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概述
中风病主要是指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也称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人半身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障碍,其中,主要以运动障碍为主,即中医所说的半身不遂,西医则称之为偏瘫。
人体内的血管就像一幢现代建筑物里星罗棋布的上下水管,无处不到。正常情况下,血管里的血液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轨道永不停止地循环着,营养着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当然也包括脑。如果某根血管发生了堵塞,血液就不能通过正常的轨道为它原来应该营养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这些组织器官得不到血液供应,则出现缺血症状。这种情况发生在脑,我们就称为缺血性中风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病原学、发病机制来分,临床上又将缺血性中风病分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如果血液从脑血管内流到了血管外,血液形成的血肿以及出血所引起的症状,我们则称之为出血性中风病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又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等不同的类型。
中风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有关,而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因素,都能对中风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将这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称之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并非是单一的,中风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认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中风病是非常必要的。促使中风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分为3个方面,即体外因素、自身因素、诱发因素。
1.体外因素:体外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与病人生活居住的地理位置、海拔及气候等有关。科学资料表明,中风病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此外,气温较高的地方,脑血栓的发病人数较高,温度低、气压高的地区,脑出血的发病人数较多,另外,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及放射治疗等对中风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身因素:中风病的发病因素与人们的性别、年龄及种族有关。据统计资料分析,中风病发病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的人群,这说明年龄越大,中风的机会越多。男性中风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于女性。
高血压是脑中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使动脉反复发生痉挛,引起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导致较大量的出血。高血压病患者中风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
脑中风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是吸烟,每日吸烟超过15支者,则更容易患中风病。医学专家对吸烟者进行了追踪研究后发现,有吸烟史的男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
另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中风病的发生率较高。此外,遗传因素、肥胖、酗酒等,也是中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3.诱发因素: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诱发因素,即可发生中风。据统计,一半以上患者有明显的诱因。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起床过猛、排便、大量酗酒、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气候突然变化,以及各种可造成血压急骤升高和降低的因素均可诱发中风病。
总而言之,中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绝不是单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了解了中风病的致病因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杜绝和避免这些因素,从而远离中风,保持身体健康。
对中风的几种误解
1.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一些动脉硬化病人血压正常,但因病情严重、可致脑动脉血管管腔高度狭窄达65%~85%,影响脑血流量,也可发生中风。血压偏低者可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梗死。另外,血压过低致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加,致血栓形成而发生中风、此类中风一般均为缺血性的。
2.有很大一部分人误认为中风都是血压过高引起的,发现有人中风,便立即给予降压药,这是一种危险行为,常会帮倒忙,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也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这类中风如用降压药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3.瘦人很少得中风。瘦人得中风者只不过比胖人少些,瘦人同样可以发生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能诱发中风,所以摄入蛋白质偏少的瘦人,更应警惕中风。
4.得了中风不死必瘫。近年来,治疗中风的新方法、新药物层出不穷,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使中风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65%,生存6~10年者达22%,11~15年者达12%,16~20年者达3%,平均寿命已达68岁。肢体偏瘫的恢复率也有提高,许多病人的后遗症轻微,有些不留后遗症(缺血症),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有些尚能恢复正常工作。
5.中风者不能手术治疗。目前,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国内外均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手术清除血肿,后者方法简便、安全,但宜把握好手术时机,病人要尽早住院观察。
6.中风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其实,中风容易复发是其一大特点,复发率可达23%。这是因为,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等并没有治愈。因此,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加强自我保健,警惕和防止复发。
7.父母亲患中风者。其子女也一定会得中风。有人以为中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父母亲曾死于中风,自己就惴惴不安。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中风都具有遗传倾向,只有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才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才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此,中风患者的子女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但必须指出,这些人患中风的危险性可能超过一般人群。为此,生活要有规律,加强自我保健,注意劳逸结合,少吃些盐及高脂肪食品。若能及时发现并认真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先兆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最重要的神经科疾病,约占神经科住院病例的50%~70%,存活患者中80%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重度残废者还要专人照顾,所以中风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疾病,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可见对于中风的预防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很必要的。
老年人应高度重视中风先兆
1.眩晕。突然自觉头晕日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治疗,防止中风发生。
