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极简孟子
人生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善是德行的高度,信是人际关系的高度,美是情感与精神的高度,大是人格与智慧的高度,神是超拔超越的高度。
人生在世之要务,就是达到一定的高度。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可以喜欢他肯定他就是好,他身上确有人们肯定的好处就可以相信了。各种好处他都很充实饱满那就是美,不但充实而且光辉四射,那就是伟大,伟大于教化于各个方面那就是圣人,圣明到了超人的难以知晓的程度了就是神圣。
《尽心章句下》
要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大匠大师不会因为其他工匠的拙笨而改变或者废弃自己的尺度,名射手不会因为其他射箭人的拙劣而降低拉弓的标准。
有的时候意欲务实,自然要放低身段,增加主张道理的可操作性、亲和性;有的时候则必须强调理想,高标准严要求,就高不就低,不迁就别人,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大匠大师不会因为其他工匠的拙笨而改变或者废弃自己的尺度,名射手不会因为其他射箭人的拙劣而降低拉弓的标准。
《尽心章句上》
要有内涵和积淀
“上善若水”是赞美水的谦卑与灵活顺应,除此之外,水的美德还在于它有本有源、丰沛充盈。
本源就是内涵,是学问、思考、经验、境界、格局。谁能像水一样,做到滚滚洋洋、遍布四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过来说,有几个人不是浅尝辄止、应付搪塞、得过且过、蝇营狗苟?
有内涵才能有气势,有积淀才能有格局,这是水给我们的启示。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水从它的源泉处滚滚流涌,昼夜不停,填满了各种洼地,一直流入四面的大海,因为它有丰沛的源头,所以它才有滚滚的气势。
《离娄章句下》
也要有坚持和风骨
如果不是自己的同道,即使是哪怕一点点好处,也不能接受。这话听起来有一点狭隘,但其中却自有坚持和风骨。
很多时候,是非对错之间没有程度的区别,有的只是一条线,超过这条线就走向错误,保持在线内就是正确。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不因小的事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人生才能永不越界。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不合乎正道,一筐食品也不能接受。
《滕文公章句下》
要有充沛的自信
这是一句充满自信的宣言:当今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这里面有浩然之气,有坦坦荡荡,有翱翔九万里的念想,有大志、大格局、大使命。每个人在担当难事时,似乎都该有这么一股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精神的浩大。
这份充沛的自信,往往指引我们取得成功。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当今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公孙丑章句下》
也要富于洞察力
天那么高,星辰那么远,可是如果已经弄清它们的情状,那么千年之后的节气日期变化,也是可以坐而计算出来的。
这其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昭示了一种自信,尤其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富于洞察力的人,的确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天那么高,星辰那么远,可是如果已经弄清它们的情状,那么千年之后的节气日期变化,也是可以坐而计算出来的。
《离娄章句下》
不要成为浅薄的人
有一个人伸不直无名指,如果有什么人能帮他把手指伸直,再远的路程恐怕他也不会拒绝。原因是如果不治,他的手指不如旁人的。哪怕一根手指比旁人的差,他也知道为之抱恨。可如果他的心肠不如旁人呢?他却不知道抱恨。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指不如人,明显得很;心不如人,谁能看得出、看得准?
