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健康管理全书
6075400000012

第12章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什么

通常情况下取用末梢血作为检查的血源,例如手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的检查主要靠人工,并将血液常规的检查分为甲规或乙规进行,故工作效率低且工作量又大。但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检验基本由机器检测代替了人工检测,并且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已达十几项之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成年人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1012/L,成年男性:4.2~5.2×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例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疾病。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g/100ml,女性为11~15g/100m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强烈化疗后。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系统性红斑狼疮。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血小板减少。

④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灰色血小板综合征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