2.单眼突然发黑。一只眼睛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称单眼一次性黑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这是中风的重要信号。
3.舌痛。中老年人无明显原因的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因此中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以预防中风。
4.鼻出血。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约有60%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于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5.哈欠不断。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原因存在的情况下,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据临床报告,中风病人有80%在发病前5~10天哈欠不断。所以哈欠不断者,不可掉以轻心。
6.手指麻木。手指麻木的异常感觉,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如颈椎病。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指麻木并伴有头痛、眩晕、舌头发胀、头重脚轻等症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7.呛咳。据临床观察,少数中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研究表明,这种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若及早给予脑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不仅有利于治疗吞咽麻痹,还可能预防中风突发。
8.原因不明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这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诊治。
9.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这种状况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
10.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据医学观察,约有78%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现象,嗜睡者大多在半年内发生中风。这是出现最早的中风先兆,更有预防意义。
11.精神状态的变化。如平时多语急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12.头痛。与平日不同的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可能是中风先兆。
其他疾病也可以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如果出现类似症状还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教您几招防中风
高血压与中风的密切关系是中老年人应该高度重视的,一定要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120/80mmHg左右。常用的降压药有寿比山,一般每天只服半片即可;依那普利,每次服1片,每天2次;也可服尼群地平,每次服1片,每天2~3次;或施慧达每次1片,每天1次,这些都是国产药,价廉有效。由于早上起床时血压往往升高,是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故第一次服药应在起床后立服或早餐前服用。
高血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脂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脂,首先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大量猪油、蛋黄等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血脂过高时需要药物控制,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时,用他汀类调脂药常用者为辛伐他汀,商品名有舒降之,理舒达;三酸甘油增高时用贝特类,常用者有力平之。糖尿病和吸烟也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和在医生指导下认真控制糖尿病。
保持乐观心态是老年人防中风的重要环节。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计较过多的个人得失。要培养乐观的心态,多从积极方面去考虑事情,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应多找亲人、朋友商量,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体育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减肥,也可以帮助解除抑郁,增强抵抗力,应坚持进行,每周至少3~4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中老年人应该服些抗凝药物以预防脑梗死。肠溶阿司匹林是已被临床证明是比较有效的药物,每晚睡前服100mg即可,夜晚血流缓慢时,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引起脑梗死,因此赞成睡前服药。
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是必要的。不要轻信报刊的药品宣传,众所周知,凡是成熟的、公认的好药,是不需要大肆宣传的。
中风的家庭急救
中风患者发病后在家里应及时抢救、妥善处理,这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家庭急救中风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未确诊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中风用药各异。
2.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联系。
3.正确的搬运方法:
①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
②松开病人衣领,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发生窒息。
③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
④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5.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并可安慰病人。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6.对呼吸不规则、昏迷较深的危重病人,可先请医生到家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中西两法治疗中风
中风的治疗是中风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分清中风两个不同阶段,中风的治疗原则是采用中西医两法辨病,辨证相结合。
治疗中风首先要弄清中风患者是处于中风的那个阶段,以便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现代医学根据中风的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病变部位、病理本质将中风分为中风先兆期、中风急性期、中风恢复期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所采用的治疗原则如下:
1.中风先兆期
在此时期,患者可能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化验及其他辅助检查可能会发现血脂增高、血液流变性改变、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微循环障碍等异常。患者可能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血压波动等表现,也有部分患者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表现出化验及辅助检查的异常。此阶段治疗应相应的选用降压药物,降血脂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同时采用改善血液流变、软化动脉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积极预防中风发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即是中医“治未病”思想。中药一般辨证选用活血化淤、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如血府逐淤汤、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汤等。
2.中风急性期
如果中风先兆期患者病情程度进一步加重,进而脑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影响到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便出现缺血性中风发作;若是血管硬化,脆性增高,又被高血压冲击而致血管破裂出血,则为脑出血性中风。脑中风多数患者表现神志不清、肢体偏瘫,应当迅速送往条件较好的医院急诊,颅脑CT检查或MR检查对诊断起决定作用,有必要尽快做此检查。此阶段脑缺血可应用溶栓、促进血管再通的药物脑出血可予以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治疗。此时若心脑血管都有血栓形成,溶栓、通血管的药物则可以一同治疗。中医治疗一般辨证采用开窍醒神之法,或清心,或涤痰,或行气活血,或益气固脱。开窍多以“凉开三宝”,对神志不清者可以采用鼻饲灌胃或点舌给药法;固脱常采用参附汤、独参汤、四逆汤等。
