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纳马拉就是哈佛学子中敢于寻找挑战的典型。麦克纳马拉从哈佛毕业后,进入普莱斯沃特豪斯公司担任会计,不久,他就失望地离职了。其失望在于,该公司没有挑战性。1942年3月,他听了桑顿的游说,欣然前往华盛顿接受军事教育,打算日后为桑顿设计“统计管制小组”的课程和工作内容。他之所以欣然前往,也是因为那里有着更多的挑战。在哈佛做了一年的军事教员后,麦克纳马拉又要求去前线。于是他被派往英格兰。那里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只有德军的狂轰滥炸。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在这充满挑战的环境里,麦克纳马拉如鱼得水,工作得有声有色。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哈佛的“挑战训练”。战争结束后,麦克纳马拉完全可以回哈佛做他的教授,然而,他选择了“福特”,选择了汽车,也就选择了挑战。在与新的挑战的作战中,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而升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然而,仅仅数周,当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向他招手时,他又义无反顾地迎了上去——国防部长对麦克纳马拉而言,这不啻是“来自猎户的玫瑰”,更具有挑战性。于是,麦克纳马拉又选择了它。
麦克纳马拉把哈佛赋予他的“寻找挑战”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无论在企业界还是在政界,他都不是一个易于被人忘记的人。然而,在职场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麦克纳马拉一样敢于挑战、乐于挑战呢?
许多低情商的职场人抱怨自己没有成功的机会,殊不知成功的机会在自己躲避挑战的时候早已错过。要知道,成功的机会往往就蕴藏于挑战之中。而那些敢于像哈佛学子一样主动挑战的人往往都会取得成功。
罗琳通过猎头公司进入了一家世界知名银行,那里人才济济。在这种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要怎样才能获得晋升和发展呢?经过思考,聪慧的罗琳决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业绩,从而引起管理层的注意,进入核心圈。这样有更高的职位空缺的时候,自己晋升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罗琳采用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在上班后的第三天,她就穿戴整齐地直接跨级找到亚太区分管私人银行业务的总裁,表示自己愿意开发私人业务并扫除私人业务的壁垒和障碍。这本来就是总裁一直想要开展的新业务领域,只是苦于没有找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理念的人才,并且开展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才没有付诸实践。
罗琳的出现以及她的大胆和执著让总裁欣喜若狂。但是,老谋深算的总裁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欣喜,反而将了罗琳一军。他说:“很多人尝试过,但是都没有什么成效,你觉得自己能做得好吗?”罗琳非常肯定地告诉他自己能够取得成效。首先,她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并指出目前是最佳时间。接着她又指出自己有抱负,别人可能做不成的事正是她最感兴趣的。
总裁非常认可罗琳,但是却不得不考虑,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后,失败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他同样将这个问题也丢给了罗琳。罗琳随即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自己失败,她愿意个人承担起公司的损失。有感于罗琳的执著、坚定、自信和大胆,总裁立即给予了她一个很大的空间和平台。
两年后,罗琳为银行构建起重要的私人银行业务框架,并且与中国相关部门沟通谈判,拿下重要的批文,在该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她也因为业务能力卓越,获得了总裁赏识,当仁不让地进入了职业发展的更高领域。现在,罗琳已是这家大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中国总管,她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着。
罗琳的成功,正是因为她勇于挑战、乐于挑战,这才让她从人海中脱颖而出,牢牢地抓住了总裁的注意力,进而在总裁的支持下,出色地完成了工作,成功晋升。
无论是哈佛典范麦克纳马拉的经历,还是作为普通职场人罗琳的经历,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情商定律:想在事业的道路上有所突破,那么就一定要有敢于挑战、乐于挑战的情商素质。在那些“升升”不息的高情商职场人看来,他们怕的不是挑战,怕的是没有挑战。因为他们深知主动挑战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强大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哈佛启示录
寻找挑战是哈佛的优良传统,是成功的秘诀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少有职场人会去主动寻找挑战,因此能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就少。如果你愿意去寻找挑战,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要知道,挑战意味着风险,风险蕴藏着机会,机会孕育着成功。
谨慎地跳槽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说:“选择一条道路、一份工作、一项事业或一个研究生课题,不单单是在选择东西。每个决定都意味着‘得’与‘失’——过去与未来的种种可能。”同样,当职场人选择了跳槽时,也意味着“得”与“失”两种可能,其结果不一定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可能会让你的境况更糟。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大多数哈佛人不会轻易地跳槽。他们对跳槽非常谨慎。他们不会被逃避工作中各种困难的强烈愿望所操控,也不会盲目地相信新工作一定更好。他们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理性而谨慎地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然而,与大多数哈佛人这种高情商的表现不同,职场中,有的人总是频繁地、轻率地跳槽。工作3天了,根本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选错工作了,我跳;在这个单位6个月了,却没有升迁,老板对我不公平,我跳;一年没有加薪了,这个行业没前景,我跳……
缺少哈佛人的谨慎,轻率地跳槽让很多职场人的职业生涯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李心是一家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三年工作下来,经验丰富,前途光明。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她准备跳槽。投出几份简历后便得到了一个热门行业的邀请,而且工资待遇比现在还要好,李心毫不犹豫地跳了槽。
但是来到新公司以后,渐渐地她发现新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这个行业虽然热门,但是与自己之前的工作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客户类型也完全不同,而且老板对她的期望甚高,给了她很多让她难以完成的任务。由于业绩不佳,所以下属对她的期望度也大大降低,更减少了对她的尊重。这让李心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和郁闷,在巨大的压力下,她黯然落寞地离开了……
为了避免遭遇和李心一样的经历,面对跳槽与否,我们一定要保持谨慎,不被内心的情绪和欲望冲昏头脑。具体地说,在决定跳槽与否时,哈佛人往往会遵循三个原则。对此,我们不妨加以借鉴。
1.不能只看职位高低,忽视新公司的企业文化
对新公司的各种企业文化不太了解,不仅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也很不利于自己在新公司的发展。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课就跳槽到一个你并不太了解的公司,很有可能会在日后的道路上走得不顺畅。
2.只看到行业的热门,却没有考虑到光环背后的艰辛
很多职场人在跳槽的时候只看行业现在是不是热门火爆,却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是否与这个行业相符。要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不能只看薪水高低
高薪常常是跳槽的首要原因,不能因为高薪的诱惑就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明确目的和规划的跳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艰难和困惑。况且,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想拥有高职位、高薪水、高福利的工作就要付出同等的代价,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而你是否愿意,是否能够做出与你的高薪相符的、对方要求的付出呢?
总的来说,在跳槽之前,首先要认清跳槽所具有的两面性。天下没有完美的职业,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哈佛人用自己的经历向职场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要想飞得更高,跳得更远,在跳槽这个环节上,就要多思考,自己规划,认识自己,明确方向。
哈佛启示录
职场人跳槽时应该谨慎,至少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后再做决定。第一,“我有什么天赋?”要知道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具有的天赋也会不同,如有一些天赋会在年轻时就很明显,另一些则需要经过时间洗礼后才会浮现。总之,要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第二,“我有什么技能?”技能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评估自己的技能情况将更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三,“我做什么最有热情?”尽可能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这样会更加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