浅薄的人只在意面子,不会在意里子,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里子,我们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哪怕一根手指,比旁人的差,他也知道为之抱恨。那么,如果他的心肠不如旁人呢?他却不知道抱恨。
《告子章句上》
要有好善之心
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是泛道德论,又可以叫作泛善论。
问题在于,善恶的差别并不仅是一念之差所造成的,权力、族群、国家、地区、资源环境、地理特色、气象变化、发展程度、各自利益、文化习俗、价值观念都有不同,难以避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地区矛盾、信仰差异、价值抵牾、文化冲突,等等,也难以避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带来的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生活资料不足这些困难。这么多冲突麻烦,对于善的理解也必然无法统一。
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应该是一颗好善之心。
“好善优于天下。”
善良的美德比天下的一切都更优越、更有价值。
《告子章句下》
更要时刻保有同情心
人都是有为他人的痛苦而难以忍受的心情的,这里的“不忍”,指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祖先才得以团结起来,建立起今天的文明社会。
所以,人的一切作为都应顺乎人性、发乎良善、呼唤良知。这话既不复杂也不高深,但是颠扑不破。许多自以为过分伟大的人,正是失败在这个简单的良善与否的选择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都是有为他人的痛苦而难以忍受的心情的。
《公孙丑章句上》
要努力,也要接受力所不及
一件事情进行着,一定有让人愿意去进行的驱动原因;一件事情停止了,一定有妨碍人去作为的制动因素。这种进行或停止,往往不是人所能左右的。看似偶然的事件,也是几条必然线索交会的结果。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个人努力对于事情的积极影响,也要坦然接受有些事情确实是人力不可及的。过分的执着不仅于事无益,有时还会带来痛苦,不要让执着变成执念。
“行止,非人所能也。”
一件事进行或停止,往往不是人所能左右的。
《梁惠王章句下》
要拿得起,放得下
可以做事就做事,可以罢手就罢手,可以做得长久一些就长久一些,可以赶紧离去就赶紧离去。既拿得起,又放得下,不去在意他人的议论,而是追求自己的本心,这是很潇洒的活法,也很受人尊敬。
无论是爱情、事业、生活,都是相同的道理,有了问题不去怨恨,也不死缠烂打,学着超脱一点,人就会快乐很多。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可以做事就做事,可以罢手就罢手,可以做得长久一些就长久一些,可以赶紧离去就赶紧离去。
《公孙丑章句上》
不要活在算计和比较中
品德高尚的人,境界与他人不一样,胸怀、格局、风致也非同凡响。
他们忧虑的是一生度过了,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落实自己的价值认定,没有发挥出自己明明具有的才能与忠诚,没有最大限度地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才是值得为之忧虑的。
至于一时的荣辱得失,则只可反求诸己,宁认为过失在己,绝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诚惶诚恐、锱铢必较,活在算计和比较的不忿不服气之中,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的。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君子有终身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过不去。
《离娄章句下》
要把握最根本的观念
万物皆备于我,我一人而无所不备。对于中华思维模式来说,就是两个融合,一个是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一个是万物与一的融合。中华文化追求的是万法归一,是世界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追求的是真理的根本性、万能性。
人们相信世上总是有一些根本的观念、价值与道理,把握了它们,就可以正确处理一切,这是种莫大的自信与快乐。
所以,要追求内心、本我,至今我们还在说苦练内功。外物呢?则要强调恕道,推己及人,恕则近仁,避免只知伸手、抱怨、树敌、自毁。
“万物皆备于我矣。”
人的本我,具有对于世间万物的观照与汲取(体悟到的是世间万物的本性与规律)。
《尽心章句上》
要搞清万事万物的源起
不研究问题的本源,而只衡量它们的末端;不考虑事情的源起,而只评估它们的结局,显然会得到可笑的结果。
任何讨论,不但要看结论,还要看源起,方寸之木能不能高过大楼,很简单,看你把它放在哪里或举到哪里。大千世界,不能一概而论。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不研究问题的本源,而只衡量它们的末端(不考虑它们的源起,而只评估它们的结局),一块一寸高的木头也可以想法让它比一座大楼高嘛。
《告子章句下》
要弄明白生活的原委
做了,但是不明晰是在做什么;习惯了,但是察觉不到自己是习惯了什么和为什么习惯;一生都遵循一定的道理,却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道理。这是大多数人的状况。
社会中的人,做什么事其实是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一定的规则与习俗的,问题是一般人多是约定俗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过日子,并不去体察研究弄明白个中原委,这样就难免活得很糊涂。立志高远的人,应该避免这样。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做了,但是不明晰是在做什么;习惯了,但是察觉不到自己是习惯了什么和为什么习惯;一生都遵循一定的道理,却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道理。这是大多数人的状况。
《尽心章句上》
要将激情升华为艺术
真正追求真理与大道、有着自己兴趣与爱好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思考和行动起来,往往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也正因为这份执着,他们才能够攀上高峰、臻于极致。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类成就中最伟大的部分,往往带有某种沉醉的成分。”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将欲望升华为激情,将激情升华为艺术。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仰头思虑,夜以继日;有所心得,深以为幸,坐在那儿等待天明好去落实。
《离娄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