学有一幢白色现代高楼,那是六十年代大学里生员剧增,为弥补校舍不足而修建的。在我看来那并不是一幢很难看的建筑,可爱丁堡人一直视其为“现代垃圾”,并终于说服议会形成决议,要在今年的国际文化节之后炸掉它!

爱丁堡人引以为荣的是13世纪的古堡,至今仍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族文化节的中心会场。还有建于13世纪的神学院大教堂,14世纪落成的英王夏宫,以及诸多两三百年或四五百年以前的老建筑。有的因年代久远已经变黑,这反而成了更为亮丽的风景。没人相信近一个世纪或近半个世纪来他们会不盖新房子,只是把现代房子建得和爱丁堡的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决不让它遮挡和破坏了珍贵的古代建筑的美感。

发展中国家的人,没有仔细琢磨琢磨一贯张狂并有资本好大喜高的欧美,为什么不再让自己的房子向高空伸展?倒似乎乐不得他们歇手了,这回该轮上亚洲人了!

区区一个马来西亚,论经济实力在亚洲还排在所谓的“四小龙”之后,却于1998年建成了排名世界第一高的双子塔,高452米,至今“楼里有很大一部分仍然空着”。这就是说,马来西亚建成世界最高的楼,并不是出于实际需要,而是追求一个象征。借此扩大马来西亚的国际知名度,增加其技术和经济的可信性。这与西方修建摩天大楼的动机可大不一样,在美国,特别是在欧洲,“摩天大楼的赢利性才是决定是否修建的首要因素”。

在亚洲的大楼拼命拔高的今天,中国自然也不甘落后。1985年“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先竖起了150多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5年后,北京京广中心突破了200米;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将纪录拔高到383.95米;仅过了两年,上海金茂大厦以420.5米的高度排名世界第三。目前,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在修建之中,共95层,高46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它位于上海浦东,2002年12月9日的《参考消息》称:此楼“被中国政府指定为将来亚洲国际金融之‘肺’。”

我不懂,大楼要建多高才有资格成为金融的“肺”?亚洲金融之“肺”为什么要由中国政府来指定?看来把楼建高了就是“牛”!

如今在世界排名前12位的摩天大楼中,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占一半。这还不算正在规划中的300米的望京大厦,510米的北京世贸中心……今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在北京国际周的首批签约活动中,一项在北京修建摩天大楼的协议格外引人瞩目。它将超过刚做了几天“世界最高”梦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世界上新的第一高楼!此楼建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520米,有120层,就如同竖起来一条长安街!

建成后自然也取代那些矮一点的楼而成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真是你追我赶,誓与天公比高!真厉害,我们要后来居上了。看谁还敢再说中国贫穷落后?

也许正因为国家不太发达,才以高楼大厦显示自己的力量。人总是最想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就更重视现代感。而美国及欧洲,他们已经度过了那个靠拔高大楼显示富有的虚荣时期,不再在房子的高矮上争强好胜,甚至抱着一种不解的并多少还有些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相对不发达的国家猛盖高楼。

其实,西方人舍弃摩天大楼倒真正是出于一种现代意识。建筑一味地拔高,破坏了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和归属,让人感到自我失落,看不到居住的意义,无法与自然亲和——用中国话说就是接不上地气。住在云彩眼儿里,常常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此身何身,今夕何夕?这是建筑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摩天大楼本来就只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现在是网络社会,已经剧烈地改变了人类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人们呆在同一幢房子里跟分别居住在两个不同的半球上的距离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微软公司的员工不断地从电脑上接到老板的指令,却从来搞不清楚他们的老板盖茨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还是在大洋彼岸?因此用一幢大楼把许多家公司和数万人集中在一起,已经失去了意义。

相反,摩天大楼却会给城市造成热岛效应,在交通、服务、供水、供电、供暖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况且只要出一点事,就很容易酿成大祸,摩天大楼里总是聚讼纷纭,“摩天大楼综合症”已经让西方人伤透了脑筋!因此,西方许多曾设计过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师都公开发表声明,拒绝再建造高层建筑。可是世界上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商们,却一窝蜂地都闯进了中国的建筑市场!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怪,很容易一窝蜂地哄起来,只要哄起来了,即使有人意识到前面是陷阱,想刹车也很难了。总是要等上完当再后悔。虽然后悔,再有当还会上……这也许就是世界多灾多难的一个原因,老是捋不顺。甚至在“9.11”事件之后,纽约的标志性建筑物——世界贸易中心已经轰然倒塌,却仍未能彻底惊醒“高楼迷”们。他们想的是让摩天大厦怎样应付攻击,比如在内部安装更宽大的楼梯,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加快疏散人群;在大楼停车场与大楼之间的地面设置屏障隔离,以防止汽车炸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力……

这样就能在摩天楼挨炸时逃生吗?我看有点玄。死也要拔高,拔高不怕死,不知现代人中了什么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