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犹太人家教
6080300000006

第6章 孩子,记得书是甜蜜的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见解,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从不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认为,不管方式方法如何,只要是通过经营赚来的钱,均拿得心安理得。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或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1872年,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年青力壮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一无资本,二无特长和靠山。于是他在一个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对于血气方刚的年青人而言,看门的工作极其难堪。但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毫无丢脸和失身份之说。在他看来,只要是自己流汗挣来的钱就无愧无羞。

对于金钱,犹太人常保持一种平常心。这也正是犹太人金钱智慧之一。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在祝福着人们。

犹太人的现金主义

犹太人在流浪的历程中,由于驱逐和杀戮时刻威胁着他们,他们必须时刻准备携带现金流亡。此外,他们除了自己,不相信任何人。于是犹太人在金钱方面还有一个较特别的地方,就是遵守现金主义。有个幽默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位犹太人,病危临终之际,立下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这些钱买一张高级的毛毯和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里面,等我死后再将它们一同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这些钱到天国去。”

富翁死后,亲人依遗嘱准备将死者所有财产换得的现金一同埋进他的坟墓。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这样太可惜,就灵机一动,飞快地掏出支票和笔,签下了同等的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他轻轻地对死者说:

“伙计,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现金主义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做生意时,犹太人关心的是现金,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在缤纷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人能预知明天是什么样,也无法保证对方明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念,也是犹太教的“神意”。

窥探人格的“镜子”

犹太人在二千多年的流散历程中,历经迫害、放逐乃至杀戮,却终未被同化,这和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她便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她不仅可以利用金钱对付外族的侵略和演化,还可以利用金钱增加抵抗的力量。

犹太人把钱当作一柄双刃剑,既认识到钱可以让人生存,又认识到钱可以腐蚀掉一个人的灵魂。所以,犹太人认为,钱是窥视人格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卑微,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尚。