3.中风恢复期
在此阶段,若是脑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血栓会脱落、破碎并随血液流走,血管再通,脑组织恢复供血,患者病愈;若是脑出血,随着血肿清除,颅内压降低,脑神经细胞压缩解除,则病情可恢复。但是,虽经积极和及时治疗,大多数中风病人还是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是因为脑血栓已经完全形成,该处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各种治疗措施难以使之再通,缺血部位的脑细胞会严重受损,或脑水肿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细胞的结构破坏,所以神经功能缺失就不难理解了。
此时治疗所选择的理想药物不仅要有溶栓、改善血流变、扩张血管、疏通血脉的作用,还要能对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以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在此阶段病程最长,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脑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甚至完全的恢复,病人痊愈;反之,病人可能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出现再次中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如果说在中风急性阶段应用中药治疗只能是起到辅助作用,在中风后遗症阶段中药的治疗则是起主要作用的治疗手段。中成药常选用华佗再造丸,华佗再造丸具有扩张血管、降血脂、消退动脉硬化斑块、溶血栓、通血脉以及清除颅内血肿的药理作用,所以在中风的两个阶段均可以应用。华佗再造丸主要作用部位是在中风患者的脑血管和脑部受损的神经细胞,对受损的脑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因此,更加适合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的治疗。汤剂常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力,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增减用药,同时配以冰片为引药,疗效颇佳。
治疗中风首先要明确诊断,并确定病情处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中西医治疗中风各有特点,治疗中应分别发挥它们的长处,除此之外,中医的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必要的肢体功能锻炼也极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临床实践证明,只要选用了正确的治疗手段,持之以恒地坚持治疗,大多数中风患者都会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中风的康复
1.时间
中风确诊后应及时治疗。康复治疗的时间应该是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病情平稳48小时以后,只要病情不再恶化,病人就可介入康复性的治疗。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3个月之内,超过半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应利用自然恢复的最佳时间,为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2.地点
中风康复应选在具备正规组织与协同能力的康复科室进行。
现在很多大型或专科医院都开设了由内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心理治疗师、娱乐治疗师和运动治疗师等共同组成康复科室。它不单是药物治疗,而是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结合起来。同时强调患者家属与陪护人员,特别是患者所爱的人参加整个康复过程。
3.强度
强度要适宜,进行康复训练时,应该使肌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成一定的工作负荷,才能使人体功能为适应这种负荷而得到发展。在人体功能适应该工作负荷后,再逐步加大训练强度。
切勿过度锻炼。补偿和重建都需要有足够的养料,它是在人体休息时进行的。因此,锻炼的强度越大,必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
4.步行
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60步左右/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中风后致残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静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这不仅会大大增加再发中风的机会,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引起心肺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因此,中风患者应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距离,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还应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5.注意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药物对中风康复的直接作用。对于中风后可能产生的吞咽困难、言语与认知障碍、抑郁、肢体疼痛、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康复对策。
在康复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使用轮椅等辅助器械,有效利用社区康复资源,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尽可能参与社会活动。
预防中风复发
中风有很高的复发率,所以预防中风的复发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10大要点:
1.勿受寒凉
北方的秋冬季是中风好发季节。曾患过中风的人在秋冬季应注意保暖,不要受寒着凉。
2.注意饮食
饮食过量不光伤及脾胃,还因为胃肠需要足够的血液来消化食物,而引起心、脑供血相对不足,容易引发中风。
3.心情舒畅
中风的发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情绪引起的,所以预防中风复发重在保持心情舒畅。大喜、大怒、大悲等情绪波动可促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和血脂升高,继之发生的是血黏度增高、血液动力学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最终极易诱发中风。
4.起居有节
制订作息时间表,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睡觉、定时排便、定时锻炼等。充足的睡眠对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使机体得到全面体息和恢复体力的唯一途径。剧烈运动是很不适合中老年人的,但应做一些温和的运动。因为人体内有一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HDL2),它好像人体内的清洁工,负责把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和胆固醇去掉。这种HDL2只有在进行体育锻炼后才明显增加,一旦停止锻炼,HDL2的浓度很快又降到原来水平。如果长期缺乏锻炼,体内HDL2处于低水平,脂肪和胆固醇不能及时得到清除,便会沉积到血管壁上,时间一久,就会使血管壁遭到破坏。所以,适当运动对降低血脂、预防中风是有好处的。
5.限酒忌烟
除了自己不吸烟外,还要注意不被动吸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老年人是有益处的,但大量饮酒则极易导致中风复发。
6.血压的稳定
血压的不稳定对中风病人有很大的影响,有高血压病史的中风病人一定要控制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比血压正常者高3~5倍。因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预防中风复发的关键。高血压病患者要终生服药。
7.排便需注意
就是大便不干燥、不腹泻,小便不能少。中风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须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夏季尤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出现腹泻,如有腹泻应马上补液,以免血液浓缩促成脑梗死。不论有无腹泻脱水,都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在口渴之前就应该饮水,否则对中风病人不利。如果机体较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就会使得血液浓缩,而诱发中风。
8.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长期高血糖对机体会产生极其严重的损害并容易诱发中风。
9.不乱用药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轻易相信各种商业广告和所谓的“补药”,尽量减少服用药物的种类和总量,以减轻肝肾的负担。
10.定期检查
定期到医院做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预防中风的措施和药物,而不是盲目地所谓“定期输液”。如果有条件,可由熟悉本人病情的医生做长期保健顾问,这是最好的预防中风复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